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內戰始發
帝元403年,神聖帝國逐漸走向末期,在欽帝的昏庸統治下,全國各地民不聊生,繁重的徭役與賦稅讓百姓苦不堪言。各國的封王常常向朝廷反應民生問題卻不被欽帝所接納,反而讓他們派兵鎮壓,這讓各地封王對這個帝王十分不滿,但又有口難說,只能暗地裏說他的壞話了。
雖然他們已經如此謹慎了,但還是被欽帝所扶持的驅星監察覺,得到密報的欽帝十分惱怒,但一時半會兒也不能拿他們怎麼樣,畢竟封王可是一方之主,有兵權有地盤,且名正言順乃先帝所置,突然翻臉惹眾討是欽帝不想看到的,於是便與驅星監眾人在各地搞事,並在朝廷上不斷與眾王暗中角力,試圖削弱他們的力量。
在這場帝王與宦官聯手對抗封王的官場鬥爭中,另一股勢力卻等着當漁翁,尋找一個絕佳的時機把宦官和封王都給剷除掉,獨攬大權,這股勢力便是——士大夫集團。
楊梧,字廣衡。京都人士,楊家四世三公,祖上十分輝煌,直到楊梧這一代由於宦官專政,宦官與封王的鬥爭中士族夾在中間也並不好受,許多士族由於不願站隊而遭受各種威脅與迫害,這也是士族集團想要將這兩股勢力一起剷除的原因。楊梧的父親就死於這場鬥爭之中,楊家被驅星監迫害,楊梧身為太尉楊熬之子,卻在驅星監的迫害下無法繼承太尉之位,被貶到沖州當一個小太守。
楊梧胸懷大志,對驅星監這種小人十分厭惡,楊梧帶着楊家眷屬一百年來第一次遷離京都,這種恥辱,楊梧勢必要從驅星監身上討回來。
來到沖州北境蒼夜城后,楊梧並沒有坐以待斃,在謀士顧北的建議下,遠離欽帝后可以更好的發展自己的勢力,楊梧以蒼夜為根據地,積極與沖州之主魯國景王孔綉打好關係,並以以往楊家的聲望在帝國北部廣納賢才,在楊梧的統治下,本是邊境小城的蒼夜僅兩年時間就變得頗為繁華,這引起了驅星監的注意。
驅星監可沒法容忍楊梧這樣發展下去,沒過多久就開始對楊梧動手,利用先斬後奏的特許以叛國的罪名勒令孔綉聯合雲州之主楚國竣王雲邰和涼州之主秦國振王馬定三部率兵討伐蒼夜,提楊梧人頭來見。
雖然是驅星監以欽帝的名義命令三個封王,但他們非常清楚驅星監又在濫用權利對他們指手畫腳了,孔綉表面上積極答應,背後卻迅速通知楊梧,想合夥雲邰和馬定一同謀划除掉驅星監。
雲邰害怕事情敗露導致身死名裂,選擇暫時保持中立,既不告發,也不幫忙,伺機而動。
於是孔綉、楊梧與馬定三人連夜長談,最終決定以“清君側,驅星滅”的名號掀起叛亂,楊梧利用楊家四世三公的名望,加上秦國和魯國的力挺,消息很快傳遍了整個帝國,各國紛紛響應,舉兵向帝都進軍,準備與驅星監魚死網破。
楊梧糾集了魯王孔綉、秦王馬定、晉王王秉和周王姬燼組建四州同盟,舉兵從關西進發,討伐驅星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