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世無凍餓,畫樓繡球
事情交給雨化田之後,李世民暫時就陷入了一種無事可做的狀態。
他回想起自己穿越后的這段時光以來,似乎除了剛出生的那段時間,基本上就沒有這般清閑的日子。
做皇帝勞心勞力,如果不是穿越成了李世民,他倒是真的願意做一個躺平的人。
他發現事情永遠是干不完的,曾經他以為滅了突厥就可以休息一下,滅了高麗就可以休息一下。
只是他預定好的休息都沒有到來。
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到最後他甚至連吐蕃都打完了,卻要收回手去專註於國內的民生。
如果不是生活在洪荒西遊這個仙神世界,以大唐的國力根本支撐不了他這般曠日持久的作戰,即便他是一個穿越者,也要符合社會發展規律。
眼見得日上三竿,李世民並沒有急着領取在太極宮中抽獎獲得的東西,他帶着諸葛亮,突然想在長安城之中逛一逛。
突然發現自己親手締造的這個盛世,他竟然還沒有好好的看一看。
冬日的陽光從天上緩緩的落下來,一陣寒風吹過,看着大街上穿着厚厚的棉衣的百姓,李世民忽然發現,原來竟然不知道在什麼時候冬天就已經來臨了。
開始修鍊以後,李世民便已經寒暑不侵,所以對於這種事情也變得遲鈍了起來。
他對跟在自己身邊的密探說道:“去查查大唐境內有沒有百姓過不了冬的?”
可是這個時候諸葛亮卻走上前來對李世民說道:“陛下,不必了。”
李世民聽見諸葛亮的話,不由得一愣,隨後用疑惑的眼神看了他一眼。
諸葛亮知道李世民的心裏在想什麼,他微微躬身行禮,說道:“此事臣知曉。房玄齡房大人曾經告訴過臣,今年百姓過的是一個暖冬。五年計劃成效卓著,百姓家家有餘糧,穿得起厚棉衣,睡得起炕,燒得起煤。今年冬天,無凍餓之人。因為陛下不喜歡歌功頌德,所以此事並沒有大家宣揚。”
“你確定是無凍餓之人,而不是無凍死餓死之人?”李世民下意識的追問了一句,要知道這兩句話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
“正是無凍餓之人。”
諸葛亮的臉上掛着一絲微笑,以他的見識,這種盛世根本就沒有見過。
就算他是被召喚出來的,在他的記憶里,只要是沒有形成大規模的流民,就已經稱得上是盛世了。
無凍餓之人,那簡直就是活在幻想中的存在。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他根本就不會相信這一點。
李世民知道,在這個世界上無凍餓之人的標準,其實是很低的。
只要有片瓦棲身,便能夠稱得上無人受凍。
只要家有餘糧,便稱得上無人飢餓。
可是這種程度也稱得上是大功大德了,就連李世民都沒有想到自己居然真的做到了。
即便是跟穿越之前的世界還是差了很多,但是在這個世界能夠做到這一點,李世民也足以自豪了。
李世民的嘴角露出了一絲微笑,他說道:“此事都是大家的功勞啊。”
“回去記得提醒我要賞賜眾臣。”
這種事情無論放在歷朝歷代都稱得上是祥瑞了,按照常理是要大赦天下的。
但是對於李世民來說,這只是他應該做到的,而且以後每一年都必須是這樣。
房玄齡和杜如晦等人也正是因為了解李世民的性格,所以才沒有將這件事情過於宣揚。
事實上對於他們來說,能夠生活在這樣的時代,也稱得上是與有榮焉。
功蓋三皇,德比五帝。
這是他們私下裏吹捧李世民的話。
當然如果李世民知道的話,他肯定心中害怕。
要知道在這個世界上,三皇五帝是真正存在的,他們對於人族的貢獻遠非李世民能夠相比。
在遠古的時候,那個部落制的年代,人皇能夠被人族共尊,這就代表着他對於人族的貢獻,絕非一言一語所能夠描述的。
為人族披荊斬棘者,為人皇。
這是人族所公認的。
李世民還遠遠配不上這個位置。
起碼在西方佛國還有許多的人族,正生活在佛教的統治之下。
要知道被宗教所統治的國家與正常的國家是有所不同的,因為神的旨意就是一切,掌控着絕對權力的人,也一定會為權力所腐化。
所謂德不配位正是如此。
就連玉帝當初想要成就玉帝尊位,也是苦心修持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一劫也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
就算他是鴻鈞的童子,也要經過這許多劫數才能夠坐此尊位,一般的人要如何掌握那般龐大的權力呢?
對於李世民來說,他雖然將玉帝作為心裏的假想敵。
但是越是敵人,你越要承認他的成就。
什麼都不是的人也配不上李世民這般算計。
當然,李世民並不知道他麾下的這些臣子的想法。
但是,以上的內容也正是他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如果不是立場不同的話,他對於玉帝還是相當欣賞的。
……
李世民帶着諸葛亮在長安城中閑話。
二人身着便服,身邊並沒有跟着什麼人。
但是諸葛亮卻很清楚他們的身邊,起碼跟着不下三波密探。
凡是稍有威脅的人都被密探所趕走。
這雨化田的能力讓也讓諸葛亮,不由得心中暗暗稱讚。
皇城司這個組織真的不簡單,日後對於李世民一定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李世民的修為一般,感覺不到密探的存在。
但是他也清楚雨化田不可能讓他就這樣出來閑逛的。
即便是他的身邊有一個人仙境的諸葛亮也是一樣。
作為大唐皇帝,他的身邊絕對不可能缺人。
對此李世民也能夠理解,畢竟一個國家的首腦就是需要這樣的代理,他代表的是整個國家的命脈。
只要不影響自己閑逛,他也就隨他去。
二人東遊西逛,卻在一處畫樓前面,停下了腳步,並不是他們自己想要停下,而是前方圍着的人們把路給堵上了。
“這裏在幹什麼?”
諸葛亮上前詢問,隨後回來道:“是殷公爺的女兒,在這裏拋繡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