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的月餅
今天是農曆八月十七,剛過完中秋節兩天,現在家裏有好些月餅。平時我偶爾會去麵包房買些麵包蛋糕什麼的西點來吃,最近是路過了好幾次,但完全沒了進去的打算,因為家裏的月餅還沒吃完。
月餅吃多了挺膩的,每次最多也就一塊兒,我的飯量小,要吃一塊兒月餅的量就相當於主食了。每年到中秋節氣,走家串戶的,月餅是流通當中的重要一環,畢竟是這個節氣的標誌性物件。也所以每年家裏都會在中秋前後多了堆月餅。四口人,兩位血糖都高,媽媽不喜歡吃甜的,我也不太喜歡,月餅的話吃是能吃,但是吃的比較慢,於是每年幾乎都會扔掉一部分,那些是實在吃不完了,點心這東西過了保質期就不新鮮了,現在的氣溫也還不是個放心值。
單個裝袋的還好些,會有防潮劑加配和保鮮標註。散裝的就懸了,一般這樣的是街邊糕餅店的加工款,會趕在節日到來之前就做好裝盒預備售賣,所以當你收到了這種款式時候,很有可能距離生產日期已經有幾天了。那除非及時放進冰箱裏,但是冰箱也有冰箱的問題。冰箱是種病,我覺得如果起名的話應該叫拖延後遺忘,找時間真應該再好好談談冰箱這個事。那就還說回到月餅上,月餅放進冰箱后,好了,有了冷藏保障,心裏更不着急了,時間長了也就忘了,當冰箱裏的東西實在是放不下了,真的下定決心要清理一番的時候,突然就會發現那些有年份的月餅,然後很大可能你就不想吃了,於是就在廢了電又多耽擱了時間之後接着扔掉。
不管是什麼食物,壞了,扔了都是可惜的,世界上多少人還吃不上你扔掉的那點兒東西,結果你就給扔了。小時候家裏人便是抱着這種態度對待的月餅,於是就有了一道菜,“炸月餅”。把冰箱裏冷凍的月餅拿出來,放着開開化,切成小條,裹上面糊,放油鍋里炸一炸,小孩子喜歡吃那
(本章未完,請翻頁)
些。小時候月餅吃到最後都不願意吃了,但改頭換面后,大家就多了興趣,多了期待,爭先恐後起來。神奇的是,炸月餅這個事很多朋友在小時候都曾經吃過,是時代造就了長輩們對食物的珍惜習慣。現在的話剩餘的月餅基本都扔掉了,已經很多年沒有吃到炸月餅了,正好現在家裏就有,這兩天就切一個炸了,追憶一下兒時的味道與情懷。
記得是在立秋前後就看見街上和糕點鋪子裏開始有月餅上架售賣,時間是在中秋節前一個月多一點。各種餡料,蛋黃的、藤椒牛肉、板栗、臘肉、火腿、金絲棗、玫瑰花,等等。小時候就沒有這麼多種,最普遍的就是五仁兒、椒鹽、豆沙、棗泥這四種,後來多了鳳梨餡兒的,原料其實是冬瓜,由於新鮮,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接着就是蛋黃的,月餅的中心夾着一個圓圓的鹹鴨蛋黃,吃着特別香,鹹味兒沖淡了甜味兒,蛋黃的香油膩滿了口。有段時間我也特別喜歡吃這種月餅。再後來就多出了肉餡兒的,開始覺得新鮮,獵奇的心態,吃着也還行,不過吃多了還是膩,月餅本就油膩,肉餡兒也是油膩,混合在一起越髮油膩,我不喜歡。再後來就分不清楚先後了,似乎是一瞬間,各種各樣的月餅,琳琅滿目的種類就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但是吃來吃去,還是喜歡最原始最樸素的那些餡料,那些味道,許或是我有情懷,許或是印象中它該有的樣子太深刻。
隨着月餅種類的不斷翻新,包裝也是在過去的一個時期達到了鼎盛。用到了“過去的一個時期”這個詞,因為之前有關欄目上批判報道過此類瘋長的奢華包裝,有關人員也進行了整改。現在就市場上我見到的那些來說,確實比那個時期的奢靡要樸實多了。確實,幾塊兒糕餅,再精鍊的餡料也難做到天價,想要掙錢的經銷商唯獨在包裝上下工夫,精雕細刻的工費甚至比月餅本身的成本更高,如此喧賓奪主一
(本章未完,請翻頁)
番,掙足了顏面之後在某一個時刻依舊會被扔掉,買櫝還珠的樂此不疲,財力物力人力以及資源的任意消耗。但是百般琢磨之後,其實就我感覺,還是喜歡它最樸實的包裹,簡單、簡約,但是時尚感。草紙麻繩的經典搭配,復古有年代氣息的中國風,是我喜歡的格調,心中文藝傳統的一方。
節過了,昨天在餐桌上聊天的時候說起了五仁兒老月餅,記起自小時候,每年快到中秋節時,爺爺都會從家鄉那家非常有名的糕餅店買來傳統五仁兒月餅。大,皮兒酥脆、薄,餡兒足,相對較扁,偏薄。記憶中包裹着碎冰糖、青絲、紅絲、瓜子仁兒、花生、芝麻等。一個半斤,價位比別家貴些,但是味道好。包裝來說,見每次都是裝在白色膠袋裡。這月餅一直是爺爺買過來,我竟不知道具體售賣的地方,昨天聽爸爸提了句大致方位,想是得細問來。因為爺爺去年去世了,所以今年就沒人去買,因為年年吃,從沒在意,甚至今年都沒有及時記起。但這卻是一個深深的烙印,也是情懷,今年忘記,明年或許更久的以後會越來越清晰的記起,記起成長中的這環味道。
那接下來呢,還是得計劃着吃那些月餅了,喜歡的味道先着吃了,當點心來吃吧,當然在不損壞生活美感的基礎上。而這個美感是順其自然,也不能因為不浪費幾個月餅而極端恨在,好在今年的月餅剩餘不算太多。當然,關於月餅這個問題,決不能因此把它當做負擔來看,這是一種標誌性的存在,可以歸結為一種禮節民俗。不管是海外僑胞還是奔走異鄉的人,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定會想到團圓,想到月餅,這便是一種節日的情節,中國人的情節,是一種代代相傳的國風文化傳承。
等向爸爸問清楚了那家糕餅店的具體位置,明年再到中秋節的時候,便由我代替爺爺去那裏買來,將家裏的這份月餅情懷傳承下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