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燕王掃北

第四十七章 燕王掃北

第二天楊豐再次啟程時候,就已經是一支很有規模的隊伍了,六輛馬車載着十八個小孩,其中七男六女來自兗州養濟院。

全部的。

養濟院管着的孤兒並不是全在養濟院養着。

那些有親戚的,都是給親戚家代養,只不過養濟院負責給糧食,這樣的肯定不可能讓楊豐帶走。

那些親戚還捨不得呢!

一年六石米啊!

再說朱元璋的制度,這些代養的小孩是成年以後才分出去,但實際上這年頭小孩都是要幹活,所以對於他們的親戚來說,那就是白撿一個勞動力,而且還白撿每年六石米的補貼,至於能不能一年吃完這六石米,這個對於一個小孩來說應該是一筆很難算清的賬了。

所以這樣的是肯定不可能給他的。

真正給他帶走的,就是那種真就連代養的親戚都找不到,只能收養在養濟院裏面的。

至於另外三男二女,則是家裏人口太多,實在是養不了的。

然後只能請楊豐來收養,既然是被楊豐收養,那楊豐和他們的父母也就算是有緣了。

那麼窮,當然要接濟一下啦!

我大明士大夫的常規操作,明朝後期童僕數千的豪紳,家裏那些嬌滴滴的小美人多數都是養女,同樣家裏土地上的農奴,也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義男,這時候就已經有這樣的操作,所以朱元璋趕緊出台養女不能玩,玩了算奸,按照大明律要掛起來的,義男也要分家產,但禁止這種收養是肯定不行,說到底這個時代各種天災有的是,淪落到賣兒賣女的也不稀罕,收養的合法至少保證了這些小孩不會被餓死。

其他的……

皇帝陛下還不至於在這個問題上搞得那麼深入。

而保護着這些馬車的,則是七十名騎馬的壯丁,而且都是軍戶。

當然,不是正兵,都是軍戶裏面的余丁,也就是正兵的兄弟,但也是衛籍所屬的。

相當於預備役。

一旦他們的兄弟傷亡,他們是要頂替的。

同樣他們也有官府分配的軍田,只不過相當於正軍的一半,但如果是自己有能力還開荒的話,那這些荒地免稅。

新開荒地,永不起科。

朱元璋可比一邊喊着永不加賦一邊讓把火耗暴漲兩倍的麻哥力度大,但麻哥是聖主明君,他只能是暴君,誰讓麻哥准官員收百分之八十火耗,而他把貪官剝皮實草呢?說到底歷史書終究不是泥腿子們寫的,泥腿子們的評價不會流傳下去,他們死了就沒了,官老爺和文人們才是寫歷史的,他們的評價才是評價。

理論上楊豐雇傭他們是存在一定問題的,至少不能算是很合法,介於合法和不合法之間。

關鍵得看他們所屬的衛指揮們。

但被楊豐抓着把柄的兗州護衛,任城衛的指揮們,對這個問題也就只能視而不見了。

至於楊大使的那些大箱子,這個由兗州護衛派人專門護送前往錦州。

畢竟他現在只是個去遼東準備搞商屯的鹽商,因為和任城衛指揮使交情好,怕他在遼東被土匪砍死,所以讓他在任城衛雇傭一幫余丁一起,這個身份懂的都懂,肯定是任城衛指揮使有份的,沿途關卡不會有問題的。但如果他帶着一大堆金銀珠寶,那就很難說怎樣了,因為朱元璋有嚴令,金銀是不能出境的,一個商人帶着大堆金銀去邊塞?

你想幹什麼?

所以這些金銀就是以魯王府的名義,相當於魯王府擔保作為他的私產,然後送往錦州。

接下來楊大使的行程就相對正常了。

他們一路向北,沿着運河向前,不過這時候運河這一段依然無法通航,黃河決口后的一路灌入安山湖,這個湖泊是元朝引汶絕濟,維持航運的,但現在被灌入的黃河水沉積迅速淤塞。

運河在這裏堵死。

魯西南這一塊就是河流北向和南向的分水嶺,為了維持一條運河貫通,又必須保持一條足夠水深的河道,強行改變自然的流向,從當年桓溫北伐,就在這一帶搞工程,直到永樂年間搞出南旺分水工程,才解決這個問題,但代價是整個魯西南全部要為這段河道服務。

整個魯西南的百姓全都要為京城的權貴們吃上江南的大米買單。

洪澇災害發生后,運河要往外放水加劇他們的災難,因為水大了容易形成急流影響行船安全,乾旱出現后,所有河水都要向運河注水保證運河的水深,然後所有能放水灌溉的河道閘門統統關閉。

老百姓要的是反過來啊!

但反過來就影響京城的權貴們吃飯了。

所以最終魯西南這一塊,變成了刁民遍地盜匪四起,一直到明末都屬於大明朝難以癒合的傷疤,然後到了清朝繼續加劇。

不過這時候因為朱元璋更重視海運,所以運河對他來說價值有限,到北平的內河運量本來就不高,漕運是指從各地向京城匯聚的運輸,而南京恰好又在水運網絡的中心,而且還是下游,無論從哪裏的水運,都可以很便捷的到達。南京作為都城可以說是一個維護成本最低的選擇,北平只是一個邊防要塞而已,沒有必要為此專門維護這樣一條成本很高的河道,再為此疏浚安山湖就更沒有必要了。

畢竟北方首先得有足夠的人口。

過安山湖之後,楊豐一行就可以登船了,雖然他們的陸路行進速度也不慢,但坐船終究比走路舒服。

而且向北是順流。

不過越向北人口越少,過臨清之後基本上可以說是一片蠻荒了,也就是那些城鎮周圍能有人煙,絕大多數地方都是荒蕪,而且就算是人口,多半也是從南方移民過來的,其中的大部分又是軍戶。

倒是和這時候北平行省那點可憐的人口很相符。

畢竟就那一百五十萬人口,而且還是男女老幼加起來,能把西邊保定到河南路線勉強填充一下就不錯了。

就這樣直到天津,或者說這時候的名稱直沽。

直沽。

“楊老爺,咱們是到北平還是去永平?”

楊豐雇傭的嚮導堆着滿臉笑容問正在欣賞海潮衝撞的他。

這個叫李福的嚮導也是個老兵,只不過現在是兒子在接班,他傷了胳膊已經不能打仗,楊豐的雇傭都是高薪,而且死了還給十兩黃金,那當然很願意跟着他出來,就算真死了,也是給兒孫留下十兩黃金,其他那些受雇的軍戶基本上也是這個心理,楊豐明說了這趟很危險,說不定要死人。

但是……

他給的真多啊!

不就是有可能死人,這些軍戶本來就是要準備上戰場的,這個問題對他們來說根本不需要在乎。

“去永平路好走嗎?”

楊豐問道。

東邊的海河上,一艘不小的海船正在乘潮而來。

這時候天津三岔河的潮水兇猛,一直能頂到楊村,潮不過三楊,楊村,楊柳青,楊芬港,天津海潮的三個,海船乘着潮水可以很輕鬆抵達這裏,然後在北岸一系列官倉卸貨。這就是向北平海運的終點,接下來到北平的運輸就要改成小船了,從元朝時候這種運輸就一直很繁榮,元末大都飢荒餓死數十萬,元順帝都準備放棄大都跑路了,幸虧張士誠連續多年,每年海運十幾萬石米給他,才使得元順帝沒提前跑路。

元順帝還專門派出大臣到張士誠那裏征糧海運大都,可以說張士誠的海運補給是元朝能撐到徐達北上的主要原因。

否則不用等徐達,他們自己早就拋棄大都了。

所以,說好的張士誠抗元出力最大呢?

“不好走,向北別的都好說,就是人煙稀少,且到處都是水,蘆葦盪,一些地方連渡船都不好找,也就是沿海有些灶戶曬鹽,得一直到灤州才有人煙。”

李福說道。

“要是坐船走海路呢?”

楊豐說道。

“坐船倒是也行,出海之後向北,貼着海岸到錦州,就是耗時多,若風向對還好,風向不好那就沒準了,如今已經是深秋,北風已起,還不知道能不能再有南風,想去就更慢了,倒是走北平一路全是大路,雖說繞遠反而更快些。”

李福說道。

“那就……”

楊豐話還沒說完,就愕然看着河面上。

那艘海船正在不遠處經過,甲板上一個熟悉的身影,正帶着一臉笑容看着他……

“楊大使,您怎麼這幅打扮,您那身花衣呢?”

張輔笑着說道。

楊豐沒好氣的看着他。

“你不是在京城伺候你家大王嗎?怎麼跑這裏來了?”

他說道。

“陛下有旨,賜我家大王新式火炮一百尊,由張某押運,走海路而來,着我家大王帶兵攜新式火炮赴遼東,會同遼王巡邊試炮,並招撫女直等部,直抵奴兒干城,以斷殘元東逃之路,另外陛下聖旨上還說了,讓您給我家大王帶路,不到奴兒干城不得返回。”

張輔說道。

所以,朱元璋就是讓朱棣去掃蕩女真?

所以,這也是他提前犒賞遼東各軍的原因,他果然是有仇不過夜,才知道他的大明是怎麼亡的,就趕緊提前來掃蕩。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與暴君相伴的日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七章 燕王掃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