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103
聽說過皇帝寵臣子的,卻沒聽說過寵臣子到讓對方經常留宿。太陽底下無新事,從前也有許多媚上的寵臣,具體到哪種程度大家心知肚明。
沒想到陳世子年紀輕輕,居然也走這條路!!
然而在波譎雲詭的朝堂,這點風月密談轉瞬即逝,無法佔據眾人太多心神。
陛下大婚之後,其次便是平內亂,安四境。
同年六月,陛下派出的大軍在南疆與五皇子等叛黨交戰數場,有戰有敗。
叛軍在此地經營許久,五皇子舊黨大多是當年威武侯將軍遺部,驍勇善戰。但先皇駕崩太早,五皇子根基尚且不足,面臨大軍壓境,終究是敗多勝少。
數月過去,已近第二年夏末。在負隅頑抗大半年後,叛軍宣佈投降,五皇子兵敗後於帳中自刎。
關於五皇子是否是自殺,這件事卻有爭議。
據五皇子舊部所言,在兵敗半月前,五皇子與部下商談過投降的下場。那時的五皇子雖然心理壓力很大,卻抱有期望地幻想,或許他只要向太子低頭,自己會被貶為庶人和被圈禁。
五皇子明顯有求生的慾望,又如何會在投降前夜自刎。
這其中疑點重重,卻沒人敢說。
無非是因為兇手極有可能是坐在龍椅上的陛下,如今天下的主人。
距離先皇駕崩陛下登基也過去了大半年,若說當時眾人不清楚,現在卻也都看清了一切都是陛下的算計。
五皇子和先皇的死是否有關係尚且另論,但若是對方沒有選擇謀反,最差的結局也不過是圈禁。
然而陛下從一開始便沒打算留下五皇子的命,所以才會故意逼其離京謀逆。
如今又怎麼可能心慈手軟,留下後患。
五皇子死的當天,捷報傳來,謝仙卿卻似早有預料。他看完那張密信,隨意鬆開指尖,那張信紙便輕飄飄地落於案面。
回憶起不久前收到的消息,得知五皇子城破前試圖舉兵投降時,他眼眸微冷,淺嘆一聲。
「五弟既死前已有悔意……我記得他有幾個兒子?」
「回陛下,共兩子一女,長子已七歲了。」
謝仙卿神情淡淡,似隨意嘆道:「已能記事了。」
張公公心中一緊,並不敢出聲。
時人不少人猜到了五皇子一事與陛下有關,私下也曾有流言抱怨陛下心狠,沒有兄長容人之量。
張公公跟隨陛下已久,卻明白對方的良苦用心。
五皇子有謀逆之心,即使被圈困於長安也不會安穩,謀逆是遲早的事情。
長痛不如短痛,與其靜等他日後爆發,倒不如趁他現在根基不穩時一舉剷除,方能避免更激烈久遠的戰爭。
戰爭帶來動亂,使民生不穩。內亂不平,外敵也會虎視眈眈。陛下從沒有將五皇子放在眼裏,卻不能任由禍端彌留。
謝仙卿問了兩句,便輕飄飄揭過,好似沒將這件事放在心上。
他忽然側首,抬眸詢問身旁的張公公:「皇后何在?」
「回陛下,皇後娘娘一早便出宮去了,聽說與永安侯有關。」
謝仙卿眯起了眼:「永安侯?」
……
叛黨已平,國家安定下來,便有人心思動了。
今日早朝後,李大人率先道:「如今內亂已平息,臣等認為,陛下是否應將選妃一事提上議程?」
距離陛下大婚已過去近半年,期間皇後娘娘一直沒有傳出好消息。偌大的後宮,如今竟然只有皇後娘娘一人,
以及時不時留宿的陳世子。
前些時日大家還認為陛下龍馬精神,認為其艷福不淺。可如今半年過去,陛下身邊依然只有陳氏姐弟二人,大家便覺得不對勁了。
普通大臣家中也有幾名小妾,陛下何等身份,沒有后妃三千便罷了,居然明面上到現在只有孤零零的一位皇后!
這是他們作為臣子的嚴重失職啊!
從前陛下推辭時局不方便選妃,如今五皇子叛黨已平,陛下也該廣納後宮,為皇家開枝散葉了吧!
故而李大人此話一出,朝堂短暫的沉默后,頓時響起不少附和聲。
侍中郎面色凝重:「陛下膝下無子,應以國家社稷為重,充盈後宮廣納賢妃……」
陳皎今天沒什麼事,本來正雙手揣袖摸魚睡覺呢,驟然聽見有人提議給她男朋友選小老婆。
她當場就清醒了,扭頭就想看看究竟是誰這麼缺德。
神經病啊,一天天沒事做還要管皇帝娶多少個小老婆。
李大人得到眾人支持,正侃侃而談勸說陛下充盈後宮時,忽然覺得後背冷颼颼的。
他轉過頭,便對上了陳皎憤怒的眼神。
李大人:……
忽然想起來了,這小子也跟陛下有一腿。
謝仙卿未料叛黨平息后,這些人卻將目光放在了他的後宮中。他扶額,思量道:「朕與皇后恩愛情深……」
恩愛情深四個字一出口,謝仙卿還沒說完剩下的話,眾人便齊刷刷地看向陳世子,等待對方的反應。
陳皎正瞪李大人呢,忽然受到了所有人的關注,茫然了。
……看我幹嘛?
謝仙卿坐於上首,自然沒有錯過大家的眼神。
想到民間那些關於自己的風月流言,他頓時頭更疼了。
謝仙卿心中嘆了聲氣,沉吟道:「未免皇后傷感,朕此生不會納妃。」
這話一出,就如同油鍋里進了一滴水,所有人都炸了。
「陛下!」
「陛下三思啊!!」
在一片喧囂聲中,謝仙卿揉了揉眉心,道:「此事朕心中已有決斷,日後無需再提。」
這件事顯然有許多人接受不了,為避免剩下的嘮叨和勸誡,謝仙卿直接起身,讓張公公宣佈退朝。
謝仙卿走後,朝堂上依然充斥着各種聲音,原本平靜的宣政殿沸騰至極。
「聞所未聞,荒謬!」
「陛下怎會有此意,必定是有小人背後蠱惑!」
「中宮無子便罷,居然妄想霸佔陛下,莫不是想好事都讓他永安侯府佔光了!」
眾人反應如此激烈,除了震驚之外,也有因為利益被觸及的憤怒。
後宮也代表着朝堂的勢力,此前眾人追逐皇后之位,未想被永安侯府後來居上搶到手。大局已定,此後眾人便更加認真地盯着陛下後宮中的妃位。
可現在,陛下居然說他不納妃了?
陛下不納妃,也就意味着下一任皇帝無論是誰,都只會出在永安侯府!
一群人背後議論許久,然後異口同聲地將矛盾怪在了永安侯府上。
也不知陳氏姐弟如何蠱惑陛下,才唆使對方同意。
大家也不是不講理的人,皇后之位歸你家了,妃位總得給其他人分一分吧?都是太子黨有功之臣,總不能你吃肉,連湯都不給兄弟們剩一口啊!
大家氣憤之下,連續上表多日。陛下對所有勸他充盈後宮的摺子視而不見,就連右相和太傅等人出馬都無功而返。
看樣子果真如他前幾日所說,心意已決。
此事可大可小,陛下已經娶妻,又不需要用充盈后妃來平衡臣子間的關係。皇后雖然無子,卻也才過半年,遠沒到「皇后無子需要廢后」的地步。
納妃跟社稷也沒什麼關係,以至於大家勸陛下的言辭也不敢太過激。如果是其他關乎社稷黎民的國家大事,諫臣們早就前仆後繼地撞死在宣政殿了。
可如今只是因為陛下不納妃這件事,他們便大張旗鼓地一頭撞死,那史官記載下來,說出去也不光彩啊?
大家勸不動陛下,便決定找當事人負責了!
幾日後,永安侯下朝後,便被眾人團團圍住了。
聽完眾人的來意,他指着自己的鼻子:「你們叫我去勸皇后,讓皇後娘娘勸陛下選妃?」
侍中郎義正言辭,沉聲道:「陛下年近而立,膝下尚且無子。即使不大選,也得儘快小選幾位妃子進宮了。」
大家鬧騰許久,也想明白了。
永安侯府的人想要霸佔後宮,但這件事根本就不現實,他們總不能真的讓陛下不選妃了。
所以大家覺得退一步。不大選後宮可以,但也要小選吧。
提出這個提議后,大家都認為永安侯會滿口答應,誰料對方神情更加古怪了。
永安侯此前也聽說過陛下似有有不納后妃的意思,不過他也不敢相信,直到前幾日陛下金口玉言,當著群臣面拒絕此事,永安侯才敢相信。
自己女兒不用傷心,永安侯自然歡喜。
而朝堂上這些人因此鬧騰的事情,永安侯也早就知道了。
因為侯府的立場,永安侯從未參與其中,每次見着這些人都避開走。
沒想到在其他人眼中,他好像是個傻子!這群人居然找他去勸說陛下納妃。
如果是從前,永安侯肯定二話不說開始破口大罵了。但今天他看着面前這十幾人,他冷靜了一下,沒有第一時間口吐芬芳。
倒不是永安侯不想跟這些人吵架,主要是他怕一言不合打起來。
自己勢單力薄,到時候肯定是被打的份。
永安侯收回手,假裝聽不懂這些人在說什麼:「你們為何不自己去求陛下?」
見他揣着明白裝糊塗,李大人當即笑着威脅道:「不知永安侯是否察覺,陳大人近日常留宿宮中,與陛下關係疑過親近了些……此事一旦傳出去,恐對陳世子名聲有礙啊。」
你兒子媚上,你女兒慫恿陛下不納妃,她們不懂事你也跟着不懂事。
此前大家都揣着明白當糊塗,如今眾人卻直接揭開了此事。
如果是從前,好面子的永安侯聽到這話,必定會羞得滿臉通紅。
從前他不讓陳皎跟太子走近,便是擔心永安侯府像如今這樣,被眾人指摘媚上,名聲受損。
但這兩年大大小小的都經歷過了,永安侯也成長了。
通俗點來說,就是他不要臉了。
被侍中郎王尚書等人圍着,永安侯雙手揣袖,感嘆道:「陛下向來信重犬子,時常命她陪伴在旁處理宮務,有時太晚了些也正常。諸位如有意見,不若去找陛下商談。」
他都被人連續寫了多少封信被罵綠王八了,還有個屁的面子。
再大的臉面,哪有女兒重要。
這世上誰不願意丈夫只有自己一人,誰會想跟其他女人爭一份寵愛。
他娘他妻子都沒吃過的苦,憑什麼叫他女兒去吃?縱使陛下坐擁天下,永安侯也不服氣!
永安侯巴不得陛下一輩子不納妃,怎
么可能會幫着這些人出謀劃策。
永安侯義正言辭,梗着脖子說:「諸位大臣如此關心陛下後宮之事,倒不如將目光放長遠些,落在民生之事上。」
陳皎不知從哪裏冒了出來,探頭附和道:「對啊,諸位大人若是實在沒事做,不如去城郊村口挑大糞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