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別問我有多想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大宋文學界比較尷尬,沒有唐朝那麼繁榮,畢竟“詩必盛唐”嘛。但我們的坡叔就是不服,他想改造這個尷尬的現狀,而且還想碰月亮的題材,solo(單挑)一下“床前明月光”“月是故鄉明”“海上明月共潮生”
公元1076年,中秋佳節
此刻的坡叔正望着月亮出神,因為太想他的弟弟了~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好,來干!來干!不知道坡叔是不是真的喝醉了一手以月亮為主題的《水調歌頭》突然閃現了出來。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何似一作:何時;又恐一作:惟/唯恐)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厲害之處就在於他完成了天文學與文學之間的不斷轉換,而且坡叔似乎把月亮當成了他的知心老友,和他傾吐了埋藏在心底好多年的心事,不僅如此,他還在月亮的陪伴下完成了一次浪漫而又神奇的旅行。
那麼這首《水調歌頭》到底有多厲害呢?
清代詞評家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東坡之《水調歌頭》則佇興之作,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也”而且清程洪先著《詞話》:此詞前半自是天仙化人之筆。
直接就說這首詞的前半句不是人寫的!而是天上的神仙假借人類之手寫出來。
這個
(本章未完,請翻頁)
評價有點像唐朝詩壇大咖賀知章看了李白的《蜀道難》之後,連嘆三聲“此人莫非是天上變着下來的仙人?”
大傢伙都知道,月亮永遠是文人筆下不可缺少的主題,李白寫月亮“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什麼意思呢?
就是“小的時候不認識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盤”
從這句詩里也可以看出李白兒時的天真、可愛、爛漫,渾身散發著稚氣,而且一看就是個富二代,想想看我們幾個人見過白玉做的盤子?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蘇軾就顯得很成熟…
剛一起筆,他就站在天文學家的角度思考起了問題“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這兩句不妨倒過來看“把酒問青天,明月幾時有?”
拿着酒杯仰望着蒼天,思考了起來“月亮啊月亮,你的源頭在哪?你什麼時候出現呀?你是怎樣形成的?”就是達爾文和亞歷山大·弗里德曼也沒這樣問過呀!
緊接着他又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剛才還思考着月亮,現在又思考起了天上的事。“玉皇大帝掌管的天界,現在是什麼時間?”一下子從地球轉到月球,馬上又轉到了外太空!
然後他又突發奇想的說“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每個人都會通過自己不懈的努力走向人生的巔峰,從百萬雄兵到花團錦簇;但是站在山頂的人又會被一系列的慾望迷失了自己的初心,所以“站在山頂的人永遠不要嘲笑下山的”因為你也會有那一天!
緊接着坡書再一次望向月亮,似乎要和月宮裏的嫦娥唱卡拉ok
情到深處不自
(本章未完,請翻頁)
禁的嘆了口氣說“嫦娥姐姐,你告訴我究竟是天上好還是人間好呀?”
月宮裏的嫦娥像是明白了蘇軾的心事“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有點類似於張若虛的“玉hu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月光來回潑灑大地,這時的蘇軾,一下子委屈了起來“什麼時候月亮能夠像一直分別的時候這麼圓?”
從這裏可以看出蘇軾的思念之重,潛台詞就是“弟弟啊,哥,好想你呀”
咱們的坡叔還是很樂觀的,馬上就開始了自我安慰模式:“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父母恩深終有別,夫妻情深也分離,分別永遠是人類說不完,道不盡的永恆主題!
月亮的陰晴圓缺恰恰對應着人的悲歡離合。
如果人的一生永遠是“離別多而歡聚少”那麼真的希望我們之間有的只是生離而無死別!
坡叔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完美,幸福沒有滿分離別是常態,珍惜就好,雖說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但是人生無處不相逢!”
結尾兩句蘇軾更是送出了最美好的祝願“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句詩有點類似於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但又勝過此句(求白哥原諒我大言不慚哈)無論如何主題思想只有一個“別問我有多想你,月亮代表我的心!”
蘇軾已經做過4首中秋詞,每首詞的長短不一,格調不同,心態也不同,但都有一個永恆的主題:
“無論經歷多大風雨,無論人生多麼曲折,八月中秋月圓,人也要更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