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世界(三)

第九章 新世界(三)

日頭漸漸升高,氣溫漸熱,易三郎按前世的時間觀念,估摸着得是上午十點多了,按當前時間來算,也應當是辰時正左右了。

仰着頭在心裏建設了許久的三郎,收拾一番亂七八糟的心緒,轉頭躲着太陽往前走幾步。又抬頭看着天空那一朵棉花糖似的白雲,最終滿腹雜思化作無聲長嘆。

轉頭找了找,沒看到莫六的身影,但他知道莫六應該就在附近,輕輕叫了一聲

“六叔——”

“三郎喚我?”一聲平和的嗓音在身後響起。雖然見識過好幾次了,但易三郎還是有些驚訝莫六的藏身功夫,完全找不到一點影蹤,但是只要呼喚,他一定會出現。當然也有可能是他實在太弱雞了。

三郎轉身看着無聲無息出現的莫六,還別說,這莫六沉悶安靜,但這相貌還真是不錯,二十八九歲、應該不到三十歲的樣子,白面微須,鼻樑挺直,眉毛如劍,目若星辰。一身青色的平袖圓領襕衫,腰間一條黑色革帶,左手提着寶劍。明明是個冷峻英挺的好男兒,惟有頭頂與襕衫同色的軟襆頭讓易三郎覺得有些刺目。

“六叔,我想見識一下武功,可不可以請幾位護衛稍作施展,只是不知這要求是否冒犯,若有忌諱或失禮之處,還請見諒。”

莫六略作思索,緩聲道:“見識武功……可讓各護衛各展所長,演練一番,不露核心功訣即可。隨我去演武場。”

演武場在侯府前院的東邊,易三郎跟隨莫六走着走着,突然心裏就有些奇怪的感覺,但又不知道具體什麼地方奇怪。

大約走了一刻多,年幼體弱的身體冒出汗來,呼吸也急促起來的時候,他有些回過味來,這侯府大的有些超乎想像了。就算是他年幼,步子小速度慢,可這麼長時間走下來,估摸着少說得有一里地了吧。雖然他沒太注意侯府佔地面積,但這麼多天來也不是白過的。

如果他對的度量認知沒有紊亂的話,這個世界的長度衡量中的單位“尺”應該是與華夏漢朝接近,一尺約為二十三厘米,一丈是兩米三,二百二十丈合為一里,是五百零六米,接近華夏度量的一里。但是,在他隱約的記憶中,侯府佈局方正,而正門所在的南院牆絕對沒有一里長,甚至應該半里都不到,以這種古典風格的建築來說,長寬絕對不會相差過大。

方才所在的花園在侯府後院前段與正堂間的東面,演武場在前院的東邊,同在侯府東邊,估摸着距離應該是在府宅南北長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之間,感覺上應該不會差太遠才對。可這至少走了一里多了,那這府宅的南北長度與東西長度就不那麼和諧了,堂堂帝國頂尖勛爵的宅邸,據說還是御賜,總不會佈局這麼不合理吧。

時刻關注三郎的莫六見身旁稚童喘息粗重,本就緩慢的腳步再度放緩,抬手牽住他的小手,一股真氣如清風流轉大大緩解了瘦小孩童的疲累,就這麼輕輕牽着那個小人慢悠悠地往前走去。

易三郎忽然覺得似有涼爽的微風拂過,燥熱消去,心有思索間全然不覺自家六叔做了什麼,只覺六叔牽着自己,倒是省力輕鬆得多。微微晃動六叔的大手道:

“六叔,咱家府宅佔地幾何?”

莫六心忖小三郎是走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累了,聊點話題也好,轉移注意力,不會覺得那麼累,回道:

“這侯府是你阿爹十一年前封侯時獲賜,聽說是一百六十年前明京城改造時,由宗正寺與戶部聯合敕造,縱橫皆有八十餘丈。”

果然,縱橫才八十餘丈,三郎連忙跟問:

“八十餘丈?我們方才都走過不止三個八十餘丈了吧,這是何故?”

莫六聞言心中詫異,這三郎靈慧魄覺醒,果然不凡,感知敏銳遠超常人。倒也沒有再多想,讚賞地看向三郎道:

“府中布有方術陣法,可以適當擴大空間。明京雖廣,但京中戶口眾多,土地珍貴,只能以取巧之法增廣面積,畢竟府中也有口近千。說起來,普通人受陣法蒙蔽,可是注意不到這其中的差異。三郎心思敏銳,感知不凡哦!”

呵呵!適當擴大空間?這個適當是放大了至少五六倍,這也叫“適當”?

取巧之法?說的可真輕巧啊,把三萬多平米的土地放大成十幾萬接近二十萬平米,這怕不是須彌洞府一類的仙家神通了吧?

不是說好了這是武俠世界嗎?這和說好的不一樣啊。那天半道上打那麼激烈,怎麼好像沒看到有什麼法術類的玩意啊!我錯過了??

這個世界太瘋狂了吧?生存難度指數幾何上升啊!易三郎有些無能狂怒了,氣惱地抬手把頭上的總角撓得凌亂歪斜。

“三郎怎麼了?”莫六實在是不了解小孩子的脾性了,明明剛才還好好的,怎的忽然就自煩自惱了,這孩子的靈慧魄覺醒過程中不會出問題了吧?

“哦!無事,只是頭皮發癢。”三郎暗自反省,不夠穩健啊,那話怎麼說的?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自己的境界差得太遠了……

“六叔,這京城到底有多大?有多少人口啊?”這是轉移注意力啊。這個問題他問過青禾,可惜啊,青禾也不太不清楚。

莫六心中稍安,蹲下身,輕輕把三郎頭髮梳攏,把總角扶正,微笑道:

“明京城於一百六十年前睿惠帝時,重新規劃改造,新城佈局周正,縱橫為三十三里,除皇城、宮城外,凡一百零八坊,另有四大學宮,三大貿市,兩場台,一守藏。人口的具體數字我不知道,但是近年來,應當是過三百萬了吧!”

嘶!縱橫三十三里,是華夏古代歷史上最繁盛時的大唐長安城三倍多;三百萬人口跟二戰前後繁華排名世界前五的大上海差不多了。能支撐這麼大的城市,哪怕是都城,這個世界的發展先進程度不可小覷啊。

反正都聊到這兒了,加上莫六叔遠遠比青禾或者那些常常見到的僕從見識廣博得多,就繼續聊聊唄。

“六叔,那景國有多大,又有多少人口啊?”

莫六身子僵了一下,好歹也是個大高手,快速控制住身體,幾乎無法讓人察覺到。心裏有些赧然,少時在學堂背誦過的常識,歷經十幾年,早忘記了當年的具體數據,只有個大概的記憶,再說了十幾年間變遷呢,他一個專心武道的高手,哪會去時時關注這些……

“咳——我景國地域遼闊,東西最廣超過一萬里,南疆經陸續擴張,特別是你阿爹七年前曾拓土六百里,又築城鎮南關以守邊,如今大景南

(本章未完,請翻頁)

北最長處當有一萬兩千餘里。至於人口嘛,國朝向來鼓勵生育和融野於國,戶部每年統計戶口,數目都在增長,最新的具體數字我也未曾記住,大約有七八萬萬口矣。”

六叔其實有點尷尬,州郡縣分佈什麼的都不敢多說,生怕說錯了,人口更是浮動太大,上下一億的幅度……

易三郎再次咋舌,這國土面積跟華夏差不多了,人口還是前些年一些所謂專家認為最適合華夏國土的數字。

眼看着演武場在望,三郎心中一動,繼續問:

“那大景有多少人習武呢?”

莫六突然覺得有點燥熱,汗都要從額頭冒出來了,但因為揣測三郎是對武道起了興緻又懵懂無知,只好硬着頭皮憑印象推測回答:

“習武人口難以統計,我也不知。然而,我諸夏崇文尚武,廣興教學。凡適齡兒童,無論男女都要上學開蒙,開蒙自有武科,開蒙武科只是鍛煉強健身體,但蒙學後去學堂進學,就可以修習基本武學知識,學堂結業晉入學院,選擇武道,根據天賦和興趣志向修習各家流派的武道。這是最正統廣泛的武道途徑,此外有少數家族或宗派傳承武道。”

“綜合來說,每個國人都能習武,但能有成者就少很多,以同一代人來說,了解基本武道知識並選擇築基練武的應該是不到一半,其中能修鍊出名堂入境不超過三分之一……”

莫六有點不確信,猶豫了一下:“甚至可能更少……入境武者中能走在後天境圓滿道路上的大約十之一二吧,這些後天後期武者能更進一步踏足先天者估計十人中能有一人,先天能入宗師者可說是百里有一已是天幸,宗師能統合所學成就自我為大宗師就更是百里無一……三郎,到演武場了,待我吩咐一聲。”

大約莫六不善言辭,又或者是習武之人的數目這個問題太難搞,而他又已經說了好幾回不知道、不記得的話,實在尷尬得抹不開面了,進了演武場的矮牆便不再繼續介紹這個問題。

易三郎自己默默片面粗糙地計算了一番,以景國人口七八億來算,真正練過武功的三億半左右,入境應該是指後天境有一億多,後天後期或者叫後天圓滿的有一兩千萬,先天的就有一百多萬,宗師約一萬多人,大宗師一百多人,後面的境界沒有再說,但可能還有,若也按百分之一的比例計算,大宗師以上境界的人數是個位數……

但這種計算模式顯然是有缺陷的,莫六說的是同一代人的粗略比例,易三郎是用總人口數來套這個比例。不同時代的人會在一定時間長度內累積,不同年齡段的傑出人材是會站在同一個舞台展露風采的。但就算是如此,也略略展露了武者世界廣大磅礴。

易三郎那日所見石阿牛是宗師,但似乎比較特殊,破壞力驚人。劉全和莫六的境界未知,但似乎並不懼石阿牛。連阿四大概率是先天,攜帶弩槍,威懾力很強。當時光顧驚訝了,現在才粗略了解武者境界等級分別,但對於各個境界的能力還沒什麼認知。

如今,到了這演武場,倒要看看各境界的武者到底有些什麼樣的能力,又能做到什麼樣的程度呢?

莫六招來一個名叫成材的漢子,吩咐了幾句。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夏紀神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夏紀神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章 新世界(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