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十一

【危機紀元4~5年,尋星計劃】

就在劉少明擁抱着林溪的同時,在距離他們20千米的一處大型會議大廳。地球聯邦政府、地球聯邦政府議會(其實就是“hpc”)突然重新將“尋星”計劃列入討論範疇,並宣佈“星空”團隊合法化。令聯邦失望的是,也就在宣佈“星空”合法化的前七天,“星空”團隊所有團員已經全部解散,原因是資金有限,並且大眾缺乏一致的目標,團隊運行沒有了力量。那個實驗室也已經被拆除,那個核聚變的實驗裝置也卸載了,材料賣給了鋼鐵生產廠以及高端材料製作廠,作為了工業樣本。彭立遠及其它老幹部已經出獄。他們出獄后,宣佈不再是“星空”團隊的成員,也拒絕為聯邦服務。

所以,尋星計劃現在由nasa(美國國家航天局)承辦。他們正在努力製造核聚變飛船。尋星計劃和防禦計劃一樣,在穩穩的前行着。

nasa中也並非鐵板一塊,有守舊派,有革新派。“守舊派”的觀點是:由於有製作化學火箭的前景,化學火箭技術相對簡單,所以尋星計劃的移民以化學火箭為主。化學火箭的缺點是質量大,攜帶太多燃料,不可能用於進行星際殖民。所以“守舊派”的觀點不佔上風。

“革新派”則認為要在航天學上要做革新,以聚變反應堆為燃料,哦,嚴謹來說不是燃料。然後直接利用聚變堆的輻射進行驅動,這是小型版的太陽能利用。這麼做的優點是飛船質量小,輕便,不用攜帶太多燃料。所以這個觀點在nasa與在國際中佔據主流。

nasa把“星空”倒閉前製造的最後一架核聚變飛船賣來研究,那是一艘輻射驅動飛船。截止目前,nasa已經製造了2架試驗機。而這件事,直到地球聯邦政府將尋星計劃重新納入範疇的后兩個月,國際上才知道。國際知道以後,nasa現在也不知道製作了多少架了。

尋星計劃已經確定,用人類的資源將火星進行改造,然後在移民到火星。現在看來,星際遠航的效率是這項計劃完成質量的重要指標,時間從某種來說也是一種資源,從某種角度來說。自從危機開始以來,人類對大自然的毀壞已經到了能夠打亂其基本運行規律的程度,人類所儲備的資源也是非常有限的。就這樣,找一個新的生態循環系統成為了地球文明的首要任務。

尋星計劃和防禦計劃的區別是,前者是長久的,關乎人類未來的景象;後者是暫時的,只不過是增大人類生存的面積罷了。

尋星計劃——人類的新希望。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危機紀元I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危機紀元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