第76章 第 76 章
大梁門前,百官按次序跪着,由左都御史展開檄文慷慨悲憤的誦讀,洋洋洒洒上千字,可謂是篇完整的討文氏檄。
馮保恭謹在旁聽着,直待老大人將檄文念完,方直了身,轉達聖逾——
“聖諭:朕自繼位以來,敬天法祖、效法祖宗,莫敢疏忽。今朝祖宗託夢,三宮六院耗資巨大,實為奢靡,上行下效,難免民間奢靡之風盛行。大梁建國全賴百姓擁護,朱家子孫當以百姓為重,而非搜刮民脂民膏極盡享受之能,這是數典忘祖之行。祖宗諄諄告誡如晨鐘暮鼓,讓朕深刻反省今朝放縱不妥,故謹遵祖宗告誡行事,不敢有違。”
朝臣們猛吸口氣,緩解胸臆間的憋悶。
他們拿祖制說事,聖上就以祖宗託夢直接駁斥。
“可是皇家理當廣開枝葉,否則如何保證大梁江山後繼有人?”
馮保不慌不忙:“聖諭:皇四子天生聰慧,定能做好一國儲君。況國朝每年要給藩王劃地,錢糧補給不計其數,對百姓而言非益事。如此之後剩下這部分開支,戶部能輕省很多,也能分攤給兵部對外用兵所需。”
戶部兵部的人一時語塞。
首輔高儒源剛要張口,馮保的話就到了:“聖諭:高首輔平日上體聖意,下憂百姓,該最為體諒朕之不易。你該懂朕苦心方是,怎可如他們般,不明是非。”
高儒源張了張嘴,也閉上。
這時有朝臣站出來,指天厲聲指責:“客星出閣道旁,天降災禍生,這是大災大禍之兆!此番天道示警,聖上合應早些修省嚴懲文家女,化凶為吉,若要繼續倒行逆施,則要天降大禍!”
此言畢,整個大梁門周圍都靜了下來。
所有人的目光都緊緊盯着馮保,要看他如何應對。
今日掌印太監馮保是代替聖上而來,他的話代表了聖上的話。
他代表的是聖上的態度。
馮保盯着那滿面怒色的朝臣看了兩瞬,就朝旁側招了招手。
很快,一排宮人趨步趕來。
惹得朝臣們尤為注意的是他們雙手托着的那厚厚的一摞摞貌似案宗的東西。
“禮部侍郎,陳啟。”
馮保的話一落,其中一宮人就在自己所捧的那摞案宗里,迅速抽出一本恭謹遞了過來。
馮保接過來后沒翻看,直接雙手呈遞着送到首輔高儒源面前。
高儒源心裏暗感不妙,未接過,只狐疑問:“這是……”
“您且翻瞧看眼罷。”
馮保不多說旁的,只將那案宗又朝前遞了下。
高儒源這才遲疑接過。剛翻過不過兩頁,臉色刷的下變了。
這是本記錄朝臣行不法之事的記事錄。這本是記錄禮部侍郎陳啟的,仔細記錄了他收受的每一筆賄賂,林林總總加起來,共計二千八百五十二兩。
“您看,這要真較真審的話,是個什麼章法?”
馮保卑謙的話傳來,高儒源臉色極為難看。
光是納賄都足夠砍一百回腦袋了,更何況後面記錄的還有其招權之事。
意識到什麼的高儒源突然抬頭,神色幾經變換的從那排宮人手捧的一摞摞案宗上驚掃過目光。
要知道大梁的官俸微薄,俸銀遠遠不足以維持奢華生活,所以接受地方孝敬、在京中一些衙門裏搞些鋪墊費都是慣例了,所以要真較真的話,滿京城的官員誰手底下也不幹凈。
更別提,有些膽大肆意的官員招權納賄做些徇私枉法之事了。
水至清則無魚,聖上自也明這道理,所以往日裏無關大礙之處也都且容忍。
可是,若聖上不願容忍呢?
高儒源望向那高高的一摞摞案宗目光愈驚。
這些,可都是他們切實的把柄啊,牢牢的全都握在聖上手上。
“咱家聖上延續先皇仁政,平心而論,素日裏無論待咱朝臣們還是咱們這些低賤的奴才們,都多有仁慈。這要是放在老祖宗那會,貪腐是哪怕一兩紋銀都要剝皮萱草、懸挂城牆上暴屍的啊。”
其他朝臣們本來還不知高首輔究竟是看了什麼而臉色大變,直待馮保唏噓的說了這麼一句,再稍微一聯想,這些常年浸淫在政治旋渦里的朝臣們哪裏還不知個中真切?
這下大梁門真的是鴉雀無聲了。
朝臣們再無法顧忌其他,目光忍不住在那些案宗中緊緊流連,似是要尋找記錄自己的那本。簡直忍不住心驚肉跳,畢竟自己做過哪些事自己最清楚,一想到自己做的那些徇私枉法之事一概被記錄在冊,可能聖上都已經閱覽,誰人還能泰然自若?
唯一能讓他們心稍安的是,法不責眾。只要他們的案宗不當場翻開公佈出來,那就表明聖上今日暫不會追究。
站在那的陳啟身體劇烈搖晃了下,臉色慘白如紙。
若沒案宗這回事,那他今日哪怕被刺死,也死得其所,朝臣死諫是大氣節是可入青史的。可如今他罪責在冊,那哪怕自戕當場,那,也是畏罪自盡!
馮保見他們情緒醞釀差不多了,方不緊不慢開口道:“奴才多嘴說句不該說的,聖上自御極以來勤勉政務愛護百姓,嚴肅法紀修明內政,已然做到了聖君所為。後宮之事關乎國事,但也是聖上之家事,所以無關宏旨的一些事,旁人還是少些置喙為好。大人們是有大智慧的,理應更關心國家社稷,關心百姓福祉方是。”
說完,他又招了手,很快又有一排宮人端着火盆過來。
在朝臣們震驚的目光中,他讓人將那些發黃的卷宗一摞摞的全都放置火盆中,點了火。
火舌舔舐紙張的噼啪聲響里,馮保再次站直了身體。
“聖諭:所謂人無完人,故世人莫要嚴於律人,寬以待己。朕引以為戒,望愛卿們亦如是。”
直待掌印太監馮保離開,直待火盆里的那些卷宗們全都燒成了灰燼,大梁宮門聚着的朝臣們還沒回過神。
夕陽垂落時,朝臣們就陸陸續續散場了。
經此一遭,大部分人都打了退堂鼓,可總有部分人不甘就此作罷。
“此事,怕還得落在文家人身上。”
“你是說……”
幾人對視一眼,出了宮門心照不宣的往文府方向過去。欲要敲開文府大門,請那文雲庭出山,發揮餘熱。
不成想吃了個閉門羹。
有門房過來傳話,道是皇貴妃娘娘已除了文家族譜,以後有關宮裏的事情,莫再擾他們。
宮裏華燈初上時,處理了一整日藩王奏議的朱靖,捏着眉心滿身疲憊的踏進了養心殿。
此番聖旨下達那刻,他要應付的不單是前朝後宮的波瀾,還要應對各路藩王的反對奏議。
甚至有幾位德高望重的皇叔,已經派遣了使臣在來的路上。
真是剛平一波又起。
“畫龍點睛。來,跟母妃一起念。”
“畫、龍、點……睛。”
“呀說對了。那這是什麼字呀?”
“畫。”
“真聰慧。這個呢?”
“這個兒臣知道,是父皇!”
噗嗤的笑聲輕微響起,能讓人想像到女子眉目彎彎,忍俊不禁的模樣。
“對,龍是你父皇。這個呢?”
“嗯……點。”
“這個?”
“睛。”
“乖。說起這個詞呢,還有個小典故,你想不想聽?”
“兒臣想。”
“話說啊,從前有一個著名畫家……”
清婉柔婉的聲音徐徐傳入外間,朱靖放輕了腳步,在內寢門口停下。手指撩起簾帷一角,他望了過去。
橘紅色的宮燈透過宮紗,鋪陳了滿室着氤氳的光暈。
在暖色的燭光中,但見那穿着舒適便裝低挽着烏髮的女子,懷裏抱着幼子,正手指着書案上的紙張娓娓道着小故事。她的聲音很溫柔,偏眸看幼子的眼神也是流露愛意。
嬌妻幼子,皆是他心愛之人。
他的心猛地一顫動,猶如靈魂深處傳來顫慄。
這嬌妻抱幼子燈下讀書的溫馨一幕,彷彿幅動人的畫卷,狠闖入他眼,深刻進他心。
旁人家裏,這一幕或許只是尋常,可在皇家在他這裏,卻是彷彿踏盡了萬水千山、翻越盡了崇山峻岭,方換來了今日這一幕。
什麼都值了。
他腦中閃過這樣的念頭,這一刻他身上的所有疲憊都一掃而空。
他立在門口無聲看了許久,方几分眷戀的放下簾帷。
放輕腳步走至外間的案前落座,他低聲吩咐人鋪紙研墨,備好寶印。
若藩王的日子太閑太好過的話,那他也介意再倒行逆施一回。
自古以來,也不是沒有削藩的案例。
要再給他繼續添堵,別怪他下手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