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熟悉熟悉怪核夢核傷核閾限空間
『怪核』
怪核(weirdcore,oddcore,strangecore),是一種網絡美學和藝術行為,以業餘或低質量的拍攝或數字圖片創建或編輯,讓人感覺傳達混亂,迷失方向,疏遠,懷舊或無能。(引自wiki)
怪核風格可以理解為一種網絡的復古主義。lo-fi低質量流動裝置攝影是怪核的核心元素之一,這些作品經過處理,使其類似於千禧年早期互聯網的模糊畫質,內容也會出現一些現在被認為略略過時的事物。
怪核的表現手法,主要體現在超現實主義的運用。作品常常取用現實中存在的場景進行加工,令其表現出本不應具有的形象。如特徵的增加或缺失(本應人頭攢動的場景空無一人、本應有什麼物體的地方換成了馬賽克),解離重組(將a所具有的特點移動到b上),以及對於邊緣事物的模糊(例如過曝的燈光,消失的陰影,過度簡潔的牆面和地面)也因此,怪核常常表現出一種“夢境”或“幼時回憶”的感受。(特別表現這點的分支被稱為“夢核”,下面會提及)而除去畫面內容本身的碎片化之外,文字(主要用於施加心理暗示)的運用也常常是支離的單詞或語句。
這些手法和元素的應用使得怪核作品顯得真實、生活化,但又同時帶給觀眾一種割裂感與陌生感,以及由於二者並存而帶來的些許詭異和不安。(因此,怪核作品的受眾多為1990—2010年間出生、早期互聯網對其童年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代人)但需要注意的是,恐懼感並不是怪核的必須要素。與怪核與閾值空間的緊密聯繫相對應,怪核作品也具有很大的主觀性。對於不同的觀眾,同一作品會激起不同的感受,一些人感到溫馨熟悉的作品,在另一些人看來可能就會具有濃厚的詭異色彩。
怪核具體可以分為數個分支,其中公認的是怪核(weirdcore,主要表現割裂和詭異感);夢核(dreamcore,突出熟悉感,多有對事物的模糊);傷核(traumacore,體現對過往精神或肉體創傷的反映,有時也與ptsd有關)。不過各個分支間並沒有嚴格區分。
閾限空間
閾限(liminality)一詞源自拉丁文"limen"(英語threshold,意思是極限),指"有間隙性的或者模稜兩可的狀態"。閾限(yùxiàn)也是心理學名詞,指外界引起有機體感覺的最小刺激量。這個定義揭示了人感覺系統的一種特性,那就是只有刺激達到一定量的時候才會引起感覺。
閾限最早廣泛應用於心理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閾限(liminality)一詞源自拉丁文"limen"(英語threshold,意思是極限),指"有間隙性的或者模稜兩可的狀態"。閾限首先是一個心理學術語,在心理學中有絕對感覺閾限和差別感覺閾限等概念,特指人在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臨界值。閾限,更是一個重要的人類學概念,著名的人類學家維克多·特納在總結范·蓋納普原創的"通過儀式"概念基礎上提出了人類學的"閾限"概念,此後"閾限"一詞被廣泛的應用於人類學等人文社會學科研究中。
閾限性是文化人類學中的一個概念,指一種社會文化結構向待建立的社會文化結構過渡間的模稜兩可的狀態或過程,是文化雜合的空間。綜合特納等人的理論,閾限的時空具有模糊性、開放性、非決定性和暫時性的特徵,並且具有在不同結構性狀態之間轉換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