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閥相關之濟陽長孫

門閥相關之濟陽長孫

長孫

長孫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古代南北朝時期,北魏的王族中有一位叫拓跋嵩,因為功勞大,朝廷封他為王族大人,這個封號可以世代承襲。到了

北魏孝文帝在位時,孝文帝在位時,孝文帝向漢文化學習,將拓跋姓改為元姓,孝文帝的姓名叫元宏。而拓跋嵩的後代,就改姓為長孫,意思是王族長門的子孫,這

個姓和王族大人的封號也相呼應。

釋義

詞目:長孫

拼音:zhǎngsun

基本解釋

1.

[eldestgrandson]∶長子的長子;最年長的孫子

2.複姓

詳細解釋

1.

長子的長子。后亦指排行最大的孫子。《史記·齊悼惠王世家》:“齊悼惠王高皇帝長子,推本言之,而大王高皇帝適長孫也,當立。”

巴金《家》:“我是個承重孫,長房的長孫,

高家需要我來撐場面。”

2.複姓。漢有長孫順

。見《漢書·儒林傳·趙子》。

姓氏源流

長孫(zhǎngsun長孫)姓源出有二:

出處一

出自北魏皇室沙莫雄,為拓跋氏所改。長孫複姓本為拓跋氏,為後魏獻文帝第三兄拓跋嵩之後。長孫氏淵源北魏道武帝拓跋圭的曾祖父拓跋鬱律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沙莫雄為南部大人,號拓跋氏;小兒子什翼健

就是拓跋圭的祖父,拓跋圭建立北魏稱帝后,因沙莫雄是曾祖父的兒子,就賜他的兒子為長孫氏。長孫嵩後來位至太尉,封為北平王;他的侄子長孫道生屢建戰功,位至宰相,封為上黨王。拓跋嵩因有功於魏,世襲為王族大人。孝文帝時,以拓跋姓為魏朝皇族宗室之長門,故改姓為長孫氏。

出處二

出自北魏之前有長孫氏。據《漢書·藝文志》和《孝經》上記載有長孫順“長孫氏說”二篇,西漢時期已有長孫氏。

得姓始祖:長孫順。關於長孫氏的來源有二個說法:一是如《通志·氏族略》和《舊唐書·長孫無忌傳》上記載所言,長孫氏出自北魏皇室的沙莫雄,因沙莫雄是南

部大人,號反正跋氏,又是拓跋圭的長子,拓跋圭建立北魏稱帝后,沙莫雄就賜他的兒子嵩為長孫氏;二是《漢書·藝文志》上記載有長孫順,認為在北魏之前早有長孫氏。總之,長孫氏的得姓歷史在2000年上下。長孫氏後人尊長孫順為長孫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佈

長孫姓望族居濟陽(今山東省定陶西北,一說河南省蘭封東北)。據《郡望百家姓》記載:長孫氏望出濟陽郡。晉惠帝時將陳留郡

之一部分置濟陽郡,在今河南省蘭考縣一帶。

歷史名人

長孫晟:字季晟(552-609),長孫無忌之父,

隋朝洛陽人。自幼習武,年18歲為司衛上士,高祖一見嗟異。開皇中突厥南侵,晟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定其虛實,皆如指掌。遂拜為車騎將軍兼受降使者,敵稱

他的馬聲與弓聲為“霹靂閃電”,聞風喪膽。終為右驍將軍。卒謚獻。

長孫儉:本名慶明。北周洛陽人。少方正有『操』行。時四方『騷』動,儉從左衛將軍攻破宿勒明達等,以功賜爵索虞侯。文帝甚敬之,表授荊州刺史、東南道行台仆『射』。黎民樹碑刻頌。又詣闕

留,后征授大行台尚書,兼相府司馬。封昌寧公,升大將軍,鎮荊州。以病還為夏州總管卒。

長孫『操』:唐王朝建國的當年(公元618年),高祖李淵詔令東道大行台長孫『操』為陝州刺史。長孫『操』上任伊始,便帶人實地察看利人渠,決定在此渠的基礎上擴大規

模,增加水量。與蘇威的無壩引水工程不同,長孫『操』在交口東面的橐水上築起石壩,並加寬加高水渠,使渠水比原來的利人渠擴大了許多倍。於是,人們便將此渠稱

作“廣濟渠”。

長孫皇后: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601年-636年),長孫晟之女。她曾協助李世民發動

“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李世民即位后,她常勸其提倡節儉,重視法制,信用賢臣,深得唐太宗的敬重及寵愛。嘗采“古夫人善事”,編寫了《女則》10卷,現存詩《春遊曲》一首。

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字輔機,長孫晟幼子。唐朝洛陽人,唐太宗皇后之兄。博涉文史,有謀略。從太宗李世民定天下,功居第一遷吏部尚書,封為齊國公,又徙趙國公、太子太師,

後為高宗時輔政大臣,進授太尉,兼修國史。后因反對高宗立武則天為後,被放逐黔州,自縊身亡。撰有《唐律疏議》。

長孫順德:李世民文德皇后的族叔。從李淵父子太原起兵,一路上攻城陷地,多參與其間,高祖即位,封薛國公。玄武門之變站在李世民一邊,率兵與李建成餘黨大戰。太宗即位后以宮女賜之。貞觀年間,長孫順德居官貪婪,幾次被削爵,最後病發身死。李世民仍念舊情舊功,贈荊州都督,謚曰襄。貞觀十三年,封邳國公。

編輯本段

郡望

濟陽郡:漢濟陽縣在今河南省蘭考東北,西晉在此曾置濟陽郡,南遷后廢。濟陽縣在唐初併入冤句縣。

堂號

霹靂堂:隋朝時候,長孫18歲即為司衛上士。突厥南侵。

向皇帝口陳形勢,手畫山川,定其虛實,了如指掌,拜車騎將軍兼受降使者。突厥怕他,聽到他的弓聲,說是霹靂,故長孫氏的堂號有“霹靂堂”之稱。

長孫姓宗祠通用對聯

長孫姓宗祠四言通用聯

源自長門;

望出濟陽。

——佚名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長孫姓的源流和郡望(見上題頭《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號》介紹)。

三州作刺;

四始蜚聲。

——佚名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長孫『操』,有學術,為齊、揚、益三州刺史。下聯典指唐·長孫佐輔,工詩,著有《古調集》。

長孫姓宗祠六言通用聯

漢時博士門第;

隋代元帥人家。

——佚名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博士長孫順德,淄川人,從旉受韓詩。下聯典指隋代元帥長孫晟,長孫無忌之父,洛陽人。『性』機敏,十八歲為司衛上士。開皇中破突厥,官拜車騎將軍,因其善騎馬『射』箭,突厥人聞其弓聲,稱為“霹靂”,見其走馬,謂之“閃電”。

勛載旌常之首;

威雄絕域之邦。

——佚名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長孫無忌,長孫晟之子,佐太宗定天下,功第一。下聯典指隋·長孫晟,『性』通敏、善彈『射』,突厥畏之,聞其弓聲,稱為“霹靂”,見其走馬,謂之“閃電”。

長孫姓宗祠七言通用聯

玉佩金鈿隨步遠;

雲羅霧縠逐風輕。

——唐·長孫無忌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唐初大臣長孫無忌《新曲二首》詩句聯。

長孫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聯

引水開渠,民頌遺愛;

奪位定律,圖繪凌煙。

——李文鄭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代郡人長孫『操』,字元節,高祖時任相國府金曹參軍、檢校虞州刺史,後跟從太宗征討,參與機密,官至陝州刺史,封樂壽縣男。任陝東大行召時,城中

無井,他開廣濟渠引水入城,百姓頌其遺愛。下聯典指唐初大臣長孫無忌,字輔機,洛陽人,太宗長孫皇后之兄。決策發動玄門之變,助太宗奪取帝位,歷官尚書右

仆『射』、司空、司徒等,封趙國公,曾奉命與房玄齡等修定唐律。高宗時官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圖繪凌煙閣,居首位。

引水開渠,無虞涸轍;

凌煙首繪,佐定功成。

——李文鄭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同上。

賢后相君,十篇著則;

孝子救父,數語回生。

——佚名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太宗后長孫皇后,洛陽人,長孫無忌之妹。好讀書,言行舉止必循禮儀,太宗很看重她,曾與她討論賞罰的事,她並不參與。著有《女則》十卷。下聯典

指北魏代郡人長孫慮,母親飲酒,父親誤用杖擊致死,被縣衙囚禁起來,要處重刑。長孫慮請求自己代父受刑,孝文帝下詔,特恕其父死罪。

佐定功居第一,煙閣標名;

從征績著無雙,高平拜爵。

——佚名撰長孫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唐初大臣長孫無忌,字機輔,河南省洛陽人。太宗長孫皇后之兄。數從李世民征討定天下,功第一。歷任吏部尚書、尚書右仆『射』擊等謜ww.hetiqi.com7庹怨劑柩談蟆O鋁渲負笪捍蠼に鎰友澹躍Ψ飠崩鏘刈印:蠓飧咂嬌す灰峭盡?

一箭雙鵰

出處

《北史·長孫晟傳》:“嘗有二雕飛而爭肉,因以箭兩隻與晟,請『射』取之。晟馳往,遇雕相攫,遂一發雙貫焉。”

典故

南北朝時,北周有個叫長孫晟的武將武藝高強,十八般兵器,樣樣精通。特別是『射』箭的功夫,無人敢與他相比。

北周的國王為了安定北方的少數民族突厥人,決定把一位公主嫁給突厥王攝圖。為了安全起見,派長孫晟率領一批將士護送公主前往突厥。經歷了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突厥。攝圖大擺酒宴,宴請長孫晟。酒過三巡,按照突厥人的習慣要比武助興。

突厥王命人拿來一張硬弓,要長孫晟『射』百步以外的的銅錢。只聽得“格勒勒”一聲,硬弓被拉成彎月,一枝利箭“嗖”地一聲『射』進了銅錢的小方孔。從此攝圖對長孫晟非常敬重,留他在突厥住了一年,並經常讓他陪着自己一塊兒去打獵。

有一次,他倆正在打獵,攝圖猛抬起頭,看見天空中有兩隻大雕在爭奪一塊肉,於是他遞給長孫晟兩枝箭請長孫晟把這兩隻雕『射』下來。長孫晟接過箭策馬馳去,對準兩隻廝打得難分難解的大雕,“嗖”的一聲,兩隻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來了。

用法

原指『射』箭技術高超,一箭『射』中兩隻雕。后比喻做一件事達到兩個目的。

應用

“因為鳳珠也是十六歲的人了,胡統領早存了個得隴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雙鵰的手段。”(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

賢德女人——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陽人。祖先為北魏宗室長。父長孫晟,隋右驍衛將軍,有“一箭雙鵰”之美譽,母高氏。仁壽元年出生,大業九年(13歲)嫁唐公李淵次子李世民。筮者曾預言她“貴不可言”。唐代隋后被冊為秦王妃。武德末年儲位之爭期間,與房玄齡“同心影助”李世民,並在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激勵將士。李世民即位后,立為皇后。長孫氏是一位有趣的賢后,自稱不涉朝政,但時常以古事設喻勸諫皇帝,更留下“朝服勸諫”以迂迴策略保護大臣的美名;不允許自己的同母兄無忌為宰執,卻因不願留下“恃寵”惡名而請求李世民赦免其參與謀反的異母兄安業;『性』情不好奢靡,卻有以丹羽金葉製作的“歧頭履”傳世;史載“造次必循禮”,卻有活潑浪漫的《春遊曲》流傳;出生於崇尚佛教的家庭,卻斥責佛道為異端,在重病時駁回皇帝為其大赦延壽的決定;對於自己掌管的宮人嬪妃非常仁慈,卻敢於在其著作《女則》中毫不留情地指摘東漢明德皇后的過失。貞觀十年六月己卯日(7月28日),長孫后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謚號文德。李世民曾在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魏徵婉諫,方作罷。她是一位十分令人玩味的歷史人物,這樣一位具備一切成為禍國妖姬特質以及條件的女子卻選擇了一條往往令今人曲解為壓抑刻板的道路。也許結合今人所理解的相悖的兩端,我們才能看清一位充滿智慧、榮寵一生、優雅大氣與嫵媚活潑並存,且驕傲自負得可愛的賢后的真面目。

長孫皇后與懸絲診脈

唐朝貞觀年間,唐太宗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懷孕十多個月了,不但不能分娩,並且得了重病,雖經宮廷太孫思邈為長孫皇后懸絲診脈醫的精心診治,病情仍然不見好轉。於是,唐太宗對手下大將徐世績說:“愛卿可知哪裏還有名醫能治好娘娘的病?”徐茂公說:“臣聞京兆華原有一名醫叫孫思邈,疑難雜症一經他手,即可妙手回春。”唐太宗聽后說:“既有這樣的名醫,卿可派人速請他進宮,為娘娘除患,為朕解憂。”

於是,徐茂公遵照唐太宗的吩咐,即派人火速去請孫思邈。孫思邈被召進宮中,唐太宗急忙讓他給娘娘治病。由於受封建禮教“男女授受不親”的限制,孫思邈難得直接望、聞、問、切。於是,他根據唐太宗和宮女們對娘娘病情的敘說,讓宮女將一條絲線系在娘娘的右手中指上,隔着羅帳,捏着這條線為娘娘“切脈”。

孫思邈給長孫皇后診脈時,宮內的御醫開始用絲線拴在冬青根、銅鼎足部和鸚鵡上來試探孫思邈,這種小伎倆一點也沒有難倒孫思邈,很快就被一一識破。

孫思邈給皇后懸絲診脈之後,根據絲線的抖動,片刻功夫,孫思邈即對娘娘的疾病作出了診斷。然後,他向唐太宗稟告說:“娘娘遲遲不娩,只需在中指上微刺一針即可,再吃幾副湯『葯』,娘娘的玉體就能康復。”唐太宗欣然同意為娘娘施針,宮女們遵從孫思邈的吩咐,便將娘娘的左手扶出帳外。孫思邈手持銀針,在娘娘的中指上迅速刺撥。針后不久,娘娘果真順利分娩了。隨後,孫思邈又為娘娘開了『葯』方。娘娘服『葯』后,精神日漸好轉。不多日,居然能下床走動了。

娘娘病癒康復,唐太宗龍顏大悅。一日,群臣朝賀,唐太宗將孫思邈宣上金殿,命他執掌太醫院。但孫思邈立志為民治病,不願在朝做官,對唐太宗的任命婉言謝絕。唐太宗不好強留,又賞他黃金千兩,綢緞百匹,金牌一面。又親率文武百官,依依不捨地將孫思邈從京城送到耀縣,並題詩相贈。至今『葯』王山矗立的高大石碑上,還鐫刻着李世民的贈詩,詩云:“鑿開徑路,名魁大醫。羽翼三聖,調和四時。降龍伏虎,拯危救急。巍巍堂堂,百代之師。”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代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代唐
上一章下一章

門閥相關之濟陽長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