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子 六鎮

第一章 引子 六鎮

前秦至肥水之戰後,迅速四分五裂。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自治區和林格爾縣)。同年四月,改稱魏王。398年六月,正式定國號為”魏”,史稱”北魏”。398年七月,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稱帝。439年,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大舉改革。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建立北魏,剛開始以盛樂為都城,就是今天的內蒙古和林格爾地區。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遷都於平城,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同。北魏最強盛的時候統一了北方,陰山以南、祁連山以北,河套、黃河中下游的地中原地區以及華北大平原都屬於北魏的疆域。不管都成是在盛樂還是平城,都比較靠近北方。在他們北方有一個強大的民族叫柔然,不時侵擾北魏。

故人稱陰山以北皆是大荒之地,大荒之地南北千里東西千里,無水草,無法放牧。得陰山之地,登高而望,敵人蹤跡無處可藏,是為要地。陰山道至武川鎮,是平城出塞的主要通道。武川是北面的最後一道屏障。沃野鎮位於河套地區,是政府的重要牧場,此處農牧業對北魏經濟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北魏與南朝的政權並立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政權與它並存,比如說西邊處於祁連山以南的吐谷渾,西域的烏孫,東北的契丹、室韋、勿吉等等。最大的威脅是漠北的柔然、高車。而北魏都城不管是盛樂還是平城,都比較偏北,所以北魏在都城以北的北方國境又建立了六鎮的防禦體系,設置了六個軍鎮。按照自西向東的方向是:沃野、懷朔、武川、撫冥、柔玄、懷荒。六鎮的位置基本就是從內蒙南部向東到達山西北部,再到河北北部。

最西邊的沃野鎮在現在的內蒙古巴彥淖爾烏拉特前旗,處於北魏抵制柔然的交通要衝。懷朔鎮在今天的內蒙古包頭固陽縣百靈淖鄉庫倫村。懷朔鎮是太武帝拓跋燾時修建的。武川鎮是今天的內蒙古武川縣,處於六鎮的腹心地帶。撫冥鎮在今天的內蒙古四子王旗烏蘭鎮。柔玄鎮在今天的內蒙古興和縣。最東邊的懷荒鎮就是今天的河北張家口張北縣。六鎮中除了撫冥鎮偏東,剩下的五鎮基本是一字排開。

北魏前中期對六鎮軍民極為重視,六鎮將領全由鮮卑貴族、涼州武人以及漢人豪強擔任。這些軍官出將入相,政治前景十分光明;進門喝酒吃肉,出門風吹草低;小時候武槍弄棒,長大了精忠報國。除了這些鮮卑貴族之外,因為地廣人稀的原因,也會徵發中原漢人宗族到六鎮鎮邊,這是屬於強迫性質的。還有一些是自願的,比如獨孤信祖上,以“良家子”的身份鎮守武川。還有犯罪流徏的,比如高歡祖父,曾經任職侍御史,但是“坐法徏居懷朔鎮。”這種屬於鎮民里的低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眉間放一字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眉間放一字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引子 六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