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二章 找到水源了!準備挖井
村民們紛紛響應,眼中閃爍着堅定的光芒。一位中年漢子,李大壯,率先表態:“太子殿下,您說怎麼辦,我們就怎麼辦!只要能讓村子有水喝,我們啥苦都能吃!”
朱瀚微笑着點頭,對李大壯說:“大壯兄弟,你的決心我們看在眼裏。接下來,我們會分組進行勘探,每一組都會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帶領,確保勘探工作的準確性和安全性。”
這時,一位老工匠,張伯,站了出來,他捋了捋鬍鬚,對村民們說:“大伙兒放心,我張伯挖了一輩子的井,對地下水脈還是有些了解的。我會帶着大伙兒,一處一處仔細勘探,絕不放過任何可能的水源。”
朱標補充道:“好,有張伯在,我們就更有信心了。不過,勘探工作辛苦且耗時,大家一定要保持耐心和毅力,相信我們一定能夠找到更多的水源。”
村民們紛紛點頭,表示願意配合。朱瀚則轉身對朱標說:“殿下,我看我們可以將村民分成幾個小組,每組負責一片區域,這樣既能提高效率,也能確保勘探的全面性。”
朱標點頭贊同:“瀚王叔言之有理,那我們就開始分組吧。”
分組很快完成,每個小組都配備了必要的工具和物資,由一位老工匠帶領,開始緊鑼密鼓地勘探起來。朱瀚與朱標則穿梭於各個小組之間,不時給予指導和鼓勵。
午後時分,陽光熾烈,勘探工作仍在緊張進行中。朱瀚來到一個由年輕小伙王二狗帶領的小組旁,只見他們正汗流浹背地揮舞着鋤頭,挖掘着腳下的土地。
“二狗,進度如何?”朱瀚關切地問道。
王二狗擦了擦汗,憨厚地笑道:“瀚王殿下,我們剛挖到一塊硬石頭,正想辦法繞過去呢。張伯說,石頭下面可能有水脈。”
朱瀚聞言,心中一喜,他蹲下身仔細查看了一番,點頭道:“好,你們繼續挖,但一定要注意安全。石頭太硬的話,就先用鐵鎚敲碎它。”
王二狗應聲道:“好嘞,瀚王殿下,您就放心吧!”
正當朱瀚準備離開時,突然聽到不遠處傳來一陣歡呼聲。他循聲望去,只見另一組村民在一位老工匠的帶領下,興奮地指着地面喊道:“水!這裏有水!”
朱瀚與朱標聞訊立刻趕了過去,只見一股清澈的水流正從挖開的土坑中汩汩冒出。村民們歡呼雀躍,臉上洋溢着難以言喻的喜悅。
“太好了!又找到一處水源!”朱瀚激動地說。
朱標則拍了拍那位老工匠的肩膀,感激地說:“多謝您老人家,您的經驗真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老工匠謙虛地擺擺手:“哪裏哪裏,都是大伙兒一起努力的結果。”
朱瀚轉身對村民們說:“鄉親們,這真是天大的好消息!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水源找到了!”
村民們紛紛圍攏過來,眼中閃爍着淚光,激動之情溢於言表。一位中年漢子,李大牛,聲音哽咽地說道:“二位公子,您們真是我們的救命恩人啊!這水,就是我們全村人的命根子啊!”
朱瀚連忙擺手,謙遜地說:“鄉親們,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只是盡了一份綿薄之力。接下來,我們還要一起努力,把這些水源利用好,讓村子徹底告別缺水的日子。”
朱標也接過話茬,鼓勵道:“大牛哥說得對,咱們要趁熱打鐵,趕緊把這些新發現的水源利用起來。瀚王叔,您看咱們接下來該怎麼做?”
朱瀚沉思片刻,說道:“首先,我們要確保這些新挖的水井能夠得到妥善保護和管理。其次,咱們要組織人手,繼續勘探周邊地區,看是否還有更多潛在的水源。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咱們得教會村民們如何維護這些水井,讓它們能長期為村子服務。”
這時,一位老工匠,張伯,走上前來,恭敬地對朱瀚說:“瀚王殿下,老朽願意帶領幾個年輕後生,負責水井的維護和日常管理。咱們山裡人雖然沒念過什麼書,但干起活來絕不含糊。”
朱瀚聞言,眼中閃過一絲讚許:“張伯,有您這句話,我就放心了。村子裏的這些水井,就交給您和鄉親們了。不過,咱們還得考慮長遠,得建些蓄水池,把雨水也收集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張伯連連點頭:“瀚王殿下說得極是,老朽也正有此意。咱們山裡雨水充沛,若是能建些蓄水池,那可真是解了咱們的大難題了。”
朱瀚微笑着點頭,隨即對村民們說:“鄉親們,張伯的建議非常好。咱們不僅要挖井找水,還要學會儲存和利用雨水。這樣,咱們就再也不用擔心缺水的問題了。”
村民們聞言,紛紛點頭贊同,眼中閃爍着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
“瀚王叔,既然鄉親們都這麼支持,咱們就趁熱打鐵,趕緊把接下來的計劃細化一下吧。”朱標提議道。
朱瀚點頭表示贊同,隨即轉身對村民們說道:“鄉親們,接下來咱們要分幾步走。首先,張伯會帶領幾位年輕人負責新挖水井的日常維護和檢查,確保它們能持續供水。同時,咱們還需要繼續勘探周邊區域,尋找更多潛在的水源。”
張伯聞言,挺身而出,拍着胸脯保證道:“瀚王殿下、太子殿下放心,咱們山裡人別的不敢說,但干起活來絕對不含糊。新挖的水井,就交給我們了!”
村民們也紛紛響應,表示願意出力相助。一位中年漢子李大牛站了出來,聲音洪亮地說道:“殿下、公子,勘探水源的活兒,咱們村裏的小夥子們都願意干!只要能給村子找到水,咱們啥苦都能吃!”
朱瀚微笑着點頭,對村民們的熱情表示感謝:“鄉親們的心意,我們心領了。不過,勘探水源可不是兒戲,需要一定的經驗和技巧。我們會請幾位經驗豐富的老工匠來指導大家,確保勘探工作既安全又高效。”
這時,一位白髮蒼蒼的老者,李老漢,緩緩走上前來,他曾在年輕時多次參與過打井工作,對地下水脈頗為了解:“公子,老漢我雖然年紀大了,但打井的經驗還有一些。如果殿下和公子不嫌棄,老漢願意出一份力。”
朱瀚聞言大喜,連忙上前扶住李老漢:“李老,您願意出山相助,實乃我們之大幸!您的經驗對我們至關重要,請您務必多多指教。”
朱標也上前表示感激:“李老,有您這樣的前輩指點,我們的工作定能事半功倍。請您放心,我們會全力配合您的工作。”
隨後,朱瀚與朱標詳細規劃了接下來的工作步驟,包括勘探區域的劃分、勘探隊伍的組織、以及勘探工具的準備等。他們還與村民們一起商討了如何合理利用現有資源,確保勘探工作的順利進行。
經過數日的艱苦勘探,他們終於在一處隱蔽的山谷中發現了新的水源。當第一股清泉從地下湧出時,所有人都激動不已。朱瀚與朱標更是緊緊地握住彼此的手,眼中閃爍着勝利的喜悅。
“瀚王叔,咱們終於找到了!”朱標興奮地喊道。
朱瀚也難掩激動之情:“是啊,殿下。這一切都是鄉親們的功勞。沒有他們的支持和努力,我們不可能這麼快就找到水源。”
村民們也紛紛圍攏過來,他們歡呼雀躍,對朱瀚與朱標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李老漢更是老淚縱橫:“公子啊,你們真是我們的大恩人!有了這水,咱們村子就有救了!”
朱瀚連忙扶住李老漢,溫言安慰道:“李老言重了。我們是朝廷派來的官員,為百姓排憂解難本就是我們的職責。看到鄉親們能過上好日子,我們比什麼都高興。”
朱標也接過話茬:“是啊,鄉親們。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沒有什麼困難是我們克服不了的。接下來,咱們還要一起努力,把新發現的水源利用好,讓村子徹底告別缺水的日子。”
村民們聞言,紛紛點頭,眼中閃爍着堅定與希望的光芒。有了這兩位公子的幫助,村子的未來一定會變得更好。
朱瀚與朱標站在新發現的水源旁,望着那汩汩湧出的清泉,心中滿是感慨。朱瀚轉頭對朱標說:“殿下,我們必須儘快將這裏的情況上報給父皇,同時安排工匠前來,修建更多的水井和蓄水池,確保村民們能夠長期穩定地獲取水源。”
朱標點頭贊同:“瀚王叔所言極是,我這就修書一封,快馬加鞭送回京城,請求父皇派遣工匠和物資前來支援。”
這時,一位中年漢子李大牛走了過來,憨厚地笑道:“二位公子,你們真是咱們村的大救星!這水,可是咱們全村人的命根子啊。有什麼需要咱們幫忙的,儘管吩咐!”
朱瀚拍了拍李大牛的肩膀,感激地說:“大牛哥,多謝你們的支持。接下來,我們會安排工匠前來修建水井,但在這之前,還需要你們幫忙清理這片區域,確保工匠們能夠順利施工。”
李大牛連忙應承:“放心吧,公子!咱們村裏的小夥子們,別的沒有,就是有力氣。清理工作就交給我們了!”
朱瀚微笑點頭,又轉頭對圍在一旁的村民們說:“鄉親們,除了清理工作,我們還需要一些人手去鄰近的村莊學習挖井的經驗。誰願意前往?”
話音剛落,幾位年輕村民便紛紛站了出來,眼中閃爍着躍躍欲試的光芒。一位名叫小石頭的青年上前一步,堅定地說:“公子,我願意去!我學東西快,一定能把好經驗帶回來!”
朱瀚滿意地點點頭:“好,小石頭,這個任務就交給你了。記得,不僅要學技術,還要了解他們是如何維護水井的,這對我們非常重要。”
小石頭重重地點頭,眼中閃爍着決心:“公子放心,我一定不負所托!”
安排妥當后,朱瀚與朱標又走訪了幾戶人家,詳細了解他們的生活狀況和需求。每到一處,他們都耐心傾聽,認真記錄,不時給出建議和鼓勵。
在一戶簡陋的農舍里,他們遇到了一位年邁的老嫗。老嫗顫巍巍地拉着朱瀚的手,眼中滿是淚光:“公子啊,我這把老骨頭是活不了多久了,但我放心不下我的孫子。他還小,以後可怎麼辦啊?”
朱瀚溫柔地安慰道:“老人家,您放心。我們會儘力幫助您的孫子。朝廷會關注孤寡老人和孤兒的問題,我們會為他們提供更多的幫助和支持。”
老嫗聞言,眼中閃過一絲希望:“真的嗎?那可太好了!多謝公子,多謝朝廷啊!”
離開老嫗家后,朱瀚與朱標繼續前行。他們來到了一片荒蕪的田地旁,只見土地乾裂,雜草叢生。一位老農蹲在地上,用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干硬的土地,眼中滿是無奈。
朱瀚走上前去,輕聲問道:“老丈,這片田地以前也是這樣的嗎?”
老農搖了搖頭,嘆息道:“以前這裏可是咱們村最好的良田啊!年年豐收,養活了多少人。可這幾年乾旱越來越嚴重,莊稼都種不活了。”
朱瀚聞言,心中更加堅定了要幫助這裏的決心。他轉頭對朱標說:“殿下,我們必須儘快行動起來。除了修建水井,我們還需要引導村民們種植耐旱作物。”
朱標聞言,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抹憂慮:“瀚王叔,耐旱作物雖好,但村民們恐怕一時難以接受新的種植方式,更擔心收成不如從前。”
朱瀚點了點頭,沉思片刻后道:“殿下所言極是,此事確需從長計議。我們可先找幾戶願意嘗試的村民,由朝廷提供種子和技術指導,待他們成功后再推廣開來。”
這時,一位中年農夫恰好路過,聽到二人的對話,停下腳步,憨厚地笑道:“二位公子,若真有這等好事,我願意第一個試試。咱們這地旱成這樣,再不變通,怕是要餓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