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疤臉名字的由來
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先來,我們不知道,所以珍惜當下,過好今天。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呂家正十歲那年也就是1986年的冬天,也就是劉有德夫婦搬走後的幾個月,一場意外讓他得了個“疤臉“的綽號。
他們家的房子是一進門一個堂屋,堂屋兩面各一個卧室,堂屋中間擺着桌、椅、板凳等傢具,就是日常吃飯活動的地方。堂屋的最裏面兩個灶台,每個灶台連着一個卧室的火炕,同時也連着堂屋和卧室中間的牆壁,牆壁上也有一個排煙的煙道。夏天做飯時就把通往火炕的煙道洞用一塊土坯堵上,煙氣就順着牆壁的煙道排到外面,不至於把火炕燒熱無法睡覺。到了冬天就把牆壁的煙道洞堵上,煙氣就通過火炕里的煙道排到外面,晚上睡在熱乎乎的火炕上也是莫大的享受,這裏家家戶戶基本都是這樣的格局。
冬天每家還會在堂屋裏放一個火爐子,火爐子連着一個洋鐵皮做的火筒,穿過堂屋的牆壁到卧室。火筒呈Z字形從卧室的下面順着牆壁再到上面,然後再連到對面牆上的煙道,這樣在排出煙氣的同時,也將火爐子的熱量帶到了卧室。由於傳熱主要是靠洋鐵皮火筒,又得避開火炕,所以火爐子都放置在堂屋靠近卧室門口的地方。
由於冬天的夜晚外面太過寒冷,這裏的人們晚上方便都是在堂屋裏放個小桶,在小桶里解決,一大早勤快的女主人就將尿痛里的排泄物倒到自家的糞池裏,過一些天糞池裏加些土,逐漸又變成農家肥,到了開春將肥土撒到地里,滋養着地里的莊稼。但在鐵柱家這所有工作都是鐵柱干,因為傻妹除了吃飯什麼也不會,洗衣、做飯、干農活一件也不行。用村裡人的話說這個女人除了“打把勢”和生孩子,一點兒用也沒有,就這兩樣已經讓呂鐵柱很滿足了。
1986年的冬天是一個異常寒冷的冬天,十歲的呂家正晚上被尿憋醒,迷迷糊糊地喊了好幾聲“大大我要撒尿、大大我要撒尿……”,但可能是由於剛打完把勢太累了,畢竟鐵柱已經五十歲了,白天忙這忙那,晚上還不忘做他最喜歡的事,不累才怪呢。也或者是歲數也大了瞌睡多,總之鐵柱那天晚上睡得比較沉。呂家正喊了好幾分鐘,回應他的都是鐵柱此起彼伏的鼾聲。傻妹就更不用說了,自從這個兒子從她身體裏出來后,除了偶爾喂餵奶,基本就沒管過。
越是沒人理尿意越強,實在憋不住了,看着父母都沒有反應,呂家正迷迷糊糊地披上棉襖下了地,來到堂屋痛快地將折磨自己的尿液排到了尿桶里。在回屋的時候被地上的煤球絆了一個趔趄,直接將臉的左側貼在了燒紅的火爐子上。撕心裂肺的哭聲吵醒了熟睡的鐵柱,來不及穿衣服的他從溫暖的被窩裏一下就跳到了地上,出來堂屋一看,寶貝兒子英俊的左臉被火爐燙掉了一大片,整個堂屋裏充斥着烤肉的味道。
鐵柱趕忙穿上衣服,將兒子用棉被裹着,抱着就往村西頭的衛生院跑。正值深夜,衛生院的值班大夫在鐵柱驚天動地的敲門聲中迷迷糊糊地起來,趕緊打開房門,再晚一會兒房門就被鐵柱榔頭般拳頭敲得四分五裂了。鐵柱衝進來將兒子放在病床上,緊接着咕咚一下跪在地上對大夫說道:“求求你救救我兒子吧,趕快救救他吧”,這時的呂家正已經哭得沒有力氣,只是一聲一聲的哽咽着,渾身不停地抽搐。
那時的醫療資源非常匱乏,像這種偏僻落後的鄉村,有個衛生所已經是不錯的了,也是沾了呂家窪村離圪洞鎮比較近的光。
幾乎所有的鄉村大夫都是赤腳醫生,好在這個大夫還有些經驗,給孩子的臉上消了消毒,上了一些燙傷膏藥,對鐵柱說:“這麼嚴重的燙傷,臉上的肉都被燙熟了,咱這裏是肯定看不了的,你一早趕快帶着孩子去省城或者是京城看能不能有好的治療方案”。
鐵柱給大夫道了謝,毫不猶豫地抱著兒子回到家裏,這時地傻妹還保持原樣躺在被窩裏睡大覺。鐵柱瘋了一般的舉動吵醒了傻妹,她傻乎乎地看着丈夫和孩子,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看著兒子紅腫的沒有皮肉的臉,竟然還想用手去摸一下,讓鐵柱一巴掌打了過去,“你這個傻婆姨,除了躺在那兒挨球,還能幹點啥”。
鐵柱這也是第一次動手打傻妹,他完全沒有時間理會受到驚嚇的傻妹,翻箱倒櫃地將家裏的所有存款都帶在身上,帶著兒子直奔京城。這個從沒來過京城的鄉下人,憑着滿腔的父愛,忍受着城市人的白眼和嫌棄的表情,最終打聽到了治療燒傷最好的協和醫院。
醫院醫生在看了呂家正的病情后說,必須馬上做死肉切除和植皮手術,第一次手術的費用最少也需要五千塊錢。由於孩子還在快速生長期,面部變化會比較大,以後至少還需要進行兩次植皮后才能確保恢復正常。
那時剛包產到戶沒幾年,即便是圪洞鎮鎮長的工資一個月也就四五十元,村裡要是有哪家有一千塊錢,簡直就可以直接上全國的報紙做宣傳了。對於他們這些貧困地區的農民來說五千塊錢就是一個天文數字,當時呂鐵柱從家出來時帶的所有家當總共只有兩千元,這是他從包產到戶到現在六年間的所有積蓄。本來還準備來年再包幾畝地蓋個大棚,好好搞搞蔬菜種植的。現在全交了也不夠,這可怎麼辦,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地方,找誰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好在天無絕人之路,醫院的主任考慮到他的特殊情況,向上級領導申請減免了一部分手術費和醫藥費,但這些錢也只能是做個基本的死肉切除手術,再做一些防感染的措施,其他後期的恢復用藥,只能是看最後的情況再定了。手術期間還讓他在醫院裏做一些雜活,這樣既可以照顧孩子,也能減少自己這段時間的開支,讓呂家正挺過了最危險的第一關。
俗話說“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當鐵柱帶着剛做完手術的呂家正回到家后,第二個打擊讓這個錚錚鐵骨的硬漢差點兒一病不起。由於傻妹什麼也不會幹,沒吃沒喝的,冬天大家能不出門就盡量不出門。鐵柱家在村子的邊上,再加上以前的鐵柱脾氣暴躁,動不動就和別人動手,傻妹又沒法和人交流,所以他們家的人緣並不好,平時也沒有什麼人來他們家串門閑聊。第一次切除死肉的手術基本上將呂家正的半邊臉直接掏空,所以恢復起來很費時間,總共耗費了兩個多月的時間。
鐵柱這一走就是兩個多月,沒吃沒喝的傻妹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在饑寒交迫中離開了這個世界。等回到家時迎接他們父子倆的是傻妹冰冷的屍體,因為是冬天,屍體早已凍上了,所以屍體也沒有腐爛,也沒人聞到什麼味道。鐵柱強忍着悲痛草草地辦完了傻妹的喪事,就迎來了1987年的新年鐘聲。
減免了醫藥費的同時也意味着會減少一些治療程序,在後期恢復時一些好葯也與他們無緣,這樣的話恢復的效果就會差一些。在第一次歷經兩個多月的手術和恢復,燙傷造成的感染被控制住了,臉上的新肉也開始慢慢生長。但巨大的傷疤佈滿整個左臉,讓這張原本清秀的臉一下子變得猙獰恐怖,整天只能用紗布包着。只有在換藥時才會打開,一些不懂事的小孩子逐漸就給他起了個“疤臉”的外號。剛開始鐵柱一聽到孩子們叫兒子“疤臉”會氣得追出二里地去,但漸漸地也就習慣了這個新的名字。
好在鐵柱雖然已經五十歲了,但身體依舊硬朗,有一身使不完的力氣。他除了將自己的幾畝地打理的井井有條之外,自己又有建築上的手藝,只要有時間就去鎮上去打工,為兒子攢下次做手術的費用。他們家就在鎮子邊上,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鎮上打臨工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再加上他們家的地大多數讓鐵柱都蓋成了大棚種蔬菜,在鐵柱沒明沒夜的努力下,兩年後就率先成為了村裡正兒八經的萬元戶,鐵柱也成了村裡第一個買電視,第一個買自行車,第一個將柴油三輪車開進村裏的人家。
每天鐵柱最高興的事,就是吃完早飯在院子裏喊一聲:“兒子,來給大把車搖着了”
“哎”疤臉高興地答應着,拿出搖把插到車上,瘦小的身體使勁晃動,就聽三輪車發出突突的聲音。
“兒子,大大走了,你好好學習啊”,然後鐵柱開着三輪車來着剛摘下來的新鮮蔬菜,突突突地向鎮上開去。
在疤臉十二歲那年,從外地來了一家四口,他們買了原來劉有德家的房子,成為了疤臉家的新鄰居。在賣房那幾天王秀花還來看望過鐵柱,但那時的鐵柱被這接二連三的打擊已經是對很多事變得毫無興趣,他只想掙錢為兒子治病,好好培養兒子成才,其他的什麼也不想。
新來的鄰居是從陝西綏德搬來的,男人叫楊連奎40歲是綏德人,女人叫劉艷38歲是米脂人,都說米脂的女人綏德的漢,這句話用到這對夫婦身上只能用一半。楊連奎長得高大帥氣,但就是脾氣有點兒蔫從不和人爭吵,即使有爭執也是步步退讓。劉艷是個大長臉長下巴牙齒整體向外突,有點兒像是大猩猩的嘴,如果下巴再往上翹一點就和歷史書上的朱元璋有一比。劉艷是個性格非常潑辣的女人,一張不饒人的嘴總能讓那些想和她爭吵的人落荒而逃。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和永遠曬不黑的皮膚,倒是彌補了嘴上的遺憾,讓整體看上去也算不上難看,一白遮三丑嘛。如果只看身材的話那這個村子裏就沒有人能比得過了,怎麼說呢,就是農村中常說的會生養的那種,和畫報上的歐美女郎有一比,只是她的身體總是裹在寬鬆的衣服里,大家注意不到而已。
楊連奎和劉艷有兩個閨女,大女兒楊靜又叫大丫,今年14歲比疤臉大兩歲,長相身材都隨他媽,彌補了她媽沒成為朱元璋的遺憾,她的下巴成功的向上翹着。二女兒楊敏今年6歲長相隨他帥氣的父親,看上去就是文靜清秀的樣子。這夫婦倆一搬過來,大家猜測是想逃避計劃生育所以才來的,於是就被村幹部盯上強製做了結紮手術。從那以後劉艷經常有事沒事就找人吵架,嚇得大家見她都躲得遠遠的,楊連奎也變得更蔫兒了。由於他們是外來戶,在這裏也沒有地,就只能包別人的地種,打聽到劉有德家離開了,連房帶地都收了過來,做了鐵柱和疤臉的鄰居。
疤臉雖然遭了這一次大難,但並沒有因此影響他太多的事,他依然還是學校里的小霸王,現再配上他那張恐怖的臉,更讓別人敬而遠之。除了打架厲害之外,疤臉的學習並不差,一直在全年級名列前茅。1989年13歲的疤臉升入初中,進入了圪洞鎮第三中學,同時一起上初中的村裏有好幾個,其中也包括他的鄰居楊靜。
圪洞鎮總共橫豎各兩條主街道,東西長南北短,總體呈井字形分佈。整個鎮上共有四個學校,一個高中學校是方山縣六中,六中的學生都是離圪洞鎮比較近的其他鄉村初中畢業的,由那些上不了縣一中又想上高中的學生組成。自從建校十幾年來只有一個考上大學的,-還是念了8年高三后,可能他的執着最終感動了上天,第8年終於考上了山西省師範大學。在學校里都稱呼他為“老神仙”,為此學校領導還對老神仙大加表揚,並在學校里大肆宣傳,不管怎麼說,六中在生源這麼差的情況下也有考上大學的,這就值得慶賀。
另外三個都是初中校,鎮上有句順口溜,對這三個初中校的特點進行了總結,“一中的老師、二中的飯、三中的流氓到處竄”。就是圪洞一中的都是收的鎮上的小學畢業生包括大多數鎮領導的子弟,最好的師資都配備給圪洞一中,二中與三中其實是一樣的,一個在東一個在西,都是其他臨近鄉村小學畢業升上來的,伙食和學校的環境都非常差。但三中是最差的,鎮上的小流氓有一大半是三中或者是從三中畢業的無業小青年,順口溜只是為了順口才這麼說的。
在這兩個學校里,比的不是學習,是打架和搞對象,誰打架厲害搞的對象最多,那誰就是老大,你想想這樣的學校有多差。尤其是女孩子,有好多初中沒畢業就挺着大肚子回家了。劉有德家的那幾個大美女當時都是三中畢業的,雖然聚集了全校男人包括校長的目光,但人家是很聰明的,知道如何利用自己的優勢保護自己,不是那種傻乎乎地給別人當排泄荷爾蒙的容器,最後還得回家種地的那種人。但也有很多女的就不是那麼聰明了,為了維護自己大姐大的位置,不惜做任何事,到頭來也沒得到什麼,大多數都回家修理地球去了。?本書首發來自17K小說網,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