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大順國(一)
“稟皇上,卑職胡一山在門外恭候,丞相牛金星及各位將軍於承運殿等皇上上朝。”凡冊隱約聽到有人喊自己,然後慢慢從睡夢中醒來,感覺有點冷,望了望發現自己趟在一張大木床上,床的四角柱子上居然雕有金龍,正上方有個大木頂,這不就是古代人睡的木榻床?
再看床的旁邊有個衣架,上面掛着黃色龍紋長衣,還有玉帶扣;房間正中擺放着一張方形木桌和幾張凳子,靠牆放着博物架,博物架有好幾層,中間一層放了一把軍刀,其他幾層放着些玉器、金器;不對,肯定是做夢,凡冊又閉上眼睛試圖進入夢鄉。
過了一會,還未完全睡熟,門外又想起聲音:“稟皇上,卑職親衛胡一山在門外恭候,丞相牛金星及各位將軍於承運殿等皇上上朝。”
凡冊聽着又睜開了眼睛,這次聽清了,還是同樣的場景;他明白了,這不是夢境,於是嚇得趕緊坐起來;他仔細回想,終於想起了昏睡之前的場景,那個坐化缸里跑出來的和尚到底是人是鬼?他自稱李自成,還叫自己回大順國,抵抗滿清。
難道傳說是真的,闖王並沒有犧牲,而是入了佛門?剛才門外人說到牛金星,此人是李自成頭號謀臣,難道真的回到了大順國?還有,他叫李自成皇上,史書記載他是在崇禎十七年一月一日稱帝的,崇禎十七年是1644年,農曆一月一日相當於公曆二月幾號,難道刻當真是1644年?
眼見已經拖不住了,凡冊索性壯着膽子順着“皇上”二字回答道:“朕已醒,稍後便出。”
只聽胡一山在門外回答:“卑職領命!兩名宮女已在門外等候,早膳已備好,欲進殿服侍,請皇上恩准!”
凡冊說著:“准!”
兩名宮女隨即開門進來,把早膳放到桌上,然後跪下說:“恭請皇上更衣。”
凡冊看了看,都還算長的水靈,高興得說了聲:“准!”
然後她們走過來先幫凡冊穿上龍紋長衣和玉帶扣,然後又躬身去拿大靴服侍着穿上,又去拿漱口杯給“皇上”涮口,經過繁瑣的一條龍服務后,異口同聲的說:“恭請皇上用膳!”
凡冊感覺不餓,於是直接打開門走了出去,一個彪形大漢立在門口,不用說,肯定是胡一山,且應該是李自成親衛;看見凡冊出來,他立馬俯身說道:“卑職恭迎皇上!”
凡冊看到門口停着一輛碩大的黃色綢蓋鑾架,拉車的馬足有六匹,均身披黃褂,車后還跟了八名帶刀侍衛;看了片刻,他走了上去,只見車內空間寬闊,先是靠前區域兩邊各有一排長凳,然後靠後區域正中擺了一把龍椅,凡冊走過去坐到了龍椅上。
只聽胡一山在車外說著:“起駕承運殿!”,車夫就駕駛鑾駕慢慢行駛起來。
經過一段時間,鑾架來到一個大殿後門,車外胡一山說道:“請皇上上朝!”
凡冊迅速適應角色下了馬車,只見一個氣勢恢宏的大殿立在眼前;他想此殿
(本章未完,請翻頁)
應該就是承運殿,於是走了進去,轉過屏風往台上走去,同時往台下觀看,台下佔了兩列人,右邊一列全部身穿朝服,左邊一列則全部身批鎧甲,不用說了,右邊是文臣,左邊是武將;再看台上正中,放着一張帶靠背座椅,靠背及兩邊扶手上均刻有龍紋,於是走過去坐了下來。
眾人見皇上坐上龍椅,立刻下跪說道:“臣等恭迎皇上上朝!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凡冊也學着古人模樣說道:“眾愛卿平身!誰有本可奏?”
眾人起身後,右側第一位先開口了:“稟皇上,臣牛金星有話要講;大順既已立國,開元永昌,建都長安,據有陝西全境、河南全境及湖廣荊州、襄京、承天、德安四府,擁兵百萬,另制將軍賀錦率領中營不日將攻取重鎮西寧;反觀明朝,長江以北只剩山西、山東、北直隸三省,且野戰精銳盡喪大順之手,守城之兵皆開城投降;全國百姓身無尺寸之田,卻納天下大半賦稅,戍邊將士誓死保家衛國,卻已數月未領餉銀,明朝已失軍心民心,大廈已然將傾;我大順軍應稍作休整,而後擇日東征,兵分幾路,必定勢如破竹,直搗京師!”
凡冊對明朝和大順歷史太熟悉了,京師為明朝首都,同時李自成佔領襄陽后,改名襄京,而後佔領西安,又改稱長安,西安雄據關中平原腹地,沃野千里,自古就是西北糧倉。
而明朝陝西則包含今天陝西全境、寧夏全境、甘肅東部、青海東部,範圍相當的廣;至於湖廣也是大省,相當於今天湖北和湖南之總和,丞相牛金星說的四府實際相當於今天的四個地級市;河南省倒是沒怎麼變化,古今邊界都差不多。
而牛金星說的擁兵百萬,實則沒這麼多,都是長自己威風的話;大順軍從十幾年前開始轉戰北方各省,其中部分流民慢慢轉變為了職業軍人,剩下的流民則作為後勤人員隨軍一路遷徙。
後勤人員里包括軍戶家屬及雜役,他們主要負責養護馬匹、維修軍械、生火做飯等,直到攻取襄京,才有了固定的根據地,而後他們中大部分又隨軍從襄京進至關中,如今一部分被安排屯田,一部分仍于軍中擔任後勤任務;大順軍隨從數量多達幾十萬,形成了一個特殊的戰時群體,因此實際上大順的職業化軍隊就只有大名鼎鼎的野戰五營及地方城防軍,這兩部分加起來最多不超過二十五萬。
同時從牛金星口中得知大順還未開始東征,而史書記載李自成是在崇禎十七年二月開始離開長安進行東征的,所以進一步確定了時間應該是在崇禎十七年一月(公元1644年2月)至崇禎十七年二月(公元1644年3月)之間,而史書記載李自成從建國後到東征前,一直呆在長安,未曾離開過,那自己此刻肯定是穿越回了長安,還成了大順皇帝。
同時史載李自成雖已建立大順,年號永昌,但長城以南大部分仍屬於明朝,在牛金星的建議下,為了麻痹朝廷,暫時對內稱帝,並未舉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
還有賀錦,經過十幾年與明軍戰鬥及農民軍之間派系合併,最後只剩下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了七位獨立首領,賀錦為其中之一;後來李自成想要整合農民軍,賀錦與劉希堯作為其中兩位首領,從大局出發,欣然接受並投入麾下。
但另外四位首領張獻忠、馬守應、賀一龍、藺養成卻極力反對;再後來李自成襲殺賀一龍及藺養成,逼走馬守應(后病死),同時也威脅張獻忠離開了武昌,至此完全控制了大部分農民軍;凡冊知道此人為人不爭,有大局觀,不過遺憾的是在攻取西寧途中於崇禎十七年一月十五日遇伏身亡的,只是不知此時是否已遇害。
回過神來,凡冊往左列看了看,排在第一位的應該是一品權將軍田見秀,問道:“田將軍,你對牛丞相所說有何看法?”
田見秀聽后立馬說道:“回皇上,丞相之言,臣贊同;當下除吳三桂仍有三萬關寧軍駐紮寧遠至山海關一線外,明朝已無其他可戰之軍;反觀我大順朝,擁長江以北大半之地,西有鳳翔、秦州、鞏昌、蘭州等重鎮,扼關中西南咽喉,東據潼關及河南洛陽、開封、汝寧、南陽等重鎮,南有商洛、漢中及湖廣襄京、荊州、承天、德安等要地,亦有寧夏、固原、榆林、延安扼守關中北方門戶,已具問鼎天下之實力;唯有黃河東岸山西仍在明軍掌控之中,雖有黃河天險但距關中太近,此為大順必爭之地;臣以為,東征務必兵分兩路,一路東渡黃河沿山西北上,攻佔太原、大同、宣化,直抵居庸關;一路從河南北上,入北直隸,攻取保定;然後夾擊京師,則長江以北可定。”
凡冊太清楚了,陝西的精華在於關中平原,而整個平原只有幾條古道可出陝。
要麼經鳳翔(今為寶雞,古為陳倉)至秦州(今天水)再過鞏昌(今隴西)而後出關中至蘭州(今蘭州),此為西路。
又或經鳳翔過大散關至漢中,此為西南路,又或從長安(今西安)直穿秦嶺至漢中,此為南路,兩路均可由漢中再南下至四川。
而武關則位於陝西東南部,為關中平原通往河南、湖廣重要關口,此為東南路。
至於陝西東部潼關,自古以來就為關中平原向東通往河南、山東、北直隸三省之交通要衝。
至於北面則為黃土高原,只要扼守寧夏、固原、榆林、延安即可禦敵。
只有東北向,關中平原與山西南部盆地隔黃河相望,無重鎮或關卡扼守,但依然可以封鎖幾個渡口進行防禦。
還有北直隸,其實就是今天的河北省,也是京師所在;明朝為了抵禦蒙古,前後一百多年在北部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數個軍事重鎮,均城高池深,還有外面的長城作為屏障。
陝西境內有寧夏、榆林、固原三鎮,山西境內有太原、大同兩鎮,北直隸境內有薊州、宣府、真保三鎮,另加天下第一險的山海關及關外遼東鎮,組成了京師周邊的防禦體系。
不過到了崇禎十七年,遼東鎮總兵駐地東寧衛(今遼寧省遼陽市)及周邊重鎮均已落入滿清之手,只有寧遠(今遼寧省葫蘆島市)還在明朝手中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