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原文:
秋,一個多麼熟悉的字眼,從古至今,它都代表着悲慘與凋零。雖年年經歷,卻時時傷感。
每逢秋,必有衰危。原本生機勃勃的草木便會因此枯萎,一切都變得死氣沉沉。每逢秋,必有滅亡,殘留的枯枝敗葉將被沖刷,任寒風肆意擺弄。
原本繁茂的高樹,如中法般地褪去了一切蔥蔥的顏色。想起春夏的艷花,不禁覺得秋是如此的無情,剝離出萬物美好的時刻,不留情面。僥倖存下的草木,也被籠上了一層白霜。
鴉雀圍飛,原已是慘淡的氣氛更添加一份愁悶。秋,排斥了春的希望,夏的豐茂,冬的素亮。雲是霧,陰陰滅滅,如空靈的紗布,卻無法抵禦獨屬於秋的肅。
墨色的天空,引人思索,星星點點之下,映照着怎樣的季節?
秋,彷彿在四季中不夠鮮陰?冬有獨屬於它的雪,它的冷;而春有着盎然,天地蘇醒的生機,也是人們心中希望的代表;而夏又有着一年中最熾熱的火焰,和捉摸不定的涼爽傾盆。但秋有哪些呢?,它更像是一個中間環節,一種細水長流的過程。自古逢秋悲寂寥,自然,秋葬送了很多。花開花謝有時,這也是必須陰白的道理。秋不也是重置者嗎?下一次春天的到來,又將會是一次新的開始。將許多歸零,經過一個冬的醞釀,於春天再現。一年四季缺一不可,感嘆老弱遠辭於斯時,也應知它的公平與必要。四季的演變,也是成長的一部分。我陰白,離不開。
秋使生命凋謝,也是生命的開始。芸芸眾生,誰不會經歷生老病死?物可以循環,但人生只有一次。我言秋日勝春朝,積極一些總不會是一件壞事。
一陣寒意襲來,仍着夏裝的我如被針扎,枯葉衰花紛紛敗落,落在樹下,似乎有情,是在感激這一春的泥土嗎?
天空還是灰暗,沒有放晴,或許這就是晴天?
補敘:
這是一篇我初中寫過n遍的作文(眾所周知,初中都是考查散文和記敘文。)因為寫了太多次了,這文章已經到達了我初中能寫出的“臻至化境”的層次。所以後來為了懷念,將它編入了日(年)記本。
作文常常被冠以:空說大白話。確實,回想起高中寫的作文,大多都是將人盡皆知的內容加以修飾,並或多或少添加“虛情假意”以獲得更高的分數的一種存在。
現在再看初中的文章,覺得多年過去,人生變得沒那麼純粹了。隨着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世界被我們探索,眼界也更加開闊,內心卻也更加沉重。這就是人們口中所謂的“無憂無慮的是童年”的一個生動體現吧?
“天階夜色涼如水”“霜葉紅於二月花”等固然令人神往,不認秋為悲。但哀往往是千古難變的主調。秋,從來都是肅殺與寂寥。草拂之而色變,木遭之而葉脫,商,夷,傷,戮。失意才是大多數人生的主色調。。
可人需要強作歡顏。非金石之質,不能與草木爭榮。為血肉之軀,更應緊持自己的一面。敗落無法避免,何不洒脫一點。我很慶幸是一個比較豁達的人。念誰為之強賊戕賊,亦何恨乎秋聲?
生活總得前進,摔倒后能站起便是成功。樊籠如此之大,何苦為難自己呢?沒有蠢到想縱身一躍,那快速重拾面具就行了。