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因果循環

第296章 因果循環

熹平三年春二月己巳,朝廷又一次頒佈詔令,大赦天下。

此時的吳詠正與董氏三兄弟中的老大董擢一起前往弘農郡華陰縣,準備拜訪“涼州三明”之一的張奐。

前文說過,皇甫規、張奐與段熲三人在對羌戰爭中都有過很傑出的戰績,在羌人中也有很高威名。

如今他將匈奴人設計捲入河南地的開發中,又怎能少了羌人的參與呢。

那日董旻提議讓董卓擔任并州刺史,並得到袁隗的首肯后,董氏兄弟便開始活動起來。

他們讓家僕快馬加急去通知守在老家的大哥董擢,要求他帶着重金來洛陽。

董家三兄弟在洛陽活動的時候,吳詠也沒閑着。他拜訪了再為司隸校尉的段熲。

當他說明來意后,段熲立刻答應下來,同時對許諾說:“你只管放手去做,我會操作一番,讓夏育當任北地太守,到時協助你教導羌人屯田河南地。”

“小子代大漢百姓多謝太尉大人的無私付出。”吳詠作揖道。

段熲嘆息說:“羌人反覆無常,別看他們現在被我打老實了,一旦得勢,他們又會鬧騰起來。如今的朝廷內憂外患,只希望你能拖住這些胡人,不要讓他們為禍中原百姓。”

就這樣,吳詠很順利得到了段熲的支持。

接下來,當董卓得知他要去弘農郡拜訪閑賦在家的張奐時,硬是要董擢帶着一百匹縑同行。

吳詠沒有多想,便答應下來。

兩人一路同行,當說起

張奐與段熲的恩怨時,董擢笑道:“當張奐選擇服軟時,段熲一定不會選擇再對他下手!”

吳詠詫異道:“這是為何?”

董擢解釋說:“張奐那封信把姿態放得極低,相當於一封‘降書’。有了這封信‘降書’,以後張奐在段熲面前再也高傲不起來,段熲爭奪大漢第一名將,涼州第一人目的已經達到。”

接着他又嘆息道:“他們二位都是關西涼州人,矛盾不過是軍事方針、政治派別之爭,並無多少私人仇怨。一直鬧下去,可不是讓那些關東之人看了笑話!”

說到這裏,董擢瞥了吳詠一眼,語氣凄涼說:

“涼州人雖然勇猛善戰,但因人口稀少,死一個少一個。段熲投靠了宦官集團,本就為士族集團所深恨,若是再把張奐弄死了,不僅會遭到涼州人的怨恨,還會成為關東人攻訐的靶子。段熲獨木雖大,也難支眾人砍伐,眾人攻訐,關西勢必會被關東壓倒。”

“此外,段熲難道不想想百年之後的名聲么?不為後世子孫、族人考慮乎?這也是天下士人對敵對勢力不趕盡殺絕的原因,他們也害怕自己也會落到如此下場。”

吳詠愣了半響,感慨道:“哎,聽君一席話,倒是令小子茅塞頓開。”

董擢搖搖頭,苦笑說:“我這些淺薄的見識,倒是讓吳侍讀見笑了。”

“君之高談闊論,少有人能及也!”吳詠誇讚道。

接着他回想後世的一

些的記載,這董擢好像去世較早,只留下一子董璜。

據史書記載,董卓當權后,他的內親、外戚很多都在朝廷擔任了官職。

比如還在侍妾懷裏抱着的二兒子都封了侯,授予金印紫綬。孫女董白還不滿十五歲,封為渭陽君,為她舉辦了盛大的授封儀式。

這些親戚中最被重用的還是董旻、董璜、牛輔,而地位最高的正是董旻。

董旻被封為鄠侯,封地鄠縣位於右扶風東端,離長安很近。

或許許多人對董旻印象不深,但通過後世人的深挖,歷史也露出冰山一角。

董卓之所以能掌控朝廷,就是靠董旻在背後推動。

從史書記載來看董卓是沒有兒子的,或者兒子很小,所以兄弟子侄就成了他重要的幫手。

大哥早卒,所以弟弟董旻就成了董卓的最大依仗。從後來董旻在董卓集團中的地位,可以看出他是僅次於董卓的第二人。董卓遷都長安后,董旻升任左將軍、被封為鄠侯,而其餘諸將,例如牛輔、呂布、徐榮、董越俱為中郎將,董璜、李傕、郭汜、樊稠、張濟等僅僅是校尉。

黃巾之亂后,西北羌亂延綿不斷,所以董卓在平亂的路上一步一步成長為東漢重要的軍事將領。

至公元一八八年,董卓隱然已經在涼州一帶擁兵自重,由於董卓部下有很多湟中義從和匈奴士兵,所以朝廷感覺到難以控制董卓。朝廷征董卓為少府,董卓不肯受命,上書

推辭:“我下屬的湟中義從、匈奴士兵都來攔住我的車,苦求我不要拋棄他們,我制止不了他們,只能留下來寬慰他們,如果有情況有變我再向朝廷彙報。”

面對如此跋扈的董卓,朝廷也無可奈何。公元一八九年,漢靈帝得了重病,下詔拜董卓為并州牧,其下屬軍隊轉交給皇甫嵩。董卓接受任命,但是不肯交出軍隊,上書辯解道:“我掌兵十年,士兵上下和我關係太好了,都要為我賣命,我乞求帶這幫士兵去并州,效力邊陲”。

這裏就有一個關鍵的問題,當時漢靈帝還沒死,朝廷還有皇甫嵩、朱儁這樣的優秀將領,董卓對於皇甫嵩是非常忌憚的,董卓為何如此囂張跋扈,居然敢公然對抗朝廷的命令?這裏有一個關鍵信息,漢靈帝病重(快不行了),而有人把這個消息傳遞給了董卓,所以董卓才敢擁兵自重,觀望局勢。

這個人就是董旻!董卓在西涼平叛,弟弟董旻在洛陽朝廷擔任奉車都尉。

奉車都尉,漢武帝元鼎二年置,秩比二千石,掌御乘輿車。說白了就是掌管皇帝車駕的一個官職,看上去似乎不是什麼好職位,但他卻屬於皇帝身邊的人,所以漢靈帝身體什麼狀況,董旻是非常清楚的。

公元一八九年漢靈帝駕崩,劉辯即位,何進以外戚的身份為大將軍、錄尚書事,主持朝政。在袁紹的攛掇下,何進謀誅宦官,何太后不

同意,袁紹又獻計召董卓、丁原等四方猛士進入洛陽以此威脅何太后。

董卓聞訊,大喜過望,率兵急忙趕往洛陽。

結果還沒到呢,何進被十常侍殺掉,袁紹帶兵入宮屠殺宦官。這時的洛陽城可謂一片混亂,正在此時董旻又發揮了關鍵的作用,董旻聯合何進的部下吳匡等人殺了車騎將軍何苗。何進一死,本來何苗有希望成為新的外戚領頭人,現在被吳匡、董旻聯合幹掉了,外戚、宦官勢力同歸於盡。

董卓看到洛陽火起,迅速率兵進入洛陽,在北邙山下迎到了劉辨和劉協。雖然董卓暫時控制了皇帝,但由於走的匆忙,董卓僅帶了三千西涼兵,而當時洛陽城中還有多方勢力。所以董卓亟需擴張自己的實力,這時候在董旻的推動下,何進的部下吳匡率軍歸附了董卓,董卓就此成為洛陽軍隊最多的人。

關東聯軍起兵討董卓,董卓裹挾漢獻帝遷都長安,董卓在長安修建了郿塢,董旻負責駐守。初平三年(一九二年),呂布刺殺董卓,王允專權,派皇甫嵩率軍攻打郿塢,將董卓族人全部屠殺,其中包括董旻。

董卓能從一個西涼軍閥,赫然進入洛陽,掌控朝政,固然有各種意外因素,但弟弟董旻關鍵時刻傳遞消息,拉攏何進部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可以算是董卓在洛陽的“頭號間諜”!

想到這裏,吳詠有些感慨。

“命運就是這麼可

笑,彷彿是個輪迴怪圈,因果循環。何進死後,何苗沒能保住何家。而董卓死後,董旻也沒能保全董家。”

不知不覺二人已經來到華陰縣城的張家門前。

此刻的張奐正與長子張芝在一處涼亭討論書法。

張芝是天下聞名的草書大家,而習書練字之人,向來不喜外出。

他剛剛寫完了一副草書,正在臨池洗筆。

張奐對着字體評論一番,“我兒的書法又有長進啊!”

就在這時,一位家僕匆忙來稟告,“家主,董擢又來了,而且帶來了一百匹縑,是不是還要將他攔在門外?”

張奐沉吟片刻,“這董擢是第四次來了吧?”

“是的。”家僕急忙回應。

張奐笑道:“看來我當年還真是提拔了個好下屬,如今富貴了都不曾忘記我這個老頭子。他也真是有心了。”

“那小的是否請他進門?”家僕詢問道。

“將他攔下,莫要讓他進來。”張奐聞言,卻是話風一轉。

“遵命。”家僕應聲而去。

張奐沉默片刻,這才轉過頭來,朝着張芝笑了笑,“倒是讓我兒見笑了,此人是我昔年一個下屬的兄長,如今他發達了,不忘故主,倒是時常派人來給我送些禮物。只是我已然退出官場多年,所以從來不曾收下。沒想到他倒是鍥而不捨。”

張芝忽然道:“父親,為何如此?”

張奐嘆息說:“我這位下屬姓董名卓,字仲穎,昔年的董卓確是算的上涼州豪士,宰

牛待客,疆場縱橫,都是不差的。後來在對羌人的戰爭中,也是表現突出。”

“只是,萬事總是離不開一個只是,他是涼州豪俊,若想更進一步,唯有進入關中。如當年的我和皇甫規與段熲三人一般。今日之董卓,便如昔日之涼州三明。”

“所以父親擔心何事?”張芝不清楚張奐的意思。

“只是我三人在前,有榮有辱,可算下來,其實始終都未曾在這中原之地落下腳。他董仲穎出身甚至不如我們三人,你說,他可會走我等的老路?”

張芝默然不語,他對這些事情不感興趣。

張奐笑道:“有些事,心知肚明即可,至於將來如何,誰又能說的准呢?老夫老了,再也不是當初那個初入雒陽,心懷志向的張然明了。天下事,自然會有天下人,自然會有後來人。所以我自小便讓阿芝你們習練書法,不涉軍事。”

“少年時心懷天下,外出闖蕩。家國天下,國在家前。橫戈立馬,為國除賊。如今老矣,家在國前,世事如何,自安天命就是了。”

說著,張奐笑着問道:“我兒以為如何?”

張芝起身,深施一禮,“父親的教誨,孩兒定當謹記於心。”

也就在這時,家僕再一次返回,稟告說:“家主,天子侍讀吳詠來訪!”

張奐聞言一怔,隨即吩咐道:“速將他請進宴客廳,我換套衣服,梳洗打扮一番,隨後就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人在漢末,種田起家
上一章下一章

第296章 因果循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