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陛下錯了
李隆基或許是這段時間當真接受了太多太多不好的消息。
他終於在堅持了這麼多年的自信自傲之後,開始了自己的咆哮。
外面已經開始人影綽綽了,或許是聽到了李隆基之前的憤怒咆哮,那些負責護衛他的親軍已經做好了今日不留下一個“外人”的準備。
雖然在張松齡看來,今天好像就只有自己一個外人。
“陛下....”張松齡深吸一口氣,但是最後他還是沒有繼續再爭辯什麼,“陛下說得對,陛下的確是居功甚偉!”
“嗯?”剛剛將氣息喘勻了的李隆基聽到張松齡這句話之後自己都愣住了,“你剛剛說...說朕說得對?”
“陛下的確是沒有說假話,為什麼不對?
陛下的功勞莫要說小子,日後天下百姓,還有無數後人都會記得。
改革官制,提高效率,重用賢臣,修訂律法的是陛下。
打擊豪門士族,解放百姓雙手的是陛下。
改革實施食封制,增加朝廷收入卻減少了百姓稅賦壓力的是陛下。
抑制佛家大量恢復農桑的還是陛下。
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擴張疆域的也是陛下。
靺鞨都督府、室韋都督府、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等等,這些地方都證明着我大唐軍功可謂是舉世無雙。
在陛下的手中,番將也可為大唐效死力,也可為陛下為大唐百死而無憾!
這般功勞,若是被人忘記了,或者被人抹去了,豈不是滑天下之大稽?”
李隆基看着突然間開始對自己這般逢迎的張松齡,眉頭忍不住皺了起來。
“你這小子竟然會奉承朕?”
“當年小子持才傲物,的確....的確很是狂妄,所以陛下剛剛說得對。
明明陛下已經做到了那種程度了,為什麼我還是這般的不滿意,一次次的提醒太子要小心這個提防那個。
就是不肯對陛下展露半點軟弱。
說到底...小子是覺得,若是讓小子來,一定能夠做的比陛下和恩師他們做得更好...
如今想來,還真是可笑!”
張松齡說完之後自己也是無奈搖了搖頭,作為
(本章未完,請翻頁)
穿越者的特性,自以為高人一等,覺得若是讓自己來的話,一定能夠超過開元盛世。
殊不知這十八年的時間,他將開元盛世的過往推演了一遍又一遍,他發現就算是一百個自己恐怕也做不到如此權衡!
更不能在這種內憂外患之下做到這個地步...
只可惜自己醒悟的,確實是太晚了一些。
“還真是沒想到,你這個小子竟然有承認朕的這一天...”
“陛下,某家的話可是還沒說完!”就在李隆基剛剛還以為這小子轉性了的時候,他直接開口打斷了李隆基的話,讓這位陛下的臉色登時就沉了下來。
“小子...”
“某家承認陛下的功績,自然也會承認小子當初的錯誤。
或許陛下今日說的那些話讓那個某家想明白了一些道理。
在剛剛之前,某家想要的其實是希望陛下為太子正名,為當初那些...那些死難者正名!”
“哦?那如今呢?”
李隆基並沒有直接動怒,反倒是突然來了些許興緻,“聽你剛剛那話的意思,似乎朕還改變了你這個執拗的傢伙。
十八年,你但凡服個軟,也不至於被朕幽禁十八年,最後還要假死脫身....”
“只是陛下說的那些...有些感觸,說到改變倒也不至於,就算是現在小子也不認為太子有錯。
錯的是某家不該給太子過多的野心,也不該有過多的野心。
不過這都不重要了,如今某家可以說一句,我等當年錯了。
若是當年我等主動尋找陛下,將一切都告訴陛下,然後我等或許並不會有任何的損失。
甚至還會得到陛下更多的信任。
那麼一切是不是就都不一樣了....
錯了,某家人,但是陛下若是錯了呢?”
“放肆!”聽到張松齡再次說出這種話,高力士已經怒了,若非是李隆基一把拽住了他的手臂的話,現在張松齡恐怕已經躺在地上了。
“繼續說,既然不否認朕的功績,你確實還要說朕錯了....”
“陛下的功績...已經很早了吧!”張松齡突然說了一句話,讓李隆基的臉色猛然一變,而張松齡並不
(本章未完,請翻頁)
打算停下來,“這古往今來的明君不少,這民間的糧價也不是沒有低過。
但是能夠讓老百姓說出來穀賤傷農四個字的卻是找不出幾個。
因此陛下的功績不可抹去,可是陛下都多久沒有勤勞的操持政務了。
是李林甫時代還是楊國忠時代呢?
臣子之間的內鬥權衡,李林甫與太子,與朝中大臣。
楊國忠與太子,與安祿山,甚至是與哥舒翰。
利用這兩個人陛下在後方穩如泰山,可是陛下就沒覺得少了點什麼嗎?
天下的聲音!
河北的百姓為什麼願意跟着安祿山造反啊?
陛下讓他們過得那麼好,就如同陛下剛剛所說,我們到底想要什麼呢?
我是因為野心,那是因為十八年前,除了野心我找不到第二個真正的理由了。
是因為我覺得我比任何人都好,哪怕是比陛下做的也要好,所以我想做...想做那將是。
可是十八年過去了,無數個人反了,他們為了什麼,難不成陛下還沒想明白么?”
張松齡的話讓李隆基面色陰沉如水一般。
“朕不明白,他們不過就是一群反賊,和當年的你們一樣的反賊...”
“他們是因為覺得陛下讓他們活不下去了!
安祿山或許有野心,但是這份兒野心是陛下給的。
他治下的百姓難不成也都有也心不誠,這造反成功了,他們有什麼好處,還能當個從龍之臣不成么?”
“你....”
“陛下!”張松齡一聲怒吼,甚至一步跨了過去,“在某家來到長安之前,陛下的義子王忠嗣告訴某家。
他一定會為大唐流干最後一滴血,一定會和潼關一同滅亡。
他說自己的一切都是陛下給的,所以如今陛下從他身上將這一切收回去也是合情合理的。
但是陛下,他的時間不多了,陛下以為離開....就一定是正確的么?”
“那你要朕怎麼樣!”
“某家想要的陛下難道真就不知道么?”
“.....朕絕不可能下罪己詔,不可能,絕不可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