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九章: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已修改半章。】
時近酉時。
烈日漸西隱,晚霞初映空。
燕軍臨時營寨中軍大帳內。
許奕腰背筆直如松柏般端坐於上首太師椅之上。
似是能夠輕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靜靜地望着面帶濃濃激動之色微微垂首而立於書案五步外的丘林提。
“近四成周軍將士叛逃事件發生於短短半個月的時間裏?”
許奕面色自始至終皆平靜似水地緩緩開口問道。
“回王爺問。”
“據卑下估算。”
“卑下所知曉的上百起小規模周軍將士叛逃事件中至少有着近四成發生於卑下離營前的半個月內。”
丘林提聞言未有絲毫遲疑當即言之鑿鑿地再度回答道。
聞及此言。
許奕眼瞼不由得微微低垂些許,似是能夠輕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中更是不由得浮現些許若有所思。
‘僅僅只是丘林提所知曉的小規模周軍將士叛逃事件便足足有着上百起之多。’
‘且丘林提所知曉的上百起小規模周軍將士叛逃事件中有着近四成之多發生於短短半個月時間裏。’
‘細細算來。’
‘丘林提所不知曉的小規模周軍將士叛逃事件又會有多少?’
‘叛逃至匈奴右谷蠡王大營、匈奴左大將大營、匈奴右大將大營的周軍將士又會有多少?’
許奕眼瞼雖微微低垂些許,但面色卻依舊平靜似水地於心中暗暗思付道。
以此為據。
假使丘林提所言上百起周軍將士叛逃事件中有着近四成發生於其離營前的半個月時間裏此言為真。
如此一來。
自是不難推斷出彼時已然深陷匈奴四王將重圍數月有餘的周軍將士軍心士氣究竟低迷到了何等地步。
若是長此以往下去。
恐無須匈奴四王將大費周章地攻營。
李光利部、夏侯棟部便極有可能會因軍心士氣低迷所造成的炸營等事件自內不攻自破。
思及至此。
許奕那好似能夠輕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不由得愈顯深邃,本就微微低垂些許的眼瞼不由得愈發低垂。
‘據丘林提方才所言。’
‘其離營前夕曾於匈奴左谷蠡王大營內得見周軍將領身影。’
‘且匈奴左谷蠡王帳下中軍大當戶義渠鋒親自為那周軍將領引路於前。’
‘假使李光利部、夏侯棟部軍心士氣等已然低迷至隨時便會爆發炸營危機的地步。’
‘如此危急時刻若是再有部分領兵將領暗中私通匈奴左谷蠡王與賊裏應外合的話。’
‘彼時的周軍大營營破已成定數,李光利部、夏侯棟部將士亦難逃死傷慘重之命運。’
許奕心中一時間不由得滿是五味雜陳地暗暗思付道,本就微微低垂的眼瞼一時間不由得愈發低垂。
隱藏於微微低垂眼瞼內的那似是能夠輕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一時間亦是不由得愈顯深邃且晦澀難明。
甚至於就連許奕那始終如松柏般的腰背亦不知為何竟忽然微微彎曲一瞬,似是難以承受某種重量般。
時間一息一息悄然流逝。
不知不覺間。
大半刻鐘的時間便已然匆匆而逝。
許奕漸漸自心頭萬千思緒中回過神來,隨即緩緩抬起眼瞼再度望向垂首而立於書案五步外的丘林提。
“丘林將軍可知曉左谷蠡王麾下現今仍余多少兵馬?”
許奕沉吟數息后稍作定神,隨即面色依舊平靜似水地開口問道。
“回王爺問。”
“據卑下所知。”
“卑下奉左谷蠡王之命出使盧屠王拋什黑部前,左谷蠡王大營中的兵馬數量當在萬兩千人上下。”
丘林提聞言未有絲毫遲疑,當即如實道出那早已盤亘於心頭許久許久的數字。
事實上。
丘林提早在奉左谷蠡王之命出使盧屠王拋什黑部前便已然生出逃離左谷蠡王掌控的念頭。
與此同時。
丘林提更是早在生出逃離左谷蠡王掌控念頭的那一刻起。
便已然細細權衡過當今草原之上的諸多勢力優劣等情況。
左右權衡之下丘林提最終還是決定冒險投誠於燕軍麾下。
而促成丘林提做出這一決定的根本原因便在於彼時許奕設立朵顏衛的消息已然傳至左谷蠡王大營。
亦正因此。
為使自身以及整個丘林部落能夠擁有更多且更好的籌碼。
丘林提曾屢屢冒險暗中探查包裹左谷蠡王在內的匈奴四王將現今所余兵馬數量等軍事核心機密等。
然而。
就在丘林的暗中已然做足了準備。
正不知該如何說服丘林鳴等一眾核心族人暗中逃離左谷蠡王掌控並投誠於燕軍麾下一事之際。
卻忽然收到左谷蠡王命丘林部僅剩的百餘兵馬隨默爾克穿行茫茫大漠出使盧屠王拋什黑部的消息。
若是旁時。
隨默爾克穿行茫茫大漠出使盧屠王拋什黑部這一調令於丘林提以及丘林部落而言無異於雪上加霜。
但此一時彼一時。
於已然暗中下定決心逃離左谷蠡王掌控並投誠於燕軍麾下的丘林提而言。
隨默爾克穿行茫茫大漠出使盧屠王拋什黑部這一調令無異於真正的天賜良機。
亦正因丘林提早已下定決心並做足了逃離左谷蠡王掌控后便投誠於燕軍麾下的準備。
故而。
丘林提方才能夠在許奕問出匈奴左谷蠡王麾下現今仍余多少兵馬這一問題時對答如流。
......
......
燕軍臨時營寨中軍大帳內。
許奕腰背筆直如松柏般端坐於上首太師椅之上。
似是能夠輕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靜靜地望着微微垂首而立於上首書案五步外的丘林提。
目之所及。
赫然可見丘林提此時雖面帶殷紅之色地微微垂首而立,但神情間卻儘是濃濃坦然之色。
見此情形。
許奕那似是能夠輕易洞察人心般的目光中不由得悄然浮現些許若有所思之色。
百餘息的時間匆匆而逝。
許奕似是想明方才所思之是關鍵般嘴角微微上揚些許地再度緩緩抬起眼瞼望向垂首而立的丘林提。
“丘林將軍可知曉右谷蠡王、左大將、右大將等人現今仍余多少兵馬?”
許奕漸漸收斂嘴角笑息再度恢復至平靜似水狀,稍作定身後隨即再度開口問道。
“回王爺問。”
“據卑下所知。”
“右谷蠡王大營中現在所余兵馬數量大抵在萬七千人上下。”
“且右谷蠡王現今所余萬七千兵馬中至少有着四千兵馬為無畏騎。”
【已修改半章。】
現如今的情形,當真是應了那句老話‘這年頭,地主家也無餘糧啊。’
許奕聞言輕笑道:“不日將會有五千石糧食運抵下洛城。”
“此五千石糧食將全部用以救濟遼東災民。”
“若是不夠,孤可再增糧食之援助。”
“至於那取暖之物。”
許奕微微一頓,隨即再度開口說道:“取暖之物,文鳶亦無需擔憂,此事孤自有解決之道。”
侯文鳶聞言不由得睜大了雙眼。
其着實想不通,許奕為何要這般大耗錢財地去救濟遼東災民。
須知。
九千餘人想要度過這一寒冬,其所需取暖之物絕不在少數。
而以現如今的市價來衡量,其所需錢財必然是一天文數字。
十餘息后。
侯文鳶強行定了定神,隨即滿心欽佩地起身拱手行禮道:“王爺大義。”
許奕輕笑着擺了擺手示意侯文鳶再度入座,隨即笑罵道:“少拍孤馬屁,孤不吃這一套。”
待侯文鳶滿臉訕笑地再度入座后。
許奕臉上的笑容瞬間被嚴肅所取而代之。
“此七千餘人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若遼東雪災始終無法得以妥善處理。”
“若遼東百姓流亡數量過甚。”
“未來下洛城恐至少也需接納三萬餘遼東災民。”
侯文鳶聞言嘴巴不由得緩緩睜大,口中更是以自身方能聽到的聲音,滿是不敢置信地喃喃自語道:‘三......三萬......余......三萬餘......災民。’
數十息后。
侯文鳶滿是不解地望向許奕。
眼神中的不敢置信之色,久久未曾消散。
許奕微微點頭確定道:“你並未聽錯,未來下洛城極有可能同時救濟三萬餘遼東災民。”
“至於救濟災民背後的緣由,無需多問,時候一到,你自明白。”
“除此之外,此三萬餘災民的日常吃穿用度,皆由‘王府’與沮陽城以及下洛城共同承擔。”
話音落罷。
侯文鳶瞬間打消了追問之心。
以其對許奕過往種種的了解,其心中自然明白,凡許奕不想言之事。
哪怕正德帝來了,也絕無可能自其口中將其不願言之事,追問出來。
至於許奕口中那三萬餘災民的吃穿用度由燕王府與沮陽城以及下洛城共同承擔一事。
侯文鳶對此並無絲毫擔憂之意。
與其說是由燕王府與沮陽城以及下洛城共同承擔。
還不如說是燕王府借沮陽、下洛一郡城一縣城之名,行那救濟災民之舉。
歸根結底,無非名義問題罷了。
若此事由燕王府全權主導並全權負責的話。
那麼必然會滋生出種種事端,進而憑白地增添種種麻煩。
但若此事是由燕王府與郡城沮陽以及縣城下洛共同所為,那麼此舉在無形之中將會堵住很多人的嘴。
至於封地官府與藩王走的太過於親密。
此事許奕自有應對之策。
若事有後患,許奕必然不會行之。
侯文鳶定了定神,隨即拱手行禮道:“此事全憑王爺安排。”
許奕微微點頭后,隨即輕笑道:“待此事徹底平息,下洛城將會多出近六千戶百姓,到時便需文鳶多多費心了。”
侯文鳶聞言猛然一愣。
其原本注意力皆在如何處置災民之上。
卻從未思索過,若此事徹底平息后,會發生什麼。
而經許奕稍稍提醒。
侯文鳶瞬間意識到,此番許奕為其送來的並不單單是一好名聲,其送來的還有那莫大的功勞。
以及下洛城無限光明的未來。
人口多與寡。
自一定程度上足以決定一座城池究竟是富裕還是貧困。
若下洛城憑白地增加近六千戶百姓,其繁榮程度勢必將會直線上升。
思及至此。
侯文鳶好不容易方才安撫好那瘋狂跳動的心臟。
隨即滿臉感激之意地起身行大禮道:“下官謝過王爺提拔之恩。”
許奕微微擺手道:“你我之間,無需這般客套。”
“是。”侯文鳶心領神會地點頭稱是。
話音落罷。
許奕緩緩起身,隨即邁步走向三轅青篷馬車。
邊走邊緩緩開口說道:“走吧,隨孤一同進城。”
“是。”侯文鳶答應一聲,隨即緩緩跟上許奕的腳步。
三轅青篷馬車內。
許奕與侯文鳶相對而坐。
言談間再無遼東災民之字眼。
隨着三轅青篷馬車在百餘名精銳騎卒以及一眾下洛城官吏、衙役的拱衛下緩緩朝着下洛城東城門行去。
三轅青篷馬車車廂內的二人,也自治理一地,談論到了治理一方。
不得不說,侯文鳶當真不愧是曾經的翰林院庶吉士。
其於治理一道着實有着諸多不一樣的見解。
而這些獨到的見解隨着兩人愈談愈深。
竟好似變成了那看不見摸不着,但卻又真真正正存在的養份一般。
被一旁的許奕瘋狂地吸收至自身腦海之中。
其後續若能結合自身見解,去其糟糠、留其精華。
那麼其於治理一道上勢必將會愈發地精進。
兩刻鐘后。
三轅青篷馬車緩緩行至下洛城東城門處。
原本沉寂於坐而論道之中的許奕,漸漸地回過神來。
其伸手緩緩挑開一旁的車簾。
靜靜地望向城門一旁的數名官吏。
此時那數名身着皂衣的官吏正端坐於木桌之上。
手持狼毫筆緩緩地為其身旁二十餘拖家帶口的災民重新登記造冊。
待重新領取到新的戶籍后。
那方因遭受了莫大雪災,親人離失,走投無路,背井離鄉等種種不幸之事。
而面帶饑寒與疾苦之色的遼東災民。
面上難得的浮現出一抹發自肺腑的笑意。
一番感恩戴德后。
那遼東災民方才在一城防士卒,一縣衙衙役的共同帶領下,緩緩走進了下洛城。
自其走近下洛城的那一刻起,遼東便徹底變成了故鄉。
而燕地上谷郡下洛城則將會變成其真正的家。
下洛城東城門處。
一輛三轅青篷馬車在百餘名精銳騎卒。
以及大量下洛城官吏、衙役、士卒的簇擁下。
徐徐跨過那面帶真心笑意的災民。
緩緩朝着東城門行去。
三轅青篷馬車內。
許奕嘴角微微上揚,輕輕放下了手中的車簾。
略顯厚重的車簾遮擋住了其與災民之間相連的視線。
緩緩前行間,寬厚的城牆亦遮擋住了半午後的暖陽,使得車廂內徒然一黯。
然。
無論是略顯厚重的車簾也好,還是那寬厚的城牆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