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

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

常寧公主朱熙音和駙馬都尉沐昕大婚之後,有過極短一段蜜月之期,便生出隙怨來。公主生於北,在王府閨閣中長成,從小沁潤於詩詞歌賦,乃一多愁善感之公主也。心中夫婿,不但應風度翩翩,還該是文采飛揚。然駙馬都尉沐昕,生於南國鎮邊之侯府,從小耳濡目染的是將士的征討殺伐和番人的粗鄙蠻橫,對於舞文弄墨卻是一竅不通。奉旨成婚之初,彼此尚能相敬如賓。然久之,心之裂痕現矣。那沐昕從小偏隅之地長大,如何見過京城的這般富貴繁華地?銷魂女兒鄉?加之沐昕本就年輕,又有那貪玩之本性,既召駙馬,又有富甲一方的西平侯府做後盾,居京日久,人地相熟,再加上本身顯赫的身份,自然和一幫貴少富賈玩到了一處。昕常和人飲酒狎妓,至夜方回,公主累勸不能禁。這日駙馬都尉沐昕和淇國公的兒子邱松,成國公的兒子朱勇,被京中第一大戶沈瓊邀去秦淮河長樂坊飲酒聽曲。那沈瓊何須人也?乃洪武朝時富可敵國的沈萬三弟沈萬四之孫也。沈瓊高祖沈祐,因遇洪災、瘟疫、妻亡,船載四子自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沈漾村一路逃到百多裡外的平江路長洲縣周庄鎮東蔡村定居下來,長子次子相繼夭折,餘三子沈富,字仲榮,四子沈貴,字仲華。沈富‘躬耕發家’,已是‘廣置田產,富甲一方’的富戶,又得蘇州看破紅塵之豪富姓陸名德源者傾盡家財相贈,遂而巨富。人們因‘萬戶之中三秀’而尊稱其為沈萬三。萬三者乃巨富之別號也。沈貴亦得萬四之雅號。沈萬三並未巨富止步,而是再使‘貨達三江,利盡南海’,以‘求富為務’的他居然把生意做到了海外。他把中國的絲綢、陶瓷、銅錢、食鹽和糧食等運往海外,又將海外的珍珠、珊瑚、瑪瑙、象牙、犀角和香料等運回中國。終至富傾天下,足以匹國。太祖朱元璋妒且覬覦其財,先是以‘豬蹄’誘其犯諱,沈萬三以‘萬三蹄’巧對避之,又賭修南京城牆而不得其便,最後以莫須有的勞軍之罪欲問其斬,得大腳馬皇后鼎力相救,才以沒其家財,發配雲南得以免死,最後還是客死他鄉。沈萬四雖富不及萬三,然亦是富中之翹楚。見富亦招禍,便捐半家財以求後嗣平安,餘一半分給了兩個兒子沈德昌和沈漢傑。自往山中出家,得以善終。沈瓊從父親沈漢傑手中分得不菲家財,攜往京中,累資巨萬,築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錢莊兩處,結宅玄武湖畔。乃為京中第一大賈。那沈瓊得伯祖父沈萬三之人生教訓,知富猶過度乃為禍也。遂於巨富之後不再以‘求富為務’,而是日進萬金,便日散萬金。這日因是第一次請到駙馬都尉沐昕,便帶了京城最繁華的秦淮河畔最頂級的長樂坊來聽曲消遣,被鴇媽領了進秦字二號包房,那沐昕雲南西平侯府只言及一,何以來二。便道:“何不領我等去秦字一號包房?”鴇媽搖頭擺手道:“不可。”沈瓊亦搖手,道:“此乃天子腳下,二乃萬萬人之上也。”遂安排酒宴曲目。一歌女自屋后簾攏出來,懷抱琵琶,眉目傳情,嬌聲唱到:

金陵形古勝晚望思迢遙

日日余孤塔青山見六朝

燕迷花底巷鴉散柳陰橋

城下秦淮水年年自落潮

一曲歌吧,大家共飲一杯。沈瓊自懷中拿出一個半大拳頭的一酒杯,通體透明,宛若水晶,其上一顆墨綠色的葡萄,圓潤飽滿。沈瓊道:“這隻瑪瑙酒杯,因其上的這顆墨綠葡萄,所以叫‘月下葡萄’。其價可值嘉興郡一年之鹽鈔。今夜與京城最顯三少共飲,乃人生之大幸。然只此一杯,贈與誰都不妥,既已現寶,也斷沒有揣回家的道理。三位不如一曲一杯,一醉方休,三少誰最後醉,誰便擁有這枚‘月下葡萄’,如何?”邱松、朱勇乃武將之後,酒量了得,自然是連聲叫好。沐昕道:“這一曲一杯,怕是飲至天明,也未必能見分曉,莫若唱一句便飲一杯,也好早些分出個勝負來。”無人異議,便一句飲一杯。因是三少拼杯,沈瓊每次只飲一小杯相陪,那邱松、朱勇儘管酒量了得,怎奈沐昕從小征伐的武將和來貢的番王堆里長大,早就練就了一身的酒量,兩人如何是他的對手?夜還未央,便把那兩貴少喝的酩酊大醉,扶了長樂坊的客房裏睡了。沈瓊捧上酒杯,道:“此‘月下葡萄’,非駙馬莫屬。”沐昕道:“不然。我亦有一物與先生賭,以示公允。”沐昕腰間取下兩隻銅錘,銀鏈相連,道:“此乃吾之兵器,叫‘流星錘’,從不離身,雖價不及這‘月下葡萄’,但吾之生死,全賴於它,亦貴同吾身。我們依舊唱一句曲便飲一杯酒,先醉者為輸。”沈瓊道:“剛才我只是小杯陪飲,於駙馬不公,我須自罰三杯,再與駙馬相賭。”沈瓊連飲三杯,然後和駙馬都尉沐昕聽曲對飲,一句一杯,一個時辰之後,那沈瓊佯裝大醉,被扶了客房休息。沐昕收好銅錘,懷揣酒杯,辭出長樂坊,正要回家,突然想到言及秦字一號房時,大家都諱莫如深,亦不知那秦字一號房裏到底是誰?沐昕解下腰間銅錘的銀鏈,走暗處拋鏈套住二樓的廊柱,只一個騰躍便上到了二樓,又如法上到三樓。長樂坊是三層樓的廊檐木屋,三樓為秦字號房,為一等房,二樓為淮字號房,為二等房,底樓為河字號房,為三等房。沐昕悄悄靠近秦字一號房外,聽裏面還有歌女的嬌笑聲,知客人未去,便於暗處等待。不久吱呀一聲門開處,只見兩歌女扶了永樂皇帝出來,嚇的沐昕大氣也不敢出。兩歌女扶了永樂皇帝下樓,沐昕亦準備離開,然此刻酒正發酵,忖那皇帝來得,自己又何以來不得呢?遂趁隙溜了進秦字一號房去。兩歌女轉來,見一年輕威猛男子坐於剛才和永樂皇帝溫存的床上,唬的魂兒險些出竅。一歌女壯膽上前,道:“汝是嫌項上人頭待的太久了么?膽敢來這兒?”沐昕戲謔的道:“就算皇帝住的地方,我亦是想進就進,想出就出,何這兒不能來?”兩歌女不識駙馬都尉沐昕,只道他是說大話唬人,另一歌女上前道:“這裏就算是王公貴胄,亦未必是想來就能來?汝不自量,也不知是從哪兒來的山野俗夫?還不趕快哪兒進的?哪兒出去?讓我們叫了人來,汝怕是得躺着出這大門去了矣。”京城裏都言常寧公主是下嫁沐昕,此刻沐昕聽一歌女說他是山野俗夫,自然惱怒,取出腰間銅錘,本想是揮舞着去嚇唬兩歌女的,不想兩歌女卻尖聲大叫起來,沐昕亦在酒精的作用下,照兩歌女的腦門一錘一個,頓時兩歌女腦漿迸裂,七竅生煙,頃刻間便已兩命嗚呼了矣。沐昕如上樓之法逃到樓下,偷了匹快馬一溜煙的跑回駙馬都尉府。公主還未就寢,見沐昕慌慌張張的進來,道:“相公去了哪裏?這大半夜的,何以慌慌張張?”沐昕喘息未定,道:“我做下一件驚世駭俗之事,望公主父王面前救我。”公主道:“是何驚世駭俗之事?竟要引來父王相殺?”沐昕道:“今夜長樂坊,我將父王寵愛的兩個歌女殺死了。”常寧公主覺得難以置信,心想為兩個歌女,父皇未必會殺駙馬,然一個當今皇上,一個當朝駙馬,為爭兩個歌女去傷及人的性命,這該是怎樣一個人間笑話?公主不覺氣道:“你再怎麼荒唐,也斷不至於去和父皇爭女人的寵而殺人吧?”見公主生氣,沐昕以為公主是不願父王面前說話,一時怔的住了。這時門外一股勁風吹來,將公主梳妝枱上的一疊稿紙吹的滿屋皆是。駙馬未回,公主頗感寂寞,便梳妝枱上抄詩詞以遣,多為閨怨之詩詞。其中一張吹到沐昕腳邊,恰是北宋詞人張先《一叢花令》的後半闕。沐昕拾起,只見上書:

雙鴛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橈通。梯橫畫閣黃昏后,又還是、斜月簾攏。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因沐昕不通文墨,不知張先之《一叢花令》,此刻又是酒已發堂,更是醉眼不識詩書,只見那‘雙鴦池沼’,‘沉恨細思’,‘嫁東風’等字。於是怒對公主喊道:“汝欲與誰‘雙鴛池沼’?汝欲嫁與哪位‘東風’?”公主見駙馬不解詩書,無欲與辨,只氣的淚眼婆娑。公主丫鬟桃紅,從小北平燕王府隨公主長大,亦懂詩書,聽公主受污,護主心切的她進入內室,立於公主與駙馬之間,道:“駙馬自不知詩,何污公主之甚?”才被歌女罵為‘山野俗夫’,又讓丫鬟說成‘自不知詩’,沐昕酒壯怒氣,遂失理智,取了腰間銅錘,照了丫鬟頭上打去,公主上前相護,想那沐昕斷不會真的就打在自己頭上,然沐昕收錘不及,一錘正中公主額頭,一時鮮血噴張,人事不醒,眾侍女急入相救,哪裏能及?常寧公主朱熙音就此香消玉殞!公主恭慎有禮,懂詩書,通《孝經》,沒年二十二歲。

長樂坊鴇媽送客出來,見有人翻樓而逃,細看乃已離開秦字二號房的駙馬都尉沐昕,趕緊上樓查看,見一號房房門大開,悄無聲息,往裏一瞧,見兩歌女躺在一地血泊之中,搶進一探鼻息,知已死去,趕緊着人報官,傳至宮門被壓下,頃之,又有沐昕打死常寧公主並逃離駙馬都尉府的消息傳來,才一併稟報入宮,永樂皇帝知悉大怒,一邊派侍衛全城搜捕沐昕,一邊傳皇室、重臣往悼公主。永樂皇帝駙馬都尉府見到常寧公主,已是白布裹屍,不覺悲滿全身,正哭的傷心,傳沐昕已被帶到府門外,永樂皇帝拔出腰間‘北斗’,衝出府門,大聲道:“武夫,拿命來償。”舉劍刺向跪地俯伏的沐昕腦門。沐昕以為此命休矣。不想邱福、道衍及時趕到,拖住永樂皇帝,道衍附耳言道:“不可,易鑄大禍。”邱福聞駙馬都尉沐昕擊殺兩歌女和公主后逃走,永樂皇帝正下令全城搜捕,知大事不妙,趕緊快馬棲霞山霞光寺請了道衍,正好趕到救下沐昕。邱福、道衍扶永樂皇帝入密室,道衍道:“黔國公沐晟,手握百萬重兵,身擁三郡之地,可引十餘番邦以為援,京中神機營亦為其舊部,殺沐昕,勢必逼沐晟反。若沐晟反,朝廷之危亦隨之至矣。”沐晟留鎮交趾,食邑貴州,坐領雲南都司事務,其勢甚盛。永樂皇帝幡然醒悟。遂強忍憤怒,令駙馬都尉沐昕自錮私邸。親撰弔唁詩深悼公主。詩曰:

汝本恭慎賢

奈何命多舛

從此音容離

吾心痛何息

那沐昕深悔不識詩書,枉殺公主,自禁錮私邸之後,潛心文墨,遂通詩書,有詩為證。現錄其《大岳太和山八景》之《南岩峭壁》,以饗讀者。

秀拔中天載巨鰲瀑聲直下鬼神號

氣吞泰華銀河近勢壓岷峨玉壘高

日上群峰明鎖闥風回萬壑涌秋濤

紅塵一點飛難到跨鶴人來醉碧桃

沐昕永樂朝之後,竟得重用,成為勛臣貴戚。永樂之後又歷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四朝。此為後話。

應文和尚一行四僧來到武當,太極宗師張三丰已閉關三月,也不知他何時出關,四僧一合計,覺得也別無他去,便就武當山道觀里住了下來,想等太極宗師張三丰出關,好討安身之策。住下的第三日晚,應文和尚內急,起來小解之後,見道觀門口處的宮室還有閃着小油燈,悄悄靠近,只聽一道士叫起另一道士,吩咐道:“已過三更,該你起來盯守,戶科給事胡濙已驛站帶兵過來,連夜上山,約五更便到。已不足兩更時間,千萬別盯漏了那四個和尚,讓你我吃不了兜着走。”應文和尚大驚,知行蹤暴露,趕緊回宮室,叫醒無依道人、應賢和尚、應能和尚,告知所聞。三人亦覺事態緊急,然道觀大門關閉,且有道士守在那裏,無從以出。四僧遂往住持室,告知住持應文和尚身份,言戶科給事胡濙正帶兵來捉,求出觀之策?住持乃一女道士,姓段名寶姬,是太極宗師張三丰的關門弟子,張三丰受太祖所託暗助皇孫,於‘靖難’師起時分遣七位弟子往七地設立寺廟,以期能助可能落難而至的建文帝,張三丰分往各地視察,在雲南見到發配充軍雲南的沈萬三。時沈萬三窮困潦倒,病入膏肓,身邊只長女沈線陽和侍妾段寶姬,三豐贈以金銀,萬三不受,托兩女子與三豐而亡,三豐助葬道旁。帶兩女子入雲南點蒼山蘭若寺拜見師弟張玄素,薦線陽拜於張玄素門下,帶寶姬回武當山收為關門弟子。寶姬道:“觀后卻有一密道,然路太陡峭,白天已然難行,況黑夜乎。今既知應文和尚身份,自當陪同下山。”沿一條艱險難行之路,經兩個僅容一人的洞穴,三處壁立而下樹梯,到山腳時,已然天明了矣。聞山頂人喧馬嘶,知胡濙已帶人搜觀。五人擇一條隱秘小道,行約三十里,在一個道口處被一隊官兵拿住,押了去往襄陽。原來戶科給事胡濙鄂州府見遂安伯陳志,陳說雲南之憂,使陳志往南京奏請永樂皇帝招了西平侯弟沐昕為駙馬。胡濙自往荊、襄察建文蹤跡。胡濙想那建文帝蹤跡難定,而荊、襄又是扼中原之咽喉,鎖南北之要衝。遂自住荊、襄,派數十暗探分往湘、黔、滇、蜀、陝、甘等地察訪,待有確蹤再往調兵搜捕之。胡濙在荊、襄之要衝、寺廟、道觀等皆設了暗探。這日聞報建文帝等四僧上了武當,便襄陽郡離武當山最近的襄沙兵站調了兵將前往擒拿。胡濙早已偵之武當山有後山密道,遂于山腳時遣了兩支小隊分抄後山小道。一小隊在與荊州接壤的路口設伏,將建文帝等人抓了個正着,正押了走去襄陽的大道,卻讓一年輕將領帶兵擋住了去路。年輕將領姓嚴名震,字松直,乃三國蜀漢名將嚴顏之後,領荊州郡都指揮司副使,正帶兵巡邊,聞報有襄陽兵抓了四個和尚和一個道士,覺得事有蹊蹺,便領兵抄近道攔住了襄陽兵的去路。襄陽兵領兵首領只是一百戶,和那都指揮司副使相差了好幾個軍階,他壯膽上前,向嚴震拱手施禮,道:“我等乃戶部戶科給事胡濙手下士兵,奉命緝拿朝廷欽犯,請問將軍何人?為何領兵攔住我等去路?”嚴震頭戴銀盔,身穿鎧甲,手提一桿長槍,舉槍指向百戶,道:“吾乃荊州都指揮司副使嚴震,戶科給事胡濙來過荊州,他是往各地察戶籍及風土人情,手下何兵之有?汝不實言,便緝汝等荊州付司下獄。”百戶無奈,只得具實言道:“吾等乃襄陽郡襄沙兵站士兵,但確為胡濙所遣,緝朝廷欽犯,胡濙親帶襄沙兵站士兵去了武當,將軍不信,可親往武當見胡濙問之。”嚴震聞言欲放襄陽兵過,手下一都統道:“既為朝廷欽犯,將軍何不攔下,帶往荊州,再交給事,此不世之功歸於將軍與荊州了矣。”嚴震聞言遂道:“此等朝廷欽犯,多有結黨,汝等兵微,不堪當此重任,且交付與我,當往荊州,汝武當山叫給事荊州提人。”說吧槍一揮,手下眾軍士一擁奪過建文帝等人,往荊州方向去了。襄陽兵眼看到手的功勞被搶,只得垂頭喪氣的往武當方向復命去了。

嚴震縱兵搶了建文帝等人,帶了荊州郡荊沙兵站住下,令兵士對建文帝等人嚴加看守,夜下二更,嚴震正準備寬衣休息,有人敲門,開門見是荊州布政司教諭王芝臣,趕緊迎入,王芝臣道:“恭賀將軍已可留名青史了矣!”嚴震道:“先生笑我,吾手無寸功,如何留名青史?”王芝臣道:“將軍不知今日擄了建文君乎?”嚴震錯愕,道:“建文蹈火自焚,以太祖皇孫、懿文太子子厚葬,榜文遍行全國,何先生不知?竟出此言?”王芝臣道:“那太祖傳位遺詔?庶出為嫡?將軍信之乎?”嚴震道:“誠如先生所言,吾當如何?請先生教我。”王芝臣道:“將軍乃忠臣良將之後,寧學正學先生、鐵弦肩擔忠義,不做李九江苟且偷生之行為耳,依我所見,不如義釋建文君等!不知將軍意下如何?”嚴震道:“方孝孺、鐵弦,人民相吊,雖死猶生,李景隆行屍走肉之徒,鼠輩耳,雖生如死。奈朝廷暗探、鷹犬佈於全國,釋之易,使之生難也。”王之臣道:“吾家世居襄陽,族氏多而家殷富;襄陽西鄰巴蜀,北接甘陝,南通滇黔,東出鄂湘,必有使生之策也,將軍只管義釋,與吾策之。然‘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成,乃天命所定,不怨於你我也。”嚴震遂義釋建文帝一行,並送至襄陽境。是夜自刎於荊沙兵站,成忠肝義膽的將軍。

王芝臣家乃襄陽第一大戶,在襄陽各地均有族人的產業,在荊、襄接壤的一座山中,有他堂弟家的煤窯,那管理員王芝臣認識,他便將建文帝等人連夜帶到那裏,予以重金,讓管理員找了一處隱秘的廢棄窯洞將建文帝等人藏了起來。王芝臣是告假奔伯父的喪行至襄陽境,聞戶科給事胡濙武當山緝拿欽犯,又聞荊州都指揮司副使嚴震劫了和尚道士去了荊沙兵站,坊間建文帝秘藏荊、襄的說法甚廣,度乃建文帝等人,便連夜荊沙兵站說嚴震義釋。王芝臣襄陽城奔完伯父的喪,往見建文帝等人,道:“戶科給事胡濙料陛下等人未出荊、襄,故正各地嚴查,陛下等人還得在此屈居些時日,等我荊州找人假扮陛下等人,引走胡濙,再來接陛下等去襄陽城隱居。”無依道人道:“吾願往荊州。”段寶姬亦言欲往雲南見線陽。王芝臣遂帶了無依道人和段寶姬同往荊州。荊州城外紫竹禪院的達果和尚,是王芝臣的好友,坐下有兩位弟子,分別叫塵願和塵緣,亦和王芝臣相熟,王芝臣說三人假扮了應文和尚、應賢和尚和應能和尚,與無依道人和段寶姬荊州郊外故露蹤跡,胡濙果然中計,領兵追蹤而去。王芝臣荊州布政司告了個回鄉納妾之假,去將建文帝等人俗裝后帶到襄陽城,盤恆數月後,於第二年的春天,見荊、襄各地盤查撤銷,便贈三十兩黃金,讓建文帝、葉希賢、楊應能扮成一主二仆的生意人,遣人暗中保護,將建文帝等人護送回了蜀郡重慶府。

紅葉寺洒掃小沙彌帶建文帝、葉希賢、楊應能去舒家場見程濟,程濟迎了入內室,向建文帝跪拜泣曰:“半年前,常妃難產身故,是臣未盡心照顧,乃臣之過也。”建文帝聽聞常妃身故,哭的更咽難語,大家勸的不住,只得陪着流了回淚。那日霍良的管家來向程濟報喪,說是常妃因難產身亡,生下一小男孩到是安然無恙。程濟一時氣急,竟昏厥了過去,眾忙救醒。差人叫來薛通、宋和。程濟支開眾人,告知常妃之喪,程濟淚流滿面的道:“帝又不在,該當如何是好?”宋和道:“宜秘葬之。”常妃是秘藏於霍良家,對她的死,霍家自然是不敢聲張,除霍良、霍良夫人、管家知道外,其他人一概不知。當夜程濟去請了舒春幫忙,從霍良家背出屍體,葬在舒春家旁邊山頭上的一個岩洞裏,那裏風雨不侵,夕照可達。那孩子亦送十裡外雞公山下一新喪母乳小孩的人家,告知孩子父姓赤,程濟給了十兩黃金給那戶人家,叫妥為餵養。建文帝堅持要去常妃墳前祭奠,程濟苦勸不住,於一個月夜,同薛通、宋和一起,陪建文帝去到常妃墳前,建文帝三拜之後,跌坐常妃墳前,哭的凄慘,程濟、宋和趕緊扶起,程濟道:“陛下節哀!此處荒郊野嶺,並非久留之地。”建文帝忍住心中悲傷,在常妃墳前燒紙焚香,祭奠道:

卿落帝王家,緣何命堪紙?

孑身孤寂去,眾親無一人!

常妃乃開平王常遇春第三子常森女也,建文二年納為帝妃,沒年二十三歲。程濟、薛通、宋和亦常妃墳前燒紙焚香禱告,一翻祭奠之後,眾人正待要離開,突然洞口處一聲異響,嚇的大家不敢出聲。建文帝等人是聽見什麼異響了呢?會不會帶來危險?且看下回分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御臨河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御臨河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五回 忍憤怒永樂悼公主 惜傷悲建文祭愛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