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里的年代
這段時間看的書和影片有點繁雜,可能是如今的一些形勢影響,復盤了一遍《辛德勒的名單》,《美麗人生》等比較有年代意味的作品。
劇情已經在腦海里過了不下五十遍,可是對於有些東西卻一直存在着疑慮。
由於不便談論有些話題,我想簡單回憶一下歷史便好。
那個年代的黑白電影才是真正稱得上是視覺盛宴。兩個無比鮮明的視覺對比,把人們的喜怒哀樂都無聲又生動的表現出來。
這兩部電影就都給人這樣的視覺感受,沒有過多複雜的顏色去渲染情節的氣氛,只專註於對人物表情與動作的刻畫,將那種心理變化刻畫的更加的生動。
這也有一個好處,觀眾能夠更加直觀的感受情節的變化,全程也只關注細節的發展,而不是被其他多餘的一些東西給奪去眼球。
而兩部講二戰的影片,更是符合當時的情景,將黑白運用的恰到好去。
那個年代,天空是灰濛濛的。城市是灰濛濛的,鄉間是灰濛濛的,人心也是灰濛濛的,一切似乎失去了前行的動力。
在一片灰濛濛中,屠殺仍在進行,兩條腿的人永遠抵抗不了四隻手的鬼。
於是,歡聲變成悲鳴,生活變成了生存。
這兩年的世道也有點讓人不安。那不明來歷的病毒,席捲了很多的國度。似乎已經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口罩商仍在加緊生產,滿足人們的需求,更甚至是一堆花里胡哨,而人們也很鍾愛這種潮流。
洪水,地震--天災我們永遠都只能無能為力,只能無奈。
挑釁,戰爭--人禍我們也沒有辦法,卻是帶有無比的憤恨。
我始終相信一點--這個地球上,沒有那一個人真正的喜歡戰爭,可惜有些人卻做着違背自己內心的事情。
最後傷敵一千,自損八百。
如今的時態已經與五六十年前大相逕庭了,人們也難得的見到過銷煙。
可近幾年的一系列事情還是無比讓人費解。如今的社會應該是有許多像辛德勒一樣從野心勃勃到被某一幕感動后,削弱野心比例,存有一顆救世的心。
遺
除了具有年代感的作品,也看了柏楊先生的一些遺作。
對很多東西的看法也變了許多。
對許多以前無法節后的作品和作家也都在慢慢的接觸。
梁曉聲的還沒有正式開卷,三毛的已經翻爛了,魯迅的書還在書架上積灰,等待真正會讀的人來讀。
這種想像,似乎是先生重現在眼前,又給你講那些反對常規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