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泣蒼野

龍泣蒼野

一、龍泣蒼野

公元873年,咸通癸巳年間。唐朝的第十八任皇帝李漼已經在皇帝的寶座上坐了十四個年頭。國家機器此時已經腐朽不堪,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可是這一切對於這個皇帝來說,他居然無動於衷,他認為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身體在日夜奢靡的生活中,每況愈下。如果生命沒有了,他將不能享受一切美好的事物。

於是在這年春季來臨之際,他做了一個重大決定:派遣有關宦官使者到鳳翔法門寺迎接佛骨到長安來。以期為自己祈福,當然對外還要美其名曰:為天下蒼生祈福。

所謂的佛骨,也就是舍利。它是佛祖寂滅以後火化所得的遺骨遺灰。根據他的形狀大致可分為兩種,一種是肉身舍利,一種是法身舍利。而在法門寺中的佛骨是一寸二分的手指中節佛骨。

據說佛骨每有靈驗,迎接佛骨更是歲豐人安。當然能不能應驗不得而知,但對於此事很多大臣們覺得這是一件荒誕而又勞民傷財的事。

那些正直的大臣們一再站出來勸諫懿宗不可以迎接佛骨。甚至有的大臣冒着忤逆的罪名,搬出唐憲宗時期,迎接佛骨不久即晏駕的凶例。有人甚至做好準備做下一個韓愈的下場,意圖阻止皇帝迎接佛骨。可是懿宗決心已下,誰也不能阻止。他對那些反對的大臣們說:如果能在有生之年見到佛骨,即使我死了,我也覺得此生無憾了(朕生得見之,死亦無憾)。如此態度堅決,眾人誰又再敢站出來阻攔,誰又能阻擋。

於是大量的興建浮圖、寶塔,香輿車輛、幢蓋並裝飾有珠寶美玉,其奢華程度遠遠超過憲宗時期的迎接儀式。長安到鳳翔法門寺相距三百里,從三月二十九日到四月初八這幾天馳道上車馬不停的奔走,不知道累死了多少馬匹,跑散了多少車輛。當迎接的隊伍終於到達的時候,更是以禁衛兵開道,一路上念佛聲震天動地,官民的音樂響成一片,香燭煙霧繞與天地間綿延十里不散。

如果能穿越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當時長安城中車水馬龍,人頭攢攢。而你恰好在人群當中。從城樓下往上看。你會看見我們的皇帝陛下在福安門上是如此激動,他的臉上泛着紅光,眼中飽含着熱情的眼淚。穿過煙霧繚繞的塵光,皇帝從福安門走下,心中激蕩難平,顫抖的像個小孩終於得到盼望已久的禮物,當終於見到佛骨那刻,眼淚終於止不住的流下。他和參與會昌年間那些德高望重的,曾經迎接過佛骨的長者們經行親切的交談,而後又賜予他們豐厚的金子和玉帛作為賞賜。

此次的迎接儀式雖然有部分人反對,但是還是有很多大臣們是迎合皇帝的意圖的,宰相們甚至開始捐錢。不少的富商們開始捐錢捐物,蓋起綵樓,辦起赦免諸惡的無遮會。那些瘋狂的信徒們甚至砍斷自己的左手臂然後點燃。有人頭頂一束香,一路長跪。名為‘煉頂’只為表達虔誠的敬意

法門寺位於陝西寶雞扶風縣城北10公里處的法門鎮,始創於東漢末年桓靈年間,距今有1700多年的歷史,被稱為“關中塔廟之祖″。寺中木塔名為“真身舍利寶塔”,存放着佛祖中指節,因此塔而建寺。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因阿育王為弘揚佛法散四萬八千枚舍利分送世界各處,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隋朝時叫“成實道場”。到唐高祖時才改名叫法門寺。法門寺也就成為皇家寺廟。終唐一朝有六次到法門寺迎接佛骨到長安,實是最高統治者們認為佛骨可以祈福延壽,保國平安,保民富裕。

唐朝自認是道家老子李聃的後裔,對道教推崇有加。雖然有《令道士在僧前詔》的詔令。但唐初對佛教也是採取開明的政策不排斥壓制佛教。唐太宗貞觀五年岐州刺史張亮向唐太宗彙報,此處有塔三十年一開,開啟后對國家子民都非常有利,請剖出舍利讓世人瞻揚。太宗欣然同意。於是有了唐朝第一次開啟法門寺塔基,供奉佛骨。但這一次太宗並沒有把舍利迎奉到長安。只是供養在寺中。

真正的開始把舍利從法門寺接到長安的是唐高宗時期。顯慶四年(659年)高宗命僧人智琮,慧辯與王長信到法門寺迎接佛骨到長安供奉。高宗送絹三千匹造阿育王像進行供奉,三月又敕令舍利迎往東都洛陽,這次武則天舍所寢衣飾一千餘匹,另為舍利造金棺銀槨。此次迎奉佛骨歷時四年,於龍朔二年將舍利送還法門寺。

武則天為中國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女皇當政,為了統治的合法性,她利用佛教主張的眾生平等,男女皆可成佛的佛性,在天授二年頒發了《釋教在道教之上制》,改變了唐朝之前道教在釋教之前的格局。長安四年(公元704年),武則天命鳳閣侍郎崔文書和法藏、綱律師等到法門寺奉迎佛骨舍利,當年,武則天駕崩。

到中宗二年,為寺塔題名“大聖真身寶塔”。二月二十五日,派法藏等造白石靈帳鋪,與舍利同歸法門寺。中宗、韋后等還以發代身,供奉舍利。這次迎奉經歷武周、中宗兩朝,前後跨越五年,是唐代歷次迎奉佛骨時間最長的一次。

安史之亂后,國家多亂,肅宗為求精神支柱,乞求神佛庇佑。上元二年肅宗卧床不起,想起法門寺三十年一啟,敕令僧人法澄,中使宗合禮,府尹崔光遠往法門寺開啟塔下地宮,肅宗親自禮拜,供奉60餘天送回法門寺。

唐德宗時期藩鎮兵變,倉惶出逃奉天。而後雖然叛亂平息,但德宗害怕宿將權重,開始重用宦官,沒想到亂上加亂。面對這種局面,德宗實在沒法可施,復求於佛法。貞元六年春,德宗下詔請出岐州無憂王寺(即法門寺)佛指骨迎入長安供養,之後送到長安各大寺院供養。長安城內外舉家出動,所施財物數以萬計,歷時一月左右,德宗遣中使送佛骨回法門寺。

唐憲宗算是一位有所作為的皇帝,歷史稱為中興的“元和之治”。他臨朝以來操勞過度,漸感身體不適,於是在崇佛與祈求福壽的心理因素下。憲宗在元和十四年下令中使杜英奇率宮人30餘人持香花赴法門寺迎接佛骨。此次佛骨自光順門進入皇宮之內供奉三日,還送到京城內各大寺院。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爭相供奉佛祖真身。但中途因發生“韓愈諫佛事件”,於是迎奉草草結束。當月24日奉還佛骨於歧陽舊塔。

唐朝最後一次的迎佛當然是唐懿宗。他的迎奉聲勢浩大,供品最多,耗資空前。直至到僖宗年間才送歸佛骨。平時他就信奉佛教入迷,他命令長安東西兩個街四個寺設置戒壇,剃度21天。更是在咸泰殿設主戒壇,稱為“皇宮內寺”,讓宮女剃度,讓他們在裏面修道。又在宮中設置講台,親自唱着佛歌,親自寫着佛經。多次前往各寺,賞賜布施,毫無限度。吏部侍郎蕭仿上旨勸阻說道教慈愛節儉,儒教教育人仁愛正義,只有佛教讓人放棄王位,出家成仙,割捨掉最難捨的愛,這不是帝王應該追求。帝王應該任用賢人,了解人間疾苦,愛戴子民。希望皇上撤銷掉佛筵,親力親為的處理國家政事。李漼對這位吏部尚書的苦口婆心勸說,倒也不反感,總之是你說的不錯,要給你嘉獎。但是我不聽你的,我該怎樣還是怎樣,想做的事我就不改。實際上蕭仿也好,其他的大臣也好,並不了解他們的皇帝,所謂佛家出世的思想可不是他要接受追求的。他之所以欣然迎接佛骨是希望佛家的成仙神通真正能實現,那就不是出世而是入世的思想了。可再一次毫無例外,在迎接佛骨后的第三個月懿宗就身體不好,直至晏駕。真的是:佛骨才入於應門,龍已泣於蒼野”

韓愈有一篇著名的《諫迎佛骨表》,其中有一段話講佛骨自東漢明帝有佛以來,氣數才十八年。其後亂亡相繼,運祚不長…事佛求佛,乃更得禍。氣得唐憲宗當時就要把他殺了。他對大臣們說:說我事佛過重還可忍受,說什麼迎佛骨沒有一個好下場的,都是短命皇朝,實在太狂妄。幸虧斐度與崔群等人極力規勸,才免於一死,被貶到潮州。

韓愈雖然說的很嚴重,但好像真的是有某種魔咒。武則天長安四年年終迎佛骨,次年正月到洛陽,二月,武則天不得不讓位於李顯,復國號為唐。當年十一月武則死。

中宗十分崇佛,武則天死後,繼續供奉佛骨,景龍四年,中宗以發代身,供奉佛骨,二月將武則天時所迎佛骨,送還法門寺,同年六月,韋后、安樂公主毒殺中宗。

肅宗上元元年五月迎取佛骨,次年肅宗駕崩。憲宗迎佛骨韓愈力諫而不聽,當年誤吞金丹,死於非命。懿宗最後一次迎佛骨,咸通十四年四月八日迎至長安,七月,懿宗晏駕。后不到三十年,唐朝滅亡。

為什麼普通人乃至下面的臣子屬下都懂的道理。怎麼到這些至高無上的國家領導人那裏居然不能看的透徹。想來是因為捨不得放不下,所以參不透。捨不得榮華富貴,放不下心中的豐功偉績。把最後一點希望寄托在虛無漂緲的事物上。

最後誰也不能戰勝命中的註定!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唐朝史之晚唐風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唐朝史之晚唐風暴
上一章下一章

龍泣蒼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