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外患
“你是劉邦?漢高祖劉邦?”易小川的心本就不好受,剛從素素家中出來,現在這個猥瑣的乞丐竟然說自己的劉邦?他的心很受打擊,這條已經腐爛的鹹魚也能翻身?
“漢高祖?恩,這個名頭倒是挺響亮的。”劉邦在一旁暗自的點點頭。
易小川還是不信,他的心接受不了這樣一個殘酷的事實。在會稽他拜了項梁為師,與項羽拜了把子。他羽哥多麼的英雄了得怎麼會被眼前這條鹹魚逼的在烏江自殺?
劉邦在那裏暗自陶醉起來,聽易小川的口氣,肯定是聽過字的名頭。得意道:“在下正是泗水亭長劉邦,在沛縣誰人不知?你們說是不是啊?”
身後的數十人回迎的只有寥寥數人。大多數人都發出虛虛的嘲笑。他們能不知道眼前這個泗水亭長。整日遊手好閒,騙吃騙喝,都是三十大幾的人了,連個媳婦也沒撈着。到處炫耀自己心中有多麼偉大的抱負。其實連他自己都說不出來所謂的抱負到底是什麼。幾個街頭的老乞丐都不原因與他為伍,就連孩童都編這各種童謠諷刺他。反正,在沛縣沒有一個看的起他的。在眾人心目中,他就是一個流氓。一個無賴。
易小川現在相信了,可是心中仍然難以接受,上下左右打量着劉邦,邊搖頭邊道:“嘖嘖,大人物啊。但是人物。不行,我得給你拍幾張照片才行,讓後人都知道你的尊容”
果然拿出了他的手機對劉邦一陣狂拍。搞的劉邦一愣一愣。以為易小川是不是有病!看了看時辰轉身道:“現在時間差不多了,人也到齊了。這就出發吧”
他乃是管理十里地的亭長,在大秦。亭長負責將輪換下來的徭役送往咸陽統一發配。現在有是一年的輪換,他身後這些人都是去服徭役的。
在大秦九百萬戶,幾乎每家都有徭役纏身。百姓過的甚苦。
那些人顯然不是第一次服徭。大家都很快的集中在一起。大秦實行的連坐制,這一班徭役要是在路上延遲,死亡或者逃走一人,整隊人全部要被殺頭。
劉邦在易小川還在打量着自己,就道:“兄台貴姓?到何處?”
“哦,我叫易小川。前往燕地。你們這是要去哪裏?”
“我們這是前往咸陽的,哎。他們都是去服徭役的,易兄,我們正好順路,不如結伴而行,路上也有個照應!”劉邦雖然覺得眼前的易小川透着一股子怪異,自覺卻是告訴他易小川不簡單。看他手中牽的大黑馬,乃是難得的良駒。整個沛縣也找不出一匹來,還有他手中的劍。武藝定不簡單。邀請他加入路上倒是有一層保障。
易小川剛想拒絕,又想到眼前的可是漢高祖劉邦啊。隨即點點頭道:“也好”
就在他們出城的時候,遠在北疆的蒙毅臉色卻是不怎麼好看。這幾日,他漸漸熟悉了他有一個哥哥,每日都隨着蒙恬視察長城建造。看到那一堆堆無名的小墳,他的心很難受。他本不想去,可蒙恬想讓他早一點接觸蒙家事物,他也無奈。
一旁的蒙恬正在觀看一份剛剛送來的消息,他的眉頭隱隱皺在一起,讓蒙毅覺得肯定有什麼大事發生。現在是十月中旬。天氣還比較炎熱,尤其在這大漠塞外更是如此。蒙恬看完那條消息,將衣領鬆了松。沒有看蒙毅直接喊道:“讓龐將軍速來見我”
蒙毅上前一步道:“大哥,發生了什麼事情”
蒙恬看着自己這個弟弟,臉上終於露出一絲微笑道:“沒有大事,每年將要入冬,北方異族都會南下搶糧,今年又來了”
蒙毅知道,在北方有兩個強大的游牧部落,一個是犬戎另一個是匈奴。由於冬天,草原被白雪覆蓋,牛羊大量的凍死,而游牧民族沒有開墾種地,糧食很難維持到次年開春,就到中原邊境打秋風。
“這次恐怕沒那麼簡單吧?”看着蒙恬先前的凝重表情,蒙毅顯然猜到了一些。以蒙恬的豪氣竟然也會隱隱擔心。
“恩,這次比以前提前了將近一個月。我方準備的還不充足。而且這次是犬戎與匈奴從兩側共同來襲,兵馬超過五萬。都是騎兵,很難殲滅。”
若是五萬步兵,就算是在精銳蒙恬也不放在眼裏,可是騎兵就不一樣了。尤其是草原上的騎兵,他們天生就是最好的騎手。個個驍勇善戰,能挽硬弓,生性殘暴,這次一次性兩方竟然聯合出動了五萬騎兵,這是讓他眉頭緊皺的原因。來者不善,若是來去如風的騎兵攻到中原腹地,只需要不到兩天時間就能到達咸陽城下,雖然不至於能攻破咸陽。可是沿途襲擾一番損失也是極大。
這個時候龐將軍一臉焦急的走了進來,顯然他也接到了消息。蒙恬見到龐將軍到來,坐了下來道:“龐將軍,我方二日內能集結多少兵馬?”
“三萬,除去蒙家軍的一萬人馬。最快只能集結三萬。”龐將軍根本不用想就回答着,顯然他對這裏的軍事調配很熟悉。
“恩”蒙恬的手不自覺的放在了矮桌上,手指有節奏的敲打着。思索片刻道:“犬戎兩萬大軍從東面襲來,距離長城不過三百里。最慢兩日就能與我軍接觸,匈奴距離的我們比較遠,雖然有三萬大軍,起碼要三日方能到達。我蒙家軍散落各處很難集結。援兵最快也要五日。這一仗只靠我們自己了。”
蒙恬頓了一下道:“田伍長”
那個表情堅毅的士兵走了進來,當日蒙毅前來就是進來通報的。
“將軍有何吩咐”單膝跪在地上,雙手抱拳。聲音極為洪亮。
“你速傳我命令。各處正在修建的長城全部停止,所有勞工分別送往最近的城池。咸陽以北的蒙家軍必須在兩日內集結在東長城麒麟關。”
“將軍,兩日……?我軍散落各處,恐怕……”田伍長面帶猶豫。就算用信鴿傳遞,兩日也極為艱難。
“這是軍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