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歸處
煎熬過一整夜,次日辰時二刻,胡九彰的傷情終於有了些許好轉的跡象。
李慕雲是一整夜都沒合眼,一見老胡睜開眼睛,他連忙叫來醫師幫忙查看。
“老胡,老胡……你感覺怎麼樣?哪裏不舒服嗎?頭疼嗎?”
胡九彰面色慘白,眼光也有些渙散。
他腦側被撞的地方,腫出了一個一寸來高的大包,看着就叫人心驚。燕昭中不敢給他動頭上的包,趕來的大夫也不敢動,眾人亦不敢輕易挪動他,就怕把他腦袋上那層已經腫得要漲破了皮的血包給捅破了。
那大夫也沒想到胡九彰還能再睜開眼睛,驚詫之餘又給胡九彰把了好一陣子的脈。李慕雲一直在他旁邊陪着他說話,可老胡大抵是傷得太重,根本答不出話來。
“得下針。”
大夫這回不說他活不成,而是從藥箱裏掏出一包針灸用的細針,站到了胡九彰榻前。
“既然能挺到這個時候,說明還有一線希望,幾位爺,老夫就放手一搏了!”
他說罷,便從包里抽出銀針,在燭火上將針頭一一燎過後,操着銀針便落到胡九彰頭上。
施針的過程一直持續到了當天正午。李慕雲實在支撐不住,靠在胡九彰榻邊睡著了。那大夫也累了個好歹,不過待他這一番診治過後,胡九彰的臉色着實比之前好了不少。
就這樣,李慕雲陪着胡九彰在承山寺內又熬了整整七日,經過老醫師一遍又一遍的施針,老胡腦袋上的包越來越小,他人也慢慢恢復了意識。雖然他短時間內怕是康復不了,但這條命,算是保住了。
而胡九彰醒后的第一件事,便是要問肅王的安危,這又惹得李慕雲眼圈泛紅,跟他連道了幾次歉。
“老胡,早知道這樣,我寧願不來遼東……咱們早就該找個地方好好歇一歇了。”
“現在……不也能歇嗎……”
胡九彰聲音虛弱,面上反而帶着笑,“現在歇……我安心……”
他輕輕說著,不過一會兒又閉上眼睛,沉沉睡去了。
因為胡九彰腦側的傷需要靜養,李慕雲便一直陪着他在承山寺里養傷。
如今救回了肅王,燕家的燕蘇和也換了嘴臉,圍着李琮鞍前馬後的伺候着,比原先在高凌岑身邊時還要殷勤,而有了燕家的支持,李琮回長安的計劃,也很快提上日程。
至於在最後與李兆朔前來救場的杜縣令,這人除了仍與之前一般的吝嗇,如今攀上了肅王的關係,也一門心思的要追隨肅王入京謀官。他反覆強調最後馳援的那一次,是他費盡心力在縣裏召來了百十來人,前去承山寺救援,而至於偽裝成唐軍的點子是誰想的,他就隻字未提。
但李兆朔可虧待不了這背後的大功臣。那時正是老聞,想到了要偽裝成唐軍,威懾高家。而至於招人這事,杜縣令自然有一份功勞,但縣衙里的人,早知道杜弘林的個性,本也都心不甘情不願的,若不是被老聞的一番慷慨陳詞所打動,他們未必就甘心幫這個忙。
所以李兆朔最先向父親舉薦的,還是聞百川。
李琮聽后,當即便答應收下聞百川做幕僚,只是這事反倒被當事人老聞給拒絕了。
他只道自己沒有資格追隨在肅王殿下左右,只想着最後能為李公子盡些忠心便好。李琮聽罷撫掌大笑,道是自己的二兒子,得了個堪用的人才,回京后,倒可以施展一番了。
肅王一行人啟程回京時,由燕蘇和親自帶着一眾僕役護送,南下經由海上,再從山東走陸路回長安。
臨行前,李慕雲特地前去與父親和二哥道別。只是這二人對於他暫不回京的決定頗有微詞,父子三人雖然見了面,卻也沒說太多。反而是李琮當著李慕雲的面,與李兆朔交代了許多。
李慕雲也知道父親的意思,他知道,現在在父親跟前最重要的人,是二哥。
但這些對於他來說,也已經無所謂了。
這些事無謂對錯了,所求不同,想法自然也不同。他不會求着父親去理解自己的想法,也不會強迫自己去接受父輩給予的那些期望了。他不需要這個世子的身份去證明什麼,現在,只要一切隨心就好,而他的心,早已經許給一個人了。
胡九彰在承山寺內養了大半年,頭上的傷勢才算是徹底好全了。但這次的腦傷,給他留下不小的後遺症,他有時候說不清話,半面身子還總是酥麻的,使不上力氣,連站也站不起來,算是徹底成了個廢人了。
看他這樣,胡彥可是打擊不小,獨個兒跑到哥哥房門外,哭了幾次。但李慕雲反而對此事看淡了不少,他時常安慰胡九彰,說要再尋名醫,給他針灸治療。只要他們自己不放棄,總能把傷養好。
只是胡九彰對此不抱太大的希望。李慕雲說了,他也只是跟着笑笑。
他知道自己這副身子,給折騰成這樣,能活下來已經是萬幸,他倒不期望自己能好成什麼樣,只求能跟李慕雲過幾年安穩日子,便死亦無憾了。
畢竟已經有那麼多人,倒在了這一路上。
胡九彰這輩子都忘不了潼關,那個他最後經歷的真正戰場。
那麼多人都死了,憑什麼他還活着呢……
他以前只覺得自己能倖存下來,全是靠着天生的運氣,和這一副結實的身板。但現在,他知道自己可能沒有那麼多運氣可以耗費了。所以往後的每一天,都是他撿來,偷來的。他只能這麼想。
在承山寺養傷期間,胡彥和燕昭中也一直從旁照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