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哈密衛!朝堂風向變了!
大明:家父永樂,永鎮山河正文第856章哈密衛!朝堂風向變了!朝會。
百官齊聚。
武德朝至今,百官也算是摸准了武德皇帝的脾氣。
這位皇帝陛下性子比較憊懶,可以是大明開國后歷代帝王中最懶散的那一位!
沒事兒的時候,就是三天一大病五天一小病,朝會政務這些全都扔給了太子朱瞻壑處理。
有事兒的時候嘛,陛下龍體就突然好了,龍精虎猛的模樣,哪裏有半分生病的樣子!
而每當遇到大事的時候,這位武德皇帝陛下就會親自上朝開會。
是以當文武百官見到朱高煦來了后,立馬都是神情震動,神情緊繃如弦。
不知道這一次,又發生了什麼大事啊!
“哈密衛那邊出事了!”
“甘肅總兵官費瓛上奏,哈密二王爭權奪利內亂不斷,甚至對我大明派遣去的長史紀善都出言不遜,頗有一副想要自立門戶的架勢!”
此話一出,滿朝嘩然。
哈密衛,或者說哈密國,這可是一塊戰略要地啊!
此地位於西域的最東邊,是西域的東大門戶,是西域通向大明內地的要道,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華拱衛”和“西域門戶”之稱!
洪武年間,名將傅友德率五千精銳部隊,從甘肅涼州出發,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攻佔涼州、永昌、掃林山、甘肅鎮、別獨山,西征軍於是又攻乘勝攻佔瓜、沙等州,將元朝軍隊全部趕出河西走廊,明朝自此收復票整個河西走廊!
而河西走廊的玉門關以西地區,便是屬於西域的地區,太祖高皇帝便在河西走廊最西的一處隘口,離玉門關不遠處,又修築了嘉峪關,出了嘉峪關,便是西域的地界,和哈密國開始接壤!
這哈密國乃是東察合台汗國的後裔所立,疆土極小,而且國力弱小,所以對大明造不成任何威脅,大明對待哈密的態度是招撫為主!
但哈密乃是大明朝疆域的西北端,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位於古絲綢之路樞紐,絲路是存在廣泛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貿易商路,因此這條路線也被稱為“金路”,是以始終這麼交給外人打理,總歸有些不放心。
直到永樂年間,哈密國發生內亂,國王被人給毒死,永樂皇帝趁機抓住了機會,將一直在大明當人質的安克帖木兒的侄子脫脫放出來,派人送到哈密國,扶持脫脫登基。
說白了,大明就是需要脫脫這種傀儡國王統治哈密,一切都聽大明朝廷的指揮,為了確保脫脫能真正控制哈密,使得哈密真正成為大明的西域情報中心,永樂皇帝還在哈密設置衛所,同時又派遣大明官員周安為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善,此舉相當於哈密的軍政事務都需要大明參與,由此大明將哈密國牢牢控制住。
而這個西域門戶之地,也也由此成為大明關西情報網的中心,“使為西域襟喉,凡夷使入貢者,悉令哈密譯語以聞。”
哈密衛除了刺探西域乃至整個中亞的情報外,還可以鉗制瓦剌、韃靼等西北游牧部落,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正因為如此,大明王朝對哈密之地一向都十分重視。
現在驟然間聽說了這個消息,群臣都很是憤怒。
你區區一個彈丸小國,一直都給我大明當小弟,現在竟然還敢起了反心?
怎麼,翅膀硬了是吧?
難道你想單飛了不成?
真以為我大明戰兵都是擺設不成?
群臣議論紛紛,開始竊竊私語。
蹇義看向了夏元吉,後者神情很是古怪。
皇帝陛下剛剛說的這個消息,前面那一段,夏元吉是相信的。
因為當年永樂皇帝陛下出於掌控哈密的戰略目的,將脫脫指定為安克帖木兒從兄之子,空降哈密承襲忠順王位,儘管脫脫不是兀納失里三兄弟之後,但同屬察合台後裔,血統尊貴,由他襲位符合成吉思汗以來北方游牧民族的正統觀念。
但是這麼一個國王空降下來,哈密王室自然肯定就不樂意了啊,所以自脫脫以來,哈密內亂不斷,各種鬥爭始終不停。
甚至到了最後,朝廷為了安撫哈密國原本的王室,不得不冊封了兩個國王,脫脫那一脈是忠順王,原王室那一脈成了忠義王,出現二王並立共同治理的可笑局面。
一個屁大點地方,就因為大明朝廷插手,硬生生地被玩壞了。
可也正是這麼屁大點地方,國力又弱人口又少,這哈密倆小王瘋了才敢挑釁大明王朝,那不是主動找死嗎?
是以皇帝陛下後面這半句話,夏元吉那是一個標點符號都不相信。
太假了啊!
“陛下,此事或許有待求證!”
夏元吉本能地察覺到了什麼,所以立刻出列,想要堵住朱高煦的嘴。
朱高煦見此情形,頓時就樂了。
“還查證什麼?”
“費瓛乃是名臣之後,受國重寄,坐鎮甘肅至今十五年有餘,你還敢質疑他不成?”
費瓛的爺爺費愚,洪武時期任燕王朱棣府左相,后改任燕山中護衛指揮使,傳給兒子費肅,傳到費瓛時,隨從明成祖朱棣起兵有功,累升為後軍都督僉事,所以費瓛是不折不扣的將門之後,而且還是靖難老臣之後。
雖然費瓛武略不咋地,可勝在他為人老成持重,並且治軍嚴厲,是個擅守的好將軍,也正是因為如此,朱棣才會把西北門戶交給他執掌。
夏元吉一聽到這話,臉都快要綠了。
“陛下明鑒,臣並無此意!”
“只是此事頗有蹊蹺,以哈密國之弱小,怎敢突然挑釁我大明天朝……”
“夏大人!”這英國公張輔突然出列,打斷了夏元吉繼續狗叫。
“夏大人不懂戰事,還是不要開口的好。”
“此事真相已經瞭然,臣請陛下降旨,發兵西域,震懾一眾宵小!”
張輔這一出列,勛貴武臣也紛紛跟上,他們早就得到了消息,所以此刻很是激動。
夏元吉見到這一幕,心中不安更甚。
可還不等他開口,接下來發生的一幕,讓他整個人都愣在了原地。
只見兵部尚書陳洽施施然地出列,奏道:“陛下,英國公所言極是,不發兵征討,不足以平息民憤!”
緊接着,解縉、王景、顧佐等朝堂重臣竟然也紛紛出言,請求朝廷出兵!
在他們身後,是七部百司的所有官員,全都站了出來,高喊着要朝廷出兵!
武主戰,文反戰,這是歷朝歷代的規矩啊?
這些文臣縉紳為何也會支持出兵?
怎麼會是現在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