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十四章 此去西方9萬9900里,皆我大明故土
朱雄英盯着面前這個馬保兒有些愣神。
馬保兒?
這個名字怎麼這麼熟悉啊……
前世在孤兒院的時候,朱雄英看過不少書,他沒記錯的話,有本叫做世界航海史的書里寫過,鄭和原名就叫馬和,或者默罕,曾是元朝色目人貴族後裔,在傅友德和沐英藍玉攻破雲南后全家被俘,鄭和被閹割后,先在軍中效力,後進京入宮。
不過,前世,鄭和似乎是洪武十七年,也就是兩年後才入宮。
李文忠見朱雄英發愣,淡笑道:“雄英,可是不喜這小內侍?”
朱雄英這才回過神來。
他摸了摸自己腦袋,撇嘴苦澀道:“我為酒色所傷,竟然如此憔悴……”
“若是以前,斷不可能失神這麼久!”
“從今日起,戒酒!”
李文忠聽得一愣。
他淡笑凝住,微微瞥了一眼周寬,語氣有些嚴厲,問道:“雄英你為酒色所傷?你如此年幼,怎麼會……”
朱雄英嘆氣道:“叔,您別怪罪周大伴,我昨日突發奇想想學武藝,故而請求大伴找來了打熬筋骨的藥酒為我擦拭肌骨。”
“總之,不是您想的那般。”
“還有,叔您有沒有按時養生啊?”
李文忠莞爾,他和朱標其實面貌有幾分相似,都是小腹微微隆起,身材寬潤,他又笑眯眯地眯起眼睛:“叔每日都有吃你給我調配的人蔘鹿茸粉,還有你所說的那個安宮牛黃丸,我遍尋天下名醫調配,如今已有了些眉目。”
朱雄英長噓一口氣:“那就好。”
“您還要注意休息,不能過度勞累。”
“避免酒色等劇烈運動。”
“養生八條,叔您可還記得?”
朱雄英背負雙手,擺出一副老先生模樣,比起屋子裏的李希賢還像是個孔夫子。
“記得記得,叔最近一直有調養身體。”
“可還記得往日,我一到早春倒寒,便咳嗽不止,如今用了你調配的川貝枇杷膏,咳嗽好了許多,陰天下雨常泡葯浴,胸口也不那麼疼痛了。”
李文忠笑呵呵地說道。
對這個大侄子,他是真心喜歡。
人又帥,長得又可愛,說話還好聽的。
叔侄兩人調笑一陣,這才看向馬和。
和史書上不同,今年的馬和,年僅十一歲,他自幼出生在官宦世家,家族中世代經商從政,在雲南家世顯赫,祖父輩還出過元朝的丞相。
他不僅自幼學習天方教文化,還精通蒙古八思巴文,對藏文也有研習,且身處漢回蒙彝苗等少數民族雜居之地,身受天方,華夏,藏傳佛教等文化熏陶,是一位十分聰穎,眼界開闊機敏過人的少年。
此刻的他,也在打量着自己未來的主人,大明帝國的皇嫡長孫朱雄英。
而朱雄英也看向了他。
“叔,這個馬保兒我很有眼緣,很喜歡。”
朱雄英又看向馬和說道:“不過,馬保兒這個名字不好聽,我想給你改個名字,你可願意?”
反正四叔後邊兒也要給你改名,他改也是改,我改也是改,今晚就改了!
這可是個好苗子啊。
是當今時代,具有世界性視野的一位好少年。
實際上,在朱雄英穿越而來之後,他發現華夏經過蒙元入主,民風變得更加樸實開放,包容天下,就比如說軍事,此刻的大明開國猛將軍團們,不僅知道華夏西邊還有無數大國,
也知道海路可通向西方,甚至知道西方天方諸國有奇淫巧技能匠,可鑄造回回炮,投石機,也可鍛造極為鋒利的波斯彎刀,甚至有很多將領還會說多門語言。
別說這些開國猛將,大明的商賈,民眾,皆知世界大國雲集,此去西方十餘萬里,尚有色目大國,民風迥異。
這是一個很好的民眾視野開闊,有世界格局的時代。
也是一個充滿了機遇的時代,元朝的上層蒙古貴族,大量任用色目人和漢人算賬,管家,帶來了西方的算術,金融,物理,軍事等許多相關知識。
很多貴族,家學淵源龐雜悠久,融冠中西。
就比如說阿拉伯數字,在元朝十分普及,甚至已經出現了以阿拉伯數字標註的九宮格“幻方”。
可別小看這塊兒小小的幻方,這其實是將河圖洛書,不以八卦標註,以阿拉伯數字標註,是很高等級的數學應用轉換,製造者不僅要熟知河圖洛書,伏羲八卦,又得精通算術和阿拉伯數字……
“如果我能多活一些,如果皇爺爺和我爹能活久一些,那我大明就能走的更遠一些,眾所周知,此去西方九萬九千九百里,皆元朝故土,我大明繼承元祚,這些故土自古以來就是我大明疆域,定然是要收回的。”
朱雄英心裏想到。
這邊馬和呆了呆,這小主子剛見面就給我賜名?雖說有些疑惑,卻也行禮道:“但憑小主吩咐。”
“好!”
“我看你骨骼驚奇,是個練武奇才,你就叫鄭和吧。”
年方十一歲的鄭和,深吸一口氣,端正身形后,重重一禮:“奴鄭和,拜見小主。”
李文忠笑容可掬,拍了拍朱雄英,又交代了鄭和的來歷,吩咐鄭和好生侍奉朱雄英。
雖說鄭和被俘后被閹割了,但是他的哥哥姐姐,還有父親,都得到了很好的安置,這一切只因皇明不僅大量繼承元朝的官吏,對蒙古降將降臣也一視同仁,有許多蒙古人色目人,在皇明中做到高官,就連後宮之中,有曹賊之好的皇爺爺朱元璋,也接收了不少元順帝的後宮妃嬪。
去年,傅友德和沐英,藍玉率三十萬大軍,一舉定雲南,俘獲了鄭和,最初他在軍中效力。
因他聰明伶俐,譴他跟隨報捷的使臣一道回了南京應天府祝賀,這可是個美差,使者多半會被賞賜並且賜予官職。而機敏過人的馬和果然被李文忠看上。
本來在原時空中,他應該被派去燕王府,侍奉燕王朱棣……
鄭和不僅懂多門語言,算術,還會蒙古跤術,天方古武術,為人機靈很有眼力見,最重要的是識時務,他父母哥姐,日後生計全都仰賴他表現,故而十分忠心。
朱雄英前世看書時,就覺得大明能夠七下西洋,絕不僅僅是靠着雄主在世國力強大就可以的,更多的是那時候人文科技經過元朝累積,明朝集中爆發,已經發展到了一定地步才行。很簡單的,遠洋航行,需得天文知識十分紮實,還要有地理知識,更重要的是,能航海的大船難得,水手也要經過長期訓練,一個熟練的水手,要經過三年以上訓練才能遠航,這都是大明國力和眼界世界一流的強力佐證。
看鄭和這些故元貴族素養,便知曉一二。
“謝曹國公所贈內侍,恭送曹國公。”
等李文忠走後,朱雄英看向鄭和,上下打量了一番:“你會多門語言,學過算術嗎?”
鄭和低頭說道:“回小主,天方算術,華夏算數,和都能堪榷。”
“會說蒙語,也懂藏語?”
朱雄英又問。
“家父家祖曾前去極西之地,族中有西域之人,多習外語。”
鄭和又回答道。
朱雄英齜着牙咧嘴笑了起來,是個好苗子,如果自己教他一些後世的數學和天文,航海學知識。
他肯定能學的很快。
這時代,大明的語言是個老大難問題。
官話自然是應天話,但不是放之四海皆準。
皇爺爺朱元璋就深感如今,漢蒙言語翻譯困難,因為元朝素無文字,漢文蒙文迴文藏文并行,十分困難,而且大明兼繼正統,皇爺爺朱元璋也承認元朝皇帝曾是中國皇帝,便命人整理了一本書,以通天下之言。
注意,這本書所指的“天下”,是覆蓋了元朝疆土的“天下。”
編纂這本書的人,是翰林院侍講火原傑、編修馬沙亦黑等,有意思的是這些主編有很多都是色目人,但儒學佛學道學乃至天方諸學,盡皆精通。
書以華言譯蒙語回語,凡天文、地理、人事、物類、服食、器用,無不包括,並取《元秘史》來參考,用漢文注音,刊行天下。
從此以後,大明使臣往返朔漠,皆能通達其情,都無需翻譯,直接拿本書照着念。
這就是大明版的“萬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