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玉丘觀桃花
[筆下文學Www.bxwx.net]
83.修復玉丘觀可以說是玉丘人一個多年的心愿了,開始的時候是幾個虔誠弟子尋了個頭,後來私下裏附和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就開始籌款。忙乎了兩三年,畢竟也沒有籌到什麼可觀的款子,大家心裏也只是暗地裏着急。想想看,這麼大一個道觀,要想修復也着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後來,有人就出主意說去找老支書討教,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但也有人說,這事怕不是那麼簡單吧,當初這玉丘觀是在老支書手裏毀了的,如今他還能支持你們搞什麼修復工作?人家會不會想這等於是要承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呢?再說,誰不曉得老支書是個不信鬼不信神的人呢?看來這事還是難辦哪!但是,決意已定,總得也要想個法子出來。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大家還是同意了先去找老支書試探試探再說。
宋菊婆是那些修復玉丘觀的發燒者之一,她就自告奮勇去找老支書談這個事情。沒想到,父親什麼話也沒有說,當下就給宋菊婆出了主意。父親要他們先打報告,打了報告拿到上面去批,批下報告來就不一樣了。宋菊婆是個心機快的女人,順水推舟地就說這報告你老支書不給打誰還能打得出來?父親經不住宋菊婆的“轟擊”,就答應了替他們起草報告。幾天裏父親就將報告草就了,叫人家拿到鎮上去打印多份,往鎮裏、縣裏一路遞過去。到縣裏要找佛教協會、道教協會,還要找縣政府,縣委也要找,縣委好象是有個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什麼的,可以去打聽打聽。父親還教他們成立一個修復玉丘觀籌備委員會,籌委會一成立,許多事情就入了正軌,報告也很快給批複了下來。有了經縣裏批複過的報告,籌款工作如日中升,過不多久就籌得了一比可觀的款子,修復工作就開始進行了。
菩薩開光的那一天,縣裏、鎮裏還來了相關的領導,玉丘觀里擺了幾十桌酒席,遠近來了好多人,好不熱鬧哩。那天父親帶頭給觀里捐了500元錢,他還動員我那在家鄉工作的三哥也捐了300元。
玉丘觀修復以後,父親曾經好多次提議我到觀里去看看,我都沒有去。終於有一天,我趁着回老家的機會,決意去參觀一下玉丘觀。那也是在父親病倒以後的事了,跟那次好不容易重登獅子嶺一樣,我還是跟三哥幾個人一起去的,父親走不了路了,這是我又一個遺憾,我原本是可以早些時候跟父親一同去參觀玉丘觀的。
玉丘觀(在我心裏是玉丘小學)我是久違了的,走近它,我心中就有一種非常纏綿又非常沉重的感情。其實,在玉丘觀修復以前的很多年裏,玉丘小學就早已經不存在了,鎮裏有了一個中心小學,玉丘小學就被撤消了。後來那整個的大院落冷清了好長時間,直到有人用它來做了碾米廠(也不是大米生產加工,只是給鄉親們碾米,收點加工費)。再後來承包碾米廠的人在那裏同時又搞起了一個榨油廠,平時碾米,秋收以後開工榨茶油。玉丘及其附近地方多茶山,油茶資源豐富。榨油廠搞起來以後,遠近很多人家把茶子挑到玉丘觀(玉丘村油茶壓榨廠)來榨茶油,承包人聽說是賺了好一筆錢的。早年榨茶油是在榨油作坊里進行的,需要很多勞力,使的是苦力,勞動號子翻天,烘焙出來的油茶渣兒那一股特有而極其強烈的濃烈清香傳得幾里路遠。作坊里的漢子們整天裏被濃烈的油香熏得什麼香噴噴的魚肉都不想吃(榨油的時候是有魚肉吃的),只把自己的那一份兜了回家去哄老婆孩子。而玉丘觀里的榨油設備則是現代化的了,大多是電器設備,只須幾個人守着就行了(除了干茶子和油茶渣兒的烘焙以外)。
玉丘觀里碾米廠和榨油廠的樣子我無法想像得出來,我所熟悉的榨油廠還是舊時榨油作坊里的熱鬧歡快而又神奇的景象。而至於玉丘觀,在我心裏則永遠是小學,那是我度過了六年貧困而又充滿了快樂童趣的神奇之地。
到得玉丘觀跟前,我就被一種跟兒時熟悉的景象迥異的神秘氣氛攫住了。玉丘觀大門(在我心中總是玉丘小學的校門)是很高的,出大門是一個好多級的碼頭到前面的坪里。碼頭旁邊是一尊高大的鐵塔,三哥告訴我不是鐵塔,是大香爐。香爐里香煙繚繞,香爐前面的水泥槽子裏儘是紙灰。香爐的旁邊就有三尊神像,神像前面也滿是紙灰,是人們朝拜后的痕迹。三哥告訴過我神像的名字,但我記不住,馬上就忘了。
三哥還說,聽父親他們說,早年玉丘觀大門外的大香爐,遠比現在這個要高大,現在的很多人都沒見過原來的那尊大香爐,連菊婆子都沒見過,只有父親那一代人才見過。
進得大門裏,我才發現玉丘觀里真正是大變樣了。我被三哥幾個人領着一路參觀過去,首先還是到了正中大殿裏,就是我熟悉的玉丘小學大禮堂那裏。原來大戲台那裏就是最主要的朝拜之處了,如今最大的一尊神像就立在大台的正中。大殿裏一共有多少神像我也不知道,那些神像(或者說那些神)都叫做什麼名字來着,我更加記不清了。以前我也參觀過不少廟宇寺觀的,我只是看看而已,從來不了解很多的東西,也了解不透,乾脆不做深究,往往走馬觀花而已。大殿、廂房(一度是教室)、廚房、住處都參觀了以後,三哥領我到了一個側房(我記得原來是小學放圖書用的,整個玉丘觀里沒有哪一處我不熟悉,同時沒有哪一處我不陌生了),裏面住了一個乾瘦的半老頭子,是觀里開支請來的專門住觀人。老師傅很熱情地給我介紹觀里的情況,我都沒大聽得懂,也許沒大聽得清。
出側房以後我重新來到大殿上,到處瞄,不僅看各種神像,也看牆壁,看地面,看頭上的大梁大木方,什麼都看,看到的總好像是過去熟悉的影子。
但是,到了玉丘觀的大天井裏,我就看不到過去熟悉的影子了。這裏說是一個大天井,其實是一塊大空坪,大殿就在空坪的正上方,兩邊的房子就是廂房,也就是原來的教室了。這塊大坪里是我們小時候玩樂的又一個所在,而且,每天放學的時候,我們是必須在這坪里站隊的。那時候小學裏放學是要排好隊回家的,在坪里以某一生產隊來的學生為單位,一律在坪里站好了隊,很多時候還要比賽看哪個隊站得又快又整齊,有時候各隊之間還有拉歌比賽,一隊一隊出校門以後還唱着革命歌曲呢!在宣佈放學出發之前,我們的校長於中總要站在坪上頭的台階(就是大殿前的走廊)上,給全校師生訓話,安排工作,或者講點別的什麼事情,或者由別的老師講講各班各年級學生要注意的什麼事情。
那個時候站隊,隊伍都是站在桃樹蔭下面的。玉丘觀的大天井裏,四方型的大土坪里只有四棵桃樹,分別長在土坪四角的位置。桃樹雖然只有四棵,但四棵桃樹特別高大,四棵桃樹把整個天井就是整個大土坪都罩住了。換句話說,四棵桃樹能把全大隊在學校里讀書的孩子都給罩住。用做大隊開群眾大會的時候,能把玉丘上千的參會者罩住,文化大革命中能把成百成千雙手裏舉着的紅寶書罩住。據我所知,桃樹這個樹種雖然能結出美味且可以叫人長壽的仙桃來,但桃樹本身卻多不是能長壽的。桃樹長到一定年月它就會變衰老,樹榦上儘是粘糊糊的桃醬,還有蟲子鏤空的洞和木灰,另外就是疙疙疤疤的病容了。再過些年,老桃樹就終將要死去。但是,玉丘觀里的四棵老桃樹,儘管樹榦上也滿是桃醬(那半固態的膠質醬子是可以吃的,災荒年月里我們在學校里下了課後常去挑桃醬吃),但蟲子卻沒來侵犯,樹榦上就沒有被蟲子鏤空的洞和木灰,甚至也少有疙疙疤疤,相反總顯得青春得很,一直是茂密蔥蘢的樣子。玉丘觀里的四棵桃樹之老,老到什麼程度,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得清了,聽我父親說他小時候在玉丘觀里陳尊榮老先生那裏啟蒙讀私塾的時候,就吃過觀里桃樹上結的桃子。很多人都說,在玉丘觀之外,就沒見過有這樣老的桃樹。老桃樹上結的桃子就更加神奇了,特大個的水蜜桃(我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過有那麼大個的桃子了),味道特別甜,特別香。桃子未成熟的時候,是嚴禁學生偷吃的,這可是學校一條鐵的紀律。有誰敢偷了桃子吃,一經查實,要在站隊的時候被拉上台亮相,作檢討。那簡直是比懶漢或地富反壞右分子被游鄉還要丟臉的事情。因為紀律嚴明,熟了的桃子掛在枝葉間儘管十分地誘人,卻也十分地安全。摘桃的那一天,簡直就是我們歡快無比的節日了。桃子摘下來都堆在大禮堂里,校長會有一個很慎重的分配計劃。大隊幹部要送去一份,老師們一人一份,接下來就是我們這些饞嘴巴了,一般來說每人能分到一到兩個的樣子,豐收年歲里還可能多一點的。
如今,天井裏的桃樹不見了蹤影,我心中就感到十分地失落。三哥說玉丘小學被撤消以後,那幾棵桃樹沒人管,年年桃子還沒熟的時候就被人偷吃了。到了玉丘觀里辦了碾米廠和榨油廠以後,四棵老桃樹就被砍掉了,天井裏打起了大棚子,架起了兩個大烘焙爐,也就沒有老桃的容身之處了。
嘆惋之中,我不覺想起了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桃花詩”來了。他的那首有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之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好像是被很多人稱做《題玄都觀桃花》的: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后栽。
後來詩人舊地重遊,又有了《再游玄都觀》一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人在《再游玄都觀》裏有一小序云: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有十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時大和二年三月。
我既無法比得了大詩人,而且時代、情境也都不一樣,然而,我惟覺得只有才華滿腹的劉郎,他的兩首千古傳誦的桃花詩,才解得了我現在複雜的心情。
[筆下文學Www.bxwx.net]
83.修復玉丘觀可以說是玉丘人一個多年的心愿了,開始的時候是幾個虔誠弟子尋了個頭,後來私下裏附和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就開始籌款。忙乎了兩三年,畢竟也沒有籌到什麼可觀的款子,大家心裏也只是暗地裏着急。想想看,這麼大一個道觀,要想修復也着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後來,有人就出主意說去找老支書討教,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但也有人說,這事怕不是那麼簡單吧,當初這玉丘觀是在老支書手裏毀了的,如今他還能支持你們搞什麼修復工作?人家會不會想這等於是要承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呢?再說,誰不曉得老支書是個不信鬼不信神的人呢?看來這事還是難辦哪!但是,決意已定,總得也要想個法子出來。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大家還是同意了先去找老支書試探試探再說。
宋菊婆是那些修復玉丘觀的發燒者之一,她就自告奮勇去找老支書談這個事情。沒想到,父親什麼話也沒有說,當下就給宋菊婆出了主意。父親要他們先打報告,打了報告拿到上面去批,批下報告來就不一樣了。宋菊婆是個心機快的女人,順水推舟地就說這報告你老支書不給打誰還能打得出來?父親經不住宋菊婆的“轟擊”,就答應了替他們起草報告。幾天裏父親就將報告草就了,叫人家拿到鎮上去打印多份,往鎮裏、縣裏一路遞過去。到縣裏要找佛教協會、道教協會,還要找縣政府,縣委也要找,縣委好象是有個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什麼的,可以去打聽打聽。父親還教他們成立一個修復玉丘觀籌備委員會,籌委會一成立,許多事情就入了正軌,報告也很快給批複了下來。有了經縣裏批複過的報告,籌款工作如日中升,過不多久就籌得了一比可觀的款子,修復工作就開始進行了。
菩薩開光的那一天,縣裏、鎮裏還來了相關的領導,玉丘觀里擺了幾十桌酒席,遠近來了好多人,好不熱鬧哩。那天父親帶頭給觀里捐了500元錢,他還動員我那在家鄉工作的三哥也捐了300元。
玉丘觀修復以後,父親曾經好多次提議我到觀里去看看,我都沒有去。終於有一天,我趁着回老家的機會,決意去參觀一下玉丘觀。那也是在父親病倒以後的事了,跟那次好不容易重登獅子嶺一樣,我還是跟三哥幾個人一起去的,父親走不了路了,這是我又一個遺憾,我原本是可以早些時候跟父親一同去參觀玉丘觀的。
玉丘觀(在我心裏是玉丘小學)我是久違了的,走近它,我心中就有一種非常纏綿又非常沉重的感情。其實,在玉丘觀修復以前的很多年裏,玉丘小學就早已經不存在了,鎮裏有了一個中心小學,玉丘小學就被撤消了。後來那整個的大院落冷清了好長時間,直到有人用它來做了碾米廠(也不是大米生產加工,只是給鄉親們碾米,收點加工費)。再後來承包碾米廠的人在那裏同時又搞起了一個榨油廠,平時碾米,秋收以後開工榨茶油。玉丘及其附近地方多茶山,油茶資源豐富。榨油廠搞起來以後,遠近很多人家把茶子挑到玉丘觀(玉丘村油茶壓榨廠)來榨茶油,承包人聽說是賺了好一筆錢的。早年榨茶油是在榨油作坊里進行的,需要很多勞力,使的是苦力,勞動號子翻天,烘焙出來的油茶渣兒那一股特有而極其強烈的濃烈清香傳得幾里路遠。作坊里的漢子們整天裏被濃烈的油香熏得什麼香噴噴的魚肉都不想吃(榨油的時候是有魚肉吃的),只把自己的那一份兜了回家去哄老婆孩子。而玉丘觀里的榨油設備則是現代化的了,大多是電器設備,只須幾個人守着就行了(除了干茶子和油茶渣兒的烘焙以外)。
玉丘觀里碾米廠和榨油廠的樣子我無法想像得出來,我所熟悉的榨油廠還是舊時榨油作坊里的熱鬧歡快而又神奇的景象。而至於玉丘觀,在我心裏則永遠是小學,那是我度過了六年貧困而又充滿了快樂童趣的神奇之地。
到得玉丘觀跟前,我就被一種跟兒時熟悉的景象迥異的神秘氣氛攫住了。玉丘觀大門(在我心中總是玉丘小學的校門)是很高的,出大門是一個好多級的碼頭到前面的坪里。碼頭旁邊是一尊高大的鐵塔,三哥告訴我不是鐵塔,是大香爐。香爐里香煙繚繞,香爐前面的水泥槽子裏儘是紙灰。香爐的旁邊就有三尊神像,神像前面也滿是紙灰,是人們朝拜后的痕迹。三哥告訴過我神像的名字,但我記不住,馬上就忘了。
三哥還說,聽父親他們說,早年玉丘觀大門外的大香爐,遠比現在這個要高大,現在的很多人都沒見過原來的那尊大香爐,連菊婆子都沒見過,只有父親那一代人才見過。
進得大門裏,我才發現玉丘觀里真正是大變樣了。我被三哥幾個人領着一路參觀過去,首先還是到了正中大殿裏,就是我熟悉的玉丘小學大禮堂那裏。原來大戲台那裏就是最主要的朝拜之處了,如今最大的一尊神像就立在大台的正中。大殿裏一共有多少神像我也不知道,那些神像(或者說那些神)都叫做什麼名字來着,我更加記不清了。以前我也參觀過不少廟宇寺觀的,我只是看看而已,從來不了解很多的東西,也了解不透,乾脆不做深究,往往走馬觀花而已。大殿、廂房(一度是教室)、廚房、住處都參觀了以後,三哥領我到了一個側房(我記得原來是小學放圖書用的,整個玉丘觀里沒有哪一處我不熟悉,同時沒有哪一處我不陌生了),裏面住了一個乾瘦的半老頭子,是觀里開支請來的專門住觀人。老師傅很熱情地給我介紹觀里的情況,我都沒大聽得懂,也許沒大聽得清。
出側房以後我重新來到大殿上,到處瞄,不僅看各種神像,也看牆壁,看地面,看頭上的大梁大木方,什麼都看,看到的總好像是過去熟悉的影子。
但是,到了玉丘觀的大天井裏,我就看不到過去熟悉的影子了。這裏說是一個大天井,其實是一塊大空坪,大殿就在空坪的正上方,兩邊的房子就是廂房,也就是原來的教室了。這塊大坪里是我們小時候玩樂的又一個所在,而且,每天放學的時候,我們是必須在這坪里站隊的。那時候小學裏放學是要排好隊回家的,在坪里以某一生產隊來的學生為單位,一律在坪里站好了隊,很多時候還要比賽看哪個隊站得又快又整齊,有時候各隊之間還有拉歌比賽,一隊一隊出校門以後還唱着革命歌曲呢!在宣佈放學出發之前,我們的校長於中總要站在坪上頭的台階(就是大殿前的走廊)上,給全校師生訓話,安排工作,或者講點別的什麼事情,或者由別的老師講講各班各年級學生要注意的什麼事情。
那個時候站隊,隊伍都是站在桃樹蔭下面的。玉丘觀的大天井裏,四方型的大土坪里只有四棵桃樹,分別長在土坪四角的位置。桃樹雖然只有四棵,但四棵桃樹特別高大,四棵桃樹把整個天井就是整個大土坪都罩住了。換句話說,四棵桃樹能把全大隊在學校里讀書的孩子都給罩住。用做大隊開群眾大會的時候,能把玉丘上千的參會者罩住,文化大革命中能把成百成千雙手裏舉着的紅寶書罩住。據我所知,桃樹這個樹種雖然能結出美味且可以叫人長壽的仙桃來,但桃樹本身卻多不是能長壽的。桃樹長到一定年月它就會變衰老,樹榦上儘是粘糊糊的桃醬,還有蟲子鏤空的洞和木灰,另外就是疙疙疤疤的病容了。再過些年,老桃樹就終將要死去。但是,玉丘觀里的四棵老桃樹,儘管樹榦上也滿是桃醬(那半固態的膠質醬子是可以吃的,災荒年月里我們在學校里下了課後常去挑桃醬吃),但蟲子卻沒來侵犯,樹榦上就沒有被蟲子鏤空的洞和木灰,甚至也少有疙疙疤疤,相反總顯得青春得很,一直是茂密蔥蘢的樣子。玉丘觀里的四棵桃樹之老,老到什麼程度,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得清了,聽我父親說他小時候在玉丘觀里陳尊榮老先生那裏啟蒙讀私塾的時候,就吃過觀里桃樹上結的桃子。很多人都說,在玉丘觀之外,就沒見過有這樣老的桃樹。老桃樹上結的桃子就更加神奇了,特大個的水蜜桃(我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過有那麼大個的桃子了),味道特別甜,特別香。桃子未成熟的時候,是嚴禁學生偷吃的,這可是學校一條鐵的紀律。有誰敢偷了桃子吃,一經查實,要在站隊的時候被拉上台亮相,作檢討。那簡直是比懶漢或地富反壞右分子被游鄉還要丟臉的事情。因為紀律嚴明,熟了的桃子掛在枝葉間儘管十分地誘人,卻也十分地安全。摘桃的那一天,簡直就是我們歡快無比的節日了。桃子摘下來都堆在大禮堂里,校長會有一個很慎重的分配計劃。大隊幹部要送去一份,老師們一人一份,接下來就是我們這些饞嘴巴了,一般來說每人能分到一到兩個的樣子,豐收年歲里還可能多一點的。
如今,天井裏的桃樹不見了蹤影,我心中就感到十分地失落。三哥說玉丘小學被撤消以後,那幾棵桃樹沒人管,年年桃子還沒熟的時候就被人偷吃了。到了玉丘觀里辦了碾米廠和榨油廠以後,四棵老桃樹就被砍掉了,天井裏打起了大棚子,架起了兩個大烘焙爐,也就沒有老桃的容身之處了。
嘆惋之中,我不覺想起了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桃花詩”來了。他的那首有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之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好像是被很多人稱做《題玄都觀桃花》的: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后栽。
後來詩人舊地重遊,又有了《再游玄都觀》一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人在《再游玄都觀》裏有一小序云: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有十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時大和二年三月。
我既無法比得了大詩人,而且時代、情境也都不一樣,然而,我惟覺得只有才華滿腹的劉郎,他的兩首千古傳誦的桃花詩,才解得了我現在複雜的心情。
[筆下文學Www.bxwx.net]
83.修復玉丘觀可以說是玉丘人一個多年的心愿了,開始的時候是幾個虔誠弟子尋了個頭,後來私下裏附和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就開始籌款。忙乎了兩三年,畢竟也沒有籌到什麼可觀的款子,大家心裏也只是暗地裏着急。想想看,這麼大一個道觀,要想修復也着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後來,有人就出主意說去找老支書討教,說不定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但也有人說,這事怕不是那麼簡單吧,當初這玉丘觀是在老支書手裏毀了的,如今他還能支持你們搞什麼修復工作?人家會不會想這等於是要承認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呢?再說,誰不曉得老支書是個不信鬼不信神的人呢?看來這事還是難辦哪!但是,決意已定,總得也要想個法子出來。商量來商量去,最後大家還是同意了先去找老支書試探試探再說。
宋菊婆是那些修復玉丘觀的發燒者之一,她就自告奮勇去找老支書談這個事情。沒想到,父親什麼話也沒有說,當下就給宋菊婆出了主意。父親要他們先打報告,打了報告拿到上面去批,批下報告來就不一樣了。宋菊婆是個心機快的女人,順水推舟地就說這報告你老支書不給打誰還能打得出來?父親經不住宋菊婆的“轟擊”,就答應了替他們起草報告。幾天裏父親就將報告草就了,叫人家拿到鎮上去打印多份,往鎮裏、縣裏一路遞過去。到縣裏要找佛教協會、道教協會,還要找縣政府,縣委也要找,縣委好象是有個民族宗教事物委員會什麼的,可以去打聽打聽。父親還教他們成立一個修復玉丘觀籌備委員會,籌委會一成立,許多事情就入了正軌,報告也很快給批複了下來。有了經縣裏批複過的報告,籌款工作如日中升,過不多久就籌得了一比可觀的款子,修復工作就開始進行了。
菩薩開光的那一天,縣裏、鎮裏還來了相關的領導,玉丘觀里擺了幾十桌酒席,遠近來了好多人,好不熱鬧哩。那天父親帶頭給觀里捐了500元錢,他還動員我那在家鄉工作的三哥也捐了300元。
玉丘觀修復以後,父親曾經好多次提議我到觀里去看看,我都沒有去。終於有一天,我趁着回老家的機會,決意去參觀一下玉丘觀。那也是在父親病倒以後的事了,跟那次好不容易重登獅子嶺一樣,我還是跟三哥幾個人一起去的,父親走不了路了,這是我又一個遺憾,我原本是可以早些時候跟父親一同去參觀玉丘觀的。
玉丘觀(在我心裏是玉丘小學)我是久違了的,走近它,我心中就有一種非常纏綿又非常沉重的感情。其實,在玉丘觀修復以前的很多年裏,玉丘小學就早已經不存在了,鎮裏有了一個中心小學,玉丘小學就被撤消了。後來那整個的大院落冷清了好長時間,直到有人用它來做了碾米廠(也不是大米生產加工,只是給鄉親們碾米,收點加工費)。再後來承包碾米廠的人在那裏同時又搞起了一個榨油廠,平時碾米,秋收以後開工榨茶油。玉丘及其附近地方多茶山,油茶資源豐富。榨油廠搞起來以後,遠近很多人家把茶子挑到玉丘觀(玉丘村油茶壓榨廠)來榨茶油,承包人聽說是賺了好一筆錢的。早年榨茶油是在榨油作坊里進行的,需要很多勞力,使的是苦力,勞動號子翻天,烘焙出來的油茶渣兒那一股特有而極其強烈的濃烈清香傳得幾里路遠。作坊里的漢子們整天裏被濃烈的油香熏得什麼香噴噴的魚肉都不想吃(榨油的時候是有魚肉吃的),只把自己的那一份兜了回家去哄老婆孩子。而玉丘觀里的榨油設備則是現代化的了,大多是電器設備,只須幾個人守着就行了(除了干茶子和油茶渣兒的烘焙以外)。
玉丘觀里碾米廠和榨油廠的樣子我無法想像得出來,我所熟悉的榨油廠還是舊時榨油作坊里的熱鬧歡快而又神奇的景象。而至於玉丘觀,在我心裏則永遠是小學,那是我度過了六年貧困而又充滿了快樂童趣的神奇之地。
到得玉丘觀跟前,我就被一種跟兒時熟悉的景象迥異的神秘氣氛攫住了。玉丘觀大門(在我心中總是玉丘小學的校門)是很高的,出大門是一個好多級的碼頭到前面的坪里。碼頭旁邊是一尊高大的鐵塔,三哥告訴我不是鐵塔,是大香爐。香爐里香煙繚繞,香爐前面的水泥槽子裏儘是紙灰。香爐的旁邊就有三尊神像,神像前面也滿是紙灰,是人們朝拜后的痕迹。三哥告訴過我神像的名字,但我記不住,馬上就忘了。
三哥還說,聽父親他們說,早年玉丘觀大門外的大香爐,遠比現在這個要高大,現在的很多人都沒見過原來的那尊大香爐,連菊婆子都沒見過,只有父親那一代人才見過。
進得大門裏,我才發現玉丘觀里真正是大變樣了。我被三哥幾個人領着一路參觀過去,首先還是到了正中大殿裏,就是我熟悉的玉丘小學大禮堂那裏。原來大戲台那裏就是最主要的朝拜之處了,如今最大的一尊神像就立在大台的正中。大殿裏一共有多少神像我也不知道,那些神像(或者說那些神)都叫做什麼名字來着,我更加記不清了。以前我也參觀過不少廟宇寺觀的,我只是看看而已,從來不了解很多的東西,也了解不透,乾脆不做深究,往往走馬觀花而已。大殿、廂房(一度是教室)、廚房、住處都參觀了以後,三哥領我到了一個側房(我記得原來是小學放圖書用的,整個玉丘觀里沒有哪一處我不熟悉,同時沒有哪一處我不陌生了),裏面住了一個乾瘦的半老頭子,是觀里開支請來的專門住觀人。老師傅很熱情地給我介紹觀里的情況,我都沒大聽得懂,也許沒大聽得清。
出側房以後我重新來到大殿上,到處瞄,不僅看各種神像,也看牆壁,看地面,看頭上的大梁大木方,什麼都看,看到的總好像是過去熟悉的影子。
但是,到了玉丘觀的大天井裏,我就看不到過去熟悉的影子了。這裏說是一個大天井,其實是一塊大空坪,大殿就在空坪的正上方,兩邊的房子就是廂房,也就是原來的教室了。這塊大坪里是我們小時候玩樂的又一個所在,而且,每天放學的時候,我們是必須在這坪里站隊的。那時候小學裏放學是要排好隊回家的,在坪里以某一生產隊來的學生為單位,一律在坪里站好了隊,很多時候還要比賽看哪個隊站得又快又整齊,有時候各隊之間還有拉歌比賽,一隊一隊出校門以後還唱着革命歌曲呢!在宣佈放學出發之前,我們的校長於中總要站在坪上頭的台階(就是大殿前的走廊)上,給全校師生訓話,安排工作,或者講點別的什麼事情,或者由別的老師講講各班各年級學生要注意的什麼事情。
那個時候站隊,隊伍都是站在桃樹蔭下面的。玉丘觀的大天井裏,四方型的大土坪里只有四棵桃樹,分別長在土坪四角的位置。桃樹雖然只有四棵,但四棵桃樹特別高大,四棵桃樹把整個天井就是整個大土坪都罩住了。換句話說,四棵桃樹能把全大隊在學校里讀書的孩子都給罩住。用做大隊開群眾大會的時候,能把玉丘上千的參會者罩住,文化大革命中能把成百成千雙手裏舉着的紅寶書罩住。據我所知,桃樹這個樹種雖然能結出美味且可以叫人長壽的仙桃來,但桃樹本身卻多不是能長壽的。桃樹長到一定年月它就會變衰老,樹榦上儘是粘糊糊的桃醬,還有蟲子鏤空的洞和木灰,另外就是疙疙疤疤的病容了。再過些年,老桃樹就終將要死去。但是,玉丘觀里的四棵老桃樹,儘管樹榦上也滿是桃醬(那半固態的膠質醬子是可以吃的,災荒年月里我們在學校里下了課後常去挑桃醬吃),但蟲子卻沒來侵犯,樹榦上就沒有被蟲子鏤空的洞和木灰,甚至也少有疙疙疤疤,相反總顯得青春得很,一直是茂密蔥蘢的樣子。玉丘觀里的四棵桃樹之老,老到什麼程度,恐怕很少有人能說得清了,聽我父親說他小時候在玉丘觀里陳尊榮老先生那裏啟蒙讀私塾的時候,就吃過觀里桃樹上結的桃子。很多人都說,在玉丘觀之外,就沒見過有這樣老的桃樹。老桃樹上結的桃子就更加神奇了,特大個的水蜜桃(我以後再也沒有見到過有那麼大個的桃子了),味道特別甜,特別香。桃子未成熟的時候,是嚴禁學生偷吃的,這可是學校一條鐵的紀律。有誰敢偷了桃子吃,一經查實,要在站隊的時候被拉上台亮相,作檢討。那簡直是比懶漢或地富反壞右分子被游鄉還要丟臉的事情。因為紀律嚴明,熟了的桃子掛在枝葉間儘管十分地誘人,卻也十分地安全。摘桃的那一天,簡直就是我們歡快無比的節日了。桃子摘下來都堆在大禮堂里,校長會有一個很慎重的分配計劃。大隊幹部要送去一份,老師們一人一份,接下來就是我們這些饞嘴巴了,一般來說每人能分到一到兩個的樣子,豐收年歲里還可能多一點的。
如今,天井裏的桃樹不見了蹤影,我心中就感到十分地失落。三哥說玉丘小學被撤消以後,那幾棵桃樹沒人管,年年桃子還沒熟的時候就被人偷吃了。到了玉丘觀里辦了碾米廠和榨油廠以後,四棵老桃樹就被砍掉了,天井裏打起了大棚子,架起了兩個大烘焙爐,也就沒有老桃的容身之處了。
嘆惋之中,我不覺想起了唐朝大詩人劉禹錫的“桃花詩”來了。他的那首有名的《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之京戲贈看花諸君子》好像是被很多人稱做《題玄都觀桃花》的: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里桃千樹,儘是劉郎去后栽。
後來詩人舊地重遊,又有了《再游玄都觀》一詩: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詩人在《再游玄都觀》裏有一小序云:余貞元二十一年為屯田員外郎時,此觀未有花。是歲出牧連州,尋貶朗州司馬。居十年,召至京師。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滿觀,如紅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時之事。旋又出牧。今有十四年,復為主客郎中,重遊玄都觀,蕩然無復一樹,惟兔葵、燕麥動搖於春風耳。因再題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時大和二年三月。
我既無法比得了大詩人,而且時代、情境也都不一樣,然而,我惟覺得只有才華滿腹的劉郎,他的兩首千古傳誦的桃花詩,才解得了我現在複雜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