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朝古都,老朱我來了

六朝古都,老朱我來了

自古以來凡是能夠奪取天下之人,必是有大毅力和大胸懷之人。

至少在他們的心裏,是天下更重一些,自己輕一些。他們的目標,是要為百姓創造一片安居樂業!這一些是每一個成大事者共同的追求。

當然,這也是太祖的追求,即便到了後來,他也依然遵守着。雖然太祖到了後來養兵數萬,造成了財政負擔,但是他卻創造了一套屯田法來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所以歷史的是與非,又有誰能夠真正的評價的了呢?

至正十五年四月,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月份。至於為何說這是一個不同尋常的月份呢?

那是因為一個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極其英勇的大將軍,來歸服太祖了!這個人是誰?

他就是——

他就是日後建立了赫赫戰功,打的元朝灰頭土臉的——常遇春!當時天下第一猛將,同時也是一代優秀的大帥,獲得此人,那可真是如虎添翼啊!

為何說此人乃天下第一猛將,我們不談別的,就看看他的綽號吧——常十萬,號稱十萬大軍,可以破得天下,在此後的次次戰爭中,也不斷驗證了這一說法。

這常遇春的到呀,也有為什麼一個小小的故事:未至,假寐田間,夢神人被金甲擁盾,呼之曰:“起,起,主君來!”適太祖騎從至,即乞歸附,請為先鋒。(《明史紀事本末》)

啥意思呀?那就是常遇春做夢夢到了一個神仙,這個神仙告訴他趕緊起來去投靠明主,接着一睜開眼睛,就看到了太祖朱元璋,那這個意思不就很明顯了嗎?太祖乃是天選之人!

常遇春的來到,其實並沒有掀起什麼太大的風浪,只是在日後會成為一個傳奇,好了,常大將軍的事先說到這裏,讓我們再來看一看此刻太祖的想法是什麼。

此刻太祖正在心中策劃一連串的行動,當將一連串的行動規劃好之後,太祖的心中就堅定了一個想法,就是自己要親自和水寨聯絡!為日後攻取集慶,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水師。

事情的進展也非常順利,史冊是這樣記載的:會巢湖帥繆永安、俞通海以水軍千艘來赴,太祖大喜,往撫其眾。

講到這裏我們就不得不說,這老繆和老俞那是真的有戰略眼光啊!這押寶壓的可是太對了!壓寶壓對了還不算,還在這麼一個恰當的時機,用如今的話來說就是:一買彩票就中獎了!我們還真不得不給他們一個大大的贊呀!

擁有了這一個水師之後,太祖稍加練習,就可以攻打集慶了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因為想要攻打集慶,那就要剪“爪牙”,最後再把主體給消滅。

太祖再一次使用了他那具有天才的軍.事才能——欲滅集慶,先取採石!

為何非要先滅掉它,才能去攻打集慶啊?因為這個地方,那可謂是進可攻退可守,免得一個大意,就無力回天了,其實說白了就是一個可以退兵的臨時築城。

這採石,說起來也確實不抗打,大將常遇春那是一馬當先,一桿長槍就直接登頂了城頭,還換上了“朱”字帥旗。

這一仗那可謂是大獲全勝,繳獲了許多的戰利品,將士們在和州本來就是半飢半飽的日子,這一下見到了這麼多的糧食和財寶,那肯定是紅了眼,紛紛搶了不少,準備跑回和州過好日子。

可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們走到江邊一看大驚失色,因為回來的船隻全部被人砍斷了纜繩,順着江流走了!

太祖好像早就料到了,他們會是這般驚訝的表情,於是波瀾不驚的說道:“太平甚近,當與公等取之。”(《明史》)

眾將士聽到這話,又規規矩矩的將搶來的東西放了回去。接着,太祖打算藉著打了勝仗的熱乎勁,再一鼓作氣攻下太平。

於是等到眾將士吃完飯,親自帶兵看着眾將士度過太平橋,一鼓作氣地攻下來了太平!

在這一場大戰中,太祖又收編了一個人及其部隊,這個人就是後來害死郭天敘和張天佑的元兇——陳野先。

不過我們暫且不提他,就先來說說太祖進入到了太平城內的所作所為吧。

首先就是在入太平城之前,重申軍紀,嚴禁擄掠,然後再讓李善長貼一個告示,做完這些之後,才允許士兵進城,但是依然有極個別的士兵不以為然,就被太祖當場處死,其他的士兵一看也都不敢違反軍紀了。

是故太平城內的老百姓,發自內心的佩服起太祖的軍隊,就在他們剛入城的時候,老百姓甚至根本就不知道,城中還駐紮着

(本章未完,請翻頁)

別人的軍隊!

試問一下,這樣的一支軍隊,怎麼可能不奪得最後的勝利呢?

雖然在如今來說,這樣的做法是很稀疏平常的,但是在那個時代來講,哪一支軍隊不是靠燒殺搶掠,來維護自己的生計的?

正是因為杜絕了這個現象,太祖才贏得了廣大的老百姓的支持,為日後統一天下,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太祖進入到了太平城之後,首先就是要去拜訪一位名人,這位名人是誰呢?正是當地鼎鼎有名的儒生——陶安!

為何誰都不拜見,卻偏偏要拜見他呢?

因為這個人不但有才華,而且還有極高的軍.事和戰略眼光,於是太祖就向他請問:“如今我已攻取太平,想要進一步完成大業,是不是應該奪取,六朝古都的集慶了?”

陶安微微頷首道:“金陵,古帝王之都,龍蟠虎踞,限以長江之險。若取而有之,據其形勝,出兵以臨四方,則何向不克。”(《明實錄.卷三》)

太祖聽到這話很是滿意,因為這一番話更加堅定了他的信心。於是太祖開始整頓兵馬,一直到了這一年的秋天,才開始攻打集慶。

在攻打集慶的路上啊,陳野先這個反水鬼可就大有用處了,就是因為他,才直接害死了兩個人,那就是郭天敘和張天佑。

這一場戰役一共分為了兩次,第一次僅僅只是戰敗,不過並沒有什麼太大的頓時,而第二次再發動進攻的時候,可就出大的麻煩了。

在《明實錄》中,這般記載道:陳野先遂叛,與元福壽合兵來拒戰於秦淮水上。我師失利,天祐、郭元帥皆戰死。

雖然這兩場戰爭都失敗了,但也意味着另外一件好事情,那就是太祖,徹徹底底的成為了義軍的最高統帥。

說到這裏啊,我們就不得不這樣想了,這麼一個大反水鬼太祖可能會看不出來嗎?

本野史公相信,太祖其實早就看出來了,只是為何不拆穿他的把戲,那是因為要用他來做一個局,這個局一旦成功,通往勝利的彼岸的速度就會更快。

雖然成大事者,心懷的是天下,但是為了天下也不得不犧牲一些局部,來換取全局的勝利,這是無可厚非的,也是必然的。所以我們不妨仔細看待這種事情,這樣做是正確的。

如果這兩個傢伙不死,日後他們要下達什麼死命令,只會害死更多士兵的性命,索性就在這裏讓他們命喪黃泉,不就挽救了更多的生命嗎?

生而為人,但當目光遠大,不要總是把目光看到一些細小瑣事之上,小不忍則亂大謀。表面上的東西雖然重要,但是不必把它當真,內里的東西雖然不仔細挖掘,看不出來它才是最重要的!

那陳野先也是不得好報,在叛逃之後竟然被民兵所殺,所以軍隊就落入到了他的從子陳兆先手中。

在戰場上,太祖雖然失敗了,但是家裏卻是一場大歡慶,因為皇長子誕生了。

在太祖這一路征戰的路上,我們不得不提一位女子,那就是之前沒有仔細提過的馬皇后,民間稱其為馬秀英。

為何要仔細提她呀?

那是因為,她就是一個成功男人背後的,偉大女人。在中國歷史上的四大賢后中,就有馬皇后的名字(她們分別是:東漢光武帝陰皇后,唐太宗長孫皇后,元世祖必皇后,以及馬皇后)。

在《明通鑒》上,是這般評價馬皇后的:“有智鑒,好書史。”

不過說到這裏啊,我們就不得不扒一扒關於皇后的外號了,馬皇后這個外號那可是相當奇葩呀,外號就是——“馬大腳”,說的沒錯,就是說她長着一隻很大很大的腳。

不過這並不能影響她作為一個傑出的女政治家。因為她在太祖前期的生活中,扮演了一個至關重要的角色。

在還沒有李善長等人的輔佐之前,所有關於戰鬥前的策劃,太祖必然要與其商量,而且每一次商量之後都會有或多或少的收穫。

而且太祖在還是郭子興一個小小的手下之時,關於郭子興夫妻二人的料理,都是馬皇后花自己的私房錢來打點的。

這就保證了太祖的日子走得比較安穩。

在太祖坐穩天下之後,做些不理智的舉動,也只有馬皇后才能夠勸阻得了。並且在勸阻的過程中,常常引經據典,使太祖從中學習到了不少。

慶祝完太子誕生不久之後,太祖又準備起了第三次進攻集慶的準備。

在攻打集慶之前,也就是正十五年的十二月初一,太祖釋放了敗將納哈出,原因

(本章未完,請翻頁)

是——他想念自己在北方的親人。

表面上看,這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釋放敗將的行為,但抓起本質其實是太祖向天下人的一種表示訊號:“跟我作戰,吃了敗仗不要緊,只要你“一心向佛”,我可以放你回歸看望家屬的。”

這一個行動可謂是滿足了人心啊,為什麼要這麼講?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還在與太祖的軍隊爭戰,看到我們的敗將又被放了回來,我們是一個怎樣的想法?

我們根本就用不着死磕到底,因為到頭來他奪取了天下,我們就是他的子民,他很好的對待我們的。

所以這一個舉動堪稱是一箭雙鵰!

俗話說:只有再一再二,沒有再三再四。所以太祖這一次,勢必要奪取集慶,那不能再失手了!

至正十六年春,二月二十五日,太祖親率三路大軍攻打集慶。戰況分了兩部分:

首先就是水師與水師的對決。太祖派常遇春在採石布下疑兵,以小股的力量來分散援軍的水軍集結,然後再利用自己的大軍各個擊破,最終打敗了元軍。

使元朝軍隊的主帥,蠻子海牙以及其部下慌忙的跑回了集慶,接着三月份,太祖帶兵直接大破陳兆先的軍隊,並且還俘虜了三萬六千人!

太祖挑選了其中五百個比較出眾的士兵,把他們帶到了自己的麾下。

起初他們這些人可謂是擔驚受怕,害怕一不小心腦袋瓜子就落了地,顯然太祖也看出來了他們的擔憂,做出了一個大膽的行為。

至暮,令其悉入衛,屏舊人於外,獨留馮國用侍卧榻旁。(《明實錄.卷四》)

經過這一個事件之後,這一些兵馬全部都心甘情願的,要跟着太祖攻打集慶,原因是太祖給了他們足夠的信任。

接着大戰就進入到了第二部分,也就是最後的攻堅克難階段。

關於這第二階段,王光波先生是這般描述的:在距離集慶城門五里的地方,他命士兵一邊行軍,一邊敲鑼打鼓,城中的元軍本就精神緊張,這麼一來更是被嚇破了膽,不得已,元軍守將福壽只得主動出擊,不過很快就被打敗。

是的,敵軍好不容易出城作戰一次,就這樣被輕輕鬆鬆的打了回去。那守將福壽還能怎麼辦?只得下令死守城門,不過最終還是被太祖給攻破了。

太祖的軍隊,剛一攻破城門,福壽就帶着士兵退到了城中的樓前,繼續做着困獸之鬥,直到最後寡不敵眾而全部戰死!

這個小人物的赤膽忠心感動了太祖,於是入城之後,就下令將其厚葬了。

其實像他這種為將死之朝廷而拚死力戰的人,是不應該去表揚和讚賞什麼的,但為“知遇之恩”而身死的行為,還真是一種值得推崇的品德。

入城之後,太祖馬上就召集了城內被打的人心惶惶的老百姓,將詔書讀於眾人聽:“元政瀆擾,干戈蜂起,我來為民除亂耳,其各安堵如故。賢士吾禮用之,舊政不便者除之,吏毋貪暴殃吾民。”

這老百姓一聽,哇!自然是大喜過望,從他們心裏的深處就接受了太祖的軍隊。

不久之後,太祖就把集慶的名字改為了應天,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畢竟老百姓還是相信天意的嘛,那我自然應該遵奉天意。

現在再讓我們來捋一捋,在這一場大戰中太祖收穫的東西。

首先終於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水軍,接着因為郭子興嫡系將領的戰死,讓太祖獲得了真正的統兵權,最後就是佔據了總根據地,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就算退一萬步說,大不了吃了敗仗再跑回老家唄,不必如喪家之犬,惶惶然了。

有一句話叫做: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

真正的君子,明白自己最終的目標是什麼,所以他才不會被任何的誘惑所迷倒,更不會“樂不思蜀”,止步不前,這就是他們與“小人”之間最大的區別。

那麼“小人”又是怎麼做的呢?

他們會因為佔據了幾座城池,而驕傲自大,放縱自我,盡情貪慾,最終免不了身首異處的下場。因為在他們的心中根本就沒有一個真正的大義,更沒有一個必須要完成的目標,他們太貪圖眼前的利益了。

很有幸的是,太祖就是君子中的一員,他做到了慎始而敬終,沒有讓風起雲湧,變成煙消雲散。

太祖時時刻刻的警醒自己,真正的舞台是天下,而不是稱王雄霸一方。

所以做事目標正是:良農不為水旱不耕,良賈不為折閱不市。(《荀子.修身》)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爭之時:洪武聖君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爭之時:洪武聖君
上一章下一章

六朝古都,老朱我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