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中醫更是幾千年來經久不衰的瑰寶。然而自西方文化注入中國以來,我泱泱大國十幾億國民竟完全被西醫立竿見影的療效所折服,西醫醫院門庭若市,而相比之下,中醫醫院則門可羅雀。雖然世人皆知西醫治標不治本,中醫雖療效緩慢卻標本兼治,但在這個事事追求高效率快節奏的國度,浮躁的國人還是更青睞於西醫的治療。不可否認,在某些疾病上,西醫尤其是外科手術和精準的儀器檢測確實技高一籌。然而,中醫的辯證分型和對症下藥是西醫不可比擬的,而且如果真正做到了這兩點的中醫治療,療效並不比西醫差,反而能一勞永逸,釜底抽薪,治癒得更徹底。

中醫在現代中國日漸衰頹,究其原因,並不是中醫本身的問題。有人將其歸咎於政府在醫療政策上對西醫的傾斜,並持有強烈的排外思想,認為中醫各方面都比西醫強,是國人有眼不識金鑲玉。依我看來,中醫衰頹原因有二:其一,缺乏創新;其二:傳承廣泛性不夠。

說到創新,不得不提那些傳統的中醫治療理論和方法,望聞問切辯證分型之法,不知難倒了多少中醫學子,也讓患者覺得中醫是如此的神秘,不同的中醫醫生竟然通過切脈而定出不同的病因,這讓患者對中醫不敢輕信。其實脈診是最次一等的辯證分型方法,真正高明的醫生通過望五色、聞五味、問五志就能判定病因,從而對症下藥。本書中所提到的天干命理辯證開方之法是筆者根據《黃帝內經》中五運六氣之道推陳出新而自創的,希望能為中醫的振興做出些許貢獻。

此外,對於中藥的配伍,筆者不太贊同“君臣佐使”的開方之法,認為古代之所以如此開方,是中藥不能全部配齊的權宜之計。筆者認為中藥性味歸經,唯其性和歸經兩點尤為重要,由性分陰陽補泄,以歸經斷五行五臟。方劑之中,有補有瀉,五臟六腑,皆有調理,真正實現中醫調理陰陽平衡的目的。

中醫的傳承廣泛性不夠,原因在於,古今很多中醫有醫術無醫道,抱着“一招鮮吃遍天”的自私狹隘思想,獨門絕技不外傳,造成現在很多中醫治療之法瀕臨失傳,後繼無人,可悲可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筆者雖不敢說沒有通過中醫醫術發家致富的想法,但我個人認為,你若芬芳,蝴蝶自來,如果真能懸壺濟世,治病救人,名利不強求,但也不強拒,一切順其自然即可。

本書內經篇所言中醫辨證之法為筆者自創,雖未經實踐檢驗,但稍有醫術之人,只要理解筆者辨證之道,皆可鑒定和評判正確與否。我雖深信此中醫道,至真至正,但不免才疏學淺,鄙言陋見,還請中醫前輩和廣大讀者不吝賜教,指正糾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紫薇真經之內經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紫薇真經之內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