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6 勝利?
吳三桂突然來這麼一手,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待chong
qing方面的明軍證實其所言非虛,關寧軍的確撤出了成都,已經進入大金川之後,整個南明朝廷先是歡呼,繼而爆發了激烈的爭吵。就如同吳三桂所期望的那樣,不少原本恨不得噬其血肉的南明重臣,態度陡然就曖昧了起來。偶爾發表的公開言論,裏面多少都有點同情的意味。而那些主張招安的就甭提了,這會兒更是跳出來為從前的主張搖旗吶喊。
i之間,整個朝堂上風氣為之一變。甚至連首輔馬士英都在認真考慮着吳三桂重新歸附大明的可能xing。這麼一篇泣血的乞罪文書,又有之後如此主動的低姿態,讓這些儒家出身的高官們實在不好意思繼續喊打喊殺。理所應當的,南明重臣們的這一思想,讓澳洲人狠狠地嘲笑了一番。儒家思想里摻雜了佛教思想,比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類的……當然,個人信仰佛教這沒什麼,但一個國家的政策要用佛教那種對自己殘忍、對別人仁慈的思想來指導,那這國家還可能有好么?
紛紛擾擾之下,不論怎麼講,吳三桂的出走是一件好事。這會讓西線的壓力驟降,督師孫傳庭長出一口氣之餘,接連電報上書朝廷,要糧草,要彈藥,要民夫。孫傳庭這是磨刀霍霍,打算放手進攻了。與此同時,一直平靜到離譜的東線終於有了動靜。
十二月十一
i,以武毅軍第二鎮、第三鎮為主體的東線集群,總兵力超過六萬的東線集群兵分兩路,一路以徐世程為主將,過泗州直撲鳳陽府;另一路以國姓爺朱成功為主將,渡過淮河,經清河直撲重鎮徐州。
十二月十七
i,徐世程兵不血刃光復鳳陽府。事實上鳳陽府早在數年前就被滿清放棄,從而變成了滿清與南明之間的隔離帶。所以徐世程這一路上除了行軍就是行軍,完全沒有遭遇到任何抵抗。儘管收復的只是一座棄城。但這並不妨礙南明zhèng
fu對此大肆宣傳。
幾年光景的耳濡目染,南明zhèng
fu甚至專門派遣了官員去往澳洲學習輿論學。所以隨着鳳陽府的光復,從官辦的朝廷喉舌到市井小報,封面統一用了血紅的四個大字:光復鳳陽!朝堂諸公也學會了作秀,腐儒們叩闕慟哭,幾近昏厥。稱終將龍興之地收復。非如此死後無法見君父。
太學生成群結隊的遊街。高舉着拳頭,嘶吼着振奮人心的口號。便是市井百姓也喜笑顏開。不論是本地土著抑或是南逃者,所有人都興奮異常。商家們也如同打了雞血般,不要錢一樣一掛又一掛放着爆竹。哪怕是大勝關下勝了,這些年來大傢伙依舊提着心吊著膽。生怕澳洲人與朝廷鬧了間隙甩手走人,然後那群韃子呼嘯而來。哪怕武毅軍已經建了五鎮,廣武軍也有一鎮,全國湊湊近十萬新軍,這依舊不能給大傢伙太多的安全感。無他。這些年大傢伙讓韃子的瘋狂給嚇住了。這種恐懼絕不是靠這麼幾年時間可以轉變的,唯有一場徹底的勝利才能扭轉。
眼下,鳳陽的光復讓上到達官貴人下到市井百姓的南明看到了這一可能,所以大傢伙都很興奮,興奮得忘乎所以。
十二月十九
i,捷報再傳。國姓爺朱成功率部只用了四個小時就攻佔睢寧。這次南明國家機器所發動的宣傳攻勢雖然不如光復鳳陽。但熟悉內情的人知道,這才是東部戰線第一次實打實的勝利。哪怕睢寧守軍都是綠營,沒有一個八旗兵丁;哪怕打頭陣的是廣武軍李定國等人,武毅軍第三鎮根本就沒出動。
而黃埔三傑的初次登場驚得整個東線友軍目瞪口呆。師從澳洲的劉文秀將澳洲人所強調的火力優勢發揮到了極致,短短半個小時的時間,二十四門迫擊炮足足打光了炮兵連兩個基數的彈藥,小小的睢寧徹底被爆炸產生的硝煙所籠罩。半小時后發起衝鋒的李定國與艾能奇兩個連一路上根本沒遇到過像樣的抵抗。以至於戰事結束后艾能奇酸溜溜的說劉文秀搶走了他的榮譽。
當然,讓三傑稀奇的是,他們本以為以他們跟朱成功的矛盾,他們會被朱成功冷藏起來。可事實恰恰相反。朱成功不但用了他們,而且還是重用。行軍作為先鋒,打仗作為先頭部隊。攻下睢寧之後半點貪功的意思都沒有,如實的替他們請了功。這讓三個西軍出身的廣武軍軍官立馬轉變了對朱成功的印象,看起來這位年輕的將軍還是有容人之量的。
十二月二十六
i,朱成功所部發起徐州戰役。這一次,李定國等人終於遇到了一塊難啃的骨頭。徐州重鎮,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城牆雖然有些破敗,卻依舊堅固迫擊炮砸過去,頂多炸出臉盆大小一個缺口拿破崙實心彈砸過去,炮彈嵌在城牆裏,也就掀落十幾塊轉頭。劉文秀與滿臉不爽的第三鎮炮隊指揮官碰了下頭,而後得出一個結論。除非換更大口徑的火炮,單憑現有的火力,想要攻破徐州除非打光所有的炮彈。
三傑隨即請示朱成功,請求調澳洲新式75mm速shè炮,用以打開如同烏龜殼一般的徐州。朱成功沒回答,只說了一嘴‘雜牌就是雜牌,如果打不下來便直說,某換我武毅軍來’。便是這一句話,將血氣方剛的三傑刺激得二話不說轉身就走。
二十分鐘后,劉文秀所部炮兵連集中二十四門迫擊炮進行壓制xing炮火覆蓋,李定國與艾能奇兩個連的步兵抵近徐州城牆,一邊用步槍壓制城頭,一邊架設雲梯。血戰半個鐘頭,奪取了城門,而後大軍蜂擁而入,徐州光復。
是役,廣武軍付出七十人傷亡,民軍傷亡四百三十一。
南明zhèng
fu再次高調宣傳。滿是美譽的文章中,三傑成了不世出的猛將,而國姓爺則漸漸變成了指揮若定,胸中錦繡萬千的儒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