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涼城
夏去秋來,在忙碌中時光總是過的飛快。
“團長,太壯觀了,沒想到不足三個月的時間,這座城已經初具規模了!”
章藹在寧皓的身旁感慨道。
是啊!不到三個月寧真帶來的五千金幣和價值上萬金幣的物資就燒完了,還有母親讓明月帶來的一萬金幣也燒完了,這不亞於打了一場小型戰爭。
寧皓沒時間和章藹一起感慨,城市建設依舊在如火如荼的進行,最大的難題終於出現了,建設資金和物資通通告急。
城鎮建設剛進行到一半,墾兵團的倉庫沒錢了…
是的,即使商隊現在每個月都會往來一次,帶來大量的生活物資,但是依舊架不住一萬五千人三個月的開銷。
是的,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城內的軍民總數突破了一萬五千人,儘管城外的莊稼長勢喜人,儘管城內的民居日益增多。
但那都是之後才能起到作用的,現在一萬多張嘴等着吃飯,一萬多個勞力等着開工。
寧皓帶着百靈和章藹站在城門下,城門的北段已經建造完畢,二十多米的城牆樹立在眾人面前。
雖然新城的大小最多只能算個鎮,但是城牆的高度已經完全超過了關西城,甚至比北原首府郡城的城牆還要高大。
得益於杜都提供的新式構建法,讓城牆基座十分牢固,底座基層足夠支撐這樣的高度,想來魔族的雲梯難以登上城牆。
北城大門的門沿上已經雕刻出大涼城三個大字,鑄城中幾乎所有的材料都出自大涼山,因此寧皓大筆一揮直接取名大涼城。
寧皓站在城下,還在欣賞自己的傑作,雖然還未竣工,但是此刻也有強烈的滿足感湧上心頭。
感受到身邊的來人,余光中看到明月來到身邊,心裏的滿足感頓時被衝散了大半。
“少爺,北大門的材料還有還需要半個月才能隨商隊送到,到時需要交付尾款三百金幣。”
看着沒有理會的寧皓,明月並沒有在意,依舊自顧自的說。
“訂購的海東精鹽和川南布匹本次也會一併到達,預計可供營地居民維持兩個月,到時需要交付尾款兩百金幣,還有本月民工需要支付的工錢預計八百金幣,還有…”
聽到後面,寧皓自己麻木了,自動屏蔽了明月的聲音,心裏盤算着讓她掌管財政是不是一個錯誤。
“明月啊!你說這是不是套路,從一開始母親就預料到這樣的結果,目的就是逼我回去?”
要說沒有家族的掌控,寧皓是死也不相信,真的想築建一座城,幾萬金幣就能滿足那北境的城鎮早就如同雨後春筍報樹立。
僅是要築建一座兩萬人的城鎮就至少要動用上萬人的勞力,耗時半年以及不下於二十萬的金幣的投入。
這樣的耗費窮困的北境怎麼會輕易嘗試,所以在得知寧氏支援建城,北境上下文武官員才會統一的默許。
但是出於編製和官員安置的考慮,北境並沒有同意寧皓上報的增加新城編製的請求。
這也意味着新生的大涼城在北境沒有編製,不會造冊統計,也不會派遣行政官員。
“不會呢,少爺。”明月乖巧的回答。
“主母之前說過,少爺如果遇到什麼難處可以直接到淮安城找商行管事!”
看着明月狡黠的雙眼,寧皓覺得等待在自己面前的可能就是個陷阱,以自己對母親的了解,可能應對自己到淮安城的計劃已經佈置下去了。
再看一眼明月,這個少女張着無辜的眼神,也是個狡猾的小狐狸,難怪被母親看中跑過來監視自己。
“呼!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走一趟吧!”
既然下定決心要去往淮安城,那新城必要的安排還是需要準備的,新城必須要留下一個信得過的人駐守,同時一些北原當地特產也可以收集起來運往中原。
既然借用了家族商道的便利,那就物盡其用,畢竟新城建好后也不能一直靠吸血家族來生存。
這樣的發展方式不是寧皓需要的,在糧食儲備和物資供應商自己的大涼城一定要能夠獨立運轉。
當天夜晚,寧皓和瑞安溝通了許久,瑞安雖然是寧真親自舉薦同時也是雲氏商行的人,但是寧皓並不是很信任他。
苦於手上實在是沒有經商能力的對口人才,都是一群只會打仗的大老粗。
所以寧皓將手上僅有的一千金幣交給了瑞安,並且以自己的墾兵團印信給他開具了通關證明。
讓他帶人前往北境的一些關口,因為地廣人稀的緣故,北境的礦產資源和一些稀有物種資源還是比較豐富的。
中原地區對於北境交流不深,但是還是稀有的東西很有興趣,畢竟物以稀為貴,寧皓也準備藉此開闢大涼城到中原關口的貿易路線。
瑞安的商隊已經出發,因為是第一次屬於自己的商隊出行,寧皓帶着一眾部屬給商隊送行。
站在北城牆上眺望,大涼城範圍之外的地方還是一片荒涼,三十輛大車組成的商隊行駛在灰敗的土地上,孤零零的黑色旗幟,金色的“涼”字隨風飄揚。
大涼山腳下,一條寬闊的河道筆直的延伸到遠處,河道兩旁已經種上了低矮的樹苗。
河道兩旁規整的農田整齊劃一,農田旁的水道溪水潺潺,麥苗綠油油的隨風擺動。
農田旁村莊的建設已經初具規模,一個個磚瓦房依次排列,但是周邊的工地,還在零散的人在夯實土地。
城牆旁不知什麼時候支起了幾個大爐子,已經開始燒制陶器,和建造城牆牆垛用的方磚。
三個月的時間,邊陲的大涼山荒地變成了一個放眼綠色生機勃勃的領地。
大涼山下由於開採大量石料,形成了一個窪地,暴雨過後,又形成了一個池塘,依託雨水的豐沛,草木植被又開始豐腴起來。
寧皓回頭看了看現在自己身後的一群人,這些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人已經背後一萬五千名軍民,都是依靠在自己身後,相信自己才會聚集在這裏。
淮安城一行自己必須要拿回想要的東西,願這一路順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