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命齊桓 第一節齊國的過往

第一章 天命齊桓 第一節齊國的過往

第一節齊國的過往

春秋,是禮崩樂壞開始的年代,之所以會禮崩樂壞,是因為維護這個體制的統治力量衰弱了,實際上就是周天子的權威逐漸喪失了。

周天子的權威在周幽王被犬戎殺死之後遭受了第一次沉重打擊,以致於周天子不得不從鎬京遷都洛邑,並直接放棄了自己一大半的直屬地盤;之後周桓王又在親征鄭莊公的戰鬥中被鄭國大將一箭射中肩膀,然後周天子還不得不大度地表示此事既往不咎,這就等於是把周天子的威嚴直接踩在了腳下。從此,既打不過外敵,又打不過內臣的周天子只好老老實實呆在自己那一片不大的地盤上與兄弟子侄們瘋狂內卷,對王畿之外發生的事情,周天子基本上失去了干預的能力。

這裏插一句題外話,關於大多數人所熟知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一故事,其實從現實來看是不成立的。因為即便周幽王點燃的烽火足夠顯眼,並能以光速傳播至西周的全部諸侯國,按照西周諸侯國分佈情況,離周幽王最近的諸侯也要一兩天之後才能狼狽趕來事故現場以博美人一笑,而周幽王和美人不可能有那麼好的耐心傻乎乎地站在烽火台邊上等那麼久來看這個熱鬧。

再者,按照孫子兵法: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古代的軍隊,一次性急行軍超過五十里,基本上會喪失大部分作戰能力。按照西周的實際情況,即便周天子的直屬地盤只有方圓一百公里那麼大,即以鎬京城為圓心劃一個直徑一百公里的圓。那麼,離周天子最近的諸侯國也應該距離鎬京50公里以上。再考慮到諸侯們的城池不會貼着周天子的地盤建造,所以諸侯所在的城池距離鎬京至少應超過70公里。據我所知,雖然紅軍曾經創造過一天飛奔120公里后勇奪瀘定橋的人間奇迹,但普通的pla步兵日行軍35公里以上就稱之為強行軍。且本人在體能巔峰期親身經歷了pla某陸軍學院畢業前組織的大拉練,全副武裝狀態下,一天之內行軍53公里之後,滿腳都是血泡,和大多數人一樣進入麻木狀態,到了目的地倒頭就睡,自認為那種情況就是大多數人的極限了。

因此,從距離上分析,周天子點燃烽火后無法在當天就看到諸侯們狼狽而來;從軍事上分析,諸侯們如果不是急着送人頭,在收到周天子發出的緊急信號后,也不可能不眠不休地趕來救駕;從歷史時代分析,中原國家建立單獨的騎兵,是在戰國時期趙武靈王之後的事,此時還沒有騎兵這個兵種,也不存在諸侯們鐵騎救主的可能性。所以,某些人把西周滅亡的責任推到一個絕世美女身上,怪她為了看喜劇表演而傷了一群忠誠諸侯的心,這件事是不太可能發生的,因為這不合理。

以上是我的個人看法,下面繼續正題。

由於西周的社團老大失去了管控社團的能力,所以,原本恭順的小弟紛紛趁勢而起,積極投身爭奪社團話語權的社會活動。這其中,被後世史學家普遍認可的社會活動家首推“春秋五霸”。關於“春秋五霸”具體是哪幾個人,後世的爭議一直存在。在此,我不打算參與爭論。為了減少不必要的糾紛,我計劃按照時間順序逐一敘述他們的故事。

首先出場的人物是毫無爭議的五霸第一人—齊桓公。出於某種在接下來將要介紹的原因,我將敘述齊桓公事迹的這一部分命名為“天命齊桓”。

在寫齊桓公的故事之前,有必要先把他祖先的過往大致介紹一下。

齊國是周武王伐紂滅商之後首批分封的諸侯國。對,你沒有看錯,就是封神榜里的那個周武王和商紂王。而齊國的第一位國君,就是電視劇《封神榜》裏赫赫有名的姜子牙。需要說明的是,其實姜子牙的正式名字是姜尚或者呂尚。“子牙”可能是他的字,由於“姜子牙”聽起來更加霸氣和朗朗上口,《封神榜》的作者選擇了這個名字。好比現在的武俠、玄幻類小說,如果故事裏主角的名字不好聽、不霸氣,讀者在開頭見了土氣的主角名字可能就不會往下看了。所以,對於姜尚被叫成姜子牙這件事,我表示理解。

姜尚作為周武王的老師,在完成滅商大計后,被周武王封為齊侯。周武王當時大致劃分給姜老師的地盤位於現在的山東半島這一塊。之所以說是大致劃分,是因為分給姜尚的這塊地盤當時並不是周武王名下的合法財產。受限於當時的交通條件和國家治理水平,夏、商、周的天子們直接管控的地盤通常只有方圓二三百公里;剩下遠一點的地方,則分封給自己的親友或

(本章未完,請翻頁)

者那些傳說中著名人物的子孫鎮守;再遠一點的地方,也就是個名義上的統治,有時候甚至名義上都統治不了。

周王朝剛成立時都城在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那一片,從齊國的位置來看,以齊國都城臨淄(現在的淄博)來算,在途中不發生意外的情況下,當時從鎬京到臨淄來回報個信都要好幾個月時間。所以齊國的地盤是那時候標準的偏遠地區了。以某種惡意去揣測,周武王恐怕是不想再見到自己的老師,所以才想辦法把姜老師封到了這麼偏的地方去。

雖說周王給的地盤既偏遠,而且還不是他的合法財產。但姜太公還是樂呵呵地接受了這個任命。畢竟天高皇帝遠的地方,自己想幹什麼就可以幹什麼,自由才是最寶貴的東西啊。另一方面,姜姓作為上古八大姓之一,其家族勢力也不容小覷。依靠強大的家族做後盾,在偏遠的地方打下一片自己說了算的地盤,未嘗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最重要的是,偏遠的地方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存在着大量的“無主之地”,只要自己實力夠強,有的是發展空間。這裏之所以要強調“從統治者的角度”來看,是因為實際上這些地盤是有主的,但這個“主”既沒有得到周天子的認可,也不具備足夠的反抗實力,所以他就被姜太公自動忽略了。

周朝初年封爵五等,號稱諸侯八百,但其中被封為公爵的高級諸侯到春秋、戰國時期一個能打的都沒有。這一情況看似離譜,其實合理。因為那個年代是把“親親疏疏”寫入了祖訓的,所以能被封為公爵的諸侯肯定是周王的至親。至親嘛,當然要封到離周天子距離近、土地肥沃的地盤去。這樣的地盤雖然是安享太平的好去處,但它的周邊“無主之地”比較稀缺,擴張地盤的難度顯然很大。於是這些高貴的公爵們在安享了幾代太平日子后紛紛沒落,並最終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其他國家相繼吞併。所以,從發展的角度來看,周武王把老師封到當時的偏遠之地,對齊國來說,既是挑戰、更是機遇。

姜太公作為周武王的老師,在治國理政方面自然是有幾把刷子的,他不但很快在自己的封地打開了局面,而且還獲得了周王賜予的征伐特權。要知道,在那個尚未禮崩樂壞的年代,做什麼事情都是要守規矩、講禮法的。周天子沒有允許你進攻其他諸侯,你是絕對不能主動挑事的,連正當防衛都不行。但考慮到姜太公是周武王的老師,加上齊國離得太遠、周圍“無主之地”上對外來者心懷不滿者太多,要是不給點特權,那等於是把姜老師手腳綁起來丟到草原上去放羊,誰知道哪只狼有幸吃掉他呢。所以,周成王很慷慨地賜予了齊國在一定範圍內的征伐特權。

有了特權光環加持,加上家族實力給力,姜太公和他的幾代後人逐漸打下了一片大大的江山。由於年代過於久遠,加上那時候我的同鄉蔡倫還沒有出世併發明造紙術,所以歷史上關於姜太公後面那幾代齊國國君的記載並不多。在這裏,我只選兩個相對有名的來寫。

首先介紹一下齊哀公。一看到“齊哀公”這個謚號我們就知道,這位齊國國君身上肯定發生了悲慘的故事,所以他的繼承者才給他奉上了這個謚號。事實上的確如此。齊哀公是被當時的周天子當眾用大鍋燉熟的。被燉的原因是因為他不太友好的鄰居紀國國君在周天子面前告了他的黑狀。而當時周天子正好想通過殺人來立威。於是,齊哀公就不幸變成了周夷王鍋里的燉肉。

這件慘案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和鄰居搞好關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否則你不知道他會在背後說你什麼不得了的壞話並給你造成什麼無法預測的後果。

扯了這麼遠,鑒於我對齊哀公之後的七位齊國國君都不感興趣,我決定跳過他們直接寫齊哀公之後的第八位國君—齊襄公的一些事迹。

齊襄公在歷史上並沒有很大的名氣,但他和一個重要的典故有直接關係,那就是受到孔夫子高度評價的“齊襄公復九世之讎”這個故事。

在齊襄公這一代,齊國的國力已經強大到紀國只能仰視的地步了。於是某一天,齊襄公突然想起了自己祖上曾經被紀國坑害過這回事來。那個年代雖然周天子已經不給力了,但討伐別人還是要講究師出有名。就好比美利堅帝國想收拾不聽話的薩達姆,即使美利堅不要臉的事實世人皆知,但它還是要假惺惺地拿出一袋洗衣粉,並煞有介事地編一個故事,然後再扛着正義的大旗去干自己想乾的事情一樣。

齊襄公也是個要面子的人,為了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避免吃相過於難看,他大張旗鼓地昭告天下,說:“一百多年前,紀國無恥地害死了我的長輩,此仇我國一日未忘,現在我要給祖先報仇了。”

就這樣,齊襄公打着復仇的大旗殺入紀國,紀國末代國君為自己祖先的陰險告密付出了血的代價。

需要強調的是,對於齊襄公滅亡紀國這件事,孔夫子高度贊成。孔夫子認為:報仇這件事,不要說“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十世都不晚。

這件事同時也告訴我們另一個道理:告密者始終是沒有好下場的,即使報應沒有落在告密者身上,也會落在他的子孫身上。

雖然齊襄公因為滅亡紀國這件事獲得了孔夫子的高度評價,但實際上齊襄公的品行並不好、名聲也很差。他最讓人詬病的地方是他居然和自己的妹妹私通,並且因為妹夫對他們的姦情有不同看法而派人把妹夫魯恆公謀殺了。由於那個年代刑偵技術比較落後,加上被害人魯桓公的親屬沒有向周天子提供齊襄公的犯罪線索,所以這件事情最後不了了之。

殺了魯桓公而沒有受到任何懲處的齊襄公有點膨脹。之後,他又因為干涉衛國的內政而和當時的周天子鬧了不愉快。雖然周天子的實力已經急劇下降,但為了杜絕周天子把自己燉了這種可能性,齊襄公還是特意派了一支軍隊到葵丘這個地方駐守,以防備周天子的討伐。葵丘的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對中國地理稍有認知的同學應該可以看出,葵丘不是齊國的地盤。齊國的地盤在山東,所以山東又稱齊魯之地。從這一點來看,齊襄公時代齊國軍隊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的,都已經把軍事基地建到了國外。

在春秋時期,職業軍人的數量是稀缺的,有的國家甚至沒有職業軍人,有資格輪流參軍打仗的都是當時的中產階級和上流人物。被齊襄公派去的這支軍隊也不例外。那個年代車馬慢、送信難,加上出國不方便攜帶家眷,長期在外出差的人難免想家。被齊襄公任命為這支軍隊主將、副將的連稱、管至父,考慮到齊襄公一貫的不靠譜做派,在被派去戍守葵丘之前,預先向齊襄公提出了定期換防的問題。齊襄公當時正在吃西瓜,本着忽悠精神,他隨口告訴連稱、管至父,說:“爾等無須擔心,待到來年瓜熟便派人來替換。”

連稱、管至父想了想,出差一年時間還能接受,於是便愉快的上任了。

但到了第二年西瓜成熟的季節,連稱、管至父等人望眼欲穿等來的卻是齊襄公意料之中的食言。

齊襄公大概是覺得大老遠換一批人去葵丘,國家要報銷一大筆來回差旅費,本着節約精神,他告訴連稱和管至父:“今年寡人手頭緊,至今未吃一個西瓜,明年再換防可好?”

齊襄公這個回復可把連稱、管至父等人惹火了,即使是資深吃瓜群眾,瓜吃多了也會上火啊。於是思鄉心切的連稱、管至父便鼓動這批在葵丘吃了兩次瓜的士兵們點燃了造反技能。

由於齊襄公的不得人心,這次造反出奇地順利,在齊襄公堂兄弟姜無知的裏應外合之下,葵丘戍卒順利殺回齊國。齊襄公為自己的食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寫完了齊襄公的這點爛事,終於要寫到齊桓公了。

齊桓公名叫姜小白,他是齊襄公的異母弟弟,他和哥哥姜糾都在齊襄公繼位后流亡到其他國家當了政治難民。從齊桓公的名字來看,我大膽推測他小時候應該皮膚挺白的,所以才會得到小白這個放在現在也十分可愛的名字,相比之下,他哥哥姜糾的名字就規矩多了。

春秋時期,投胎到帝王諸侯之家其實也是個技術活。碰上講規矩的主君,自然是按照禮法制度立嫡立長,其他不能繼承父親位置的兒子們,也能混個卿大夫的位置。但若是國內局面不安定,又或者繼位的兄弟脾氣不太好,那麼其他人馬上就要考慮去哪裏當難民的事情了。

好在那個年代諸侯們對別國的流亡貴族都比較客氣,一般都能給流亡貴族不錯的政治待遇,有的甚至還會量才取用,給個卿大夫的爵位。這是因為天有不測風雲,生在亂世,誰也不知道自己會不會有那麼一天也要加入流亡大軍。所以居安思危的君主都會在這方面做點善事積點德,為的就是在自己或者自己子孫落難的時候也能得到別人的善待。

在這種形勢下,姜小白和姜糾得知齊襄公謀殺了親妹夫后,便按照慣例加入流亡大軍。其中,姜小白跑到了莒國,姜糾跑到了魯國。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春秋雜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春秋雜談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天命齊桓 第一節齊國的過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