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皋城馬家
在以前,日子很清苦,所以糧食,在每家每戶都是十分重要的。
而每當到了收麥子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請上一些趕場的人幫忙,趕在寒冬到來之前把麥子收進糧倉。
而光收回來也不是回事,最重要的是等把麥子晾晒乾了以後,換成糧食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這個時候,若有一台打穀機,絕對是十里八鄉最為富裕的人家。
皋城,是一座位於長江下海口的小城,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皋城的水土極好,土壤肥沃,在這裏長大的人,大抵都是長壽之人。
而茴鄉是皋城下的一個鄉村,環境十分優美,靠近河流,地域比較廣,每家都擁有十幾畝的耕地。
每每到了豐收的時節,家家戶戶都忙的暈頭轉向,趕場搶收地里的麥子。
收麥子,多喊點麥客就解決了,但是這麼多麥子都收到家裏糧倉,就需要迅速處理前面收回來的糧食。
所以這個時候,有一台打穀機就可以很快把麥子變成米粒。
馬建國,是茴鄉馬家這一代的當家人。馬家是出了名的木匠世家,甚至傳言,在以前,馬家可是幫京城雷家做過皇宮裏的活計,祖上也是得到過皇帝的賞賜的。
正是因為馬家世代做木匠,所以像打穀機這種機械,更是不在話下。
而馬家做出來的打穀機,輕巧方便,比其他的打穀機
(本章未完,請翻頁)
要好用很多。而且,馬家做的打穀機不是來買賣的,而是用來出租的,租金也不是很貴,才1毛錢一天。
而且,馬家做這出租買賣,全靠誠信,租的人用好了打穀機,得着把它完好無損的給送回來,馬家人才跟人結賬。
一點也不擔心說,租的人會賴賬,或者架着打穀機跑了。
做人,憑的是良心,馬家,憑的是信用。
所以,這茴鄉馬家也被人稱為皋城馬家,正是因為他們這代代人如此守信、公平公正做生意,喜好幫助鄰里鄉親,這生意才是越做越紅火。
馬元是馬建國的兒子,雖然從小生活在這樣的富庶的家庭當中,但馬元活的很不開心。
馬元是接觸過新潮流的,他的思想屬於很前衛的,跟茴鄉的大部分人比起來,實則他算是一個另類。
譬如,八零年,他是村裏頭一個知道啥是電視裏的,然後到處跟人吹噓,他見過。其實,他就只是在老師家裏的一張朋友寄給老師的照片里看到的。
馬元對木匠手藝其實沒學多少,就算學的,那也是馬建國天天盯着硬學的。
馬元對皋城外頭的世界十分嚮往,他不願意就一輩子埋在這方寸黃土。
所以,他很願意去結交一些到外面闖蕩過的人,跟他們聊聊天,就能多了解了解外面的世界。
霍大山就是這樣的一個人,霍大山比馬元大十幾歲,是在外面闖蕩過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後來是家裏老爺子病逝,這才回來接着家業的。
馬元很喜歡跟霍大山聊天,雖然霍大山也有好幾年沒出去過了,但就是出去那些年的見識,也讓馬元如同聽天書一般,十分感興趣。
這不,馬元趁馬建國去林子找木材的時間,溜出去去了蘆子盪找霍大山。
他知道,霍大山每天這個點都會去蘆子盪看夕陽。
馬元說不上來,每次跟他一起看夕陽的時候,總感覺這個人就像是天上的神仙,披着霞光,特別好看。
“大山叔。”馬元遠遠的就看到霍大山,正坐在田埂上。
“嘿,馬元,快過來。”霍大山一招手,吆喝喊着馬元到他身邊坐下。
“大山叔,今天給我講講什麼故事嗎?”馬元喜歡跟霍大山坐這兒到天黑,不僅僅是因為霍大山人平易近人,更多的還是因為霍大山總能給他講講新鮮的故事。
像什麼楊四郎探母,穆桂英挂帥等,馬元喜歡是喜歡,但不喜歡每天都講這些陳年舊事。
“好啊,剛好這段日子要收麥子了,今天哪,就跟你小子說一說城裏人吃的東西,他們可不是像我們天天吃米飯,他們吃的那個叫西餐,那什麼叫西餐呢……”
夕陽如同被染紅了一般,周圍的雲像是被火燒了一樣,格外的艷麗,透着微涼的晚風,一大一小兩人的影子,逐漸在地平線上越拉越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