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相關之清何崔氏

門閥相關之清何崔氏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乃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縣),東漢以後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南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在北方後魏把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王崔盧李鄭。至唐代開國有五姓七家之說崔氏仍立其中。

清河崔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興盛

東晉時期很多崔氏族人南遷。

崔氏家族並非全部南遷,只是崔業的八世孫崔密一支。崔密有二子:長子崔霸,次子崔琰。這一系大致從崔琰發跡,到北魏初年勢力很盛。崔霸一支不太興旺。崔琰,字季珪,曾任曹魏時尚書、中尉。崔琰有二子:崔諒、崔欽。

崔諒曾任晉中書令,諒子崔遇為後趙特進;崔遇之子崔瑜,為黃門郎,崔瑜之子崔逞,曾任前秦齊郡太守、北魏御史中丞等謜ww.hetiqi.com4蕹延釁咦櫻憾子早亡,另外五個兒子中又以崔諲、崔禕、崔頤較為有名。

崔諲在劉宋佔據山東時期,曾任青、冀二州刺史。崔禕曾在劉宋為官,北魏佔據青、齊后,崔禕之孫相如進入北魏,曾考舉冀州秀才。崔頤起初曾任北魏太子洗馬,后又升至散騎常侍,再後來又被魏太武帝任命為冀州刺史。

崔欽這一支被稱為清河青州房。崔欽之子崔京,崔京之孫崔瓊,崔瓊之子崔輯。崔瓊曾擔任慕容垂的車騎屬。崔輯時,隨慕容氏南遷青州,崔輯曾任劉宋泰山太守。崔輯有二個兒子,長子修之,次子目連,庶子崔道固。崔修之之子元孫曾擔任劉宋尚書郎。元孫之子崔亮,少年時喪父,先隨母親房氏投依了叔祖崔道固,北魏平三齊后,又被遷往桑乾。後來得到李沖的賞識,被推薦為中書博士。崔目連之子僧祐,曾擔任劉宋輔國將軍,后降北魏。他的弟弟僧淵,曾擔任北魏南青州刺史。崔道固先在劉宋為官,擔任徐、兗二州刺史從事,后又先後擔任過冀州刺史、徐州刺史等謜ww.hetiqi.com:罄唇當蔽漢螅H紋狡肟さ奶亍

天興二年(公元399年),道武帝拓跋矽殺崔逞,崔逞諸子大多逃亡到南方做官。太平真君十一年(公元450年),太武帝拓跋燾殺崔浩,並盡殺其族人。所以此後所說的清河崔氏,主要是指崔逞南逃諸子後裔與靈茂的後裔,而崔浩的後裔情況後人知道得很少。靈茂後裔從靈茂之子稚寶擔任北魏祠部郎中開始,才在北方政權做官。

清河崔氏后長仕北朝,其中崔浩歷仕北魏道武、明元、太武帝三朝,官至司徒,參與軍國大計,對促進北魏統一北方起了積極作用。後人稱頌為“南北朝第一流軍事謀略家”。北朝隋唐時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並稱為「五姓七家」。

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把崔氏列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下令改以皇室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長孫氏第二,崔氏與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雖然如此,崔氏仍為士族高門。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為博陵崔氏,也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衰敗

到了後唐時期,崔氏的勢力繼續衰落。特別是在黃巢大起義的打擊下,清河崔氏與其他士族的大族勢力基本上消亡了。

附:

博陵崔氏,中國漢朝至隋唐時期的北方著名大族。

引子

聽過、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博陵。因為,博陵有個崔州平。在《三國演義》非常精彩的一回劉玄德三顧茅廬中,有劉備偶遇博陵崔州平的情節,司馬徽向劉皇叔舉薦當時賢士時,也只提到了諸葛亮的四個賢達密友,那就是博陵崔州平、潁川石廣元、汝南孟公威和徐庶徐元直。

其實,博陵之所以有名,並非因為崔州平。而是博陵有着一個歷經千年不衰的名門望族——博陵崔氏。博陵崔氏家族自漢至宋,先後出了二十多位宰相,將軍、侍郎以上官員上百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不可勝數。崔州平則只是這個家族燦爛星辰中的一顆。

博陵其地

博陵以陵名而轉為郡名,始於東漢。《後漢書·桓帝紀》載:“(和平二年)五月辛卯,葬孝崇皇後於博陵。”東漢本初元年置博陵郡,治所在蠡吾,即今天的河北蠡縣。漢桓帝延熹元年(158年)博陵郡徙治安平,即今天的河北安平縣。漢獻帝建安年間,罷博陵郡,歸於安平縣。西晉武帝泰始元年,置博陵國,治所仍在安平。宋人歐陽忞著《輿地廣記》中說“晉改博陵為博陸。”北魏復改為博陵郡,隸屬於定州。當時的定州管領中山、常山、鉅鹿、博陵、北平五郡。博陵郡轄饒陽、安平、深澤、安國四縣,治所在安平。直至北周,少有變更。隋時,廢北齊在安平所設博陵郡。唐杜佑《通典·州郡·博陵郡》中說:“煬帝初置博陵郡,后改為高陽郡。大唐為定州,或為博陵郡。”自唐以後,博陵之稱專屬定州。

由此可見,博陵郡在歷史上幾經存廢,名稱幾經更迭,管轄範圍幾經擴減,治所幾經遷移。但大體上所轄區域在歷史上的河間國與中山國之間。即今天河北的安平、饒陽、深州、深澤、高陽、蠡縣、博襴ww.hetiqi.com補⒍ㄖ菀淮2┝甑鬧嗡菏痹誚裉斕捏幌鞀蠆┮埃簾逼朧痹誚裉斕陌財劍迨痹誚裉斕納鈧藎逄埔院笤誚裉斕畝ㄖ蕁6┝甏奘系鬧饕疃蚣性詘財揭淮虼耍肥檣隙喑撇┝甏奘系暮筧宋安┝臧財餃恕保衷詘財驕襯諶砸龐寫奘霞易宓吶喲竽谷

歷史

秦漢時,季子後裔崔意如任秦國(都今陝西咸陽)大夫,封東萊侯。到了漢朝,崔業襲爵,居於清河。崔業的弟弟崔仲牟,則另居於博陵安平,後分衍出博陵安平房、博陵大房、博陵第二房、博陵第三房等支派。此即為博陵崔氏之始。

東漢以後,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俱為山東望族,北朝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李鄭王」。

南北朝時,博陵崔氏為第一等的高門大族。至唐朝初年,全國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佔了兩家,即博陵崔氏與清河崔氏。

唐初,按士族門第排姓氏,稱“崔、盧、李、鄭、王”均為一流士族。唐初官員修訂《氏族志》時,依習慣把崔氏列為第一大姓,唐太宗知道后大怒,說:崔氏既無顯官,又無人才,憑什麼列為第一?難道我李氏貴為天子,還比不上崔氏嗎?後來唐『政府』下令改皇室李姓為第一,皇戚族長孫氏列第二,崔姓及其他山東士族列第三。

博陵崔氏自漢至宋,高官顯宦不斷。其中最有名的是唐代的崔玄暐,曾參與“神龍政變”,『逼』迫周皇武則天退位,迎立中宗李顯複位,恢復唐國號。崔玄暐后被封為博陵郡王、與張柬之、桓彥范、袁恕己、敬暉一起被時人稱為“五王”。

宋代的《廣韻》說崔氏“出清河、博陵二望”。

影響

史載,崔氏“自漢迄唐蜚聲延譽,甚盛益興,與隴西李氏,趙郡李氏,滎陽鄭氏,范陽盧氏,太原王氏並為千年舊族……聞人達士先後相望也。”自漢至宋,在一千多年的時間裏,博陵及清河崔氏高官顯宦不絕。南北朝時,崔氏(包括清河崔氏)為相者竟有十人,獲得爵位者二十六人;累至盛唐,為相者竟不可思議的多達二十七人,朝野五品以上官員400餘人,堪為一時之盛,其他家族無出其右。因此崔姓也被稱為“宰相之姓”。當時民間流傳有“崔家醜女不愁嫁,皇家公主嫁卻愁”的說法。從這個意義上說,北朝及盛唐的歷史,有相當一部分是崔氏人寫就的,成為一方郡望自在情理之中。

崔氏家族的這些故事,都被後人傳為佳粀ww.hetiqi.comU欽飧黽壹易逵凶挪簧儔種倚ⅰ⒏照⒅薄⑽袂朊娜宋錚攀溝謎飧黽易迥芄灰勻爍窳⒆閿謔潰3至飼看蟮納Α

名人

崔氏家族對中華文化的發展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可以說人才輩出,史不絕書。東漢有文學家崔駰、書法家崔瑗、政論家崔寔,均是博陵安平人。南北朝時期的崔氏名人大都出自清河東武城,如北魏吏部尚書、白馬公崔宏,司徒崔浩,經學家崔靈恩,史學家崔鴻,書法家崔悅。唐代有詩人崔國輔,崔灝,崔護,政治家崔仁師、崔玄暐、崔琳等,地位顯赫一時。其後,北宋有畫家崔白,擅畫花竹、禽鳥,還有經學家崔子方。元朝有書畫家崔彥輝,明代有名臣崔呈秀、畫家崔子忠。清代有學者崔述、經學家崔紀。近代有經學家崔適。

墓地

博陵崔氏後代的墓群現多集中在安平縣東黃城村一帶。按照崔氏家族死後多歸葬故里的習俗,現在崔氏的集聚地附近遺存的古墓很多。在安平縣東黃城村東南500米處,有東漢崔寔墓,也稱崔公墓。崔寔墓往東100米處,有北魏崔敬邑墓。另有清代崔成軒墓。此外,附近還有封土大小不等、不知姓名的幾十座歷代古墓冢。整個墓群佔地面積約有兩萬五千多平方米。現在,安平縣東黃城墓群已被河北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代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代唐
上一章下一章

門閥相關之清何崔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