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武當山拜師學道(二)
當天晚上,明陽子把陳少銘叫到跟前:“我既傳授你道功,便是你的師傅。即日起你就拜我門下吧。”
陳少銘心想:我只是來看病的呀,你可別騙我啊。但還是跪下磕了三個響頭:“師傅在上,請受徒兒少銘一拜。”
明陽子道:“快起來,坐這兒吧。”他指了指對面的一個蒲團。緩緩地道:“我們道門大致分為兩派。一位全真,需得出家斷俗。二為正一,乃張道陵天師所創也稱五斗米。無需出家,亦可結婚生子。你可記住了?”
陳少銘點點頭,緊張問道:“師傅,我們屬於哪一派?”
明陽子道:“我們屬於後者,可出家也可在家。”
陳少銘鬆了口氣。萬幸,我還年輕,沒結婚生子呢。
明陽子繼續道:“我先傳你一套《道家練氣秘術》,你須得勤謹用心。不可懈怠。咱們先從呼吸以及手勢開始……”
明陽子一邊講解,一邊示範。陳少銘在一旁,一邊跟着比劃,一邊記。很快就掌握了基本要領。
明陽子告訴他氣功並不是玄幻的東西。練成氣功先利用吐納,聚氣于丹田。第二是便是依靠身體和意念來控制氣的運行流轉,便是氣功。也就是內力。運用內力可以制敵取勝,也可以強身健體。把握技巧很容易,但見到成效還需要很長時日。所以關鍵是自己要勤苦練習。
“以後每日早晚,你就在那邊的雲台練習吧,記住,練習之時一定要摒棄雜念,進入空明境界。”明陽子指着山崖邊的一塊平地道。
次日一早,明陽子就看見陳少銘坐在偏殿東側的雲台松樹下打坐。滿意的點點頭……
陳少銘經過一千多年還是有些悟性,經過明陽子的指導,再加上每天刻苦練習,兩個月之後,他就感覺到有股氣流,在小腹里流動。身體好像變得比以前更輕盈。
他把這個情況告訴了明陽子道長。道長摸了摸他的脈搏點點頭“不錯,不錯。你現在已經小有成就,可以試試提氣向高處縱躍。陳少銘站起身,按師傅所教的方法提氣縱身一躍,噌…..一下飛躍到了一丈多高大柏樹上,嚇的陳少銘一把抱住樹枝,心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大聲喊道:“師傅,我該怎麼下來?”
明陽子站在樹下笑道:“你怎麼上去的?就怎麼下來?”
陳少銘在樹上琢磨這句話,我怎麼上來的?我提氣飛上來的,難道是要提氣飛下去嗎?轉念一想,師傅應該不會還我吧。不管了,閉上眼睛提一口真氣,便往下一跳。陳少銘只聽得耳邊呼呼的風聲,感覺自己墜入無底深淵一般,啪,一個屁股蹲摔地上。疼的他是齜牙咧嘴。捂着屁股揉了揉半天。
陳少銘苦笑道:“師傅,不靈啊。”
明陽子哈哈道:“你為什麼閉上眼睛?輕身之術在於你體內真氣的控制節奏。比如你要落在地上,落地的那一瞬間需要提一口真氣,來減少衝擊力。如果你在空中忽然要落在別處只需提氣往心中所想之地發力運氣即可。明白了嗎?”
陳少銘點點頭道:“也就是說只要真氣足夠,並能隨心所欲控制,就可以心想所至。對嗎師傅?”
“不錯,你很有悟性。雖然你現在只能躍起一丈有餘,但只要你堅持勤加練習,必有所成。”
陳少銘心裏感嘆道:“古代人們雖然沒有手機汽車火車飛機電腦之類科技玩意,但是能把自己的身體發揮到極致也是不錯的。”
又過了半月有餘,氣流更加充盈,在體內移動的慢了很多,一呼一吸竟能直達丹田。輕縱之術也非常熟練。感覺陳少銘第一階段差不多了,明陽子開始教他認識穴位,並告訴他們在練習吐納的時候,用意念來感受和控制氣流,沿穴位的方向行走。
陳少銘從現代回到過去,並沒有系統學過穴位知識,所以認識起來比較費勁。主要是穴位很多,不太容易記住。在這一關費了很多功夫,足足用了十多天才把穴位全部都記住,僅僅記住穴位,是無用的,還要記住每個穴位作用和功效,所以需要日積月累。
不知不覺在山上已經有五個多月,陳少銘每天就是練習吐納心法,打水做飯,和道士聊天。他發現這個道士不簡單,很神秘,對自己的所有事非常了解。
這天,陳少銘問道:“師傅,您說人有今生來世嗎?
明陽子笑道:“今生為今生,來世又是何世?我們道家不修來世,只修今生。”
陳少銘又問道:“那您說人有靈魂嗎?靈魂可以轉移嗎?”
明陽子道:“當然有了,這是道家追求的至高境界。世間萬物都是由‘元和道’組成。通過修鍊身體以達到靈魂的自由。”
陳少銘道:“也就是說靈魂可以自由轉移?”
明陽子道:“某種意義上講是這樣,如果想要達到靈魂自由轉移,必須有幾點:一自身修鍊必須要達到很高的境界,二是轉移的對象是願意或者能夠接受轉移方可。但萬事萬物都有法則,都有平衡,如果打破平衡,終是無益的。”
陳少銘似懂非懂,感覺越問越玄乎。拜謝之後便回房休息去了。
雖然陳少銘逐漸接受了現實,對這個年代努力保持新鮮的感覺。但假如能夠回到未來,還是願意回去的。畢竟那裏有自己苦苦奮鬥事業,也有牽挂的愛人,朋友,父母。更重要的是覺得現代什麼都方便點。唉…...重生在這個時代,偏偏又多了那麼疼愛自己的“父母”。
這一日練完功,明陽子把陳少銘叫到主殿:“你在山上已有多月了,進步也非常快,這都源於你自己勤苦。另外就是心無旁騖,練功靜心。不過現在你可以回家去自行練習。你去向祖師爺磕頭吧。”陳少銘對着真武大帝的神像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轉身又對明陽子磕了三個響頭:“感謝師傅的授業之恩,徒兒給您磕頭。”
明陽子撫摸着鬍鬚,看着地上的陳少銘滿意的點了點頭,“好好,我這裏有一部拳譜,你拿回去好好練習吧。再給你一粒靈丹,可治療內傷。另外再給你三個錦囊,待日後危急之時打開,依計行事可保你平安順利。你有自己的使命和機緣,就不多留,咱們早些用飯,你明日一早就下山吧!”
陳少銘又千恩萬謝:“師傅,我下山後,您有什麼打算?”
“我本漂泊無定,來此地是為了了卻一件前緣,便雲遊四海,如果有緣自會相見的。咱們早些用飯,你明日就下山吧”。
次日一早,陳少銘拜別師傅,背起包袱,下山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