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太祖仙逝,晉王竊國

第四章 太祖仙逝,晉王竊國

大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太祖召其弟晉王趙匡義入宮飲酒。酒過三巡,太祖乏累,晉王遣散眾內侍,獨自服侍太祖。眾人借燭光,見晉王離席退避,又聞鐵斧戳雪之聲。次日清晨,太祖皇帝於宮內駕崩,死亡前只是和趙匡義獨處,無人知曉死因。同年十月二十一日,趙匡義於太祖靈柩前宣佈即位。

趙匡胤的死,可以說是毫無徵兆。至於死因,官方記錄也只是記載了趙匡胤何時死亡,至於怎麼死的壓根半個字都沒有。那下面我就給大家說說為什麼我說晉王是竊國大盜。首先按照正常思維來說,我是皇帝,我自然希望我的子孫後代繼承我的位置。趙匡胤死於開寶九年,他膝下四子,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夭,存活下來的有次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那麼晉王即位之前,是否也存在趙匡胤的子孫年紀不足這種情況呢?就像柴榮死後,周恭帝年僅七歲就登上了皇位,事實是不存在這種情況的。太祖死的時候,次子趙德昭已經二十五歲了,所以這就令人匪夷所思了。

我們再來了解當時的情況,趙匡胤死了,有資格繼承皇位的第一梯隊就是趙德昭和趙德芳兩兄弟了,其次才能排到趙匡義趙廷美兩兄弟。宋后在得知太祖死訊后,遣內侍通知的是誰呢,是秦王趙德芳。趙德芳作為宋后的養子,繼承趙匡胤的位置對這位年輕皇后自然是百利無一害。相反史籍記載,這位年輕的宋后本就與趙匡義不合,趙匡義上台後其下場也不難想像。但是這位內侍王繼恩第一時間通知的是晉王,當宋后在宮內先看到趙匡義的那一刻,她就知道大局已定了。驚慌之中連稱趙匡義為“官家”,熟悉宋史的看官應該知道,這是對皇帝的一種別稱,並且央求趙匡義放過自己和秦王趙德芳。此時其實有一個很大的疑團,這位宋后雖年輕,但是也應該知道就算是繼承大統趙德昭明顯比趙德芳更加的有說服力。為何沒有先通知身為京兆尹的趙德昭,又或者說她作為趙匡胤的枕邊人,她知曉趙匡胤是想傳位給四子趙德芳。當然史書上並無此方面的記載,只是個人的猜測。

我們再來看這位內侍王繼恩是怎麼回應的:“太祖傳位晉王之志素定”,大致意思就是趙匡胤本來就打算把這江山傳給自己的兄弟趙匡義而非自己的兒子。那趙匡胤如果已經意圖明顯到內侍都知曉的話,宋后不至於會違背趙匡胤的意思召秦王入宮繼承大統。我們再來看看這位晉王是怎麼做的,司馬光記載太祖駕崩已是四鼓時分。宋后遣內侍王繼恩召秦王入宮,王繼恩轉頭就來了開封府。晉王親信程德玄在門口等候多時,彷彿早就預料到會有這麼一出。晉王在得知消息後顧不上乘坐內侍準備的馬車,雪地里一路跑到宮內,不待通報就直接進去寢宮,搶了登位的先機。

其實至此,事件的先後已經十分清晰了,儘管宋史里對於趙匡義即位的事情多有修飾,也掩蓋不了竊國的事實。按照禮制,即位的君主是不會在同年就更改國號年的,太祖開寶九年僅剩兩個月就結束了。趙匡義即位后立即就改國號為太平興國,所以公

(本章未完,請翻頁)

元967年既是開寶九年,也是太平興國元年。為何這位宋太宗在明知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行為,還堅持更改年號呢。是怕誰搶了他的江山嗎?還是要為自己正名,這我們就不得而知了。並且趙普也是多次反對立趙匡義為繼承人,與盧多遜(趙匡義親信)也是多有不合,太宗上台第一件事就罷免了趙普的宰相之職,任命盧多遜為太宗朝宰相。

但是咱們都知道,趙匡胤駕崩後趙普在太宗朝也是混的風生水起。那他在被免去宰相之職后,又是如何重新回到權力中樞的呢。這就不得不提到宋史上最大的皇室騙局“金匱之盟”,內容大致就是杜太后,也就是趙匡胤的老娘。在臨終之前對趙匡胤說道我這一輩子見過的皇帝太多了,幾乎都是短命皇帝。你可不能步了唐末五代十三帝的後塵,讓年輕的大宋成為一個短命王朝。必須要確立一個年長的繼承者,避免黃袍加身的戲碼發生在老趙家身上,要求趙匡胤傳弟不傳子。咋一聽很合理對不對,但是其中的貓膩太多了。杜太后原定的想法就是為了大宋朝不至於那麼短命,所以香孩兒你就把你弟弟立為皇儲,哪怕真有什麼不測,咱老趙家始終都是皇室。

趙匡胤確實也是這麼做的,杜太后逝世之後。趙匡義就被封為開封府尹,同平章事。后又加封為晉王,位列宰相之上,標準的皇儲待遇。那為什麼我又要說“金匱之盟”是一場政治騙局呢,問題就出在趙普,杜太后給趙匡胤吩咐此事時,趙普是在場的,按照他自己後來的說法,他趙普是作為記錄者,並且在結尾處標上了“臣普記”三個大字,將此內容藏於金匱,命人保存了起來。

如果太宗即位時,趙普拿出此物,趙匡義就不可能會在意輿論。事實擺在這裏,俺大哥實打實的就是要傳位給我,所以你們這些史官不要不識好歹了。但是趙普在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才將這份文件公之於眾。趙普作為跟隨太祖趙匡胤創業的人,對趙宋王朝的建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獨特的政治嗅覺,是其能在官場上活躍如此之久的主要原因。

太平興國六年九月朝中有傳聞時任宰相的盧多遜與趙廷美圖謀不軌,意圖謀取政權。此時趙廷美是什麼身份呢,開封府尹。是不是很熟悉的感覺,就是趙匡義上台前的位置,並且趙匡義稱趙德昭和趙德芳為皇子。那好么,現在趙廷美作為名義上的皇儲,他和宰相盧多遜密謀奪取政權的事情又是從哪裏傳出來的呢。到這裏自然不難看出,就是趙普和宋太宗的傑作了。金匱之盟的內容大致上就是趙匡胤傳趙匡義,趙匡義再傳趙廷美,最後趙廷美傳趙德昭。以此三傳,既保證了大宋開國不會出現幼主的情況,最後又把皇位傳回了太祖一脈。

但是換位思考,誰不想自己的子孫一直做皇帝呢。所以金匱之盟的三傳約定到趙匡義這裏註定是傳不下去的。趙普在得知趙廷美之事後,在朝會上向趙匡義毛遂自薦:“願備中樞,以察奸變”。這是什麼行為啊,趙普在伸手向宋太宗要官。果不其然,幾日後趙普就被升為司徒兼侍中。此時的趙普早已不在

(本章未完,請翻頁)

權力中樞,更何況與太宗積怨已久,開口要官的底氣在哪裏。毫無疑問,就是那份金匱之盟了。

趙匡義曾隱晦的向趙普詢問皇位應如何傳承?要不說咱這位趙大神能做大官呢,他是這麼回答的:“太祖已誤!陛下豈容再誤邪?”其實我一開始看到這句話的時候,對趙普此人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觀。但是官場就是這樣,容不得半點馬虎。太宗在聽到此回答后,大喜,次日便任命趙普為宰相。趙普得以重新回歸權力中樞。趙普回來了,最慌的是誰,自然是盧多遜了,他第一次覺得自己有點看不明白趙匡義了,說好的我才是小寶貝呢。

半年後,盧多遜和趙廷美一案爆發了,種種證據都指向了謀反,這裏只能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了。不久后,兩人相繼死於被貶之地。趙普公佈的金匱之盟內容是趙匡胤傳位給趙匡義,一傳就完事了。下面至於皇位給誰,就看趙匡義的意思了。正史記載的就是我上文提及的三傳制,最後皇位還是要回到太祖一脈這裏的。但是太宗之後的七代北宋皇帝都是趙匡義一脈,竊國之舉,是再多的修飾也掩蓋不了的。趙匡義即位后,趙德昭和趙德芳也是一個自殺,一個猝死。自此能繼承大統的就只剩下,太宗一脈的子弟了,生在皇家,兄弟親情真的就可以忽略不計了。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參加省試的舉子達一萬七千餘人,規模當真是空前絕後。開封府內聚集了眾多前來參加省試的舉子,城外一戶農家內,幾名借宿的學子正在討論着今年的考題。一位年近五十的老書生在其中頗為矚目,老者撫着鬍鬚向身邊的幾位年輕學子傳授自己數次省試的經驗。還有開封城內的花魁娘子們,模樣是多麼的水嫩。角落裏,一位青年書生聞言后也是淡然一笑,心裏暗道了聲老不修。

幾人都是今年進京參加禮部試的考生,都是第一次來這開封府。唯獨老者是這開封府的常客,名萬子崖字元意,是梓州銅山縣人士,據說與今科主考官蘇易簡蘇學士乃是同鄉。老者自稱是蘇學士舊友,所以今科必定魚躍龍門。同行的幾人紛紛笑稱道:“萬兄你有此等關係,屆時金榜題名莫要忘記我等啊。”

老者看向角落裏的青年,只是自顧自的看書,從結伴同行起,這位小友就不曾和自己有過多交流。今天自己傳授些省試經驗,此人也是不曾言語,開口道:“小友,你我結伴同行多日,何故都不與我等交流,莫非是瞧不上我等。”青年一聽這話,自己再不講兩句,今晚這些人恐怕不會讓自己安穩的留宿了。

緩緩起身,將書本收入攜帶的行李之中,向眾人做了個揖。露出一抹笑容淡淡開口道:“我沒有輕視諸位的意思,只是省試在即,小生才疏學淺,比不得諸位大才。臨行前家中父母多有期望,想着多讀些聖賢書,這幾日怠慢之處還請諸位見諒。”眾人聽聞后很是受用,老者當即就又傳授了些開封城內鮮為人知的尋歡小巷,聽的諸學子面紅耳赤,彷彿已經忘記來開封城的目的了。現在陸重元也算是明白這老者為什麼總是屢試不第了。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與大宋的三百一十九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我與大宋的三百一十九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章 太祖仙逝,晉王竊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