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行第98集萬里長江東上海
萬里長江東上海,遠方的家長江行手機語音版2020年5月28日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長江行》攝製組記者唐天驕一行,以‘黃浦江畔宜居家園’為題拍攝了長江行第98集。上海市楊浦區黃浦江兩岸45.5千米的濱江綠化帶走訪上海環境整改工程項目負責人章明對記者講‘這是1990年國家關停並轉的一批船舶,化工,機電,紡織,鐘錶,自行車,縫紉機一百多家工廠舊廠房整理改造成的市民休閑公園。接着記者又走訪了上海市靜安區星城苑社區‘人之秋’綜合服務中心的湯洋,董鈞棠,金一帆,劉登。緊接着第二天,記者唐天嬌又以‘共創家園,逐夢上海’為題在上海市楊浦區大學路,走訪了一條當代年輕人文化創意生活氣息濃厚的浪漫休閑網紅街。2020年6月1日,長江行攝製組繼續在上海市的走訪。以‘開放城市創新生活’為題拍攝長江行第100集,主要走訪了中山東二路22號的上海演藝大世界,類似瀘州城中白塔廣場旁的大世界,和平飯店,上海文化廣場和古柏國際社區歐國丹麥省人中文名李西明一家。2020年6月2日長江行第101集‘向東是大海’記者唐天驕走訪了位於上海杭州灣崎嶇列島的上海外海,洋山深水港。全球洋運集團,中國洋山港負責人許力對記者講‘洋山港因建在上海外海杭州灣2350m海岸線,佔地2.2k㎡的洋山島上得名。洋山港是中國港建集團振華重工於2005年12月建成運營的供30萬噸級輪船停泊,電腦全自動裝卸貨物的深水港。洋山港是亞洲東南各國族間海洋物流中心,肩負着中國同亞洲東南各國族,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日本,澳大利亞直至全球往來貨物洋運業務。’接着記者經東海大橋來到臨港新區,走訪了葉忍之,唐浩研究測試的港口集裝箱大卡車無人駕駛技術。最後,記者又走訪了上海市嘉定區一個可以同時容納3萬名觀眾的方程式賽車場管理人員潘湧湧。第二天2020年6月5日記者來到長江科技城,一個地跨上海市金山區楓涇鎮與浙江省嘉興市平湖縣獨山港鎮之間,約95k㎡的科技園區,重點走訪了三維立體打印科技公司的湯魯吉,王忱並看了他們公司打印的橋樑等產品。接着記者又來到上海寶山區黃浦江支流蘊藻浜河畔智慧科創園,走訪酷鷹機械人公司張昱對記者講‘在當今信息全球一體化時代,科學研究也要放在這一大背景下去思考問題,既要看到當今科學技術發展的全球遠景趨勢,也要結合本國本地的實際情況,從點滴做起,既有引進借鑒又有創新發展。上海作為全球東方科技創新中心,許多科研課題要從實驗室走出來到港口,工廠,農村去解決老百姓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否則就是空洞的理論,文字循環的怪圈,科技的牛角尖,無異於紙上談兵。’2020年6月4日長江行攝製組記者孫亞鵬繼續上海的走訪,以‘生態之城上海’為題拍攝第103集,主要是對上海市近20年來蘇州河的水環境治理情況進行了總結。楊浦區環保局長馬維忠對記者講‘蘇州河又稱吳淞江是發源於安徽省安慶市太湖縣涇口鎮流經江蘇省蘇州市入上海市穿越青浦區,閔行區,嘉定區,普陀區,匯入黃浦江的河流。蘇州河是上海市市民的淡水飲水水源河流,全場125km在上海市境內流過53km,在上海市區流過23.8km.屬於上海市縣區級河流,黃浦江支流。蘇州河從1998年的臭水河到現在2018年經過最近二十年的整治變成了水清魚游,樹綠花香,人閑鳥鳴,江岸宜居的美麗河流。’記者在當天看見中國科學院張凱在蘇州河上測試智能保潔船,這是一輛在河面上清掃漂浮物垃圾的無人駕駛船。接着記者又走訪了上海市崇明縣生態研究院,聽院長唐劍武對記者講‘上海崇明島縣是長江分叉入海的江心島,大約1450平方千米。上海市委市政府決定把崇明島建成全球知名的中國生態文明島,上海市民的休閑回歸自然的世外桃源,現代新農村集果樹園,鳥獸園,魚稻圓,花草園,藥茶園為一體的綜合人居旅遊觀光園,努力打造中國向世界展示新農村建設,生態農業的靚麗窗口。崇明島的生態環境主要是受颱風和潮汐的影響比較大,屬太平洋西岸海灣濕地氣候,但土質肥沃,氣候溫潤,地勢平坦,洋運快順,宜居宜游。’2020年6月5日,長江行攝製組繼續在上海市崇明島的走訪,以‘萬里長江歸大海’為題拍攝長江行第104集。記者孫亞鵬首先來到崇明島縣三星鎮新安村,在村長王寶珠帶領下走訪村裏的太陽能光伏板工程。村民龔建國對記者講‘國家能源集團上海光子太陽能發電公司施大鐘在我們全村家家戶戶房屋頂上都安裝了光伏太陽能板,在夏季基本能保證全家電器的用電需求。’走訪村裡生活污水處理站的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超對記者講‘村民家排放的有機污水是肥料,只要不是化工廠化學污染,比如農藥,化肥,洗滌劑,重金屬鹽,一般自然光熱雨水土壤或種植水生植物根須就能吸收凈化水質。’隨後,記者又來到村裏的稻米科研中心,聽徐申忠講‘崇明島縣的大米,顆粒均勻,色白清香,主要銷上海超市。’在村民李慶忠家裏品嘗了當地生態美食崇明糕。然後記者又來到村裏的水生野生動植物保護研究中心,走訪中華鱘繁育園。聽負責人劉健對記者講‘中華鱘因屬中國長江里特有的魚類而得名,主要在長江裏面產卵孵化生子,在中國沿海棲息遊玩。為了更好地保護淡水魚中華鱘我們建有中華鱘育苗基地,成苗放歸長江,並在長江口海域建了人工魚礁水泥架,用於投放餌料,底棲生物的海洋牧場。希望在這長江淡水水域與東海鹹水水域交匯之處留住中華鱘,不要再到更遠的海域去。讓長江成為中華鱘永遠的家園,我們祝願更多的中華鱘,長江江豚以及豐富的水生生物暢遊在長江和東海里。長江里不時能看見中華鱘和江豚以及豐富多彩的魚類,這是中國人財富和愛心回歸自然的標誌。因此,愛護長江水系及其水陸空生物就是愛護我們自己家園的寵物。長江滋養着中華大地上的動植物和人類,同時也孕育着全球1/4人口大國,中華民族5000年璀璨的文明,我們祝願更多的中華鱘魚,長江江豚暢遊在長江里東海里’。到此為止中央電視台《遠方的家》長江行攝製組自2019年7月1日到2020年6月5日曆時近一年總共一百零四集的長江行走訪就快接近尾聲了。今天是2020年6月5日中國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長江行攝製組記者孫亞鵬一行在長江入海口,長江江心島,上海市崇明縣三星鎮新安村,全球東經122度,北緯31度30分交點,又一次結束了關於長江兩岸山水風光,生態環境,城鄉建設,人民生活,人文故事,江山地理,特色美食的宏闊旅行。回想這次波瀾壯闊的旅程,我們自青海省海西州市格爾木縣唐古拉山鎮格拉丹東雪山姜根冰川沱沱溪通天河出發,歷經6300km的日夜奔流終於投入東海的懷抱,長江行攝製組也完成了中華民族一次新時代偉大的旅程。長江像一位母親孕育了中華民族偉大而多彩的文明。長江是中華民族生命的源泉,文明的根基。長江又像一位孩子需要我們每一個人傾注關愛,用心呵護長江予給我們博大,勇敢,力量與深情,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軀體裏都流淌着像長江一樣永遠奔流不息的血液,每一位炎黃子孫的靈魂里都刻印着長江一瀉萬里逐夢向洋,執着堅強,永不回頭的性格。江水不息,萬古奔流,中華民族也生生不息,代代興盛。沿着創新科技,協調人事,綠色發展,開放共享全球發展之路,共創人類美好未來。長江入海,日月輪迴,蒸雲騰霧,集雨成溪,萬古循環。長江就在我們的身邊,時時刻刻與我們相伴相隨。願我們的母親江河永遠浪花奔騰,魚躍龍飛。願我們的祖國大地永遠山青水秀歌甜花香。用劉和剛,陳思思演唱的歌曲‘我們的祖國歌甜花香’作為長江行的結束曲。請聽歌曲‘我們的祖國歌甜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