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風起盧龍急雁行,幾年歸夢渡漁陽(六)
更新時間:2013-04-30
漁陽城以東三百里,正是幽州境內規模最龐大的防禦工事——盧龍塞。
盧龍塞最早只是秦長城中的一座普通軍堡,規模並不是很大。西漢時,帝國的邊境深入草原,原本是邊境的秦長城卻變成了安全的內地,直到西漢建立,帝國的重心一直放在西邊的羌亂以及正北的匈奴身上,甚至對西域的關注都比對東北的關注更多,因此帝國在東北的幽州的邊境變不斷向內收縮,秦長城再一次成為帝國的邊境。
同時由於帝國的東部邊境比之秦朝又向東擴展了很多,整個幽州的形狀在東西方向上變得特別的狹長,盧龍塞便正好坐落在幽州東西方向的中心,地理位置愈發突出,於是帝國便對這裏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加上之前東北邊境的鮮卑部族對帝國不斷襲擾,盧龍塞便成為了抗擊鮮卑的第一線。
此時的盧龍塞已經並不僅僅是一座要塞,而是一整套形制完整功能完備的防禦體系。整個防禦體系的核心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堡壘,
盧龍塞本身修建有三道城牆,防守嚴密,此外還修建有向東西兩側延伸的城牆,總長度超過兩百里。只要盧龍塞不被攻破,右北平郡和遼西郡東部數縣都可以保障安全。盧龍塞內本身有充足的駐軍,這些士兵歸屬於大漢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轄,因此在公孫瓚調動右北平郡和遼西郡兩郡郡兵的時候這些駐軍並沒有被調動。而在得到草原蠻族入侵的消息之後,兩郡甚至還向盧龍塞內支援了一批軍隊和輜重等。
在兩郡的援軍進入盧龍塞之前,草原聯軍的兵鋒就已經抵達了盧龍塞的城下。不過好在這只是草原聯軍的前鋒部隊,人數只有三千多人,而且全部都是身着輕甲的輕騎兵,在一次試探攻擊證實了盧龍塞嚴密的防守之後,這些草原聯軍的士兵立即放棄了繼續進攻,而是在城外紮下了營帳。
對於駐紮在盧龍塞中的漢軍來說,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人膽敢挑戰大漢帝國的權威了,他們對於軍功的渴望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滿足了。往年他們甚至還要組織人馬深入草原擄掠普通牧民冒充敵人以換取軍功,更何況現在大批的蠻夷就在眼前?盧龍塞內的漢軍沒有任何猶豫,由駐軍校尉吳巨帶領着一千騎兵離開了盧龍塞,直接沖向了塞城外的草原蠻夷駐軍。
雖然己方的人數遠遠少於對方,但是這些漢軍沒有任何擔心,在他們的眼中,對方就是豐厚的軍功。
不過他們的對手已經不是他們所熟知的草原騎兵,這些草原騎兵已經更換了各種精良的武器和鎧甲。
在之前和草原騎兵的作戰中,漢軍精良的武器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加上這些一直駐紮在邊境的漢軍一直經受着戰爭的磨練,戰鬥力十分強悍,因此漢軍擁有非常明顯的優勢。所以他們才在一千人對三千敵人時仍充滿信心。
可是這次剛剛一接觸,漢軍就猛地吃了一驚。他們手中的環首刀砍在這些草原輕騎兵身上的輕甲上時並沒有像往常一樣輕易的劈開,而只是在對方的鎧甲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砍痕。對方手中的彎刀卻輕易的劈開了這些漢軍身上的鎧甲,雖然沒能更進一步對身體造成傷害,但是卻已經足夠漢軍吃驚了。
雖然武器和鎧甲比之前好了很多,但是這一隊輕騎兵很明顯都是剛剛徵召的牧民,基本沒有什麼戰鬥經驗,漢軍很快就依靠自身豐富的戰鬥的經驗抵消了對方的裝備優勢,並且逐漸在戰鬥中佔據了上風。
戰鬥在駐軍司馬帶領着五百名騎兵加入戰局之後很快結束。三千名草原騎兵被斬殺一千餘,其餘全部逃竄。而漢軍這邊戰死一百餘人,重傷二百餘人,輕傷五百餘人。
這場戰鬥並沒有取得想想中的大勝,面對着戰死的同胞,剩下的士兵也沒有取勝后的興奮,只是默默的救治着戰場上的傷員。
吳巨並沒有下令追趕,而是仔細的勘查了一下戰鬥的現場,對草原騎兵留下的武器充滿了興趣。
鋒利的彎刀,堅固的鎧甲,尖銳的箭矢,精良的短弓,一切的一切都比盧龍塞內的駐軍所使用的武器還要精良。吳巨的心中不禁生出了一些的擔心。
吳巨留下了三百人專門搜集草原騎兵所遺留下來的武器,自己則迅速的返回了盧龍塞內,安排加強要塞防守的事宜,同時派出信使去往遼西郡和右北平郡,向他們說明了自己的擔心,希望兩郡太守能夠徵發青壯,準備武器,支援盧龍塞的防守。同時,每位信使都攜帶了一套草原輕騎兵所使用的武器鎧甲,相信兩郡的太守在看到這些精良的裝備之後一定能夠明白事態的嚴重性。
除了盧龍塞自身的安危之外,吳巨最擔心的是遼西走廊的安危。這是連通幽州東部數郡和大漢本土的唯一通道,而且也是公孫瓚所率領的幽州精銳唯一的補給通道,最重要的是遼西走廊易攻難守,很容易被截斷。而一旦遼西走廊被截斷,公孫瓚率領的幽州主力將得不到任何補給,後果將不堪設想。
但是現在的情況下,吳巨也沒有多餘的兵力支援遼西走廊,只能單獨向公孫家族的家主和幽州刺史盧植各發了一封信,說出了自己的擔心。剩下的,就只能盡人事,聽天命了。
很快,草原聯軍的後續部隊就出現在了盧龍塞的前方,這次足足有兩萬餘人,而且陣中還有幾台高大的雲梯和投石車,好在草原聯軍出現不久,遼西郡和右北平郡兩郡之前派出的援軍也開進了盧龍塞中。
盧龍塞中的守軍達到了六千餘人,並且各種輜重充足,吳巨對守城充滿了信心。
————————————————————————————
正所謂:
春山臨渤海,征旅輟晨裝。回瞰盧龍塞,斜瞻肅慎鄉。洪波回地軸,孤嶼映雲光。落日驚濤上,浮天駭浪長。仙台隱螭駕,水府泛黿梁。碣石朝煙滅,之罘歸雁翔。北巡非漢后,東幸異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場。龍擊驅遼水,鵬飛出帶方。將舉青丘繳,安訪白霓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