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文藝班子裏的情話(4)
[筆下文學Www.bxwx.net]
59.我家跟縣委組織部江部長江家是經常來往的,象是親戚家。在玉丘,走親戚叫做“走人家”,也叫“行人家”,親戚之間走動的叫做“行(讀作Hang)”。如果雖然是親戚,但是相互之間不再走動的,就是“不行”了。“不行”的親戚雖然還是親戚,卻是有名無實的親戚,因此“不行”的親戚不如“行”着的“人家”。有些老遠八遠的親戚因為難得走動,久而久之就疏而不親了,相反跟相好的人家卻來往密切。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在玉丘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我家跟江家就是這樣“行”着的“人家”,有人說我們兩家是“官官相行”,一家縣官,一家村官嘛。級別不一樣,但卻都是個官。父親在外面不算是官,但在玉丘卻是第一官。父親跟江部長兩個都走得穩行得正,所以人們不說我們兩家是“官官相護”,但兩家都是官這一點卻是事實,所以只好說是“官官相行”。
我家跟江家的“行”,除了因為兩個家庭里的兩個男人中間既是同鄉又跨了很多個級別的上下級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外,兩個都在玉丘的家庭里的兩個女人起了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母親的熱情努力。江部長的老婆跟我母親同姓,母親就把她認做娘家的姐妹,並且叫自己的兒女們都喊江部長的老婆為姨娘,還不是通常那種晚輩稱母親輩的女性長輩的那種“阿姨”的客套,而是作古正經的“母親的同胞姐妹”式的親熱的“姨娘”。反過來,江家的兒女們都喊我母親為姨娘,當然也是“母親的同胞姐妹”式的親熱的“姨娘”,這樣一來,兩個男人,一個縣官,一個村官,就都默認了彼此之間的“連襟”關係,互相不稱部長支書,而是直呼對方的名字。
還不能說是我母親單單在我家跟江家的關係上做了煞費苦心的專門努力,尤其是扯到套近乎、傍大樹那方面去,了解我母親的人就都知道,她是個把中國這個禮義之邦的傳統禮節、禮貌、禮儀、禮義的禮字發揮到極致的女人。沒有母親的一整套禮,父親也怕就做不好玉丘的第一男人,就憑父親的直率、誠懇、熱情、激情、不諳世事、不通人情世故、鐵面無私、敢想敢幹、敢說敢為……是無法不四面樹敵、到處碰壁、天天摔跤、時時吃虧而可能至於一塌糊塗甚至身敗名裂的。父親刻字出身,他就象一把刻刀的入木三分,母親卻是潤滑劑,不斷地塗抹着刻刀下的傷口和裂痕。
在同姓的一個院子裏,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隨便吆喝一聲什麼也都行得通的。但母親的眼光在我們面前嚴厲如劍,時刻提醒我們“要有教養”,客人在場的時候溫情似水,告訴我們“要懂禮貌”,有時就直接引導我們該稱呼對方什麼。所以,一院子的人,對於我們兄弟姐妹來說,大一點的都是“哥哥”、“姐姐”,“嫂子”,長一輩的就是“叔”、“伯”、“姑”、“嬸”,長兩輩的是“爺爺”、“奶奶”,余次類推。虢家院子同姓以外,在別的生產隊我們就還有“外公”、“外婆”、“老外公”、“老外婆”、“姨”、“舅”、“姐夫”、“姑父”、“姨父”等等,這樣一來,我們兄弟姐妹六個,幾乎就成了六本有關家庭家族家鄉親屬親戚親朋親友之稱呼的活字典。我們象一面網,把全玉丘的人都網在我們親熱的稱呼里,也就網在了“家”里,網成了“一家人”。不僅如此,我們兄弟姐妹還有“姨父”在縣裏當官,有“舅舅”在公社當幹部,有“姨娘”在區里工作,有“姐夫”在廠里當工人,有“姑姑”在醫院裏當醫生,有“哥哥”在部隊上當兵……有老中醫“外公”,有軍官“姐夫”,有售貨員“姨娘”,也有五保戶“爺爺”、“奶奶”,有叫花子“姥姥”,有“五類分子”“伯伯”……我們六本字典的禮稱就象滴在宣紙上的香墨,四處洇開,洇出玉丘的版圖以外……我敢說如果讓我母親做上幾年歷史上的皇帝,那幾年一定會是太平盛世,我們兄弟姐妹會超過文成公主和親的功勞,讓中原的親和力向夷邊和海外不斷地洇漫的。
不幸的是,母親只是個鄉野的小女人,她的禮義之道與親和哲學註定了就只有那麼大的影響。有幸的是,作為鄉野小女人的母親,在那個歲月里並未以“階級調和論”的踐行者而受到批判。
當然,對於我家與江家的“行”,除了因為兩個女人的投緣和努力以及我母親禮義之道的實踐,或者還有一點“官”與“官”的關係以外,其實是還有另一層神秘的關係在裏面的。我家兄弟姐妹六個,兩頭各一女,中間四個男孩。江家也是六個兄弟姐妹,兩頭各一男,中間四個女孩。江家四個女孩江河、江湖、江海、江江,沒有被人們習慣地稱作“四朵金花”,而是被叫做“四川”的。江家的老大叫江山,最小的男孩就叫做江川,但人們還是戲稱江家四個丫頭為“四川”,因為她們個個後面都滿是水,又有四川省這個名稱可以現借現用。
江部長那時跟現在的行政官員不一樣,他是個半邊戶,雖然做到了縣委常委這個級別,但一家子仍然在玉丘農村老家。江部長一人住在縣委機關,平時都是吃食堂飯。他年年都有時間回玉丘的家裏,回家時都到我家看看。每年正月里兩家就都“行”親戚一樣地“行”着。兩家崽女的婚姻玩笑其實最先是從我跟江江開始的。記得是我剛開蒙讀書的那一年春節后的一天,江部長一家子在我家做客。吃飯的時候人多坐不下,小孩子都不許上桌子。但我母親堅持要江家的孩子不分大小都上桌子,令我跟我妹妹先到外面玩去,等會有你們吃的,別急。我和妹妹不情願地離開了桌子,但江江也要跟我去玩,她媽媽就讓她跟我到外面去玩,把空出來的一個位子堅持要給了我妹妹坐。
江河和江湖是大姑娘,我對她們感到陌生。我跟江海差不多大,但我不喜歡江海,她有點霸道。江江比我小,文靜秀氣,什麼都聽我的,我就特別喜歡她。我跟江江在外面玩了許久才回來,他們都已經吃完飯了,兩家大人就張羅着為我和江江開餐。江江的媽媽摸着我的頭說:“你跟江江這麼好,把江江嫁給你做老婆要不要?”一屋子的人就都笑了起來。那個時候我肯定還不知道老婆為何物,但知道是關於江江的事,就說要。江江的媽媽開心極了,就要我喊江江一聲“老婆”,我不知道喊了老婆又如何,但見大家都要我喊,我就對江江喊了一聲“老婆”。但江江太靦腆,她並不答應我。大家就要我重新喊,並要江江一定得答應一聲,可能江江一答應,喜劇效果就產生了,大家就開心了。我就再喊江江為“老婆”,但她就是不答應我。我也就不管她的事了,只顧吃自己的飯,大人們在說笑什麼我也不懂。
二十多年後我有一次回老家探親,在縣城偶然見到了江江。我是差不多到了她跟前才發現有一張美麗而依然羞澀的臉突然從記憶深處躍入了眼帘的。那是一張能跟所有看到的美麗區別開來的臉,那麼秀氣,那麼文靜,象兒時珍藏的舊照片,已經發黃,卻依然清晰。她肯定是先認出了我,只是沒敢喊我,因為我看着她的臉時,她的一雙眼睛早已經在看着我了。她深情而憂鬱地看着我,說你,還是那個樣子!“還是那個樣子”?都二十多年了,我能還是兒時的樣子?我看着眼前這個我人生第一次喊過她“老婆”的女人,一下子就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影子,但她現在肯定顯得比我老了許多,我感嘆歲月對女人的無情和生活的無常。我沒有提到她父親,我竟然說出這樣一句話:“你……你後來沒讀書了?”她的穿着,她的眼神,她的一切,給我的信息竟然就是一個女人跟書本的關係,尤其一個特別秀麗的女人,是不是天生就應該跟書本有什麼關係。我斷定她後來沒有讀什麼書了,至少沒有讀過我那麼些年的書。是我認為她應該讀書呢,還是本該讀書呢?總之,她在我面前象是個罪人,我的語氣里竟是毫不掩飾的責備和無奈。她給了我一個吝嗇的笑容,就倉皇地結束了這次會面。
以後我再也沒有見到過她。
多年前關於我跟江江的“塗鴉”,純粹是大人們在孩子身上尋的一種開心,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孩子未曾被長輩尋過這種開心,否則所有的孩子長大后就不會無師自通地找老婆或者嫁人。但刻薄一點說,那不過是長輩的一種滿足自己的驕傲的極端自私,孩子在他們的開心裏被愚弄。
但是後來在玉丘,流行過“四川”配“四山”(即我家“四大元素”)的話,說是以水配山,以柔克剛,就不知是眾人的開心還是努力了。接下來,“四川”中的第二川,就是那條“湖”,差點就配了“銅”山銅元素。大人們和公眾的一切陰謀,使我後來想到最初關於蒙昧的我跟甚至更蒙昧的江江的話題,是不是兩家大人在一個心照不宣的話題上終於尋到的一個巧妙得天衣無縫的缺口呢?他們是不是由此缺口而再自然不過地進入到兩個已到談婚論嫁年齡的人兒身上,開始了“川”跟“山”(或“元素”)之配的話題?總之,當江湖跟二哥的關係漸漸地在玉丘公開化以後,我就越來越覺得那其實是兩家大人的合謀,我有理由相信,江部長兩口子一開始就很青睞我二哥的。
[筆下文學Www.bxwx.net]
59.我家跟縣委組織部江部長江家是經常來往的,象是親戚家。在玉丘,走親戚叫做“走人家”,也叫“行人家”,親戚之間走動的叫做“行(讀作Hang)”。如果雖然是親戚,但是相互之間不再走動的,就是“不行”了。“不行”的親戚雖然還是親戚,卻是有名無實的親戚,因此“不行”的親戚不如“行”着的“人家”。有些老遠八遠的親戚因為難得走動,久而久之就疏而不親了,相反跟相好的人家卻來往密切。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在玉丘得到了很好的詮釋。
我家跟江家就是這樣“行”着的“人家”,有人說我們兩家是“官官相行”,一家縣官,一家村官嘛。級別不一樣,但卻都是個官。父親在外面不算是官,但在玉丘卻是第一官。父親跟江部長兩個都走得穩行得正,所以人們不說我們兩家是“官官相護”,但兩家都是官這一點卻是事實,所以只好說是“官官相行”。
我家跟江家的“行”,除了因為兩個家庭里的兩個男人中間既是同鄉又跨了很多個級別的上下級間的千絲萬縷的聯繫以外,兩個都在玉丘的家庭里的兩個女人起了另一方面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我母親的熱情努力。江部長的老婆跟我母親同姓,母親就把她認做娘家的姐妹,並且叫自己的兒女們都喊江部長的老婆為姨娘,還不是通常那種晚輩稱母親輩的女性長輩的那種“阿姨”的客套,而是作古正經的“母親的同胞姐妹”式的親熱的“姨娘”。反過來,江家的兒女們都喊我母親為姨娘,當然也是“母親的同胞姐妹”式的親熱的“姨娘”,這樣一來,兩個男人,一個縣官,一個村官,就都默認了彼此之間的“連襟”關係,互相不稱部長支書,而是直呼對方的名字。
還不能說是我母親單單在我家跟江家的關係上做了煞費苦心的專門努力,尤其是扯到套近乎、傍大樹那方面去,了解我母親的人就都知道,她是個把中國這個禮義之邦的傳統禮節、禮貌、禮儀、禮義的禮字發揮到極致的女人。沒有母親的一整套禮,父親也怕就做不好玉丘的第一男人,就憑父親的直率、誠懇、熱情、激情、不諳世事、不通人情世故、鐵面無私、敢想敢幹、敢說敢為……是無法不四面樹敵、到處碰壁、天天摔跤、時時吃虧而可能至於一塌糊塗甚至身敗名裂的。父親刻字出身,他就象一把刻刀的入木三分,母親卻是潤滑劑,不斷地塗抹着刻刀下的傷口和裂痕。
在同姓的一個院子裏,抬頭不見低頭見的,隨便吆喝一聲什麼也都行得通的。但母親的眼光在我們面前嚴厲如劍,時刻提醒我們“要有教養”,客人在場的時候溫情似水,告訴我們“要懂禮貌”,有時就直接引導我們該稱呼對方什麼。所以,一院子的人,對於我們兄弟姐妹來說,大一點的都是“哥哥”、“姐姐”,“嫂子”,長一輩的就是“叔”、“伯”、“姑”、“嬸”,長兩輩的是“爺爺”、“奶奶”,余次類推。虢家院子同姓以外,在別的生產隊我們就還有“外公”、“外婆”、“老外公”、“老外婆”、“姨”、“舅”、“姐夫”、“姑父”、“姨父”等等,這樣一來,我們兄弟姐妹六個,幾乎就成了六本有關家庭家族家鄉親屬親戚親朋親友之稱呼的活字典。我們象一面網,把全玉丘的人都網在我們親熱的稱呼里,也就網在了“家”里,網成了“一家人”。不僅如此,我們兄弟姐妹還有“姨父”在縣裏當官,有“舅舅”在公社當幹部,有“姨娘”在區里工作,有“姐夫”在廠里當工人,有“姑姑”在醫院裏當醫生,有“哥哥”在部隊上當兵……有老中醫“外公”,有軍官“姐夫”,有售貨員“姨娘”,也有五保戶“爺爺”、“奶奶”,有叫花子“姥姥”,有“五類分子”“伯伯”……我們六本字典的禮稱就象滴在宣紙上的香墨,四處洇開,洇出玉丘的版圖以外……我敢說如果讓我母親做上幾年歷史上的皇帝,那幾年一定會是太平盛世,我們兄弟姐妹會超過文成公主和親的功勞,讓中原的親和力向夷邊和海外不斷地洇漫的。
不幸的是,母親只是個鄉野的小女人,她的禮義之道與親和哲學註定了就只有那麼大的影響。有幸的是,作為鄉野小女人的母親,在那個歲月里並未以“階級調和論”的踐行者而受到批判。
當然,對於我家與江家的“行”,除了因為兩個女人的投緣和努力以及我母親禮義之道的實踐,或者還有一點“官”與“官”的關係以外,其實是還有另一層神秘的關係在裏面的。我家兄弟姐妹六個,兩頭各一女,中間四個男孩。江家也是六個兄弟姐妹,兩頭各一男,中間四個女孩。江家四個女孩江河、江湖、江海、江江,沒有被人們習慣地稱作“四朵金花”,而是被叫做“四川”的。江家的老大叫江山,最小的男孩就叫做江川,但人們還是戲稱江家四個丫頭為“四川”,因為她們個個後面都滿是水,又有四川省這個名稱可以現借現用。
江部長那時跟現在的行政官員不一樣,他是個半邊戶,雖然做到了縣委常委這個級別,但一家子仍然在玉丘農村老家。江部長一人住在縣委機關,平時都是吃食堂飯。他年年都有時間回玉丘的家裏,回家時都到我家看看。每年正月里兩家就都“行”親戚一樣地“行”着。兩家崽女的婚姻玩笑其實最先是從我跟江江開始的。記得是我剛開蒙讀書的那一年春節后的一天,江部長一家子在我家做客。吃飯的時候人多坐不下,小孩子都不許上桌子。但我母親堅持要江家的孩子不分大小都上桌子,令我跟我妹妹先到外面玩去,等會有你們吃的,別急。我和妹妹不情願地離開了桌子,但江江也要跟我去玩,她媽媽就讓她跟我到外面去玩,把空出來的一個位子堅持要給了我妹妹坐。
江河和江湖是大姑娘,我對她們感到陌生。我跟江海差不多大,但我不喜歡江海,她有點霸道。江江比我小,文靜秀氣,什麼都聽我的,我就特別喜歡她。我跟江江在外面玩了許久才回來,他們都已經吃完飯了,兩家大人就張羅着為我和江江開餐。江江的媽媽摸着我的頭說:“你跟江江這麼好,把江江嫁給你做老婆要不要?”一屋子的人就都笑了起來。那個時候我肯定還不知道老婆為何物,但知道是關於江江的事,就說要。江江的媽媽開心極了,就要我喊江江一聲“老婆”,我不知道喊了老婆又如何,但見大家都要我喊,我就對江江喊了一聲“老婆”。但江江太靦腆,她並不答應我。大家就要我重新喊,並要江江一定得答應一聲,可能江江一答應,喜劇效果就產生了,大家就開心了。我就再喊江江為“老婆”,但她就是不答應我。我也就不管她的事了,只顧吃自己的飯,大人們在說笑什麼我也不懂。
二十多年後我有一次回老家探親,在縣城偶然見到了江江。我是差不多到了她跟前才發現有一張美麗而依然羞澀的臉突然從記憶深處躍入了眼帘的。那是一張能跟所有看到的美麗區別開來的臉,那麼秀氣,那麼文靜,象兒時珍藏的舊照片,已經發黃,卻依然清晰。她肯定是先認出了我,只是沒敢喊我,因為我看着她的臉時,她的一雙眼睛早已經在看着我了。她深情而憂鬱地看着我,說你,還是那個樣子!“還是那個樣子”?都二十多年了,我能還是兒時的樣子?我看着眼前這個我人生第一次喊過她“老婆”的女人,一下子就看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影子,但她現在肯定顯得比我老了許多,我感嘆歲月對女人的無情和生活的無常。我沒有提到她父親,我竟然說出這樣一句話:“你……你後來沒讀書了?”她的穿着,她的眼神,她的一切,給我的信息竟然就是一個女人跟書本的關係,尤其一個特別秀麗的女人,是不是天生就應該跟書本有什麼關係。我斷定她後來沒有讀什麼書了,至少沒有讀過我那麼些年的書。是我認為她應該讀書呢,還是本該讀書呢?總之,她在我面前象是個罪人,我的語氣里竟是毫不掩飾的責備和無奈。她給了我一個吝嗇的笑容,就倉皇地結束了這次會面。
以後我再也沒有見到過她。
多年前關於我跟江江的“塗鴉”,純粹是大人們在孩子身上尋的一種開心,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孩子未曾被長輩尋過這種開心,否則所有的孩子長大后就不會無師自通地找老婆或者嫁人。但刻薄一點說,那不過是長輩的一種滿足自己的驕傲的極端自私,孩子在他們的開心裏被愚弄。
但是後來在玉丘,流行過“四川”配“四山”(即我家“四大元素”)的話,說是以水配山,以柔克剛,就不知是眾人的開心還是努力了。接下來,“四川”中的第二川,就是那條“湖”,差點就配了“銅”山銅元素。大人們和公眾的一切陰謀,使我後來想到最初關於蒙昧的我跟甚至更蒙昧的江江的話題,是不是兩家大人在一個心照不宣的話題上終於尋到的一個巧妙得天衣無縫的缺口呢?他們是不是由此缺口而再自然不過地進入到兩個已到談婚論嫁年齡的人兒身上,開始了“川”跟“山”(或“元素”)之配的話題?總之,當江湖跟二哥的關係漸漸地在玉丘公開化以後,我就越來越覺得那其實是兩家大人的合謀,我有理由相信,江部長兩口子一開始就很青睞我二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