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崇禎皇帝

第十二章:崇禎皇帝

這可不是我幫着魏忠賢說話,一切判斷來自真實的歷史數據資料。

魏忠賢把持朝政肯定是有野心的,國家這麼多人,讓一群沒有卵子的人管理着有卵子的人豈不成了笑話。

魏忠賢從小沒有讀過書,目不識丁,讓一個連字都不認識的太監管着那麼多的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頭懸樑錐刺股的讀書人誰願意呀。

於是,魏忠賢便成了人們眼中的釘、肉中的刺,所以很多的書上就把魏忠賢描述成了頭頂長瘡,腳底流膿,壞事干絕,一無是處的絕對的壞蛋。

但是,有一個問題大家想過沒有?如果魏忠賢真的是那樣的人,皇帝能看不出來,大凡皇帝都不是傻子,朱由校會那麼的信任魏忠賢嗎?

同樣,很多的人把朱由校說的很不堪,也是非常的偏頗的。

儘管這個天啟皇帝缺乏政治頭腦,沒有意識到使用閹黨會鬧亂子,但朱由校絕對不是一個糊塗人,不然就不會在臨死之前交代朱由檢接班了。

我認為朱由校是一個好人,儘管他醉心於干木匠活,但是並不是把其它的都忘掉了,對於自己的兄弟姐妹還是非常的關心的,登基第二年便把自己的同父異母兄弟才十一歲的朱由檢封為信王,生活上照顧有加,幾年後還給朱由檢娶了媳婦,而對另一個同父異母的妹妹雖然沒有封公主,也是照顧的不錯的。

大家都知道樂安公主是西李的女兒,西李在爭奪皇權的失勢搬進了冷宮居住,冷宮是啥地方?是沒有管的地方,各朝各代有多少的住進冷宮的人不是病死就是餓死,再不就是瘋了,西李一直活到了清朝,看來西李的生活還是有人照顧的,誰照顧的,當然是皇帝。

西李在朱由檢登基后被封為康妃,他的女兒被封為樂安公主,後來朱由檢還給樂安找了一個十分可心的丈夫鞏永固。

從這件事兒可以看出不管是天啟皇帝朱由校還是崇禎皇帝朱由檢都是很不錯的人,至少很有親情味。

朱由校死了,朱由檢接班登基當了皇帝。

前面我說過朱由檢太嫩,實際上我說的相當的客觀。

朱由檢這個人吧,很有志向,一心想重振大明,我認為如果朱由檢生在比較好的時代,絕對是一個守成的好君王,可惜他生錯時候了。

朱由檢接班時,大明王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渺之中,皇親國戚權貴官僚大地主佔有了國家絕對的資源,絕大多數的老百姓生活的相當艱難,社會矛盾相當的突出,如果是朱元璋再世或者是朱棣重生倒可以力挽狂瀾使得大明絕地逢生,但朱由檢不行,他沒有那種本事兒。

此時的大明王朝就像是一間快要倒了的破房子,一場風刮來也許就不復存在了,就是這種極壞的處境,偏偏遇到了幾百年才可能發生一次的氣候變化,也就是小冰河期,時下人們叫做天變異常。

聽聽這個詞就知道人們對這種現象的了解太差勁兒了,只知道變了,不知道為什麼變了。

小冰河期是相對於大冰河期講的,造成大冰河

(本章未完,請翻頁)

期的主要原因是某個小星體和地球相撞產生了無邊無盡的灰塵遮天蔽日,地球得不到太陽的照射,溫度急劇下降,整個地球都凍住了,所以的生物都死亡了。小冰河期的主要原因是太陽活動變弱,照射到地球上的熱量沒有原來那麼多了。沒有那麼強烈的陽光,海水的蒸發就小了,所以很多地方就缺少雨水,這個年代人們征服自然的能力太差,科技落後,解決的辦法不多,確實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大問題。

如果這個時候的政府是強有力的,調集全國的力量去應對也許可以度過去,但巨浪破船的大明王朝是沒有這個能力的。

老百姓沒有吃的活不下去了怎麼辦?那就是去搶,小搶逐漸變成了大搶,出亂子了,政府就派軍隊鎮壓,搶劫變成了造反。

除了上述兩個問題外,大明王朝還面臨著另一個威脅,那就是通古斯人成氣候了,努爾哈赤、皇太極看上了中原這塊富饒的土地,困難重重的崇禎王朝面臨著兩面作戰的不利局面。

作為一個皇帝從個人品性上說朱由檢相當的不錯,第一他很勤奮,工作很努力,第二他很簡樸,生活上一點也不奢華,每頓飯也就是一個葷菜兩個素菜,第三,他不好色,堂堂的皇帝只有一后二妃,這就是後世的歷史學家特別的同情朱由檢的地方。

但朱由檢卻不是一個好皇帝。

第一,他猜忌心強,剛登基時手段高超很平穩的處置了魏忠賢,使得很多的臣子和老百姓認為他是一個少見的英明皇帝。

但是,他這個時候的大臣們可都不是好鳥,閹黨滅了,東林黨佔了上風頭,這群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偽君子實際上狗屁不是,治國安邦的才能沒有一點點,挑毛病的本事天下第一,不管什麼事兒不看大體,不看是非,吹毛求疵一個比一個厲害,弄的想幹事兒的大臣們都不敢幹了。因為不幹沒毛病,只要幹事兒總能被人挑出毛病來,大千世界,什麼事兒都可能遇到,誰敢保證所做事兒的時候完美無缺?

另外一點,這群號稱謙謙君子的人其實個個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朝廷選拔官員非我族類群而攻之,偏偏大老朱為了抑制官員設立的科道制度給這些傢伙提供了亂飛唾沫星子的平台。

這個年代,凡是讀書人基本上家裏都比較富裕,大明最富的地方在東南,東林黨的人多數都是東南地方上的人,代表着東南大地主的利益,如果朝廷想讓東南多出點利,這群傢伙一百個不答應,朱由檢根本招架不住。

由於對東林黨極其失望,憎恨魏忠賢的朱由檢又開始依靠閹人了。

要是大老朱或者是二老朱遇到這樣的事兒,肯定不會殺雞儆猴,說不定是殺猴儆雞,撿那帶頭的人殺一兩個,看誰還敢蹦?

要不我咋說朱由檢嫩呢?

閹人啥德性?你不知道?

打仗是一門很高超的藝術,打仗是軍事家和將領的活兒,大明建立伊始,大老朱為了剝奪那些戰將們過多的權力,就實行了文官治軍的策略,這個措施對於當時防止有人作亂無疑是

(本章未完,請翻頁)

比較高的策略手段,因為那些開國的大將軍們威望太高,個個都是大浪淘沙剩下的精英。

但一直讓文官治軍顯然是不行的,文官要是會打戰那就不是文官了,嘿!天下亂了,還讓文官去帶兵,這哪行?偏偏朱由檢對這些文官也不放心,動不動就派太監去充當監軍。

啥意思?皇帝你不相信我們是吧?帶兵的人一肚子氣,誰還實打實的賣力?最關鍵的是太監們啥都不是,瞎指揮,這仗就沒有辦法打了。

難道把下邊割掉了就有本事兒了?難道把下邊割掉的人最值得信任,事實上恰恰相反,朱由檢老覺的太監是他的家裏人,實際上太監們可不這樣想。

第二,朱由檢對社會一點也不了解,這也是我說朱由檢嫩的另一個方面。

你特么的當皇帝了,年收入一下降了好幾百萬,就不找找原因?魏忠賢是壞蛋不假,但壞蛋用的辦法不一定是壞的呀!

我想朱由檢肯定也知道問題出在哪裏,可他就是沒有魄力去收有錢人的稅。

為了對抗滿洲韃子,為了練兵,為了剿滅李自成,本來老百姓都承擔不起高額的稅賦了還增加“三餉”,誰特么的受的了?不造反才怪!有本事你去吃大戶,人家李自成都是那麼乾的。

從這一點上也看出來了,朱由檢這傢伙不知道變通。

第三,朱由檢沒有擔當,光顧着自己落一個好名聲,出了事兒就把責任推到大臣們的頭上,十七年中朱由檢換了五十個內閣大學士,十四個兵部尚書,殺了七個總督和十一個巡撫,為了解決兩面作戰的難題,楊嗣昌提出與滿洲韃子議和,集中精力先剿滅李自成,攘外必先安內不失是一個好主意,這事兒由兵部尚書陳新甲操辦,眼看就要成了,並且兵部還真有能人,和滿洲韃子談判中硬是將賠償從一千二百萬兩降到了二百萬兩,並且滿洲韃子還退出佔領的土地,怎麼算都合算,但陳新甲做事兒不密,事情泄露出去了,事兒就是那麼一個事兒,大家知道和不知道沒啥區別,有人一嚷嚷說這是喪權辱國,朱由檢立馬就退縮了,將責任都推到了陳新甲的頭上,最後把陳新甲殺了。。

這麼干,誰肯為他賣命?

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你以為人才用不清啦?看看朱由檢最後用的人,魏藻德四年的進士選為首輔,李自成打過來一言不發什麼主意也沒有,只會說皇上你怎麼定我們就這麼干,李自成一進城,魏藻德第一個帶着一大幫子人投降了李自成,選派的大學士李建泰說是去山西剿匪,實際上就在畿南轉了一圈,五千兵馬一仗沒打,跑了四千五,最後還投降了流寇。

第四,朱由檢愛聽讚歌,誰說好聽的誰順着說就用誰,要知道說問題的那都是有本事的,不是說發現問題是水平,解決問題是能力嗎?用一些只會遛溝子的有啥用?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非歷史使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非歷史使命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二章:崇禎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