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人均八百個心眼!
談判的進展近乎神速,徐庚短暫滯愣后,旋即就反應過來,派一名郎官去知會市舶署署令過來,在叫些吏卒過來辦事。
“大人爽快,甚至爽快的令我頗猝不及防,還請大人耐心等候,清點無誤后,十五萬錢一分不少。”
徐庚不懂買石頭有什麼用,但他的任務就是達成眼前,作何用或許要等他回長安了才能知曉。
很快,署令莫若晦就匆匆帶人而來,瞧見這烏泱泱的五十駕馬車,馬車裏頭滿載着青藍彩石,他高興的合不攏嘴。
跟葉繼忠各報家門后,莫若晦高興道:
“葉大人果真是爽快人,且誠意滿滿!”
“十五萬錢已備好,葉大人也檢查檢查吧!”
巨款滿載於四駕馬車上,一弔百錢,葉繼忠令人清點了一會兒,一千五百吊,一弔不差。
派人先行將錢運回城內、待城門安全關上,葉繼忠這才放下最後的戒心,對桂州在與靜州通商方面的誠意,徹底放下顧慮。
“葉大人,這榷場已完工有些時日了,若您再無異議,明日便正式啟動、互相開放城門,容百姓於榷場來往,您看如何?”
莫若晦微笑中,以高效的談判措辭禮貌交互。
談判雖然順利,但也持續了一個多時辰。
雙方又於細節方面進行談判溝通,定於每日辰初始(8點)、至申正(17點)終,為每日開放榷場的時間段。
榷場之北入口、南入口,本由桂州方面負責北入口的照身、靜州方面負責喃入口之照身,以免有不法之徒入內生亂。
談判后也變為靜州負責照身桂州方面入內者,桂州照身靜州方面入內者,如此以確保兩邊都能安心。
諸多細節商談過後,葉繼忠回到刺史府,連夜起草州治佈告,知會城內百姓知悉榷場詳細,以及可於開放時段出城進入榷場一事。
初時,兩邊都是官府在牽頭,於榷場內互通商事。
漸漸的,兩地百姓也逐漸加入其中,五銖錢小範圍卻大規模湧入靜州城內。
短短半個月時間,榷場就讓桂州城內各種石頭堆積如山。
而靜州城內也漸漸從以物換物狀態,恢復貨幣流通。
城內商肆也在榷場的利好之下,一間間開張。
一時間,繁榮率先於靜州城內瀰漫開來。
徐庚初來桂州的目的,是為了設法進入嶺南境內尋人,自從洛州來到桂州,時已整整五十日。
倒是促成了一樁大好事,而心愿之進展仍然為零。
蕭仁昌就像消失了似的,徐庚每日一起身就是到處問詢蕭仁昌何在,結果回答他的都是不知。
徐庚有徐庚的打算——
只有見到蕭仁昌,才能以桂州刺史府的名義,向靜州刺史授桂州通行令。
只要自己能促成使葉繼忠自由出入桂州,葉繼忠也會禮尚往來的授予自己靜州通行令。
如此他才能實現入境嶺南的目的。
就在徐庚於刺史府內急的愁眉不展時,府外終於傳來熟悉的聲音發出的哈哈大笑聲。
他急不可耐的快步走出府邸,還沒來及說道些什麼,就瞧見哈哈大笑的蕭仁昌,竟正坐在某個奇怪的四輪車上。
車在凹凸不平的地面,行駛的也如輕鬆馳騁?
“哎呀,徐將軍還在吶?”蕭仁昌瞧見他冒出頭來,高興的一躍跳下四輪車:
“瞧瞧我這趟去長安,弄回了甚!哈哈哈!”
“四輪車!”
“不僅有四輪車!我還帶回了兩名造車大師!還有一船同軌!”
“哎呀,可惜了沒搶過別的地方官,他們搶的就跟瘋了似的,欺負我桂州偏遠,接到佈告再趕赴長安時,築鑄監鑄好的同軌,已然被搶空了!”
徐庚聽不懂什麼同軌,也不知四輪車和同軌為何會讓蕭仁昌笑成這樣,一點官老爺的形象都沒有了。
他急不可耐的將通行令一聲跟蕭仁昌一通訴說,同時也道明了他此行而來的意圖就是設法入境嶺南找人。
“大人,念在好歹幫你促成了榷場一事,還請授我一枚桂州通行令,不然我也想不到別的辦法了。”
蕭仁昌收斂起高興的勁頭,認真起臉色來:
“律法可沒有這方面的規定,擅自發通行令,恐還有通敵之嫌,你容我想想。”
急切的徐庚,忽然靈光一閃,再次直言道:
“彼時平叛禁軍班師回京后,陛下於凱旋宴上親自下授了口諭,令我等設法尋回滯留嶺南的同僚。”
“換言之,尋人也是陛下之直授政令,大人應當配合我。”
都說當官的一肚子心眼,蕭仁昌心想,寧州也在興建榷場,估計到現在都還沒有通商的動靜。
要是給了徐庚通行令,徐庚去了之後,恐怕短時間內回不來。
他與寧州刺史一向交好,初來乍到時,還是靠着桂、寧之間互通有無,才讓兩州有了初步的治理基礎的。
這麼有用的人才,當然要先讓他去一趟寧州才是。
促成寧州榷場之後,讓田司通給他通行令,自己也能規避開這燙手的通行令。
“這樣吧徐將軍,你對榷場的功績,本官看在眼裏,本官給你寫一份記功事牒,事牒遞入京中后,京中必然會有所褒賞!”
“你去靜州,還不如走寧州前往龍州,那邊才是嶺南軍部的佈防要地,此前的收復之役,也是在那邊打起來的。”
“我與寧州刺史田大人一向交好,我給你寫封信,你憑信去見田司通大人,他定會積極配合將軍。”
聞聲,徐庚滿心無奈,不過蕭仁昌的話他覺得有道理。
在境內兜兜繞繞,總比去到嶺南之後,東躲西藏着兜兜繞繞強。
蕭仁昌生怕他又死乞白賴,滿心都是同軌的蕭仁昌,一通行雲流水的奮筆疾書。
寫好一封信后,就跟徐庚匆匆告辭,忙活自己的去了。
……
靜州城內,葉繼忠眼看着自己治下越發向好,想必今年年底,他便能憑着靜州州治之功,受到楊堅的重用和認可!
光是榷場還不夠,對他來說,試探榷場的可行性,深意更在於別的——
既然石頭能換錢,那麼其實沿海嶺南。
比石頭更多的是鹽。
要是能設法借榷場壟斷桂州的鹽市,這裏頭的利益,比石頭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