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行清之變
宴席之上,普真將度厄的事原原本本的講述給馬義。
馬義聽過之後也是搖頭失笑。並表示願意幫這個忙。他會幫助普真三人面見劉知府,至於知府大人如何決斷,就看大人的心氣兒了。
於是次日一早,馬義帶着一行人就來到了知府府外,求見劉瑾。
劉瑾聽聞是馬老俠客來訪,也是親自出門相迎。
眾人來到了會客廳,相互指引介紹之後。馬義開門見山的表明了此行的意圖,普真也是在一旁補充了一些經過。
劉瑾聽聞以後,緩緩點頭:
“事情經過,我已經了解。此事皆錯在李恩膽大妄為,肆意妄行。但念在他本性不惡,知錯能改。馬老爺子又從中作保。本官願意寫一封書信,做一個協調之人。至於李縣令如何決斷,就全憑他意了。若是大事化小,那是最好;若是李縣令堅持法辦,諸位要知道家有家規,國有國法,本官也勸誡諸位不要意氣行事,一錯再錯,此事容后再做打算。”
眾人聞言,紛紛拜謝劉知府法外開恩,知道這事已經成了一半了。
劉瑾之所以能夠答應做這協調之人,完完全全是因為馬義,馬景泰。
劉瑾人如其名,為官謹慎。寒門出身,做到知府的位置,為人也是精明的很。單單通過來人的一面之詞,就判斷是非曲直,完全就是憑藉馬義的名聲,還有與馬義的交情。
馬義成名幾十年,在大是大非上從不徇私,有一是一,有二是二。這是經得起驗證和推敲的,這也是劉瑾選擇相信他們,願助一臂之力的主要原因。
其次,一封書信不在緊要,但是能換來這些高來高去的俠士一份人情,那是很划算的。
尤其是在如今這個檔口,楚朝中興元年,新皇是殺兄弒父得來的皇位!如今朝廷暗流涌動,人人自危,誰也不知道突然懸在頭上那把刀,什麼時候落下。
劉瑾當然也是惴惴不安,夜不能眠。若是在江湖上能多一條路,事不可為的時候,自然也多一份生機…
馬義與普真都是江湖人,直來直去,哪裏懂得劉瑾那些彎彎繞繞,全當是劉瑾性情豪爽,值得一交。
蘇誠見劉瑾答應的如此痛快,卻是心裏皺眉,暗嘆這劉瑾也是個聰明、圓滑之人。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如今這朝廷動亂,就算是封王拜相的人,也都甘願自降身份,結識草莽,以謀求生…
書說到此,就要說說青蘇入世的緣由,朝廷動亂的根本,楚朝“行清之變”…
話說楚朝老皇帝康仁帝昏聵無能,橫徵暴斂。在位的二十七年,百姓生活每況日下,民不聊生。
楚朝能夠在自身內部瓦解之前,於這中原之地苦苦支撐,屹立不倒,別的不說“東”、“南”、“西”、“北”四位鎮邊大將軍,功不可沒!大楚四面受敵,它的銅牆鐵壁是真正的以骨為磚,以血為泥。不管當時楚朝的政治是多麼一敗塗地,但是四面邊境守軍的尊嚴與榮耀,是不容置疑的!這是邊疆無數個家庭、家族用幾代甚至十幾代人的性命換來的!
有這樣一番記載,大楚之西鄴南,萊縣,有一老母“劉王氏”,育有三子。其丈夫,長子,次子皆與西邊荒人戰爭中馬革裹屍。小子畏於荒人的兇悍,首戰便當了逃兵。私自返鄉后被劉氏綁到縣中的祠堂,當眾揮淚斬了兒子,同時也留下了一段流傳千古的訓語。
“你不戰而逃,愧對大楚!家仇不報,愧對列祖!叛軍偷生,忠義不顧!今日我若饒你,妄為人母!”語畢,刀落……劉王氏親手斬了最疼愛的小兒子,之後抱著兒子的頭顱放聲痛哭,最後也悲痛而絕……大楚邊疆的民風可見一斑……
康仁帝的長子,方乾,作為一名悠閑的太子爺,常年住在京師。
而二皇子,方涼,自幼隨着親娘舅鎮北將軍,鄭仕,北上參軍。
方涼十二歲便參軍,從戎三十五年,軍功甚重!多次率軍成功抵禦北方蠻族的南下入侵,在軍中威望極大!
而這一年,北方的斥候以及在蠻族中的細作均傳來密函,蠻族幾大部落隱有結盟之意,年底恐有大戰!
恰逢清明節,方涼便帶領五百鐵騎護衛回京祭祖,並為年底大戰祈福。
二皇子回京,滿朝欣喜。對於這樣一個有能力鎮守邊疆的皇室子弟,無論是哪一派系的朝臣,都是認可和滿意的。
儲君方乾更是親自出京遠迎二十里,手握重權的方涼,在方乾眼裏,位置極重!
當晚,皇宮之中上演了好一場父慈子孝、兄親弟恭的天倫大戲!
酒席宴后,子時三刻,禁軍嘩變!皇帝縊死,方乾暴斃!
方涼以雷霆手段發起了政變!又以迅雷之勢結束了政變!皇宮之內血流成河,凡是與老皇帝和方乾有關之人寧殺錯,不放過。處死之人數千有餘!皇宮之外禁軍與密探重重把守,愣是將皇宮之內的消息死死地封鎖起來,沒有透露出一點風聲。
直到第二天,百官進宮上朝,才發現異樣。皇宮之內顯得異常的冷清,而且有一股肅殺之氣,空氣中也殘留着淡淡的血氣…
驚疑不定的百官來到朝殿之上,發現龍椅之上變了人,無不震撼莫及!
諸多老臣怒罵著二皇子謀朝篡位,殺兄弒父的畜牲行為!有的直接以死相逼,寧死不做方涼之臣!整個朝堂亂作一團!
珠簾之下的方涼,冷眼看着眼前一切,換了個舒服的姿勢靠在龍椅之上,聲音平靜而沉穩:
“父皇在位二十七年,敗了我朝大半的基業…當今天下,難民與義軍有多少,無需贅述。皇兄久居京城,可堪大用與否,爾等亦心知肚明…
這天下首先是百姓的天下,其次是我方氏的天下,最後是才爾等的天下…
如今本末倒置,我不答應…
所以我做了我該做的事,現在輪到你們,做你們該做的事…
苦口良言,到此而止。”
說罷,方涼神色肅然,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如刀,掃視着殿中群臣:
“無論爾等甘心與否…
從今往後,朕!即是楚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