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夢中悟道

第九十七章 夢中悟道

林子寧讓小二把飯菜送到王子俊的房裏,吃過飯,三人又好好漿洗一番,才各自回房睡了。

出門在外萬事小心,為安全起見,林子寧在三人的屋子裏都佈下了預警的陣法。王子俊沒有法力,林子寧還在他房裏加了一道防備陣法。

回到房裏,林子寧並沒有馬上入睡,而是在床上打坐修鍊。

林子寧記得白一先生曾和他說過,修行是水磨石頭的功夫,一日不修行則有一日的虧空,唯有日日勤修,保持水滴石穿的勁頭才有可能修得正果。

雖然說自從大小周天打通之後,不需要刻意牽引,真氣就能在體內自由運轉,每時每刻也不停歇,但這樣只能維持正常消耗的法力,幾乎不能增長自身的修為。

只有到了溫養境界之後,真氣自動運轉才會增長修為,促進境界提升。

修行之路千難萬難,一旦踏上唯有一鼓作氣,才有可能到達彼岸盡頭。

林子寧一邊引導真氣運轉,一邊思索修鍊路徑。

從練體開始,沖穴、築基、練氣、凝煞、罡成、金丹、溫養、脫胎,共有三階九層修行境界。

這九層境界可不是說在平地上行走,每隔一段做個標記,走完九段就到了終點。修道之人將元神之前的境界化作三階九層,非是隨意為之,而是根據修行階段的特點進行劃分的。

煉體、沖穴和築基是修道一開始的第一個階段,一般人把處在這三個境界的修士看做低階修士,因為即便是這一階段最高的築基境界,也不過是能做到離地七八丈,飛行七八里而已。

就拿林子寧來說,他修鍊的太乙先天功是道家最正宗的道法,法力精純渾厚遠超其他道家功法,但就算如此,他也不過能離地十來丈,飛行二三十里便要休息一兩刻種,難以持續飛行。那日他帶着王子俊在欒平縣與鎮海縣之間兜兜轉轉,可是耗費了不知多少精力心血。

第一階段是煉精化氣的階段。所謂煉精化氣就是將身體的精力練成真氣,用真氣貫穿渾身穴竅。

真氣貫穿三百六十五處穴竅之後,煉精化氣這一境界並沒有完全走完。

為何這樣講?

凡是處於第一階段的修士,往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真氣的收放。就像林子寧今日一早與天正派的修士對抗一樣,若是他能夠自由控制真氣釋放,只需一招,就能把陳志安以下八個人的長劍擊斷,並且能擊傷諸人而不至於害人性命。

也就是說,以林子寧體的真氣境界與他修鍊玄清混元劍訣的實力來說,本可以一招就將天正派諸人擊傷,但是他卻沒有辦法很好地使用自己的力量。若要打個比方,就是空有寶山卻沒有沒有能力挖寶。

原因何在,煉精化氣這一關沒有真正過去。等於是說林子寧現在既是在用真氣之力,又是在用肉體精力。等林子寧真的將自身精力練成真氣之後,就過了煉精化氣這一關,成為一名中階修士。

練氣、凝煞和成罡三個境界,是練己和合。這一階段的關鍵是勾連內外,以天地靈氣滋養自身。

練氣是吸收大量的天地精華,並且化氣態為液態,同樣的大小,液化的真氣蘊含的力量是真氣幾倍甚至十幾倍。能夠離地三五十丈,飛行四五百里,猶如鷹雁一般,厲害的人甚至可以憑藉一己之力擺下厲害的陣法。

而凝煞境界則需要尋找一處蘊含豐富地煞之氣的穴竅,吸收地煞之力,而後與體內的真氣相勾連。到了成罡境界,則需要吸收天罡之力。集合地煞天罡之力之後,便徹底與凡俗劃清了界限,不再是凡人一流了。

可以說,到了第二個階段,每往上走一個台階,難度都遠超前三個境界難度相加之和。如果說在前兩個階段還有路線方向可尋,到了鍊氣化神這個階段就因人而異,有些難以捉摸了。

別的不說,看看這個“神”字就知道,什麼是神?神是原初本源之力的意思,只有當祂願意將自身的審理顯示出來,別人才可以看到。

也就是說,每個人對“神”的理解不同,所演化的神力也不相同。前兩個階段修的是力與氣,到這個階段就是在修心了,難度又非此前可比。

想到此處,林子寧不知不覺進入了一種玄之又玄的狀態,整個人就好像在被溫暖的暖流所包裹,不知有多愜意。

幽幽暗暗之間,林子寧突然聽到有人在身邊說話,想要細聽,卻只覺神識時斷時續,聲音似有似無,想要出聲喚人,嗓子裏卻好像塞了布團,咿咿呀呀夜出不了聲,想要翻動身體移動手足,但四肢僵卧、手足如縛,根本無法動彈。

心急如焚,恍恍惚惚之間,聲音卻漸漸清晰,乃是有人在講解道法,中間偶有人提問,授課的那人也是不疾不徐,娓娓道來,又時而反問提問之人,時而請其他人來回答,問答之間旁徵博引、事清理明。林子寧心中暗道:“光是這氣度,我便學不來,這學問之深,我也多有不及,這急智敏思,我更是望塵莫及。”

細細一聽,這先生雖然與白一先生授課的思路不同,但也讓林子寧受益匪淺。這人引經據典,發前人所未發之言論,析聖人未有言明的道理,兼又讓學生暢所欲言,其中幾個學生的言論,林子寧也覺得很有見地和新意。

林子寧默默聽課的內容,講的恰好是修道之始,築基期三個境界的內容。

修道之人若只是煉體,那與修鍊武道大成的武者並沒有什麼差別,甚至還多有不如,畢竟你這只是境界到了,人家可還練着各種發力的功夫,真要以為境界到了就能和這些一流武者對打,下場是可想而知。

而沖穴境界,就好比武道宗師一般,乃是由後天進入先天境界,不再僅僅是利用身體某一部位、某幾個穴竅的力氣,而是將身體的穴竅連在一起,一擊而全身動,並將發力與呼吸相結合,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也是到了這一境界,不管是修鍊武道還是修鍊道家功法,內視周身成為可能。凡人只有一雙眼睛,雙目所見,皆為外物,說不上真正的“目明”,所以諸國時代的聖賢長羽文丘講“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因為凡人的眼睛總是盯着別人,心思機巧,勤于思索,了解外人並不是難以做到的事情。但整天盯着別人,想着如何利用別人成就自己的事業,能讓基業長久嗎?唯有“自知”才能“明”。

何謂“明”?日月交輝而大放光明也。依照長羽文丘所言:“於人而言,則是合日月之光,察秋毫之末,感天地之變,知物我之別。既能合日月之光以明他人,又能察覺微末析理辨道,則為賢人矣。兼能感悟天地之變化,氣運之流轉,而又知曉物我之別,區分人與我、物與我,於天地萬物芸芸眾生中,尋得自己的立身之處,即所謂聖也。”

聖賢之境界與修道深淺無關,只關明心見性之事。

長羽文丘又有一言:“偏聽則暗,兼聽則明”。與上面說的其實是一回事,常人以為,不偏聽偏信,多方聽取意見才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但事情的真相不在外而在內。所謂“暗”實指心志不明,不知道自己欲為何人,欲行何法,欲往何處,志向不明,規矩不明。所謂“明”就是明心見性,知道自己要到何處去,依照什麼法門到彼處去,以彼處觀照此處,便能看破虛妄,明了物我又混然物我。既知道身處何方天地,又能超脫此方境界,有一點“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意思在。

然而,於練武修道之人而言,所謂“明”首先在於能夠內視周身,知曉自己身體內部的情況,只有知道了自身狀況,只有能夠以自身為整體,勾引內外靈氣,將自身的真氣與天地的靈氣元氣精氣相牽連,以天地之精華涵養自身,才能夠益壽延年,乃至長生不朽。

當然要想真的與天地勾連,自身的筋骨質地就不能過於脆弱,所以修道的前三關煉體、沖穴、築基(煉化骨髓)之道,從血肉、穴竅和骨髓三個方面打磨肉身,築建修道的根基。

聽到此處,林子寧將自己此時的境況與聽到的內容相對照,竟有豁然海浪醍醐灌頂之感。

如今的林子寧有三處問題,一是真氣不暢,二是神識不穩,三是心緒不寧。真氣不暢緣由已說,不再贅述。

至於神識,道家和佛家都講神識。佛家修鍊重神識多於肉身,其境界也是以神識來做區分,如佛門第一識乃身識,需得修鍊眼耳鼻舌身五根氣運流通、五覺靈敏,並練出五種神通才算過得第一關。而道家所講的神識,則是神志神魂之意,凡人都有三魂七魄,這三魂七魄就是人的神識。

所謂三魂是指“天魂、地魂、命魂”,古稱“胎光、爽靈、幽精”。七魄分別是一魄天沖,二魄靈慧,三魄為氣,四魄為力,五魄中樞,六魄為精,七魄為英。

魂為陽,魄為陰。其中三魂和七魄當中,又各另分陰陽。三魂之中。天魂為陽,地魂為陰,命魂又為陽。七魄中天沖靈慧二魄為陰為天魄,氣魄力魄中樞魄為陽為人魄,精英二魄為陽為地魄。

三魂當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獨住身。天地命三魂並不常相聚首。七魄中兩個天魄兩個地魄和三個人魄,陰陽相應,從不分開。並常附於人體之上。人體的七魄同由命魂所掌。命魂又稱為人魂,人族生命就是從此命魂住胎而產生的。命魂住胎之後,將能量分佈於人體中脈的七個脈輪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為人的肉身所獨有,人死之後,七魄隨之消散,而命魂也自離去,生命即以此告終。

林子寧的問題就是命魂不穩,三魂七魄沒有聚融為一,彼此不能協調。既然三魂七魄彼此都不協調,那麼七情又如何能相協調,所以心緒自然不寧。

四海貨棧諸人都以為林子寧舉止得體、穩重大方,實則是林子寧的七情本就不如別人敏感。譬如說,七情有七傷,分別是“怒傷肝”、“喜傷心”、“悲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驚傷膽”。這“怒傷肝”作何解釋啊,諸位看官務必記牢,非是多怒傷肝,實則多怒之人往往比不怒之人的肝臟更為健康。這如何解釋啊,七情六慾本就是人本有的情/欲,如何可以壓制啊,一旦壓制豈不是和自然之道相違背?

林子寧還欲再聽下去,就聽見那先生,清喝一聲,猶如清鍾一響。林子寧就覺得自己身體突然間如墜深淵,即便他手足並用也抓不到碰不到任何東西。恍恍惚惚之間,不知道下墜了多久多深,林子寧突然聽到一聲巨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聖道天心訣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聖道天心訣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七章 夢中悟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