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八章 風暴
更新時間:2013-02-20
新清日報手中掌握的東西是一份盛京交管部門的內部文件,上面所寫的東西其實在後世的天朝並不少見,就是盛京交管部門把交警的獎金與所獲得的罰款數量掛鈎。也就是說,一名交警罰得越多,他的收入也就越高。
主編康先生很有眼光,也很守承諾地在第三天一早就將此事登報曝光。雖然社會上也有了一絲關注,但是並不算引人注目。不過同日以劉委員為首的幾位人大代表在市人大委員會正門口略帶作秀性質的慷慨陳詞,算是徹底改變了狀況。他們的痛心疾首,感嘆人心不古的呼籲,立刻吸引了社會公眾的目光。緊接其他的報紙和廣播媒體的跟進,接連數日的連篇累牘,擴大報道。再加上聞到**氣味的廉政署的強勢介入,對這場突如其來的政壇風暴起到了火上澆油的作用。
一時間輿論嘩然,民情激憤,對盛京市政府的批評聲此起彼伏,甚囂塵上。
面對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整個盛京交管系統全部被送到了風口浪尖上,連帶着盛京市政府都成了替罪羔羊。主管交通運輸的副市長郝龍,盛京市交通局局長張白,交管隊隊長陳其,三人在盛京市的人大質詢會上被一幫市人大代表罵了個狗血淋頭。
與後世的天朝差不多,現在的東北自治區實行的就是一黨一派制。黨,自然就是執政黨。不過東北自治區禁止黨派政治,因此名義上是無黨制,而後世天朝是一黨制,其實二者的差別不大,要想從政都是需要進入體制內。
至於一派,當然就是反對派。後世天朝的反對派,王一想想就覺得心驚肉跳。國內的,國外的,東方的,西方的,勾搭連環,講不完,也說不清。總說tg專政,沒有制衡勢力,可是真算起來,天朝的反對派無論規模和勢力,他們自稱第二,估計也沒誰好意思說第一。國際上最招人厭的北棒子,至少國內還安穩許多。天朝是從裏到外,也不知怎麼那麼多人關心她,大部分還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而這一世,東北自治區的外部環境要比後世天朝寬鬆許多,這是好事,也是壞事。後世那種以鷹醬為首對天朝全面戰略包圍的架勢沒了,那種全面關注天朝十萬年的氣勢也不見了。王一為了讓東北自治區有充分的制衡力量,彌補後世那種國外自認道德制高點的監督,於是徹底給了人大代表們監督政府的權利。
也正因為了有了這份權利,才有了今天這場引發社會議論的爭議。
郝龍回到市府後,也不說話,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今天這番質詢成了他人生的奇恥大辱,秘書站在門外有點擔心,可又不敢敲門,生怕再惹郝龍不痛快。
新清日報爆出來的這份交警隊的內部文件,而交警隊歸陳其管理,而陳其是張白的人。雖然平日裏張白和陳其對郝龍也很恭敬,但是算起來,雙方並不是一派系的人。
東北自治區如今統御面積廣大,雖然號稱無黨派制度,但實際上內部自然不可能是鐵板一塊。裏面各種利益集團糾結,相互制衡,再加上外部監督,達到政治上的平衡。
王一手中掌控着保險隊,國家的暴力機關。掌控着安泰糧油聯盟,也就是糧食。另外還掌控着大商集團,東北最重要的核心工業生產力和競爭力。所以東北亂不起來,所有的東北自治區的掌權者們都明白,想要推翻王一,如果換在十年前,也許還有可能。而現在的他大勢已成,東北大部分的利益集團都圍在他周圍,通過政議局分享東北的政治利益。動王一,就是動所有人的利益,沒人希望破壞蒸蒸日上的穩定局面,除非他根本就不是東北自治區的勢力。
王一統治東北,這是大環境。不過這並不妨礙各個派系相互之間爭奪利益,人有遠近親疏,自然而然地會因為各種原因聚集在一起。政治上相互幫忙,漸漸地就會形成所謂的派系。
當然,東北的官員制度這幾年逐步完善,雖然不能禁止派別存在,可也在很大程度上壓制了不同派別之間的利益爭鬥。
郝龍起身站到窗前,望着市府大樓下廣場上的人來人往,心中卻想着今天的事情。
此時有一個人走到了他背後,輕輕拍了拍他肩膀。
郝龍回頭一看,連忙問好。這人四十歲上下,個頭不高,但是臉上的微笑卻總能讓人感覺如沐春風,他叫歐陽中鵠,東北首都盛京城的市長。
說起歐陽中鵠,後世知道的人怕是不多,不過他徒弟那可是天朝近代史上響噹噹的人物——譚嗣同!
歐陽中鵠生於1849年,祖居瀏陽普跡青龍頭,後來遷到瀏陽縣城營盤巷。同治十二年(1873)中舉,第二年考授內閣中書,受戶部主事譚繼洵之聘,教其子嗣襄、嗣同。光緒九年(1883),歐陽中鵠進京參加會試未中。原本歷史中,他應該返回老家,繼續教授譚嗣同兄弟學業,可這個時空歷史卻在此時發生了轉變。在政治上主張變法的歐陽中鵠,聽聞東北自治區的威名,一想自己反正大老遠地來了一次北京城,索性在去東北看看。於是從北京到天津,然後乘船前往東北。後來¥經張家引薦,王一就安排他進入了東北自治區最核心的總理府,不過他初來乍到地自然不會留在總理府中委以重任,只是在掛個名,沒多久就被下放地方。幹了四年,政績斐然,於是被調回盛京城,一步升天,成了市長。
歐陽中鵠在東北政治體系中,算是沒有派別的一類人……也可以說是自成一派。明面上從不結黨營私,實際的政治生活中卻八面玲瓏。
“玉中,辛苦了。”
玉中是郝龍的字,歐陽中鵠這樣稱呼也是禮貌,不然直呼人名,在這個年代跟罵人差不多,只有王一不在乎這種禮節。
郝龍嘆了一口氣。
“市長,此事怕是不能善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