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章 公眾人物

551章 公眾人物

今天總結一下,我小說從寫到現在已經有兩年多了。從一開始的擔心簽約,到現在的經常斷更,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文來說,斷更不好,對其銷量是致命的事情,但是都市奇人錄這本,不可能做到天天更新,因為不是快餐文,不想隨便寫寫應付了事。

回顧一下,這本書到底寫了什麼?中醫,八字,異能,等等看似很雜,不過中心主題還是很明確的,就是對傳統文化的解讀。說實話談不上宣揚傳統文化,為啥談不上呢?因為我們對於傳統文化斷層太多,繼承都困難,怎麼談得上宣揚呢?這個文化斷層已經至少有100年了,加上傳統文化從明朝左右就開始衰敗了,所以今天我們對傳統文化誤解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小說對於中醫的教育也進行了諸多的批判,中醫教育這塊問題多多,弊端弊病俯首皆是。不論是課程的安排,還是學生的具體學習都充滿了問題,五年下來,中醫可謂是一竅不通,就這樣直接去醫院當醫生了,然後一切都是規範化操作,請問這樣下去中醫還能生存么?這種模式根本不需要中醫的存在,只要西醫就行了。只要根據說明,開的中成藥就行了,還需要中醫去看病么?所以中醫只有脫離開醫院才能生存。在醫院,一個中醫師是不自由的,開什麼葯其實不是你說了算的,因為牽扯到分成獎金。你想開點便宜中藥,醫院領導也不同意的,所以這就是中醫不能在醫院生存的原因,中醫只能在民間生存。

當然具體的原因是非常深層多面化的。醫院沒有中醫生存的土壤,這句話總是沒錯的,不管醫院的醫生是否承認,但是改變不了一個事實,那就是現在醫院有幾個純中醫的診室?有幾個醫院是靠中醫中藥賺錢的?所以如果是讀者的話,就會知道為什麼看病難了,明明想去醫院找中醫大夫看病,但是效果往往不佳。這裏面就是醫院來說。工資跟療效是不掛鈎的,醫生不必去鑽研業務問題導致的。

這裏面關鍵就是責任感的問題。什麼是責任感?醫生對病人負責,對病情關心這就是責任感,這是職業的責任感。身為人夫人母對孩子關心愛護。這是父母的責任感。這是人的本性。有善心,就會產生責任感。

不知道大家看過老友記沒有,裏面就是採訪陳光標的。陳光標是全國的首善,一共捐出十多個億了。採訪就是針對他的這種行為,來進行的。其實本來富豪捐款用於慈善事業應該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但是捐出數量如此之大,行為如此高調的,在中國實屬罕見。陳光標自己說,自己最根本的出發點是在於一種責任感跟使命感。這種非常強烈的感覺去促使他這樣做。並且他在這種高調的行為中,遭遇到非常大的誤解跟阻礙。很多人誤解跟謾罵,稱他有目的。居心叵測,這點他早已不在乎。他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就要高調做善事,如果你不服你來做,你來和我爭“中國首善”這個稱號。在這個把錢看成首位的世界裏面,錢就是一切的世界裏面。陳光標無疑給了人們心中一個很大的警醒。中國也有很多比陳光標更有錢的商人,但是他們是否能夠捐出10多億?來挑戰首善這個位置呢?大部分都會低調做事,悶聲賺大錢。其實一個商人成為公眾人物,對生意來說,不是什麼好事的,因為大家會關注你,你的一切行為,私人空間也受到限制,所以大部分有錢人第一個想法就是低調賺錢然後移民。所以對於誤解陳光標的人,可以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給你100億,你會捐出多少,你是低調的享受奢侈的生活,還是高調的行善呢?

關於那個節目,還有一句話讓人感受很深,那就是做好人付出的代價太大,而做壞人的成本太低了。現在這個社會就是如此,想做好人可以,但是你需要付出太多的代價,而做壞人,所需要的成本太低,這就是目前社會為啥人們不願意做好人的原因。真的,你要做一個好人,需要一個非常堅定的信念,需要一個非常沉重的責任感跟使命感的,這是社會跟人生對你的考驗。所以筆者也一直宣揚傳統,宣揚善。宣傳惡的小說,實在是太容易了,稿費也好賺,但是宣傳善的小說,宣傳做一個,現在有幾個人看呢?

但是我跟陳光標有一個相同點,那就是同樣有很沉重的責任感跟使命感,那就是對於傳統文化道德的宣傳。首先是使命感,這種感覺從何而來,我也不清楚,但是看到目前的社會現狀,尤其是歐美外來文化的衝擊,人們對傳統道德的誤解,感到非常的痛心。一種力量驅使我要把對傳統文化的誤解去糾正過來,當然本書是筆者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可能跟別人理解的不同,這也是正常的事情。但是筆者認為對於傳統文化的理解,關鍵點是親自去做,去體驗,去躬身而行。而不是只讀了幾本書,就認定了。所以中醫也好,術數也好,你必須去實踐才有發言權,在實踐中總結,而不是看到一些書的觀點,或者那本書是所謂的名人寫的,你就去贊同。而是無名人寫的觀點,你就去反對。所以有些讀者可能覺得我的書跟一些人對於傳統文化方面的觀點不同,這是正常的,這是我對於傳統的認識,至少是目前的認識。比如中醫部分,我都是從傷寒論的經方角度去思考的,平時看病也基本上開經方,對於藥性的把握或者理解,也經歷了很多的思考,越發覺得傷寒論的玄奧無邊。比如我前幾章的妙手退高熱那篇,就是用到了麻杏石甘湯跟附子理中湯這兩個方子的合方。這個是我的經驗之談,遇到過很多高熱不退的患者,輸液不退,用激素不退,並且出現小便清長,身體虛弱。這種情況,在傷寒論裏面有時候要用到合方。就是利用麻杏石甘湯的退熱,石膏麻黃杏仁甘草的組合,是非常針對陽明高熱的。而附子理中針對少陰,也就是小便清長的癥狀表現而考慮的,所以這個合方同時針對陽明高熱跟少陰不足,才能把這個熱退下來。這個高熱已經不單純是太陽病的範疇了,不是單純的解表葯就可以的,傷到少陰了。這個方子用到附子理中,可能很多中醫不理解,因為附子理中為熱葯,在高熱的時候一般是不用的。但是看問題要看全局,麻杏石甘的退熱效果跟附子理中是不矛盾的,附子跟石膏同用不會發生反效果的,傷寒論裏面寒熱同用的方子比比皆是,要靈活運用。這個筆者的經驗之談說來有趣,在一次上中藥論壇的時候,就遇到過一個帖子,說的就是高熱不退小便清長的病例,用各種方子無效,然後我去回復,用完這個方子,兩劑就熱退身涼,所以這個方子看出適用非常廣泛,並不是一定要現實中面對面診斷後才能用。中醫看病要把握住關鍵點,把握住病機的關鍵點,這個關鍵點的掌握是需要你長期實踐的來的,而不是你看兩本醫書就去用的。從這裏就可以看出,這個方子傷寒論上就有,為啥很少人會去用呢,多個中醫開方卻無效?那就是對於方子的認識還不夠。筆者目前也是一樣,對於傷寒論的很多方子也是認識不夠,畢竟幾百個方子,要都達到很高的認識本身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需要一生的時間去學習。但是要記住,對於中醫要想有發言權,必須要經過臨床實踐的,這是最起碼的條件。

但是社會上,往往外行評論內行,不從事臨床的中醫的外行卻頻頻的攻擊中醫,隨便評價中醫。最著名的就是**,說中醫大的學生不用看古書,隨便一個都比張仲景強。傷寒論時代太久了,沒什麼價值的話隨口而出。很難想像,這種人竟然是一個公眾人物,這樣的人竟然還有一大幫的粉絲。如果他從事中醫臨床,他說這個,能接受,但是他明明是外行,卻偏偏來評論,甚至在什麼電視節目上跟一些中醫辯論,我懷疑這裏面有商業內幕,一個外行根本沒有資格評論,更何況上電視節目呢?這種嘩眾取寵的節目竟然也能播放。現在的人為了名利,什麼事情都敢做。中醫什麼時候變得這麼沒有地位了呢?為什麼沒有人去批判西醫呢?西醫其實有很多可以批判的地方啊,比如激素的濫用,抗生素的抗藥性,等等,這些問題為什麼沒有公眾人物就發表評論呢,為什麼沒人去攻擊西醫呢?這明顯就是欺軟怕硬的表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都市奇人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都市奇人錄
上一章下一章

551章 公眾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