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半部經書,細說蕭家往事
我趕緊進屋裏把爺爺的行醫箱帶上,那箱子是爺爺多年來行醫隨身攜帶的。但是他這次離開時並沒有將它一起帶走,而是把它留給了我。
行醫箱子是個古舊的黑色木箱子,跟一般的行李箱大小一樣,相當的沉重,大概有三十斤左右。箱子裏裝了一套醫用銀針,一些常備的急救用藥,以及一些陰陽醫師專用的輔助工具。在外人看來,這就是一隻雜物箱,因為裏面放的東西千奇百怪的,絕對不會有人想到它是用來行醫救人的。
如此重的一個箱子,若是一般的小孩子提着它趕路的話,確實是夠吃力的。但對於我而言,這並不困難,從小在爺爺的訓練下,我現在能夠負重三十斤長跑二十公里的山路。
李二叔家雖然是爺爺家的鄰居,但其實跟我們家距離有差不多三公里遠。我們村子一共也就住了大概一百來戶人,分散在整個山窩裏。大部分村民都安居在山溪不遠的沿岸,而我爺爺家跟李二叔家是比較偏僻的,遠離了山溪,更靠近山腳下。
見我拎着一個沉甸甸的箱子出來,李二叔二話不說伸手就接了過去,並催促道:“咱趕緊回去吧,我怕我家那小子快撐不住了。已經耽擱了不少時間,我真怕白髮人送黑髮人啊!”
我點了點頭,把門虛掩上就跟着李二叔快步往他家的方向跑過去。
由於走大路的話彎彎繞繞,為了趕時間,我跟李二叔一致決定抄近路,那樣路程只有兩公里左右,不過得穿過一片小樹林。
山間小道不利於趕路,但對我而言並不困難,因為這兩年爺爺的訓練里就有山路長跑這一項。
剛開始,李二叔還能跟我齊頭並進,但跑了一半路程,他就被我甩在身後了。
“李二叔,還是讓我來吧!我能行。”我伸手把木箱子從李二叔手上接了過來,對他堅定地說道。
李二叔喘着粗氣,搖了搖頭嘆道:“呼呼…之前,我們家阿牛…說…說你多厲害…我還…還不相信!這回,我…我信了。走…咱…咱趕緊回去。”
我點了點頭,把木箱子扛在左邊的肩膀上,昂首快步帶頭邊跑邊對後方的李二叔說道:“李二叔,我就先走一步了,你隨後跟上!”
此時此刻,我也總算明白當初爺爺為何讓我負重三十斤練習山路長跑了。在這種鄉野地方行醫,真的是個體力活,一般大夫恐怕趕路都夠嗆的。救死扶傷乃爭分奪秒的事情,分秒之間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我並沒有任何耽擱,邁起大步就直奔李二叔家裏跑去。這段路我已經走過很多遍了,以前找阿牛玩,為了省事,我大多數都是選擇從這條小道過去他家的。所以,如今即便是晚上,我不用看腳下的路況,依舊能夠健步如飛。
如果走大路的話,無論我們再怎麼趕路,起碼也要十五分鐘左右才能趕到李二叔的家裏。但走這條小道,我只花了十分鐘不到的時間就來到了李二叔的家門口了。
此時,阿牛家裏燈火通明,除了嬸嬸的哭聲,還有另外幾個村民的說話聲。
守在門口的村民一見到我跑了過來,立馬對屋裏喊道:“來了,來了。蕭醫仙來了!”
長期以來,我爺爺都替村裡人看病治傷的,而且收費都是隨意村民自己給,久而久之大家都尊稱他為蕭醫仙。
其實,我們家並非本地人,本地人都是李姓,姓蕭的就只有我們一家。記得爺爺跟我說,我們一家是在四十年代初為了躲避戰亂,隨太爺爺逃難過來的。
我們家祖上就是行醫的,那個年代兵荒馬亂,民不聊生,醫生可是稀缺資源。所以,太爺爺很快就融入這個小山村,行醫救人。收費隨民意,這規矩還是當初太爺爺定下來的。
不過,太爺爺並沒有在這裏終老,聽爺爺說,在他五歲時,太爺爺就帶着大兒子和二兒子跟路過的民兵走了,到前線去支援全國抗戰。
我的爺爺是太奶奶獨自帶大的,孤兒寡母的好不容易才熬了過來。然而,太奶奶至死也等不到太爺爺和兩個兒子回來了。
我太奶奶叫關秀媚,是個大家閨秀,祖籍是山東人。地主家的女兒,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當初她之所以下嫁給我太爺爺,一方面是因為我太爺爺不但醫術高明,而且身懷武藝。更重要的是,他救了當時的關老爺一命。
若無意外,作為游醫闖蕩江湖的太爺爺也許就定居在太奶奶關家所在的小縣城了。然而,在二兒子出生后兩年,全面侵華戰爭就爆發了。東三省是最先淪陷的,太爺爺護着關家老少一路逃亡,整整逃亡了四年,一路由東北逃到了華中,然後又逃到西南。
在到達四川時,太爺爺他們和關家的人走散了,無奈之下太爺爺帶着妻兒繼續走到了貴州大山裡,也就是我和爺爺現在定居的這個小山村才最終安頓了下來。
我爺爺是在這裏出生的,就在他五歲那年,一支民兵部隊路經我們村時,把傷員留給村民照顧。
太爺爺幫傷員醫治好傷勢后,那些民兵堅持要離開,要趕往前線繼續抗戰。太爺爺毅然決定隨他們同行,而十六歲的大兒子和十二歲的二兒子也追隨而去。
爺爺跟我說過,他大哥跟二哥是太爺爺親手培養的陰陽醫師傳人,小小年紀就很有本領,與同齡孩子不可同日而語。而爺爺的陰陽醫術多半是靠自學的,太爺爺只來得及幫他完成築基,就已經隨部隊的人離開了。也慶幸太奶奶知文識字,否則爺爺也看不懂那部祖傳的《陰陽醫術經》。
爺爺跟我說過,我們這部祖傳的醫經其實是殘本,還有半部醫經不知去向。當初,他自學陰陽醫術,也曾問過太奶奶。太奶奶的答覆是,我爺爺的醫術跟太爺爺確實有相當的差距,但自她跟太爺爺一起,這部醫經就是殘本。
至於下半部醫經,可能只有太爺爺知道去向了。而今是不可能問太爺爺了,所以我們後人要想修習下半部的陰陽醫術,幾乎是無望的,一切隨緣。
直至我上大學后,我才知道太爺爺蕭濟曾經在一個隱世宗門修習醫術,半部《陰陽醫術經》也是從那裏帶出來的。
那個宗門叫陰陽醫宗,是一個以醫術入道的宗門。陰陽醫宗太平盛世不開山門,開山門必為亂世將至。
蕭濟年輕之時便拜入了陰陽醫宗的外門,學習治病救人的醫術。在陰陽醫宗,外門弟子只能學習普通的救人之術,內門弟子則可以修道,所學為《陰陽道經》。
門中所修的《陰陽道經》都只是拓本,是老幾代宗主憑藉經驗積累所著。而真本《陰陽道經》早就隨開山醫祖一起消失,不知所蹤。
醫祖只留下了被撕爛的半部《陰陽醫術經》,由於醫經只修醫術不修道所以不被重視,直接就被丟棄在外門的醫術藏經閣里。作為一本殘本醫術經書,即便丟到門外藏經閣,依舊無人問津,蒙塵多年。
直至蕭濟進入藏經閣翻閱醫書時撿起了它,蕭濟學醫天賦異稟,完全沉浸於《陰陽醫術經》中神奇的救人治病之術,其中的陰陽理論更是讓他醍醐灌頂,經過多年摸索努力,他甚至為自己成功築造了偽天基。
以當時蕭濟的天賦,已經足以拜入內門了。然而大清將亡,華夏將亂,宗門大開山門鼓勵外門弟子出山濟世救人。
年輕的蕭濟毅然帶上半部醫經出山門濟世救人,由於半部醫經是殘本,長老並不在意,任他帶走。
不久后,陰陽醫宗的當代宗主葯千愁,發現要想找到真本《陰陽道經》的下落,必須先修習《陰陽醫術經》,方能得到葯祖留下的指引。
他立即到外門藏書閣翻找《陰陽醫術經》,幾經周折才得知那半部殘書已經被一名外門弟子帶出山門。
陰陽醫宗曾派人去追回蕭濟,希望把殘經帶回宗門。然而,恰逢亂世,兵荒馬亂,人海茫茫如何找一個人?耗費多年未得,他們甚至以為蕭濟已經死在戰亂之中了。
這些,是陰陽醫宗的宗主葯千愁親口告訴我的,不過那是很多年以後的事了,暫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