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雙叉嶺上把夢圓 教化伯欽自參禪
話說唐聖佛率眾徒自金山寺不辭而別,只因聽經者眾多,不宜現身。但在離別之時,已為恩師法明大師留信一封。信中曰:跪感恩師再造之恩,今小徒復返西去,路途遙遠,時日難定,萬望恩師身康體健,源遠流長。莫怪不辭而別,歸來再聚金山寺。愚徒江流兒拜上。
金山寺法明大師手持信紙,望西天許願:“願我愛徒唐玄藏西去平安,願我佛大慈大悲,保佑唐聖佛等一路順風,凱旋歸來!阿彌陀佛!”
唐聖佛師徒行了數日,到了鞏州城。只見鞏州城樓氣勢雄偉,年代久遠,造型精巧,聞名於世。整個基座古磚砌成,三層木樓四面飛檐,似箭凌空,如燕展翅;歇山層頂,若虎伏崗。真是雄偉壯觀,美不勝收。城樓下,人來人往,川流不息。
唐聖佛細觀鞏州城樓,不禁感嘆,道:“阿彌陀佛!此處人壯市榮,美不勝收。怎麼也不會想到,在我取經之始路過此地,會有三妖出現,害人損命。鬧的田地荒蕪,人煙稀少。此地雖遠,乃我大唐之地,絕不該有此孽禍。我佛慈悲,太宗大愛,願將《大藏真經》廣播四方,共享大唐盛世之榮。願我等不辱使命,心想事成。”
孫聖佛撓撓猴臉兒,眨巴眨巴眼睛,道。“阿彌陀佛!師傅,我們佛法有成,只要我等誠心度化,必能得償所願。”
“但願如此!”唐聖佛說著率眾徒進城。
行進中,天龍馬蹬了兩下蹄子。天蓬使者道:“師父啊,看你和猴哥兩個嘟嘟囔囔弄半天,看把天龍餓的歡?直蹬蹄子,亂張嘴,哪裏用齋還沒準兒?!”
“獃子,你還是吃性未改,這哪裏是天龍餓了,分明是你想吃想喝,還拿別人說事,是不是又要找打?”
天蓬使者連忙躲開孫聖佛,跑到唐聖佛馬前,告狀道:“師父啊,看你管不管?看那猴子又要反?”
唐聖佛笑了笑,對孫聖佛道:“阿彌陀佛!悟空,切莫吵鬧,用齋之地馬上就到。”
說話間,迎面跑來一隊人馬。最前面騎馬之人,到達近前,抱拳施禮道:“各位可是大唐聖佛?我乃鞏州城主劉善,還請眾佛到寒舍用齋。”
“哈哈,師父真行啊,一猜就猜對,一來就一隊,這回准吃飽,肯定還吃好。”天蓬使者笑的合不攏嘴,用手摸着肚子說道。
唐聖佛撇了天蓬使者一眼,轉身對鞏州城主劉善道:“阿彌陀佛!劉城主勞駕了。”
“聖佛莫要客氣,隨我進城。我已差人請前方河州衛主李念前來敬賀,一會兒便到。”
席間,劉善城主和河州衛主李念問起複往西去之意,唐聖佛道:“此番西去,乃受大唐太宗皇帝御旨,弘揚佛法,廣播大唐盛世,與四方共享。”
劉善道:“吾皇英明,劉善願效犬馬之勞。”
李念亦道:“我等願替主分憂,為佛參禪,廣播善緣。”
唐聖佛笑道:“阿彌陀佛!既然劉施主和李施主一心向善,願將大唐盛世分享與四方,我願留手抄本《大藏真經》與你們,願你等虔誠悟理,精心參禪,將大乘佛法潤澤眾生,將大唐盛世分享萬里。”
劉善李念誠心跪倒,高舉雙手,接過《大藏真經》。唐聖佛講了悟佛參禪之法。劉善李念一一記下。
宴散,唐聖佛告別劉善李念,穿過河州衛,向西前行十三里,見一山嶺橫於眼前。
唐聖佛立馬合十,道:“阿彌陀佛!悟空快來。”
“阿彌陀佛!師傅,徒兒在此。”孫聖佛聽喚,連忙趕到。
“悟空啊,前方之山便是雙叉嶺,吾對此記憶尤甚。想起多年之前,猶如夢中一般。那時此嶺撥草尋路,崎嶇難走,那時秋深時節,四更天氣,冒霜撥露,忽失落此地。見一魔王,凶頑太甚,將吾與二從者綁了。又見一條黑漢,稱是熊山君;一條胖漢,稱是特處士,走進來,稱那魔王是寅將軍。他三個把我二從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屍吃了,天光才散。所幸吾被太白金星所救,才存命至今,善哉!善哉!”
孫聖佛道:“師傅莫慌!如今想那三妖早已逃之夭夭,倘若三妖還在此處,今日就是它們明年之忌日。”
“是啊,師父,我等都已成佛,豈能怕那妖怪?”金身羅漢道。
天蓬使者也道:“是啊,是啊!我們現已成佛,還怕什麼妖魔,那個膽兒大敢出來,我就給它一金耙,保准打發回老家。”天蓬使者擺擺頭,非常自信。
再看天龍馬,搖頭擺尾,“咴咴”亂叫,四蹄蹬地,“踏踏”山響。猶如馬上出征,去拆除妖魔一般。
唐聖佛微微一笑,用手輕輕拍了一下馬背,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善哉,善哉。徒兒們忠義之情甚佳,為師深感榮幸,有汝等在此,我又有何懼呢?”
正說著,忽然一陣風響,猶如山洪爆發一般。
幾個徒弟馬上警覺起來,各拿兵刃準備降妖。
隨着風響,從雙叉嶺上飛跑來一隻斑斕猛虎,張着血盆大口,張牙舞爪,甚是滲人。
還未等孫聖佛搭話,金身羅漢“噌”的一聲,跳到前面,單指輕頂降妖寶杖。見降妖寶杖,閃閃發光,耀人二目。這降妖寶杖,是何寶物?有詩為證:
這般兵器人間少,故此難知寶杖名。
出自月宮無影處,梭羅仙木琢磨成。
外邊嵌寶霞光耀,內里鑽金瑞氣凝。
先日也曾陪御宴,今朝秉正保唐僧。
西方路上無知識,上界宮中有大名。
喚做降妖真寶杖,管教一下碎天靈!
那下山猛虎越來越近,驚的天龍馬,四蹄蹬地。金身羅漢手指往前一指,說了聲“着”。那猛虎被降妖杖擊着,但見紅光一閃,猛虎變成了虎娃娃,如大母手指大小。金身羅漢走至近前,順手拿起,托於掌中。
這時,又見一彪形大漢手持鋼叉,旋風般追來,下山見到眾人,就是一愣。片刻,那大漢疾步向前,跑到唐聖佛馬前,“噗通”跪倒。
孫聖佛閃身擋於馬前,喝道:“呔!來者何人?”
那大漢一抱拳,往上扣頭。高聲道:“聖僧在上,受我劉伯欽一拜。多年前,我還救汝之命,難道汝不認識我了不成?”
唐聖佛聽的聲音耳熟,道:“阿彌陀佛!悟空莫驚,閃開待我看來。”
孫聖佛往旁邊一閃。
唐聖佛再看那大漢,腦中往事一閃,但見他:頭上戴一頂艾葉花斑豹皮帽,身上穿一領羊絨織錦叵羅衣,腰間束一條獅蠻帶。腳下一對麂皮靴。環眼圓睛如弔客,圈須亂擾似河奎。懸一囊毒藥弓矢,拿一桿點鋼大叉。雷聲震破山蟲膽,勇猛驚殘野雉魂。看罷,急忙道:“阿彌陀佛!原來是恩公劉施主,快快請起,快快請起。”
唐聖佛趕緊下馬,雙手相攙。並介紹眾徒與劉伯欽相識。
同時天蓬使者、金身羅漢皆來到近前。劉伯欽一一施禮。眾徒亦一一還禮。
劉伯欽道:“既然聖僧師徒皆已成佛,又復至雙叉嶺,我榮幸之至,何不隨小人到舍下小飲,讓吾那內人煮些齋飯,也好盡地主之誼啊?”
“是啊,是啊!師父,您看,咱們走了這麼久,一點兒吃的也沒有。天龍無食又缺料,若它餓壞把誰靠?既然劉施主盛情來接,咱們何不前去小歇?”
唐聖佛道:“阿彌陀佛,也罷!劉施主,那就有勞了。”
劉伯欽道:“各位聖佛請了!我在前面帶路。”
劉伯欽不愧是雙叉嶺鎮山太保,走山路如履平川,行陡坡快似猿猴。唐聖佛眾人緊隨。迤逶行過山坡,便見一座山莊。只見:參天有古樹,漫路是荒藤。萬壑風塵展英姿,千崖氣象落風塵。野花香襲體,幽竹綠依依。門樓覆草鮮,庭院籬笆高。石橋流水潤萬物,峻岭飄香育蒼生。
眾人行至門首,劉伯欽高聲叫道:“小的們何在?”片刻,走出來三四個家童,看相貌怪形惡相,估體力力大無窮。家童接過唐聖佛所帶行李,牽過天龍白馬,喂上上好草料。
劉伯欽引眾人進屋坐定,忙吩咐其妻獻來山茶,再速去做些齋飯招待各位聖佛。
唐聖佛表示感謝,又問道:“阿彌陀佛!劉施主,但不知令堂身體可安?”
劉伯欽聽罷,低頭抹淚,道:“家母已過世一年矣。”
唐聖佛聞言,後悔不迭,忙道:“阿彌陀佛,慚愧慚愧,本不該問及劉施主痛處,實在慚愧。”
劉伯欽道:“聖佛不知,哪有怪罪之理?家母過世,不知在陰司何如?”
唐聖佛道:“令堂聰慧賢達,為人和善,必無罪可受。”
劉伯欽只低泣無聲。
唐聖佛又道:“阿彌陀佛!劉施主不必難過,如此這般,明日我再為令堂超度,讓汝心安就是了。”
劉伯欽聞言,止泣止悲,忙附身下拜,唐聖佛連忙攔住。道:“阿彌陀佛!多年前,令堂親自為吾煮素齋做齋飯,忙忙碌碌,自己倒不曾吃好,心中早有愧意,今藉此機會,為其超度,實屬應當,劉施主不必掛懷。”
劉伯欽看着唐聖佛欲言又止。
唐聖佛不解的問道:“阿彌陀佛!劉施主還有何事不便開口?”
劉伯欽吞吞吐吐:“這,這,這怎麼好說?是山妻至今未孕,也不知聖佛能否誦經奏效乎?”
唐聖佛合掌道:“阿彌陀佛!這本是造福之事,誦經亦是貧僧分內之事,請劉施主不必擔心,誦經送子之事交於貧僧便是。”
劉伯欽聞的此言,急忙磕頭謝恩。
唐聖佛喚來孫聖佛,低聲安排一番。孫聖佛出的山莊,一個筋斗雲不知去向。
工夫不大,孫聖佛暗落雲頭。走近唐聖佛,低語幾句。唐聖佛大喜,合掌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劉伯欽不知何事,亦不便問之。又想起其妻做飯之事,不覺起疑。原來其妻做飯又快又好,現如今半個時辰還未做好,不知何故,便起身去催。欲進灶堂,見其妻正端碗出來。劉伯欽正想發問,其妻忙把他叫到一旁,說道:“相公啊,你說怪不怪?”
劉伯欽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忙問:“何事?”
其妻道:“方才,我在忙碌素齋素飯,忽覺昏沉,一轉身,見觀音菩薩天降我家,正欲見禮,那觀音菩薩道:旃檀功德佛等已到你家,方才唐聖佛差孫聖佛到我處為你求女送子,今見劉伯欽與佛有緣,故為汝送子到家,望今後弘揚佛法,廣結善緣。切記!觀音菩薩一閃不見,我猛然驚醒,原來是個喜夢,正要找你,你卻來了。”
劉伯欽聞言,喜打心頭坐,笑從口中言。顧不得其妻,一溜煙兒跑回客廳,跪倒便拜。“唐聖佛莫怪我村素山野,招待不周,還望諒解。”
唐聖佛驚道:“阿彌陀佛!劉施主何出此言啊?”
劉伯欽便把其妻之夢詳說一遍。
唐聖佛喜道:“阿彌陀佛,我佛慈悲,既觀音菩薩送子到家,我等恭賀劉施主一家添丁增女,祝賀祝賀!”
劉伯欽又道:“唐聖佛今已成佛,可願點化與我,我願參禪拜佛,弘揚佛法,廣結善緣。”
唐聖佛大喜,道:“阿彌陀佛!既然劉施主與佛有緣,又有決心,我便留手抄本《大藏真經》與你,願你虛心領會,精心悟佛,弘揚佛法,廣結善緣,普度眾生,遠播大唐盛世與四方,潤澤佛法與萬物!”
劉伯欽受命稱是。
唐聖佛忙喚來金身羅漢,道:“悟凈啊?把你所收之斑虎拿出,把它贈與有用之人,如何?”
“謹遵師命!”金身羅漢用手托出斑虎,遞與師父。
唐聖佛手托斑虎,口中念念有詞,不多時,虎娃娃瞬間變成金虎,活剝可愛。
唐聖佛讓劉伯欽上前。
劉伯欽雙膝跪倒,兩手舉起。
唐聖佛慢慢將金虎放入劉伯欽掌中,又附耳授予咒決。道:“阿彌陀佛,劉施主,今你已成我佛門弟子,送你法號:太保,再送你金虎作為腳力,它能大能小,定能助你之力。願你法傳四方,普度眾生,盛世共享,達成極樂。”
從此,世人經常見一駕虎之人,活躍在四方各地,弘揚佛法,普度眾生,所經之處,繁榮太平,人稱“神虎太保”。
唐聖佛次日為劉伯欽令堂誦經超度,達成心愿。
辭別太保,唐聖佛眾人意欲何往?且待下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