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雲覺老漢一家(4)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虎叔的兩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叫雪蓮,跟我恰好同歲。小的是個男孩,叫雪峰,比我妹妹小一歲。他們姐弟倆當然也在玉丘小學上了學,我們一同上學,放學也一同回家。他們姐弟倆不用說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不管是在院子裏,還是在學校里,也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朋友。他們那一口普通話令人羨慕又好奇,想學都學不了。他們姐弟倆還有一點跟家鄉的孩子不同的是,在學校里哪怕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他們兩個也是各自背着自己的書包,好象是怕書包被人偷了,或者是怕別人到他們的書包里拿東西似的。我們卻是背了個書包上學,在學校里書包放在課桌里是不管的,直到放學的時候才會再一次背起書包。當然,他們的書包跟大家的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書包一律是母親或者奶奶用舊布料拼起來做成的,他們兩個肩上背的可是草綠色軍用挎包。我們背書包是背帶挎在左邊肩膀上包包吊在右邊屁股上或者剛好相反,叫做是雙肩背包。他們兩個呢,弟弟的挎包掛在脖子上,挎包挎在胸前。姐姐是書包帶挎在左肩上,包包也在左邊腰下面,左手護着書包帶,叫做是單肩背包。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姐弟倆在學校里課間休息時書包也挎在身上的習慣放棄了,弟弟也由前胸挎包改成了我們的雙肩背包法,跟我們徹底同流合污了。只一年把以後,他們的口音也家鄉化了,不再說普通話,我們漸漸成了過得來的朋友。只有姐姐單肩背書包的習慣始終沒變,一直是那麼一個小淑女姿態。
院子後頭從前那棵老樟樹下的那兩間茅屋下的氣氛徹底地變了,人們常常到那裏去走走,跟雲爺家的人說說話。秀奶奶就象是變了一個人,老兩口過了幾十年,家裏忽然平添了好幾口人,兒子媳婦喊娘,孫子孫女跟前奶奶奶奶的,她感覺就象是轉了世一樣,她就認為是自己前世積德,才修得了晚年兒孫滿堂的風光。
雲爺呢,好象是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照樣下地幹活,照樣到院子前頭人多的地方來天南海北地聊,有人說雲爺的臉上多了一點光澤,老人家心裏樂着,還不返老還童一點?雲爺出來的時候手裏仍舊是甩着一把拂塵的,甚至在冬春天裏也可以看見他手裏拂弄着他的拂塵呢!
虎叔一家子回來不到半年的時候,就完成了雲爺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完成的事業——改建新房。雲爺老兩口原來是兩間茅屋住房,兩間房子構成一個一把角尺形狀,向院子後頭那個方向靠近以前那棵老樟樹邊的一間房子下面搭了一間矮得不能再矮的小灶屋,如果也算得上一間的話,當是三間房子的家產了。角尺型的屋子前到路邊一小塊空處,歷來是雲爺家的一個長方形陽溝,從祖輩到雲爺以前的幾十年,都是家裏倒垃圾污水和漚肥的池坑。除了垃圾污水,為漚出更多的肥料來,雲爺是常常要從外面刨了草皮倒進陽溝里的,漚出來的肥料都用在了自家的菜地里去了。後來從大搞積肥以增產增收那時開始,家家戶戶門前的陽溝以及一些陰溝都歸了隊裏,隊裏統一安排勞力刨草皮漚肥了,雲爺對門前那口全隊裏面積最大的陽溝才放棄了經營。兩間屋子加一間小灶屋,對雲爺老兩口來說是完全夠了的,雲爺就從來沒想到過要改建什麼。集體搞積肥動員鄉親們拆舊房建新房以將舊房的老土磚頭碎了用做肥料的那個時候,很多人家的舊土磚房都拆了,集體幫着建了新土磚房。但是雲爺還捨不得拆了祖宗的茅屋,因為在這個問題上父親沒有搞強制命令那一套,雲爺家的兩間茅屋才作為院子裏為數不多的古老茅屋保持了原貌。家中一下子平添了四口人丁以後,空間問題突然成了大問題。虎叔四個人擠在一間小茅屋裏實在是打不過轉身來,老兩口主動提出帶孫子孫女擠一間算了,但兩個小傢伙卻不樂意,還是跟父母親擠在一個小空間。小灶屋裏也是夠嗆得很,在那樣一個窄小低矮的空間裏弄出一餐飯菜來,人都被折磨得差不多了,屋子裏的煙塵跑不盡,人象是被熏黃鼠狼一樣地熏得咳個不住。吃飯的時候呢,不要說能擺一張桌子,六個人連站着吃飯都是站不下的,逼得他們至少要有兩個人端着飯碗到外面去吃。老兩口當然總是主動端了飯碗就往外面走的,虎叔覺得也是過意不去,有時就扯了一張桌子擺到門外開餐,但陽溝里的濁氣卻讓人倒胃口,看看就也不是個法子,總不能一家祖孫三代吃飯就擺到路邊去呀!
虎叔決意建新房,雲爺老兩口當然一百個願意。不久工程就上馬了,舊茅屋前的陽溝給填平了,在祖上的屋基地上就建起了一棟四牆三間的大土磚房,外接了一間比原來的住房還大的灶房。正房三大間,中間是堂屋,堂屋兩邊各一間又砌上間牆成兩間,就成了廂房四間。建房的時候鄉親們不用說是爭先恐後來幫忙,比當年集體拆舊建新的時候還要熱鬧,新房也當然建成了隊裏第一風光的房子。
日子過得應該是越來越稱心了,但是人們卻發現秀奶奶的嘴裏卻漸漸地有了點抱怨,逢人便拉着說上個老半天的,不是說城裏來的媳婦這裏那裏沒法弄個明白,就是說孫子太調皮搗蛋,有時甚至還訴說兒子說話的口氣都讓人聽了不好受。見她這樣,別人在背後里說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說是院子裏這麼多的老頭老婆子,哪個能比得了你們兩個遲暮之年的福氣?
說秀奶奶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倒是過於無情了點,事實說明老人家只能算是個沒有福氣的人,因為她在虎叔一家子回鄉后的第二年秋天就去世了。鄉親們為她一百個的惋惜和遺憾,說秀奶奶幾十年熬過來了,好不容易等到軍官兒子衣錦還鄉,合該安度晚年了,卻是富短命不長,撇下幾多的好光景不享,竟自駕鶴歸西去!事實上,秀奶奶也不是短壽老人了,她死的時候是七十隻差一歲,要是別的老人家在這個壽年上仙逝的話,都說算是高壽了,也許放在她身上就有了另外的標準,她是應該再多享幾年福的!人們好象到這個時候,才忽然注意到了雲爺他老人家的壽相,說他長耳垂肩,鶴髮童顏,一臉佛相,必是長壽中人無疑,活個九十多甚至百把歲是沒問題的。又說古往今來,老兩口當中真正有福氣的往往只有一個,白頭諧老只是一句空話,蘭桂騰芳也就是兒女對父母的一句美好祝詞罷了。
[筆下文學Www.bxwx.net]
虎叔的兩個孩子,大的是個女兒,叫雪蓮,跟我恰好同歲。小的是個男孩,叫雪峰,比我妹妹小一歲。他們姐弟倆當然也在玉丘小學上了學,我們一同上學,放學也一同回家。他們姐弟倆不用說成了人們關注的對象,不管是在院子裏,還是在學校里,也不管是成年人還是小朋友。他們那一口普通話令人羨慕又好奇,想學都學不了。他們姐弟倆還有一點跟家鄉的孩子不同的是,在學校里哪怕是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他們兩個也是各自背着自己的書包,好象是怕書包被人偷了,或者是怕別人到他們的書包里拿東西似的。我們卻是背了個書包上學,在學校里書包放在課桌里是不管的,直到放學的時候才會再一次背起書包。當然,他們的書包跟大家的肯定也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書包一律是母親或者奶奶用舊布料拼起來做成的,他們兩個肩上背的可是草綠色軍用挎包。我們背書包是背帶挎在左邊肩膀上包包吊在右邊屁股上或者剛好相反,叫做是雙肩背包。他們兩個呢,弟弟的挎包掛在脖子上,挎包挎在胸前。姐姐是書包帶挎在左肩上,包包也在左邊腰下面,左手護着書包帶,叫做是單肩背包。過了一段時間以後,他們姐弟倆在學校里課間休息時書包也挎在身上的習慣放棄了,弟弟也由前胸挎包改成了我們的雙肩背包法,跟我們徹底同流合污了。只一年把以後,他們的口音也家鄉化了,不再說普通話,我們漸漸成了過得來的朋友。只有姐姐單肩背書包的習慣始終沒變,一直是那麼一個小淑女姿態。
院子後頭從前那棵老樟樹下的那兩間茅屋下的氣氛徹底地變了,人們常常到那裏去走走,跟雲爺家的人說說話。秀奶奶就象是變了一個人,老兩口過了幾十年,家裏忽然平添了好幾口人,兒子媳婦喊娘,孫子孫女跟前奶奶奶奶的,她感覺就象是轉了世一樣,她就認為是自己前世積德,才修得了晚年兒孫滿堂的風光。
雲爺呢,好象是看不出有什麼變化,照樣下地幹活,照樣到院子前頭人多的地方來天南海北地聊,有人說雲爺的臉上多了一點光澤,老人家心裏樂着,還不返老還童一點?雲爺出來的時候手裏仍舊是甩着一把拂塵的,甚至在冬春天裏也可以看見他手裏拂弄着他的拂塵呢!
虎叔一家子回來不到半年的時候,就完成了雲爺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完成的事業——改建新房。雲爺老兩口原來是兩間茅屋住房,兩間房子構成一個一把角尺形狀,向院子後頭那個方向靠近以前那棵老樟樹邊的一間房子下面搭了一間矮得不能再矮的小灶屋,如果也算得上一間的話,當是三間房子的家產了。角尺型的屋子前到路邊一小塊空處,歷來是雲爺家的一個長方形陽溝,從祖輩到雲爺以前的幾十年,都是家裏倒垃圾污水和漚肥的池坑。除了垃圾污水,為漚出更多的肥料來,雲爺是常常要從外面刨了草皮倒進陽溝里的,漚出來的肥料都用在了自家的菜地里去了。後來從大搞積肥以增產增收那時開始,家家戶戶門前的陽溝以及一些陰溝都歸了隊裏,隊裏統一安排勞力刨草皮漚肥了,雲爺對門前那口全隊裏面積最大的陽溝才放棄了經營。兩間屋子加一間小灶屋,對雲爺老兩口來說是完全夠了的,雲爺就從來沒想到過要改建什麼。集體搞積肥動員鄉親們拆舊房建新房以將舊房的老土磚頭碎了用做肥料的那個時候,很多人家的舊土磚房都拆了,集體幫着建了新土磚房。但是雲爺還捨不得拆了祖宗的茅屋,因為在這個問題上父親沒有搞強制命令那一套,雲爺家的兩間茅屋才作為院子裏為數不多的古老茅屋保持了原貌。家中一下子平添了四口人丁以後,空間問題突然成了大問題。虎叔四個人擠在一間小茅屋裏實在是打不過轉身來,老兩口主動提出帶孫子孫女擠一間算了,但兩個小傢伙卻不樂意,還是跟父母親擠在一個小空間。小灶屋裏也是夠嗆得很,在那樣一個窄小低矮的空間裏弄出一餐飯菜來,人都被折磨得差不多了,屋子裏的煙塵跑不盡,人象是被熏黃鼠狼一樣地熏得咳個不住。吃飯的時候呢,不要說能擺一張桌子,六個人連站着吃飯都是站不下的,逼得他們至少要有兩個人端着飯碗到外面去吃。老兩口當然總是主動端了飯碗就往外面走的,虎叔覺得也是過意不去,有時就扯了一張桌子擺到門外開餐,但陽溝里的濁氣卻讓人倒胃口,看看就也不是個法子,總不能一家祖孫三代吃飯就擺到路邊去呀!
虎叔決意建新房,雲爺老兩口當然一百個願意。不久工程就上馬了,舊茅屋前的陽溝給填平了,在祖上的屋基地上就建起了一棟四牆三間的大土磚房,外接了一間比原來的住房還大的灶房。正房三大間,中間是堂屋,堂屋兩邊各一間又砌上間牆成兩間,就成了廂房四間。建房的時候鄉親們不用說是爭先恐後來幫忙,比當年集體拆舊建新的時候還要熱鬧,新房也當然建成了隊裏第一風光的房子。
日子過得應該是越來越稱心了,但是人們卻發現秀奶奶的嘴裏卻漸漸地有了點抱怨,逢人便拉着說上個老半天的,不是說城裏來的媳婦這裏那裏沒法弄個明白,就是說孫子太調皮搗蛋,有時甚至還訴說兒子說話的口氣都讓人聽了不好受。見她這樣,別人在背後里說她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呢,說是院子裏這麼多的老頭老婆子,哪個能比得了你們兩個遲暮之年的福氣?
說秀奶奶有點身在福中不知福倒是過於無情了點,事實說明老人家只能算是個沒有福氣的人,因為她在虎叔一家子回鄉后的第二年秋天就去世了。鄉親們為她一百個的惋惜和遺憾,說秀奶奶幾十年熬過來了,好不容易等到軍官兒子衣錦還鄉,合該安度晚年了,卻是富短命不長,撇下幾多的好光景不享,竟自駕鶴歸西去!事實上,秀奶奶也不是短壽老人了,她死的時候是七十隻差一歲,要是別的老人家在這個壽年上仙逝的話,都說算是高壽了,也許放在她身上就有了另外的標準,她是應該再多享幾年福的!人們好象到這個時候,才忽然注意到了雲爺他老人家的壽相,說他長耳垂肩,鶴髮童顏,一臉佛相,必是長壽中人無疑,活個九十多甚至百把歲是沒問題的。又說古往今來,老兩口當中真正有福氣的往往只有一個,白頭諧老只是一句空話,蘭桂騰芳也就是兒女對父母的一句美好祝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