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混一 之第十七章 燕王有疾

大明混一 之第十七章 燕王有疾

姚廣孝,法名道衍。年輕時在蘇州妙智庵出家為僧,潛心苦讀,工詩善書,精於儒學,精通三教。

洪武十五年,太祖挑選高僧隨侍諸王,誦經祈福。當時,姚廣孝得到僧錄司左善世宗泐的舉薦,隨燕王前往北平。到北平后,任慶壽寺住持,時常出入燕王府。可以說是燕王的第一謀士。

這道衍法師早就在勸說燕王起兵,燕王心存顧慮問曰:“以區區燕地一隅而敵全國,民心向背,如何奈之?”

道衍答曰:“王氣在北,此乃天道。臣只問天道,不問民心。”

今天這道衍法師居然又在陳士舉口中聽得這四個字,自然是心有戚戚。

這邊張信聽得這陳士舉和道衍法師一唱一和的說著,前後一權衡,也就打定了注意。

明天進府,面見燕王!

大明建文元年,五月。

北平燕王府外,站立着一人。

此人中等身材,約莫三十齣頭,一身三品武將穿戴。方臉粗眉,直鼻闊口,頜下生的一幅短髯,根根直立,有如鋼針一般。一雙眼大如銅鈴,炯炯有神。面色微紅,不怒自威。

此人正是新任北平都司都指揮張信張大人。

張大人此次是來拜見燕王。表面上看,這也是個正常的程序,想張大人新任北平都指揮,這可是正三品的武官,北平的明軍兵馬全在他的管轄之下。他這新官上任,那這北平的朝廷重臣,地方勛略理應是要逐一拜訪的。燕王可是太祖的子嗣,雖說是庶出,但燕王就藩北平,在北平以他為尊。是以所有北平新上任的官員都會先來拜會燕王。

當然,這只是張大人來的表面原因,實際他想幹什麼,我們都清楚。

此次張信孤身前往拜見燕王,不帶一名隨從。只一人一馬,此時站在這燕王府前,已經有小半個時辰。

按理說這朝廷官員來王府拜會,就算要等,再怎麼也得請進王府去等啊,怎麼能讓一個正三品的都指揮在這王府大門前立着,也沒有這個規矩啊。

話雖如此,不過這次確實是情況特殊。張大人剛到燕王府門前,報上官階姓名時,燕王府的家人就回到“燕王有疾,身體貴恙。不見任何客人。”

張信只有再三申明自己是剛從南京而來,有緊急事務要面見燕王。那家人只是說燕王病事深沉,確實沒辦法和張大人見面,還是請大人暫回,待到燕王病好以後,定登門拜訪。

就這樣,這一日張信並沒有見到燕王。

就在這同一日,就在北平都指揮張信張大人在燕王府外,急等着要見燕王之時,南京兵部車架司主事陳士舉陳大人卻正在北平的大街上瞎逛。

原來自從到北平以後,陳士舉一直待在那慶壽寺中,那寺中雖說環境優雅,景色宜人,不過看久了總歸是氣悶,陳士舉年輕人哪裏受得了一直待在寺中。

再加上那寺廟中又動不得葷腥,整日架的青菜豆腐,吃的陳大人都腳跟發虛了。所以今天帶着秋蘭一起出來再北平的街市中轉轉,順便找個館子大吃一頓,好好祭拜一下自己的五臟廟。

北平這會兒雖說還遠不及現在這般繁華,不過這街面上卻可以見到各色西域各國人等,那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些都是高鼻,深眼,色目的異族人。還可以見到高麗的商人,而且還能見到蒙古人,雖然當時明朝與蒙古一直處於敵對狀態,但是在北平還是居住了相當多的蒙古人。

那些集市上也販賣着這些不同地方的商品,西域的玉石珠寶,高麗的藥材貂皮。蒙古的駿馬肥牛。

陳大人可以說是大開眼界,一路上興緻勃勃,由秋蘭和兩個下人陪着,邊看邊買。不一會就買了兩大包東西,由那兩個下人一人背着一包,繼續沿着大街一路逛下去。

此時已近晌午,陳大人就帶着丫鬟秋蘭去路旁一家飯館吃午飯。進的門去,店裏夥計見來了客人,忙招呼陳大人樓上落座。一聽談吐,夥計見陳士舉是南方人,便極力推薦他們家的涮羊肉,陳士舉這幾日正好肚子裏面缺的就是肉。心想這北京的羊肉火鍋大是有名,如此甚好。

等到這明朝年間的羊肉火鍋端了上來,陳大人舉筷一嘗,心裏叫聲,苦也!

據說這涮羊肉是元世祖忽必烈發明的吃法,傳說元世祖忽必烈率軍征途中,想吃草原美味“清燉羊肉”。隨軍廚師馬上宰羊剔肉,不料敵情突發,做“燉羊肉”來不及了。廚師忙將羊肉切成薄片,放在開水鍋里一攪就撈出來,放點調料送了上去。忽必烈飢不擇食,吃罷迎敵並獲全勝,還朝後命廚師如法炮製,並建議放了許多佐料,群臣吃后贊口不絕。忽必烈賜名“涮羊肉”。

請注意上面那段,“放了許多佐料”現在的涮羊肉調料精細繁複,芝麻醬(二八醬),醬油為主,韭菜花、醬豆腐為輔,蝦油、料酒少許,辣椒油自取。勾兌時,先放料酒、蝦油、醬油、韭菜花,攪拌均勻后,放醬豆腐、芝麻醬,用勺順時針攪拌,最後,再根據各人口味,放辣椒油。有了這些調味料,才會使涮羊肉美味鮮香。

可明朝哪有這些花樣繁多的調味料?單說辣椒一味,我可以負責任的說,辣椒原產墨西哥,是明末才傳入中國的,而且最早還是作為觀賞植物,作為食料那還是清朝初年了。

陳大人南方人,無辣不歡,這頓羊肉火鍋吃的是愁眉苦臉,眼見桌子上的酒。心想,這肉不好吃,喝兩口酒也是好的,可哪裏想到,為了配合這元世祖忽必烈發明涮羊肉,夥計給上的是“蒙古八珍”之一的馬奶酒,那酒是蒸餾加工過後的蒸餾酒,兩碗下肚,陳士舉卻有些喝醉了。

待飯後出來,陳大人只覺得有些頭暈。還好他還有些酒量,就由丫鬟秋蘭扶着在街上走走。剛轉過一個街口,就見前面街邊上打着一個檯子,檯子旁邊還圍着一群人在那看熱鬧。

陳士舉本也無事,也就帶着秋蘭一起上前去看。但見那檯子也不甚高,就三步台階。檯子旁邊豎著一根旗杆,挑着一面旗子,上書四個大字:“王府納賢”。

其實這燕王素有大志,一直在招納各種人才。朝廷不準王爺們招兵買馬,可是招門客卻沒有限制吧。

旁邊貼着一張黃榜,上面寫的內容陳大人看了看,意料之中的是看不懂。就讓秋蘭過來看看說給他聽。丫鬟秋蘭是讀過兩年書,那上面的內容倒是懂個八九分。

原來這王府近來在翻修大殿,要招納諳熟營建之才。這北平兵將,武士多的是,可是卻缺

(本章未完,請翻頁)

乏能工巧匠。秋蘭邊看這黃榜邊給陳士舉解釋道,只要將那邊桌案上的木條組裝成要求的樣式,就有重金酬謝。

那檯子的桌案上方着一堆木條,那些木條雖然長短粗細一般,卻各有缺口,且每根缺口的位置和形狀都不一樣。

陳大人一見這些木條,心下一樂,這可真是瞌睡找着了枕頭,這錢我可是拿定了。

原來這桌案之上擺的這些木條有個名目,叫做魯班鎖,起源於古代中國建築的榫卯結構。

這木條內部的凹凸部分(即榫卯結構)嚙合,十分巧妙。為木質結構,外觀看是嚴絲合縫,形狀和內部的構造各不相同,一般都是易拆難裝。傳說最早由春秋時代魯國工匠魯班所發明。

陳大人干裝修的出身,泥水砌牆,水工電工,木匠這些裝修的活可是沒有少干。這魯班鎖在現在就是學木匠的入門科目,現在很多工廠里的學徒也是要求先學這魯班鎖的。這個對陳大人來說簡直太熟悉了。

兩步上的台去,來到桌邊,出手如電,抓起木條來,啪啪幾下,就按照要求完成了“六合榫”。覺得不過癮,又拆開來又再組合了一個“七星結”和一個“八達扣”。

陳士舉這一露手,旁邊的人可就都驚到了。

那也難怪,那個年代教育水平普遍都不高,像陳士舉這樣受過現代高中教育,而且還有專業技術的人,放在那個時候就不得了那。

這時檯子旁邊上來一人道:“這位公子貴姓,年紀輕輕就有這般手段。老夫佩服的很。”

見那人已年過半百,身行短小。一身儒士裝扮,生的天庭飽滿,一張大方臉,卻是細眉,小眼,頜下一綹花白的山羊鬍。

陳士舉見這個小老頭上來問話,就回道:“我姓陳,現下你出的題目我解開了,酬金何在?”看來陳士舉還是惦記這錢的事情。

“哈哈,那是自然,陳公子請稍等。”那小老頭打了個哈哈,就吩咐左右。立時就有下人捧來一封銀子。陳士舉伸手接了過來,手中掂了掂,約莫有半斤重。他對那個時候的錢沒有概念,也不知道是多是少,順手就遞給了旁邊的丫鬟秋蘭。

丫鬟秋蘭接過來拿在手裏:“少爺真有本事,這一時三刻就賺了這許多銀子,這得有十輛銀子啊!”

“這很多嗎?我倒不清楚。”陳士舉確實不知道,這明朝初年,地廣人稀,銀兩很值錢,二兩銀子就夠普通的小門小戶吃一年了。

“那可不,剛剛我們吃的涮羊肉,有酒有肉,加上兩個夥計,我們四個人一共才花了七錢銀子。”秋蘭喜滋滋的把銀子收好。陳士舉道:“那好說,要是你喜歡,我天天帶你出來吃。不過那馬奶酒倒也罷了,喝的我現在都還有些頭疼。”

錢也到手了,陳士舉對着那小老頭一拱手:“多謝了,告辭。”就要帶着秋蘭離開。

哪知卻被那人攔下來,“陳公子請留步,老夫姓袁,現在燕王府中領着一份閑差。今天有幸得見公子。不知公子是否有空,到後邊茶樓一敘?”

陳士舉見這袁老先生說得誠懇,加之這酒勁還沒有過去,正好想着喝點茶解酒,也就欣然同意,跟着那袁先生上了旁邊的茶樓。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八荒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明八荒志
上一章下一章

大明混一 之第十七章 燕王有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