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狼狽為奸
甘泉宮望夷台上。此台在甘泉山的最高處,取北望匈奴之意。他們這次會面完全是個意外,並沒有事先約定過。二人尷尬的看着對方,時不時還望着台下壯美的風景。他們二人都知道對方心中所想,但就是不說破,試探性的向對方問道。
“丞相,但有從甘泉宮到九原,一日便能抵達。”
“趙大人與老夫同受陛下大恩,萬望同心協力。”李斯的表情明顯緩和了許多,聽見趙高如此說,便是想讓自己首先表明態度,他知道,自己更迫切知道遺詔的內容。
“丞相為大秦鞠躬盡瘁,豈是趙高所能比的?下官只是個小小的宦官。蒙陛下厚恩,提升為中車府令。”趙高誠惶誠恐的說道。
“老夫欲同諸位大臣,一同開啟遺詔,趙大人令意下如何?”李斯也顧不得與他寒暄,直接了當的說道。他們兩個人加起來,有三千個心眼,雖然明白對方的意圖,但卻死活不肯開口,只是不停的試探對方。
“依趙高之見,為秦國百年大計,請丞相現在便開啟遺詔。”現在的他們兩人,已經非常的默契,趙高知道,李斯就等他說出這句話。聰明人講話,向來都是看透不說透。李斯和趙高的對話也一樣。
“這是何意?你要陷老夫於不義?”雖然心中已經樂開了花,但嘴上還得推辭一番。
“丞相先不要動怒,聽在趙高一言,陛下駕崩當天夜晚,丞相便能會同大臣開啟遺詔。但遺詔是殘文斷句,貿然拿出,恐怕惹人非議,引發國家動亂,丞相真是深謀遠慮。”趙高知道,李斯直到現在,還想要一個中臣的人設。
便接著說道:“目下局面與當日一般無二,在眾臣未看之前,丞相先行查看,做到心中有數。才能應對即將發生的危險。”趙高對於察言觀色很是在行,他知道,想要做成這件大事,必須讓李斯放下包袱,才能心無旁鶩。還話音一轉,將李斯的小心思說成大義之舉。
“你方才所說,倒也有幾分道理。”李斯淡淡的點了點頭,心中的重負減輕了不少。一直以來,趙高都在說李斯的愛聽的話,將他描繪成一個忠臣孝子。
“丞相肩負國家重任,必須要頂得住天下的悠悠眾口,要知道,千秋功罪,自有後人評說。”
“事到如今,就依趙大人吧。”
“丞相英明。”趙高說著,便跪下不住的磕頭。他知道,從李斯答應的那一刻起,計劃就已經成功一大半了。
聽到趙高的回答,李斯的萬分欣慰,之前,真是錯看了趙高,以他的機敏幹練,這小小的中車府令真是屈才。趙高雖然身體殘缺,但待人接物,卻都是不卑不亢,唯一能讓他屈膝的便是始皇帝,而如今,這個人人敬畏的人竟然跪倒在自己的面前。
趙高手持始皇帝的遺詔,若是他真要發出,李斯也奈何不得。到時李斯自然會一秉大公,絕不敢有非分之想。扶蘇的為人他也聽過一些傳言,雖然他未必會重用自己,但至少不會有性命之憂,給他個閑職安度晚年還是能辦到的。
畢竟當時在場的不止李斯一人,但是趙高卻並未這樣做,選擇與自己同心協力。此時的李斯,自認為趙高已經選擇聽命於他。趙高早就知道他的來意,三言兩語,自己的目的便達到了。以李斯的揣度,趙高之所以不發詔書,足見他心中所圖甚大。但現在他請自己打開遺詔,便是要一心一意的依附自己,謀個日後的出路。
現在他對於趙高,已經沒有了之前的判斷,只是一心將他當做自己的同伴,想想也是,若沒有自己這個丞相,他一個小小的中車府令能辦成什麼大事。想到此處,李斯心中突然冒出了另一個想法,他看向趙高,不知道趙高的心中是不是也這樣想。
他們這一次相遇,讓彼此心意相通。從這一刻起,他們正式結為同盟。不多時,趙高端出一個金畫,小心翼翼的撕開了蓋着皇帝印璽的白帛,用鑰匙緩緩的打開。一個木匣映入眼帘。
趙高將木匣放在石案上,向著李斯說道:“丞相秉承陛下旨意,安定大局。請丞相開啟遺詔。”李斯也不猶豫,直接上前將匣子打開,映入眼帘的是一卷血跡斑斑的羊皮紙。展開來看,只見上邊寫道:“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陛下…..”李斯心中悲痛的哭了出來。雍軟在地上。
哭喊了一陣,李斯彷彿想到了什麼,對着趙高說道:“趙大人有何良策?”
“丞相折煞下官了,趙高不學無數,哪來的什麼良策,丞相是大秦的中流砥柱,請丞相定奪,在下肝腦塗地。”
“遺詔語焉不詳,也沒有涉及皇位歸屬。若在平常,都是由陛下草詔,老夫修訂之後明發詔旨。而這道旨意,連草詔都算不上,顯然是事發突然,還沒有來得及寫完。”
“依丞相所言,這樣的詔旨不能發出?”
“老夫也不是這個意思,只是……”
“在下以為,既然遺詔沒有寫完,何不將他補上?這樣的詔書若是發出,定然會惹人懷疑。況且這封遺詔,沒有人知曉,丞相可以自行定奪。”
“大膽,陛下的遺詔在此,怎能口出狂言?。”
“丞相國之棟樑,說出的話來當真是可笑。”
“老夫一心為國,有何可笑?”李斯冷冷的說道。”
“丞相是國之棟樑,值此危難之際,不思索如何支撐朝局,只是一味的墨守成規,早知如此,在下也不必冒着這樣的風險,背負這私自開啟遺詔的大罪。”此時的趙高,義正言辭,倒像是個一心為國的忠臣。
“你有何良策,請直言。”
“丞相明鑒,陛下雖已經駕崩,但大秦的千秋功業和始皇帝開創的法制不能隨之而去,現在首要的便是保證大秦的安穩,奉行商君的法制。若是有任何偏離,到時山東列國的復辟之火便會重新燃起,將大秦拖進萬劫不復,讓始皇帝的功業化為烏有。立二世皇帝,就必須推崇法治。丞相可還記得,扶蘇因何被派往軍中?”
李斯記得,扶蘇商君之法太過嚴厲,不適合大一統的王朝,。大秦當輕徭薄賦,與民生息。但他的言論無疑觸及到了始皇陛下的逆鱗,始皇帝對商君的法制有種盲目的喜愛,他不允許任何人詆毀商君。李斯想到此處,心中已經開始動搖。要說這趙高也真是口若懸河。首先曉以利害,後來便上升到國家大義,使得李斯一步步的按照他的設想行事。
其實說到底,李斯和扶蘇只是政見不和,並無私仇。但面臨這樣的境地,李斯也只能放手一搏,畢章對於他而言,失去了權力,如同失去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